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宰辅 >

第42章

宰辅-第42章

小说: 宰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赵铮是何许人也?一无所知何解?”齐王李景达眉头皱起,仿佛有些不悦。

韩熙载无奈道:“此人仿佛是突然冒出来的,关于他的信息很少,是怎样的人?过往的履历一无所知。不过臣已经派人前往汴梁调查了,相信很快会有消息。”

“姓赵?会不会和赵匡胤有什么关系?”

“或许有可能!”韩熙载道:“不过得调查之后才能知晓。”

皇甫继勋的眉头却已经皱起,对他而言,调查的结果或许不重要,他的眼神中满是愤怒与仇恨。

“关于宋使的调查要抓紧!”李璟目光掠过表情冷淡,一言不发的儿子,说道:“不过人已经到了,总得先接待着!”

“是,这是应该的!”韩熙载道:“礼宾院已经准备好了!”

“嗯!”李璟点头道:“这些事情你们来安排,宋使初至我唐国,礼仪不可废。从嘉,你代为父去迎接如何?”

ps:南唐部分的故事刚开始,线索比较多,要查的资料也多,不敢马虎,唯恐弄错或者漏掉什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偏多,写的慢点,见谅!欠了一章,近几日会补上!

周一,求收藏,求推荐票!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十三章初到江南

金陵,南唐都城。

背靠紫金山,斜傍秦淮河,面前还有一条长江天堑。背山面江,山河险要,易守难攻。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虎踞龙盘之地,宜为帝王之都。

在这方面,金陵与长安、洛阳齐名,号称六朝古都。可说来也怪,但凡是建都金陵的王朝都很短命,据说这与风水有关。

金陵之名得于战国的楚威王,相传当时有方士看出此地有王气,建议埋金以压王气。楚威王听从其建议,铸一金人埋于此,并在石头山上修筑金陵邑,以镇王气。

到了秦朝,秦始皇巡游天下经过此地,手下的方士再次声称金陵虎踞龙盘,有王者之气。

秦始皇是什么人?岂能容许这样的情况?雄霸天下的始皇帝手笔可比楚威王大多了,埋金断气算什么?于是直接派人凿山断龙脉,又引秦淮河穿城而过,让金陵王气尽泄。

只是偌大的江南,却再找不出一处强过金陵的王畿(ji)之地,故而十里秦淮,脂粉红尘,六朝往事如过眼烟云。

到了如今的南唐,也建都于此,烈祖李昪立国之初,金陵确实是上佳建都之地。

当时整个淮南都属于南唐,金陵在国之中心,山河险要,安全无忧,也便于统治四方。

可是与后周的几场战事之后,淮南丢掉了,国界线从淮水换成了长江,金陵就在北部边界线上。

宋军隔江虎视,虽有长江天险,安全程度却不大不如前了。正是因此,才不得不向北方的宋朝低头,才好偏安一隅。

南唐统治者的心情其实很复杂,一方面他们害怕宋军渡江南攻,所以处处委曲求全。另一方面,他们希望长江天险隔绝南北,可以高枕无忧。

可正是这种没有进取心,一味避让,又有点小纠结的心态,为南唐埋下了亡国的伏笔。

赵铮站在船头,看着金陵的山川地貌,心中想到很多。

“少卿下船吧,南唐国主李璟派其子李从嘉在望江亭迎候。”李元前来禀报。

“谁,李从嘉?”

“没错,南唐六皇子,郑王李从嘉!”

“好,那就去见见!”赵铮嘿嘿一笑,传说中的南唐后主李煜,到底是什么模样?也不知道为什么,重生以来,见赵匡胤时都没这么好奇。或许是李煜在文采**的缘故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凡有点小文青的,谁不感慨一声呢?

赵铮与董仲彦先后下船,往不远处的望江亭走去,官袍在身,显得颇为威风。

远远便看到一排人立在亭外,为首的是个紫袍青年,旁边是一文一武两位官员。

“上过使节光临,唐国上下不胜荣幸,从嘉代家父欢迎两位使者到访江南。”紫袍青年表情很僵硬,仿佛有些不太情愿,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

他就是李从嘉,李煜?

赵铮不由好奇地打量此人,身材高挑却显得瘦弱,儒雅但并不威武,这符合一个游山玩水,填词作曲的文人特点。

至于容貌,赵铮目光落在李从嘉脸上,第一感觉是奇怪。

李从嘉竟然是“地包天”,下颌明显向外突。大概是幼年换牙时缺钙了,李从嘉竟然有点龅牙,虽然并不十分严重,多少也会影响到美观。不过在这个年代,没有人觉得这样不好,“骈齿”可是圣人之相。

李从嘉的眼睛更有圣人之相,是继仓颉、虞舜、重耳、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之后,史书有载的第八个重瞳者。

前面七位,仓颉和虞舜乃是上古圣人,重耳、项羽、吕光(东晋十六国后凉王)和高洋(南北朝北齐皇帝)都是称王称霸的人物,最差的鱼俱罗也是隋朝名将。

实际上,现代医学证明这是瞳孔粘连畸变的疾病,说白了就是早期白内障,但在古代,这可是所谓的圣人之相。再加上骈齿,以及较之常人更大的耳垂(有福气象征),李煜的面相很珍贵,大富大贵,前程远大,兴许还能成就非凡,称赞者不知几许,羡慕之人更多。

可实际上真的美吗?至少美男子这个的词跟他没关系。

具有现代审美观的赵铮是这样认为的,甚至差点笑出声,李煜就长这样?后世下意识认为李煜是个美男子,可……赵铮下意识想到了一句话——闻名不如见面!

