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帝无双-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
狭路相逢勇者胜,曹军也不甘示弱,大声吆喝着蜂拥而来。
两军在狭隘的街道上血战在一起,展开了激烈的搏杀。
两匹白马如龙,赵云和曹彰两人都舍弃了身边的将士,直接对冲而来。
当!
两人交马一枪,身子各自晃了一下。对冲而过。
“顶住,擅退者斩!”
曹军大旗之下。一个中年将领正在大声喝骂,逼着身边士兵拼命向前。步骑混杂的曹军先是被连弩射乱了阵型。又被悍勇的飞云骑一冲,很快就溃不成军了,士兵们纷纷退后。
赵云抛下纵马奔来再战的曹彰,一催胯下良驹,大喝一声直奔大旗下的车胄而去。
枪影瞳瞳,曹军如劈波斩浪一般被赵云冲开,只见马如龙,枪如电,很快就冲到了车胄面前。
“快挡住他!”车胄一边惊恐的大喊。一边回马就跑。
可惜为时已晚,赵云长枪抖动,四周曹军无不中枪而倒,很快就冲到了车胄的背后。
寒光一闪,龙胆亮银枪刺中车胄的背心,将他挑起来,高高的举在空中。
“车胄已死,你等还不投降!”赵云高声喊道。
曹军一阵哗然,士气暴跌。许多士兵纷纷扔下武器,退往街道两旁,举手投降。
“赵云,纳命来!”追袭而来的曹彰气得七窍生烟。
赵云哈哈一笑。长枪一抖,车胄那一百多斤的身躯便腾空而起,飞向曹彰。
嘭!
曹彰左手接住车胄的身子。右手单手持枪,催动照夜玉狮子。依旧奔势不减,继续向赵云杀来。
当!
两人再次交马而过。对了一枪。
曹彰身子连晃了几下,手臂震得酸麻,急忙将车胄的身子放到地上,双手持枪再次纵马而来。
“果然是将门虎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勇力,若是假以时日,必能成为绝世猛将。”赵云见到此子如此悍勇,不觉心头暗赞。
照夜玉狮子呼啸而来,赵云也抖擞起精神,拍马舞枪前来迎战。
咴~
照夜玉狮子在奔驰而来的那一刹那,终于看清了旧主,突然前蹄高高抬起,身子猛的直立起来,背部拼命的甩动,要将背上的曹彰摔出去。
曹彰大惊,急忙抓住马背,双腿紧紧的夹住马腹,显得狼狈不堪。
就在此时,龙胆亮银枪如同一根铁棍一般扫来,扫在曹彰腰部,将他狠狠的从马背上扫飞了出去。
砰!
曹彰连人带枪摔落在地。
赵云腾身而起,纵身落到照夜玉狮子的背上,长枪抵住曹彰的咽喉,喊了一声:“绑起来!”
身旁的汉军一拥而上,将叫骂不止的曹彰绑了个结实。
梁邹告破!
***********************
梁邹告破,车胄战死,曹彰被俘,汉帝率十万大军自北杀来。
张辽率御林军攻台县,高顺率并州军攻东平陵,徐晃率无忧军攻土鼓,十五万身经百战、装备精良的汉军压境而来,李典如何能抵挡得住,不过七日之间,三城告破,李典战死。
南面般阳李通,苦守了十天之后,听到其他两路都已告破,再无战心,在城头上插起白旗,恭迎文聘入城。
三十万汉军自三面攻来,而临淄城中只剩下八千将士。曹军大势已去,青、冀两州的平叛之战已经进入尾声。
汉帝刘协率十万大军最先赶到临淄城下。
望着高高的城门之上,两个大大的篆体“临淄”时,刘协不禁思绪万千。数月之前,他从此城仓皇而出,忍痛留下了视如父亲般的师父的遗体。此刻再临城下,只觉一切恍然如梦。
师父战死,忠心耿耿的修罗骑战死,镇东将军华雄战死,三万徐州精兵在滔滔大水之中丧命,真希望这只是梦一场。
大军带着遮天蔽日的尘土,缓缓的在临淄城下百米之外停了下来。
眼前的情景却令十万将士大惑不解。
临淄城头上,守军如云,刀枪林立,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可是那高大的城门却敞开着。门内空空如也,既无军士把守,也无行人来往。
城楼正中,一个丰神如玉、气宇轩昂的少年,端坐在一架古筝之前,案前香烟袅袅,身旁立着两个持剑的青衣童子,一副悠然自得的神色。
一缕琴声自城头连绵而出,飘荡在城楼上空,向四周扩散,方圆数里之内都能听到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柔肠百转的琴声。
“空城计?”刘协眉头微蹙,愣愣的望着城楼上的曹丕,只觉面前这个场景太熟悉了。
只是如今曹丕已经穷途末路,此时来一曲空城计是不是太搞笑了点?
终于一曲终了,曹丕腾身而起,倒背双手,仔细望着城楼下的刘协,眼中神色复杂,喃喃的说道:“此人相貌不凡,气质天成,果然是人中之龙,怪不得父亲如此神威,也会败于其手。”
赵云一拍照夜玉狮子,持枪出阵,奔往城下,高声喝道:“曹丕,如今你已穷途末路,还不速速投降!”
哈哈哈!
