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大唐少年郎-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足惜。唯社如晦不可舍。”社如晦也因此受到李世民的器重,从而一飞冲天。
这件事情,侯君集清晰的记在脑中,想起自己为大唐拼死拼活,论战功谋功在大唐上下无人可比。可自己居然屈居比自己还晚加入了杜如晦之下,他性子本就是恃宠矜功,心胸狭隘,容不得人,如此想来,心中更是充满了不甘与不满。
长孙无忌眯着眼睛看着侯君集的反应,知目的已经达到。也不多说,只是自斟自酌,故作一副往事只堪回首的表情。
侯君集非常聪明,要不然也不会得到李世民倾心培养了,他心底不快,皱眉道:“长孙大人,君集是一个粗人,不懂得拐弯抹角,有话不妨直说。”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我观贤弟谋功战功无人可比,只要拥有一个机会,迟早能够一飞冲天,无忌也真心希望贤弟让房相杜相与李尚书、秦大将军、程大将军他们另眼相看,好让他们明白知道贤弟之才,不但可以当好兵部尚书,而且还能胜任任何一个职务,比如说,大唐之相。”长孙无忌随口说着,一脸的毫不在意。
长孙无忌可没有吹捧侯君集的意思,他说的是事实,唐统一后,侯君集开始学习,并参与选拔人才等,也因为他的出色,这官位是越来越高,李世民对他的重视远远超过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之类的猛将。
侯君集在唐朝诸将中可算异类,他性子暴烈,武艺高强,可偏偏足智多谋,领兵打仗相当厉害,出谋划策也很是了得。在两方面都有建树,所以他的战功比不上李靖,但谋功却在李靖之上,谋功比不上房玄龄、杜如晦,但战功却在他们之上。所以这战功谋功加起来,大唐是朝中是无人可比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性子太傲,心胸太小。
这说者“无”心,听着却是有意。
侯君集毕生心愿就是能够出将入相,成就一生。唐朝的相,只是一个说法,因为在很久以前,朝廷就不专门设立相位了,但一些官职却掌宰相之事,所以也称之为相就如房玄龄、杜如晦的左右尚书仆射就是公认的左右相,还有魏征的侍中也可称之为相。
在这个时候,相位不是一人独享,可以好多人一同担任的,只是左右尚书仆射如同正相,其他的是副的而已。所以即便房玄龄、杜如晦依然健在,侯君集也是有机会取得相位的。
他一听长孙无忌话中有话,立刻就坐不住了,粗声道:“我为不为兵部尚书,为不为相,为何需要他们认可?”对于满脑子肌肉的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人,侯君集心里是十分鄙视的。
“这……”长孙无忌一脸的为难,一副想说。但又不能说的模样。
侯君集见此更明白事有猫腻,低喝道:“长孙大人不妨直言,我侯君集在此保证,今日我们这一番话,出你口,入我耳,绝对不向第二人提起,若有虚言,叫我万箭穿心,不得好死。”
“唉!”长孙无忌一脸无奈,道:“看贤弟这话说的,其实事情是这么一回事情。在不久前,为了战略的需要,陛下打算设立庆州都督,总管庆州、绥州、延州之军政大事,与灵州李靖、代州李绩呈三角之势,进可以攻击定襄,退可保大唐无虞,为兄是知道贤弟的才华的,所以在陛下面前力保贤弟,陛下也很看中贤弟你的才华,有些意动。但贤弟也知道,此事不小,所以陛下又叫了为兄与房杜二相及秦大将军、程大将军他们一起商议此事。可是房杜二相与及秦大将军、程大将军他们却不知为何百般劝阻,说贤弟不可为庆州都督。贤弟也知道,陛下对为兄确实依为心腹,但是更将房杜二相誉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而秦大将军与程大将军又是陛下倚重之猛将,为兄这心腹的话,哪里比的上他们四人,此事也就这么告吹了。当陛下问及谁人可为庆州都督之时,杜相推荐了秦风,你也知道,秦风于杜相有救命之恩,杜相以此报恩亦是理所当然之事,而房相与杜相又是莫逆之交,自然是共同进退了,至于秦、程二将,呵呵,就更不用说了。”
“唉……”长孙无忌长叹了一声,一脸的遗憾无奈:“可恨我人微言轻,不能为我大唐举荐一位相才、帅才,为兄对不住你啊!”说着,他站起身子,万分惭愧的对侯君集深深一拜,行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大礼。
侯君集见长孙无忌如此,忙上前相扶道:“这怪不得兄长,兄长不必内疚,只恨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四个老贼……”说到此四人,他咬牙切齿,以是怒不可遏。
“只是不知这四个老贼说我什么,制止我上战场?”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有些为难的说道:“他们说你性情太过刚烈、太过自傲,还说你功绩不足!”
