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229章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229章

小说: 壮哉大唐少年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就拿楚留香来说,楚留香的武艺并不算最高,相反在真正的高手面前,楚留香几乎没有什么还手之力。他接不下天下第一剑薛衣人的一剑,他也奈何不得石观音分毫,水母阴姬更是斩钉截铁的说七八招必杀死楚留香,对此楚留香也没有异议。因为水母阴姬说的是大实话。

  但这些人一个个都败在了楚留香的手上,他们输得不是武功,而是智慧。

  有些时候,智慧比武功更为重要。

  秦风生怕这群统帅之才一个二个变成满脑子肌肉的猛将,这才列出了“庶人之剑”“大将之剑”“统帅之剑”。

  之后,秦风带着长乐在军营里转了一圈,所到之处,长乐见到的皆是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

  满是雪水的地面上,整齐的队伍正迈着雄浑的步子森森然行进。

  笔直的身躯,整齐的摆臂,整齐的踢腿,整齐的踏步,整齐的前行,整齐的轰然脚步声,粗犷而威武,区区数百人却像是一道无可阻挡的洪流般碾压过来,气势滔天。

  长乐呆呆的看着只雄壮威武的队伍,她见过的军队不多,但绝对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可在气势上,与虎贲军相比差了一大截。这种勇往直前的威慑力让她大开眼界。

  “夫人以为如何!”秦风大笑着问道。

  长乐公主感慨道:“威武之师,英雄之师!”

  “等会你就见识到虎贲军的水平了。”秦风牵着长乐冰凉的小手,登上了点将台。

  台上苏烈、刘仁轨静静而立,他们受秦风之命,将要临时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阅兵式。见到秦风与长乐双双而至,上前行礼。

  秦风问道:“何时可以开始?”

  苏烈抬头看了看天,估摸了一下时辰,沉声道:“击鼓!”

  “咚咚咚!”

  闷雷般的鼓声打破了雪原上的宁静,散无穷的活力。

  随着鼓声的咔然而止。

  “咚”、“咚”、“咚”……

  类似于打鼓的声音传来,由远及近,一下一下,震撼人心。起初长乐以为这是打鼓声,可声音越来越近后,她骇然失色,这绝对不是鼓声。

  是脚步声,是八千将士凝聚在一起的脚步声。

  一万兵马凝聚成的这种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就犹如打鼓一样,比打鼓更加的让人震撼。

  兵马未至,这脚步声,已经夺人心魄。

  苏烈向秦风道:“可惜人少了些,要不然绝对起到先声夺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秦风微微一笑道:“已经很不错了!明年入驻庆州的时候来这么一手。你看如何?”

  “定能震慑桀骜不驯的边军。”苏烈信心十足的说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你到庆州之后,给我探清三州一切虚实,毕竟我们这一套,比较独特,需要了解他们之后才能相对的制定训练计划,贸然套用,只会起到截然相反的结果。”

  “喏!”

  两人说话期间,脚步的声音已经近前,听声音分明是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的。让人不禁色变,出现的军队不是一支而是数支。

  “咦?”

  低低的惊疑声在长乐嘴里溢出,她强忍着心中的震撼,伸头眺望。

  虎贲军兵马并不是聚集在一起的一支队伍,而是八支部队组成,分别是各营的兵马,从丹凤门来的是轻步卒,由福建门来的是重步卒,庆安门来的是轻骑兵,皆由不同的门汇聚到点将台下。

  全军分成八拨,他们走不同的路线,可偏偏出了同一种声音,这需要何等的默契?

  大地也因为他们这种默契的脚步声而震动了起来。

  在点将台上都隐隐感到脚下的颤抖。

  长乐惊呆了,想不到大唐的兵马竟然能够做到这一点。

  苏烈从腰上拔出了今旗,用力挥了三挥,鼓手敲响了战鼓,这鼓声一变。

  八支部队突然变阵,整齐划一的汇集在了一起,一队队一列列,形成了巨大无比方阵,以鼎盛的军容,昂扬的士气,扑面而来。

  最终全都聚集到了广场之上。脚步声始终划一,即便是战马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杂乱。

  鼓声越敲越急,越敲越响。

  最终出了三声雷鸣般的巨响后,骤然之间停了下来。

  就在鼓声停下的那一瞬间,脚步声也戛然而止。

  天地间似乎在那一瞬间停止:震天的鼓声,撼动的足音,也在那一刹间消失。

  变化之突然,军容之整齐,军没有一个人出一个异常的声响,也没有喧闹声,严谨的列队,一道道一列列,就是一条条的笔直的直线。

  一股浓烈的肃杀之气无声的开始漫延并逐渐笼罩全场。漫天雪花仿佛也感受到冰冷的杀气,竟尔在不知觉中停止了下来。

  苏烈上前一步,来到点将台边缘,大喝一声呼道:“敬礼。向我长乐公主殿下致敬!”

  “唰”的一声,将士们抬起了手,仅仅是一个抬手,但一万人整齐划一的执行,每个人身上出的细小声音都汇聚成了巨响!

