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大帝无双 >

第33章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33章

小说: 三国之大帝无双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辞慷慨而激烈,不亚于当日袁绍之誓词。只是他要驱的贼并非袁曹等十八诸侯,而是面前的董卓。
  祭拜之后,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启程直奔虎牢关。
  刘协亲率文武百官送大军到城东三十里之外。
  董卓回马一揖,满脸激动:“陛下请止步,再送就到虎牢关了。陛下圣恩浩荡,老臣不胜感激。”
  刘协从车驾上站起,慷慨而大声说道:“董丞相为国出征,忠心可嘉。朕无以为赏,特令御匠打制护心金牌一块,送给丞相以佑丞相平安。”
  说完便示意李逸飞捧出一块金制的圆形牌子,大声道:“来,朕给丞相戴上。”
  纯金打制的狮头形圆牌,上刻篆文“平安”二个大字,边上刻上小篆“御赐大汉丞相董卓”。金牌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众军士纷纷喝彩,二十万大军一起喝彩,声入云霄,惊天动地。
  关键时刻见真情啊,眼看老夫就要上战场厮杀了,这小冤家终于有点良心了,记挂着咱这个长辈。
  董卓激动得眼眶都湿了,立刻驱马嘚嘚的跑到车驾前,翻身下马跪拜在地。
  刘协小心翼翼的将护心牌挂到董卓脖子上,再沿着衣领塞入胸口处。刘协一边戴一边在董卓耳边耳语道:“朕年幼无知,汉室江山全赖丞相保全。丞相此去若大胜而回,朕当为丞相加九锡之礼,封护国王,以嘉奖丞相为我大汉所立不世之功。”
  九锡之礼源于西周时期的九命之仪。是中国皇帝赐给诸侯和大臣的最高礼遇。所谓九锡之礼,就是允许臣子使用天子的仪仗礼器。锡同“赐”,九种赐用物分别为:车马、衣服、乐(乐器)、朱户(大门)、纳陛(阶梯)、虎贲(侍卫)、弓矢、斧钺、秬鬯(祭礼之香酒)。
  历史上受过九锡之礼的几乎均改朝换代或者建国称帝的。如篡汉的王莽以及后来的曹操、孙权。
  这可是位极人臣的礼遇,再高了就是禅让了。
  董卓惊呆了,嘴巴张开的半天合拢不了。良久才反应过来,连连激动的说道:“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全身都激动得在发颤。
  刘协微微一笑道:“祝丞相马到成功!”
  董卓带着一脸的激动回到了中军。
  然后又示意王越捧出两块银制的圆牌,大声说道:“中郎将吕布,骁勇善战,天下无敌;郎中令李儒,精通兵法,智计百出;此两人一文一武,均为我朝之栋梁。朕特令制护心银牌两枚,护其平安,以助丞相平定叛贼,拱卫我汉室江山。”
  两块纯银打制的豹头形圆牌,也刻上篆文“平安”二个大字,边上刻上小篆“御赐大汉郎中令李儒”、御赐大汉中郎将吕布”。
  接着又是慷慨的一声大喝:“来,朕给你们戴上。”
  喝彩声又一次响彻云霄。
  吕布当即懵了,李儒也懵了。两人懵的原因却尽不相同。
  吕布虽然英勇善战,但是其实谁也没把他当做个人物。以前丁原把他当做一只会咬人的猛犬而已,从没真正把他当做义子看。董卓虽然器重他,其实也很戒备他,真正在董卓心目中的地位还远远不如董越、李傕和郭汜等人,说白了也就是把他当做利用的工具,其他人自然也只把他当做董卓身边的一条恶狗而已。虽然百官中很多人都很惧怕他,但是真正正眼看得起他的几乎没有。
  想不到这至少名义上万人之上的小皇帝,居然如此看重他。
  吕布有点激动起来,脸上满是受宠若惊的神色,吕布一马当先的跑过来,翻身下马谢过恩,再乖乖的俯首让刘协戴上。
  刘协望着这天下无双的勇将就这么低眉顺眼的俯首在自己的车驾下,心头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
  这家伙可是武力值100的料啊,统率值也超高达到了90几。不仅仅是个人武勇,他麾下的西凉骑兵在他的带领下也是如狼似虎,所向无敌。只可惜素有叛主的恶习,不然倒是可以多多亲近,拉拢一下。
  银牌戴好,吕布满脸激动的再次谢恩:“谢主隆恩!”
  然后李儒满面狐疑的缓缓策马奔来,一路上眯着眼睛总想在刘协脸上找出点什么来。可惜刘协一脸坦然,挂着人畜无害的迷人的笑容。
  那天真无邪如**般灿烂的笑容,却让李儒感到一阵阵背脊发凉。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这个看起来刚刚断奶的小儿童是心狠手辣,诡计多端。他弟弟李雅和好哥们李肃的尸骨还未寒呢,他可不信这小魔头会这么好心,平白无故的送他一块护心牌。
  众目睽睽之下,李儒只好磨磨蹭蹭的在众人不解或愠怒的神色中纵马到车驾下,乖乖的谢恩,然后乖乖的低下头来,露出白白净净的脖子。
  望着那白白净净的脖颈,刘协突然想到了吸血鬼电影里的情节,恍惚之间觉得自己成了吸血鬼,牙根痒痒的,恨不得对着那脖颈处一口咬下去吸光他的血。
  良久才强摄心神,将银牌给他戴上。
  就在刘协给他戴护心牌的时候,李儒终于忍不住轻声揶揄道:“黄口小儿,老夫知你人小鬼大,心怀叵测,只是如今你已入死局,何来如此精神?”
  刘协对着他微微一笑。如此紧要关头,岂可动气。只是轻轻的拍了拍他那肿胀乌青的脸蛋道:“看来丞相打得还不够轻,下次叫丞相直接爆你菊花。哈哈!”
  李儒虽然不知道爆菊花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到刘协的讥笑,也气得七窍生烟。
  刘协收住笑容,大声道:“起驾回宫。”
  众侍卫立刻跟着大喊“起驾回宫。”
  后面二十万将士雷鸣般的跪地高呼“恭送陛下!”
  李儒也乖乖的下马跪倒在地。他一个人跪在最前面,在二十万大军面前显得格外显眼。
  一千多护卫军浩浩荡荡的护送着刘协的车驾回雒阳。
  刘协眯着眼睛,望着远处徐徐下坠的落日,陷入沉思。
  眼看已将豺狼送出雒阳,他理应感到高兴才是。但是想到晚上即将展开的兵变计划,他的眉头没办法舒展开来。
  虽然王允已经跟他商量好了详细的计划。但他其实一点把握都没有。城内五千西凉军队,三千虎贲郎,都是训练有素的军队。真正能够完全效忠他的不过四千人,而且还是杂牌军。这是个强权说话,刀剑称王的时代,什么邪不胜正都是废话。要成为真正的雒阳之主,不是虎躯一震,振臂一呼“我乃大汉天子,谁敢不从”就能搞定的。
  突然前面一声喧哗,刘协缓缓睁开眼睛。
  一个满身铠甲的将军模样的人纵马奔来,手舞着马鞭大声呵斥道:“怎么这么慢,延误圣上回宫,你们都得斩首。”
  刘协不悦的皱起了眉头,冷冷的打量此人。只见此人中等身材,狮鼻阔口,肥硕如猪,跟董卓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满脸的蛮横和跋扈之色。
  “此人便是董卓之弟,左将军董旻。”王越道。
  刘协笑了笑:“怪不得你说三千虎贲郎必为我所用,原来董旻是这个草包样。”
  这时李逸飞却忍不住大声喝道:“圣驾之前,董旻你岂敢无礼。惊扰了圣驾,可是杀头之罪。”
  董旻鼻子里嗤了一声,冷冷的说道:“我奉丞相之命,日落之前务必护送陛下回宫。你等拖拖拉拉,或走或停,何时才能到京都?难道你想让陛下赶夜路吗?”
  李逸飞喝道:“车驾行路,太快则会颠簸,惊扰陛下圣体。陛下在此,你不下马,不跪拜,纵马鞭笞御前侍卫,该当何罪?”
  董旻哈哈笑道:“我该当何罪,丞相自有定论,你一个小小的侍卫头领竟敢问我的罪?”
  董卓的亲弟弟,自然比李儒又要亲上几分,语气比李儒还要张狂。
  “放肆!”李逸飞气得拔剑指向董旻,众飞龙卫全部拔剑指向董旻。
  董旻身边的侍卫也纷纷拔出了刀对峙。
  刘协冷冷的注视着他们,眼睛里不禁露出惊讶的神色。
  董旻身边的二十几个侍卫,居然有几个那刀口不是朝向李逸飞他们,而是对准了董旻。那架势隐然是随时要对董旻发难。
  你们要是在城外把董旻砍了,董越怎么可能让朕进城,这不是在害朕吗?
  “住手!”刘协一声怒喝。
  双方立刻全部收起兵器。
  刘协冷声道:“董将军忠心护主,精神可嘉。你等须听董将军之令,加快进程,务必在日落之前回京。”
  董旻得意的朝李逸飞示威似的哼了一声,打马率众扬长而去。
  董卓一走,这雒阳城就他独大了。早就恨不得赶快把小皇帝赶入皇宫,然后赶去怡云阁和那名震京师的凝儿姑娘滚一个晚上的床单。
  刘协望着他的背影摇摇头,露出一丝讥嘲的微笑。



