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463章

十国千娇-第463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不然中军受敌,动摇军心!”

杨业从梯子上走下来,喝道:“牵马来!”

冯进珂立刻劝阻:“主公万勿离开中军,末将率军前去!”

杨业还是听劝,而且他虽号称杨无敌,也不是靠武艺来打仗的。武艺再高,面对千军万马顶屁用!遂下令副将冯进珂率精骑前去拒敌。

但就在这时,便见左右两翼的骑兵乱哄哄地骑着马向后涌来。

杨业急忙问道:“谁下撤退命令了?”

冯进珂道:“您是主帅,且坐镇中军,您没下军令,谁能下令?”

杨业瞪圆了眼睛看着远处的马群,冯进珂看了一眼道:“那不是撤退,是被击溃,正在逃!”

这时中央的大片败兵也涌向了中军,这种场面,战败的气氛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北汉军诸营动荡,已是军无战心。

有部将牵马过来,抱拳道:“主公,快上马,该走了。”

杨业仿佛是做了一场梦,他不相信这场仗会输!更不相信会这么快被击溃……直接被从正面、粗暴迅速地击败,好像他杨业就是一个不堪一击的人。他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说道:“走哪里去?”

部将劝道:“事到如今,咱们带着马兵跑,能跑掉。步兵只好不管了!”

冯进珂也赞同道:“大势已去!”

杨业终于认清了现实……因为他是这场战役的直接谋划者,认为是必胜的仗、却输成这样,心理落差太大,一时间是有点难以接受。但杨业还是只能接受,只是这个过程确实很痛苦,特别是原本就自负的人。

“你们都有家有室,赶紧上马跑吧,罪责不在尔等。”杨业叹息道。

部将急忙劝道:“主公,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快扶主公上马!”

一群亲人上来,把杨业抓住,几乎是推着上了战马。杨业半推半就地上了马,态度尚不算坚决,然后被亲兵裹挟着朝北面策马撤退。他确实还没到杀身成仁的时候,这一仗虽然输得太惨,不过胜败兵家常事;北汉主也不会拿他怎样,他真的尽力了!

杨业一面策马北奔,一面又回头看了一眼,战场一团乱麻,周军的勇猛和狂热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这股周军,与几年前进攻晋阳的周军,又有所不同,具体哪里不同,杨业一时间还说不上来。

只在一刹那之间,他忽然有种直觉:北汉国完蛋了!

不过最先完蛋的是此地战场上的北汉军。中军一撤,已经摇摇欲坠的北汉军完全失去了士气,全线崩溃。只有殿后的马军与中军一道成建制跑掉了,余者诸部,都是散乱逃窜……任何主将也没办法、把已经交战的军队完整地撤走;在前线进入战场的人马,只要一撤立马被敌军掩背杀崩。

战场之上,北汉军步兵丢盔弃甲,慌乱地逃窜,但两条腿跑不过骑兵四条腿,纷纷地被分割、包抄。大量的步兵跪伏到了地上,高呼:“万岁,万岁,大周皇帝万岁……”

跑不掉的人投降者不计其数。

史彦超、董遵诲等诸部率骑兵追击,但郭绍下令不可远追……北汉军骑兵跑得飞快,周军骑兵掩背杀了几里地,大部分没追上。只好就此收兵,不过他们在路上找到了起先北汉军埋伏的几个地方,都在高原地平线以下,不容易发现。在那些地方缴获了不少帐篷和辎重。

……郭绍这时才策马来到前线,众军正在欢呼胜利,战马在四下里奔跑,大股的敌兵被俘虏。战场上的热烈余韵尚未消退。就在这时,他发现北汉军中军位置的一辆高大的战车,后面还有木梯子能走上去。

“指挥车?”郭绍看了一眼,遂骑马带着一众武将亲兵跑了过去。

这种车,应该是主将用的,北汉军主将便是杨业!郭绍心道:杨家将果然名不虚传,至少杨业很有点才能。他又想到杨家将刚刚坐过的战车就在面前,心里涌出一种很怪异的感受……千年的名将,就近在咫尺,此时郭绍有一种恍若隔世的触动。

他观察了一番,这车就只是个木架子。遂翻身从马背上跳下来,把缰绳扔给旁边的董二,在诸将和王朴等人的注视下,扶着木头扶手,从木梯子上往上爬了上去。

走到上面,果然视线为之一阔,浩大的旷野仿佛尽收眼底。

第五百五十四章一人之梦想

弥漫到半空的黄尘,恍若浓烟、如乌云。天上的骄阳生生被笼罩上一层阴霾,光晕朦胧。

郭绍站在高高的战车上,看到战场一片狼藉。胜利之后的欢呼已经停息,留下了斑驳的残景,被推翻摔坏的车辆、倒在荒草间的木轮,插在尸首间的血迹斑斑的战旗,最惨的是遍地的尸首,痛苦呻吟的伤兵……

郭绍忽然想起一句话,回顾附近的人轻声道:“世间除战败之外最惨烈的事,就是战胜。”

听,旷野上隐隐有歌声传来……歌声渐起,越来越多的将士跟着吟唱。郭绍侧耳一听,听清了歌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诗经里的秦音,旋律带着悲壮苍凉。从铁与血中,从风尘仆仆满脸风霜的将士们中唱出这种声音,同仇敌忾的气氛,郭绍顿时为之动容。“哎!”郭绍一掌重重拍在杨家将曾经扶着指挥大战的木栏杆上,心里一股又豪壮又悲凉的复杂情绪如同醍醐灌顶。

王朴拜道:“陛下爱将士如子,陛下的雄心,便是儿郎们共同的雄心;陛下为天下人谋福之心,就是禁军十万将士之心。”

左攸听郭绍说过梦想,也道:“一人之梦想,天下人之梦想!”

