胜利之钢蚁雄心-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28日,日军向我北平近郊南苑、北苑等地发起总攻,华夏军民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侵略者,在敌人的炮火、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殉国。
7月29日,宋哲元率部退往河北保定,日军占领北平。
7月30日,日军从大沽口增兵天津,对我天津守军(张自忠的第三十八师),形成了战略合围之势,导致守军不得不撤出战斗,是日天津沦陷。之后华北日军集重兵南下,导致整个华北为之糜烂。
7月31日,蒋介石再次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抗战到底。
8月初,日军以北平、天津和东北三省为依托,分三路南下,对整个华北展开攻势,其北路日军沿平绥铁路线西出南口(居庸关南),向晋察绥等地发起进攻,战略目标是攫取的绥远、山西和内蒙古。
中路日军则是从北平出发,顺平汉铁路线(从北平到汉口)南下,直指保定、正定(真定)和石家庄,战略目的是攻取河南,合围山西,占领陇海铁路线(从陕西到连云港),进而威胁武汉三镇。
至于东路日军,则是从天津出发,沿津浦铁路线(从天津到南京浦口)南下,战略目的是攻取济南、山东、徐州,最终占领南京浦口。
南口是居庸关南侧的险隘,是太行山山脉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更是扼守冀察和山西的咽喉所在,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路日军的战略意图,令南京国民政府和晋绥军的高度警觉。
8月5日,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汤恩伯率部进驻南口,赶筑野战防御工事,意图凭借南口的险隘,抗拒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和第五师团。
与此同时,山西阎锡山增派部队赶赴集宁、丰镇,与南口形成犄角之势,与汤恩伯部共同抵御日军的进攻。
8月8—14日,华夏的南口守军,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在飞机大炮的轰击之下,阵地上的工事几乎夷为平地,华夏士兵在倒塌的工事里,身陷焦土依然抵死相拼,誓死坚守阵地,与日寇殊死搏斗。
南京军委为扭转南口被动挨打的局面,命令晋绥骑兵秘密集结于察哈尔以北,意图从侧翼分散日军对封南口的攻势,当日军感到来自察北的压力之后,遂将主要的进攻方向,由南口改为了张家口。
8月21日,张家口失陷。使南口处于腹背受敌之困境,而所增援的部队又迟迟未到,导致防线漏洞越来越大,最终南口沦陷,察南屏障丧失,察哈尔全省迅速为日军所控制,日寇的铁蹄直指山西太原。
当南口战事一起,阎锡山等山西诸将都急了眼。
之前对于中央军和川军的增援计划,阎锡山等人还有些不以为然,尽各种敷衍拖沓之能事。
如今日军的兵锋势如破竹,顿时被吓得哇哇的一通乱叫,不但希望中央军和川军尽快入晋,协助晋绥军防守山西与绥远,就连平日里看不起的八路军和陕军,也是一日三请。
鉴于华北日军攻势凶猛,而华北战事危急万分,川军必须尽快出川参战,南京军委下令,正式启动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兵力近十万人。
该集团军由川军老将,邓锡侯出任总司令,下辖三个军,其中第四十一军,军长是孙震将军,下辖三个师,即122师(师长王铭章)、123师(师长曾宪栋)和124师(师长由孙震兼任)。
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兼),下辖三个师,即125师(师长陈鼎勋)、126师(师长黄隐)和127师(师长陈离)。
以及第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下辖二个师,即第104师(师长李青廷)和178师(师长李宗舫)。
接到川军出川通报的刘亦诚司令,却想起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在另一个时空,这支北上抗日的川军,成了臭名昭彰的“匪军”,该集团军还没出川,就想到了留守的问题。
比如第四十一军,就留下了123师看守涪城,后来又为了保证该军北上抗日的补给问题,该师又派出了369旅,留驻陕西西乡,成了西乡兵站与运输中转站。
而第四十五军,也是有样学样,留下了126师看守广元,另派独立17、18两旅,以及一些地方的民团,沿途设立兵站和后勤补给点。
在另一个时空,李家钰的四十七军,本该驻防在大凉山的西昌一带,然而由于某个小蚂蚁的蝴蝶效益,导致该支军队一直留在了涪城,而原本该驻防于涪城的四十一军,却随邓锡侯将军去了陇南县。