不过作为一个使臣,最起码的礼貌还是要有的,赵铮的自制力也算不错,克制住想大笑的冲动,换成了一脸如沐春风的微笑。

“本官赵铮,代表大宋皇帝陛下为国主贺寿,郑王殿下有礼了!”

十九岁的使臣,就是他?

赵铮打量李从嘉之时,有人也在打量他。李煜有些惊诧,在皇宫里,听着大臣们议论宋使很年轻,他没放在心上。

而今见面,果然年轻,才十九岁,比自己还要小好几岁。宋国皇帝能派他出使,是真有什么非凡之处?

韩熙载就站在李煜身边,惊讶是肯定的。容貌稚嫩,确实比郑王殿下年轻,但言语表情,举手投足间的大气稳重,从容不迫,顷刻间便将郑王李从嘉比下去了。韩熙载越发的好奇,这个赵铮到底是何方高人,赵匡胤用他出使又意欲何为?

皇甫继勋的表情一如既往地阴冷,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仇视赵匡胤,继而仇恨整个宋朝,对宋朝使者更没有什么好脸色了。

这边,赵铮向李从嘉介绍了副使董仲彦。李从嘉也礼貌道:“这位是我国中书舍人,勤政殿学士承旨韩熙载,这位是皇甫继勋将军。”

韩熙载自然是大名鼎鼎,就算不知道他,也该知道《韩熙载夜宴图》,可是号称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所以有这幅图,是因为他在家中夜夜宴饮,之所以宴饮不断,是故意放纵,是为了防止南唐国主的猜忌。

通常来讲,被猜忌的臣子往往有本事,韩熙载也算而今南唐的一个厉害角色。

别的不说,临走之时,赵普特意交代要小心韩熙载。那还是后周时期,而今大宋翰林学士陶谷出使南唐,可就是被韩熙载狠狠坑了一回,到如今都抬不起头。(这事后面说)

老谋深算之人,必须小心,做人啦,还是得洁身自好。

至于皇甫继勋,赵铮也心里有数,出使南唐,自然要知己知彼,赵匡胤和南唐人的那些恩怨,都了然于心。

很显然,皇甫继续的态度很不友好,看他那气吁吁的表情,若非李从嘉和韩熙载在场,只怕当场就会爆发。冲动易怒的武夫不可怕,但容易制造尴尬和麻烦,也得小心!

“两位,有礼了!”

韩熙载是明白人,虽然对宋使的态度算不上友好,甚至愿意看到他出丑。但宋使初到江南,便有冲突很尴尬不合适。

再者,即便是有心对付宋使,也应该避免当面直接冲突。方式要更隐秘一些,手段也要更高级,像当年收拾陶谷那样,让对方哑巴吃黄连才是。

“贵使一路舟车劳顿,着实辛苦,礼宾院已经备好住处,还请贵使前往休息!”

“好,多谢了!”赵铮笑了笑,这时候客随主便就是了。

……

这边大宋使团与李从嘉,韩熙载等人刚走,一艘船溯江而上,停靠在了码头边,看样子像是从瓜州渡方向而来。

船只靠岸,一行人登岸,随即往金陵城而去。为首之人,獐头鼠目,是个驼背。

ps:1、潞州之战结束是六月,赵铮到南唐应该是七月初,前文有误,会修改。

2、李煜的长相就是这样,根据史料如实描写,并未丑化。喜欢李煜的朋友可能会有点失望,见谅!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十四章阴魂不散

獐头鼠目的驼背,如此显着的特征,不是韩微又是谁呢?

他从扬州附近的瓜州渡乘船溯江而上,刚刚到了金陵。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代表李重进,说服南唐,请求出兵淮南,共同进攻赵宋。

潞州李筠的失败太快了,他虽然及时派人回扬州禀报消息。可不等李重进起兵,李筠就已经兵败泽州,跳入火海之中结束了生命。

这下子李重进有些尴尬了,一个巴掌拍不响,原本打算和李筠合作,南北呼应,共同反宋的,结果成了孤掌难鸣。

想要再找个盟友,当真有些难,自从李筠战败被烧死,大宋各州的节度使们都学乖了,纷纷前往汴梁朝见赵匡胤,表示臣服。

李重进想要在大宋国内找盟友,压根就没有,想要以一己之力对抗宋军,他自己也没底气。

淮南本来是富庶之地,可惜近几年战乱不断,破坏很严重。扬州的兵力和物资都相对有限,如何是赵匡胤举国之力的对手呢?

他需要帮手,国内找不到,目光就要转向宋朝以外。

南唐,最佳帮手绝对是南唐无疑。普天之下,除了北方的契丹,能与宋国一较长短的可能只有南唐了。

重要的是,南唐有出兵的可能,这件事对他们有吸引力。

江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