“老贼,欺我太甚!我侯君集谋功武功,满朝文武谁人可比。竟然说我功绩不足,气煞我也!”他厉声爆喝,眼睛已经气得充血,眼中怒火肆掠。
看着暴跳如雷的侯君集。长孙无忌眼中露出了自得的异色,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同时也带着几分的庆幸。侯君集可谓智勇双全,确确实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若是寻常,自己这伎俩休想瞒得过他。但面对此事,侯君集就没有任何的抗拒之力了。
因为这任何一个人都少不了有优点、缺点,侯君集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的性格容不得人以及他对于权势的执着。
自己针对他的脾气,性格特点用谋,混淆事实,给他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消息,任凭侯君集如何有机智,也难以抵挡。。
a
第291章:白狼传说
侯君集对长孙无忌深深一揖,隆重拜道:“谢兄长今日直言,好叫我重新认识了那四个老匹夫!”
他咬牙咧齿,对于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的愤恨以深入骨髓。他不是看不出长孙无忌的用心,但他知道长孙无忌说的不假。长孙无忌切切实实在前一段时间里向李世民举荐他,因为在举荐之前,长孙无忌私下里找到了他,要他好好表现,要他以后也全心全意的为大唐谋福。但此事后来不了了之。事后他问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只是露出了抱歉的神色,没有多说。
侯君集并非蠢蛋,见长孙无忌如此表情,焉能不知此事告吹?但他只以为是李世民没有认可他,直到今日,他才知道原来不是李世民没有认可自己,而是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在暗中中伤他,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他们四个老东西。
难怪长孙无忌当时欲言又止,难怪陛下不减对自己的器重,信任有加,丝毫没有不认可自己的意思,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解释的清楚了。
他的性子本就容不得他人,自持功高,本有些不满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人在他之上,如今又让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等人坏了自己的大事。如何还能咽得下这口恶气,只想着如何报复他们,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长孙无忌假惺惺的道:“贤弟这么说就不对了,房杜二相、泰程二将做法虽然有失得当,但毕竟是有功之臣。何况,贤弟才华横溢,也不怕没有施展的余地,要是现在惹出什么事端,让陛下不满了反而不妙!既然他们说贤弟功绩不够,那贤弟就踏踏实实的闭门苦练,到时候,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让他们自打嘴巴!这样为兄也好在陛下面前说话,再次举荐贤弟。为兄就是不信。在贤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以后,他们还能说贤弟功绩不足!”
侯君集让长孙无忌如此一说,也恢复了理智,再次拜道:“多谢兄长指点,君集知道怎么做了!”
他抬起了头,阴阴的笑着,心底愤愤想道:“大的,老子动不了,但小的,老子还动不得吗?你们不是很看好秦风这小子吗?我就让他一事无成。”
长孙无忌看着冷笑着的侯君集,也没有说话,更没有刻意让侯君集去找秦风的麻烦。这样只会让侯君集察觉到他的用意。况且他更知侯君集那种心胸狭隘,有仇必报的性格在无法对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的出气的情况下,必然会找秦风、程处默、房遗爱、杜荷等小辈的麻烦,根本就不用他有意说明。
借刀杀人、置身事外看别人斗得死去活来,是长孙无忌一贯的作风,背地里捅刀子,让人避无可避。躲无可躲。
这一次谈话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无法辨别真伪,当日,他确实与侯君集说过要向李世民举荐,但事实上,长孙无忌压根就没有在李世民面前提过这么一回事,只因老谋深算的长孙无忌知道天下没有人会蠢得做出执问皇帝的举动。长孙无忌视房玄龄、杜如晦为平生之劲敌,强势崛起的秦风也威胁到了他未来的地位,所以,他为这几人找到了侯君集这样的政治敌人,将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绑到一起来说事,其目的是让侯君集去对付这群小的,而现在这四人的后辈全部在虎贲军中,侯君集没有力量去对付老一辈,那么,以他的为人只能找小的出气,如此一来,正合了长孙无忌的心意。有了侯君集这把神兵利刃,他长孙无忌可以躲到后面坐收渔人之利,反正不管侯君集成败与否,他都能够置身于事外,成了,他将顺势上位,败了也与他无关。
从长孙无忌的内心而言,他是恨不得房杜二相、秦风早早死亡才好,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大唐出现兵败的结果,只因他长孙家之所以有今日的地位靠的便是大唐,大唐好,长孙家自然就好,大唐受到了威胁,长孙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损害大唐的利益,与掘地自埋有什么区别。他固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他对于李世民,对于大唐有着一颗不二的赤诚忠心。他可以阴谋阳谋算计一切威胁到他利益的人,但绝不会做出让大唐伤筋动骨的事情。
正如他之所料,让权柄蒙蔽了双眼的侯君集立马将火气喷向了当朝四位名臣名将,在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