第三十二章 龙剑出鞘

  车驾到雒阳东门的时候
  董越已经在城门外等候迎接。
  此人脸色阴鸷,眼光闪烁,却又礼数周到,进退自如。果然不愧为董卓手下五大中郎将之一,一看就是颇有心计之人,不易对付,绝非愚蠢而张扬的董旻可比。
  只见董越身后紧紧跟随两个将领。
  看到右边一人,脸色不禁一凝。只见此人身高比旁边的张辽矮上个半个头,可那身子却像半截铁塔,膀阔腰圆,全身的肌肉鼓囊囊的连皮甲都覆盖不住,手持一杆独脚铜人槊,看起来有六七十斤。
  这就是“力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阴了曹营第一猛将典韦的胡车儿么?看起来一副傻大憨的样子,智力值应该也不会超过30,要不是贾诩那毒士出的鬼主意,他跟典韦谁阴谁还不知道。
  左边的张辽持刀而立。身长八尺有五,虎背熊腰,气宇轩昂,手执一把凤嘴刀,那刀看起来至少也有四十斤重,随随便便的就掂在手里。全身站得笔直,眼光炯炯有神,全身散发出一种刚猛而又英武之气。
  刘协朝他看了一下,眼中露出一丝笑意。
  张辽目不斜视,竟然看都没看刘协一眼,只是笔直的站在董越身后,一副忠心守护的样子。
  这无间道做的很专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