就近的将士已经发现站在战车上的皇帝,纷纷侧目仰望。

“哎!”郭绍一掌又拍在栏杆上。

西面的风未停,弥漫在辽阔旷野上的烟尘仿佛稀疏了,当空一轮娇艳的烈日悬在蔚蓝的天幕上,世间亮堂异常,万丈光辉照耀大地。

此时此刻,粗犷浩大的景象就在眼前!郭绍仿若身在开疆辟土的荒芜时代,他站在高处,所有的族人都看着他,整个部族,将往何方?他觉得自己必须带领所有的族人,向东方的太阳进发,不死不休如夸父一样追逐光明的前途。

是的,郭绍不属于这个时代,但他属于这个部族,他在这里找到了归宿,宿命与命运。

这个文明与别处都不同,从古到今基本没有唯一至高神;但不是没有神,有很多神,那些神来自于一个个“站在高山上”振臂为天下的人。当年黄帝带领一个部落,用石头和木棒席卷整个黄河流域,再向长江流域扩张,点燃文明的火种。大禹在危难关头,三过家门而不入,用简陋的工具带领族人治理大水,捍卫微弱的火种。所有的人都成了神,活在亿兆生灵心中的英魂不灭!再进城隍庙看看,几乎所有神都曾是一些人,却被供奉在庙里。

此刻,年轻的热血在郭绍体内奔涌,哪怕洪水滔天淹没了自己,也要让世界听到这里的呐喊。他站在高高的站车上,振臂大声道:“族人之首领,就是燃烧自己、照亮整个天下!”

他离开了战场,安排部将和官员进行战场的收尾之事。然后修建暂驻的营地,召集众臣商议事宜。

伤兵有数百招募的专业郎中团队治伤,还有征调的州县民壮照料;战死者会被用石灰等做防腐处理,尸体运回开封府……郭绍询问了大臣,和自己理解世人的观念后,放弃了仿照现代社会的军队葬礼,因为大伙儿根本不在乎这个,在这种事上搞得隆重是浪费钱;将士们大多认为人死后有灵魂,有阴曹地府。他们在乎的是自己变成孤魂野鬼,没人祭奠烧纸。

所以郭绍下令禁军将士阵亡,一律运回故乡安葬,并在京师设庙每年祭祀;然后对其家眷以国库的钱粮抚恤。这才是人们需要的。

在军府幕僚头领王朴的策划下,前军在原地驻扎两天,等待后续军队出山,然后才聚兵向晋阳进发;在辽军没南下之前,大周禁军精锐一旦抱团,在北汉境是无敌的存在,所以按照原定方略,这股人马要开进到晋阳城南部的开阔地,先期威胁北汉首都。

两天后,三万大军全部进入北汉地区开阔地,郭绍下旨开拔!

“晋阳!”一声大喊在中军大帐响起,浩荡的铁甲步骑洪流开拔出营。大周的野心和目标,毫无隐藏,帝国的梦想在疯狂地呐喊。

马蹄声、脚步声在开阔地上喧嚣,如云的军旗在烈烈风中飘荡。隆隆的鼓声如同闷雷惊天动地,武夫用了千年的横吹在马上激扬,与在雕楼画栋里听到优美曲子完全不同的旋律,短促的管弦音,在军鼓的伴奏下,在黄沙枯草满眼的沙场,悲壮又催人奋进。

鼓声轰鸣,数万将士在乐曲中,齐声高歌。“大周猛士,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披着铁甲的皇帝骑着高大的黑马从营门出来,连老头文官王朴也骑着马,不再装模作样儒雅,一脸的杀气。身后,人高马大的精兵悍将如同洪水一样开拔,军旗上的猛虎怒视山河,仿佛在威怒低吼。

……

晋阳,不断有残兵败将从城门被放进来,前线的败仗掖都也不住的。赵匡胤骑马站在街口,看着这场面已说不出话来。

此时正刮着大风,高大古朴的晋阳城城楼上,树叶枯草都在半空飞,整一个飘摇的景象。仿佛这样巍峨的城,都在大风中摇摇欲坠。

赵匡胤虽然只有几百人的亲兵兵权,但被封的官衔也属于北汉国禁军,他也认识了不少人,此时他已经对刚刚过去的一场大战过程了解……所以他才无言以对。

从战役前期部署和战机的把握来看,杨业无疑是一员难得的良将,他占尽优势。但是,战争结果却从来只有一个,输、赢,简单直接一目了然。

“大周禁军太强!”赵匡胤道。

身边的石守信等人也是周军禁军大将出身,听罢附和了一句。李继勋又道:“诸国之中,北汉军也很强,只是地盘小人数少;这回以多击少,却打成这样,着实还是叫人有点意外。”

赵匡胤心里五味混杂,可是脸太黑,脸色没什么变化。中原那支百年混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