曹丕仰头大笑,高声道:“孤为大齐之王,岂可投降于他国之帝,毋宁死,绝不降!”
说完朝身后一挥手,身后的士兵却凝立不动。
曹丕怒吼一声:“搬过来!”
终于,一群士兵抱着大捆大捆的柴薪走了过来,堆放在他的身边,很快就在他身边堆积如山,将他围在中间。
接着又有几个士兵扛着大桶的麻油过来,喷洒在柴薪之上。
**?!
刘协身旁诸将纷纷将目光朝他望来,低声喊道:“陛下……”
刘协怔怔的望着城楼上的曹丕,眼中神色极其复杂。历史上曹丕逼迫自己的那一幕幕情景在脑海中不断浮现,不觉心中百感交集。
“由他去吧!”刘协轻轻的叹了口气。
曹丕朝着刘协的麾盖望来,深深的看了一眼,然后长长的吸了一口气,高声喊道:“汉帝陛下,请善待天下百姓!”
火光涌起,迅速弥漫开来,城楼上瞬间浓烟滚滚,火光通天,曹丕那玉树临风般的身躯逐渐被熊熊的火焰吞噬。
“齐王!”
城楼上的守军纷纷跪倒在城楼上,哭声震天。(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一章 大军西征
公元206年春,曹丕**,曹植与曹冲二人率残余曹军出城投降,青州之内叛乱彻底平定。
正如刘协所预想,平叛结束之日,尚未误了种麦时间。
大战结束之后,刘协接受了年已过七旬的司空蔡邕的请辞,这位清流派的首领、经学巨匠、飞白体的创始者,因为历史的改变,未被王允处死,已经比历史上足足多活了二十四年。
舍命传信的荀攸接替了蔡邕成为司空,这位闻名天下的颍川荀氏家主,成为三公之一,除了救驾有功受赏之外,也算是汉帝对天下士族的安抚。
献城有功、绝才艳艳的司马懿,被封为冀州刺史。
曹操麾下名士钟繇,在曹氏叛乱之后,便隐居乡里,被卢植推荐,经汉帝敕准之后,被拜为冀州刺史。
历史上的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因平叛有功,拜为武威将军,节制青州军事。
奉汉帝和贾诩之令,潜伏在曹营多年的魏延,因平叛有功,拜为龙骧将军,节制冀州军事。
跟随汉帝多年的胡车儿,劳苦功高,不再担任近卫营统领,以武卫将军之职,驻军下邺,节制徐州军事。
马超之弟马岱,被征召入京,拜为近卫营中郎将,统领近卫营全军。
此后连续五年,天下相安无事,虽然益州边境不时有小摩擦,但也只限于小摩擦而已。
公元206年秋,辽东太守公孙度,这位原本应在204年病死的辽东枭雄。因为历史的改变而多活了两年,终究还是病死了。
公孙度一死。长子公孙康也莫名其妙的被一房新买的小妾在洞房花烛之夜刺死,其弟公孙恭继位。
公孙恭幼年得病。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且一直身体虚弱。汉帝刘协传旨正式敕封公孙恭为辽东太守,又令魏延和公孙续率三万精兵越过长城,解除辽东地方兵权,驻军襄平,节制辽东军事。在解散辽东军的时候,公孙度部将柳毅、阳仪率军叛乱,奈何公孙度和公孙康已死,公孙恭孱弱。公孙晃和公孙渊年幼,柳毅和阳仪两人又貌合神离,辽东军很快就被公孙续和魏延镇压了下去,柳毅和阳仪两人被击杀,至此辽东彻底安定下来。
辽东境内有传言,公孙度病死,公孙康被刺,均为朝廷所为,但这也只能是传言而已。久而久之,便被世人慢慢忘记。
公元210年夏,张郃、典韦、马超等人彻底平定了漠北草原的叛乱,数百万人草原民族彻底臣服在大汉的治下。
当然除了武力镇压之外。更多的是利益驱使。对于那些牧民来说,能够在草枯马瘦的冬季里,躲在毡帐里。喝着奶酒,吃着与汉人交换的粮食。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劫掠汉人和叛乱。
而此时江南船业的兴起,使海运逐渐发达起来。江南的粮食不再用翻山越岭,跨江涉水,远赴漠北,只需用船舶载着沿海岸线北上,运到青州和辽东,再走旱路到漠北,路上的时间又减少了许多。
天下一片太平,两个大汉国也相安无事,两位一父所生的大汉天子似乎都不愿骨肉相争,连年以来,一直强压着朝中的将士请奏,不愿大起兵戈。
公元211年春某日,刘协年满三十,进入而立之年。
大诞之日,普天同庆,京城百姓张灯结彩,如同过节一般喜气洋洋。
接受百官的请奏,刘协大赦天下,除政治犯、恶意杀人犯等重罪之犯,其余一律无罪释放。
承福殿,弦乐齐鸣,一片祥和热闹。
汉帝陛下宴请百官,一张张案几从殿内一直排到门口,坐满了文武官员。
左一王允,右一卢植,左二张辽,右二荀攸,其他文武官员依次排列。正中的大堂之上,正中两张案几并在一起,那是天子和皇后的座位,后面又分列五张案几,那是宫中四位贵人和一位美人的座位。
大殿门口响起了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