若按另一时空的演变,二十二集团军的破事还没完。
一行七八万人的川军部队,刚从四川跋涉到西安,正准备开赴山西时,李家钰的第四十七军,又被南京军委以另有重用,从该集团军拉了出来,留驻在长治一带,导致该部川军严重缩水,到了太原时只有五万多人马。
真正让刘司令受不了的是,这五万多川军将士,可算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他们在刚出川时就被谣言蛊惑了,居然相信“到西安补充装备”,因此纷纷将枪支埋藏起来,作为日后“重起炉灶”的本钱,从而将破旧不堪的枪支带走充数。
然而,该部川军到了西安后,又没得到及时的补充,以至到了山西时兵不像兵、官不像官,直令人怀疑他们是土匪下山,阎锡山只拿出20支冲锋枪搪塞,导致川军用极差的武器,与日军打了一场遭遇战。
更离谱的是,该集团军进入二战区后,南京军委发了一笔兵站费,但邓锡侯用人不当,任高参刘精一为兵站分监,这厮待战事一爆发就逃之夭夭,将这些军费装入他私人的腰包,导致前线官兵缺医少药,连粮食都无法保证。
该部军队只能“就地征发”,如同土匪抢劫一般,让川军的名声臭不可闻。
………………………………
第三百零七章 壮士出川
不过世易时移,如今刘亦诚司令,已是川军的三当家。
他又怎么肯让这些壮士出去丢人现眼,没说的,让尚清儿带着她的三色旗旅团,在涪城附近举行军事演习,让邓锡侯所部的八个师,轮番上阵参演受训。
反正川西铁路与陕西铁路,已经并网贯通了,只要川军将士不离开铁路线太远,一应的大炮、坦克与枪械,也能一一运抵陕西与河北战场,遗憾的是,川军之中的文盲太多,让他们用飞机、坦克和重炮也是白瞎。
难道要让川西自己出动飞机、坦克和重炮,与二十二集团军组成混编部队?
双方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以前也从没预想过这种可能性,因此在双方的协调方面,又会出现大问题。
那该怎么办呢?
刘郧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而日本鬼子也是鬼精鬼精的,飞机与重炮一旦出现早了,又容易让他们产生警觉,那样的话,反而失去了奇袭的效果。
若不让小鬼子来次伤亡惨重的战役,他绝对会心中不舒服的。
而且,在全面抗战的初期,华夏军队往往是一溃千里,无论是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还是晋绥军、川军、桂军、陕西军,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一败再败,连延安的八路军,都只好暂避日军的锋芒。
因此,从转进和机动上来讲,将即将远赴千里外的川军,打造为轻型步兵,或山地型步兵,才是上上之策,刘司令也想好了,干脆让二十二集团军自己选好了。
只要他们自己选中了哪样,川西的各类轻重武器一律敞开供应。
还没等涪城的军演完毕,南京军委就发来新的电讯,“1937年8月12日,南京政府撤销国防会议及国防委员会,成立国防最高会议,确立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
南京军委确立了“持久消耗”的抗战方针。
其方针的具体部署为,以一部分兵力布于华北各要点,实施重叠配备、多线设防,进行逐次抵抗。
而南京方面的主要兵力,则用于华东沿海一带,重点是保卫淞沪要地,以及南京和杭州俩地,另外还打算以少量的兵力,扼守华南沿海的各个主要港口。
刘郧对于南京发的电讯,也有些漫不经心。
他刚想丢在一边时,却看到了一条小小的短讯,南京军委有意调集中德联合集团军南下。
这厮顿时就毛了,该集团军是配备精良,而战斗力也很可观,但是想将这样一个重型集团,拉去淞沪战场挨舰炮,真不知说什么好。
何况有联合集团军在,日本鬼子想快速占领徐州和郑州,就需要一副牙口好了,一旦爆发台儿庄战役,又或徐州会战之类,日军没有三五个甲级师团,恐怕都得绕着走,这可是华夏淬炼多年的甲等精锐。
此集团军始建于1934年,是中德联合研发的成果之一。
该军的司令与师长,一律由华夏军人担任,而副军长、副师长和技术士官之类的,一律由德国现役军人担任,普通士卒与军官都是从零开始整训,司令官一直是蒋委座亲自兼任,副司令一直由德国顾问团的总顾问兼任。
1937年4月,希特勒曾明文勒令“德国军事顾问回国”。
此后德国军人才不再兼任联合集团军的军官,除了一部分人真的返回柏林之外,其他对华夏有感情的人,都换了一个名目,继续留在军中担任技术顾问。
联合集团军,共有三个德械师,总计五万余人,是严格按德军的标准,所编制出来的精锐部队,是德械师中的德械师,也是老蒋嫡系中的嫡系。
由于该集团军长期没有司令官,只有代理司令官。
令很多大佬名将垂涎欲滴,而张治中、杨耿光、薛岳等人,都先后担任过此集团军的代理长官,也曾经有人变起花样的问老蒋,为什么不设司令官。
蒋委座曾微笑不语。
随后又解释为司令人选早就有了,他现在仅仅是暂管一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