  接下来呛啷的拔刀声一齐出,步卒的横刀,骑兵的马刀,斜指朝天面向长乐所在的方向,然后有力地回收,立于鼻前。全部动作无不一致,出了阵阵声响。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

  耀眼雪光下,刀锋反射着凛冽的寒光。

  随即,虎贲军一万兵马齐声开口:“祝长乐公主殿下,芳龄永驻、幸福安康!”

  一万兵马的大吼,震耳欲聋,撼天动地,威武雄壮,只见其威势足令人生出不战自溃,无法与之抗衡的霸道气势。而呐喊的内容也让这杀伐之气浓厚的广场里溢上了一丝丝的温情。

  即便是长乐,再怎么心如止水,此刻也激动得面容都潮红了起来,她知道这是秦风专门为她准备的礼物,一份人所不能的礼物,此刻,心神激荡的她竟然不知如何回答将士们的问候,“郎君,我,我,我不知道,怎么说!”

  秦风拍拍她的手背,柔声的鼓励道:“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须太过花哨,用心即可。”

  长乐深吸一口气,上前几步,面对一万虎贲之士,纵声道:“大唐万岁,勇士们万岁!”8



第239章:虎啸皇宫

  自此而后,秦风天天泡在军营里,亲力亲为的主持着各种战术对抗演练,突厥的战法很简单,他们的交锋很简单,没有战术也没有阴谋诡计,有的只是正面你来我往的拼杀。借助天然的优势,一阵弓箭招呼,然后凭借出色的骑术以及战马的冲击力,冲到近前一阵砍杀,要是意志力弱的部队,早就让先声夺人的声势夺了心志,提前崩溃。所以,与突厥等北方异族作战,挡住第一波攻击尤为关键,一旦挡住了第一波攻击,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很容易撞击在一起,突厥等北方异族的士兵没有军人的纪律与荣耀感,打了胜仗还好,要是遇到败仗,将一击而溃。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崩溃。

  这句话用到北方等异族身上,可谓是恰如其分。为了在战争中将损失减到最小,秦风将全军一分为二,没有任何计谋的进行着全力对抗赛,除了武器,其他全部都是真的,故而,每次下来,都有一大堆人鼻青脸肿的“阵亡”!

  忙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新的一年终于到来,

  百姓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燃起了爆竹,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借着喜气红红火火。

  百姓有他们的迎新方式,大唐王朝也有固定的迎新方法……元日朝会。

  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朝会,满朝文武只要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都必需参加,就算是远在边界的封疆大吏也必须派使者前来。

  大唐立国十年,如此朝会已经举行了九次,但这第十次毫无疑问的最盛大的一次,早在两个月前唐王朝就开始筹备了。

  原因自然在于大唐在这些年里获得的成就巨大,展现出来的实力。

  扫平群雄,天下归一,轻易击败颉利精锐大军,威震异域。

  有着这份成就威望,周边的异族已经无法在不闻不问下去,理所当然的派来了使者朝见。

  这是大唐立国以来第一次收到如此多的异族朝见,意味着他们认同了大唐的实力,认可了大唐中原之主的存在,大唐王朝自然要以格外的态度应对。

  这一大早,秦风就来到了皇城。

  四周的文武官员如同蚁聚,一个个穿着隆重的朝服在太极宫前依照官员的排位列队。

  因为此次朝会皇亲国戚也必须参加,秦风固然身居将军之位,但与直系皇亲国戚还有些差距,所站的位子还是比较靠后的。

  到了良辰吉时,悬鼓吹奏,陈车带着舆辇,缓缓移动。李世民身穿衮冕,在华丽的仪仗下从承天门经过,并且在此举行外朝,接受文武百官的各国使节的参拜。

  首先是皇太子李承乾献寿祝贺,李承乾在万众之中,风采飞扬的为李世民为大唐祝贺。接着嫡皇子也一一祝贺,在他们之后是中书令奏诸州表,黄门侍郎奏祥瑞,户部尚书奏诸州贡献,礼部尚书奏诸蕃贡献,太史令奏云物,侍中奏礼毕。

  近乎千人高呼万岁,经过复杂繁琐的程序,大朝会也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是专门为文武百官以及诸蕃使者所举行的承天门楼大宴会。

  这个宴会就不是所有人能够参加的了,只有朝堂重臣以及诸蕃使者有这权力。

  官居虎贲将军的秦风私下又是皇亲国戚,自然是能够参加的重臣之一。

  李世民位居上首,李承乾、接下来左边是依次是诸蕃使者以及岭南来的使节。

  秦风坐在不前不后的席位上。

  宴会喜庆,载歌载舞,各类杂技演出,端是热闹。

  秦风也瞧得目不暇接,古代的杂技没有任何的高明道具,靠的全是真功夫,令人叹为观止。

  酒甜耳热,吐谷浑的使者突然站出来道:“唐皇陛下,我吐谷浑国王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