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梦醒细无声 >

第3章

梦醒细无声-第3章

小说: 梦醒细无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涛的笔试成绩非常好,在一百二十多名考生里名列第二,光荣的被录取了,学期一年半,每周三次半天课。之所以能考这么好,并不是他真的知识丰富,而是考题太简单了。

    你想啊,来报名考试的都是单位里上班的职工,有些都四五十岁了,文化局出题的同志充分考虑到了这些人的实际难处,除了上课所需的必要基础知识之外,并没出太难的题目。就这样,还有九十多人考试不及格呢,临时加了一次补考,照样有七十多人依旧不及格。

    那些在单位里上班的正式工,下了班还要回家做饭照顾孩子,哪儿有功夫来背书考试啊。而且他们也不在乎这个所谓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他们眼里正式工就是一辈子的工作,谁敢不让自己干了就和谁玩命。考不及格就不及格了,老子还不想来上课呢!

    于是乎,这个全BJ乃至全国的第一期调音师和舞台灯光师职业资格培训班里,就剩下了不到五十人,准确的说是四十七人,连同洪涛这个假冒伪劣分子在内。

    而最终领到了毕业证的人数只有三分之二不到,也就是说第一批被国家劳动部、文化部认定的调音师、灯光师的人数只有二十多位,洪涛就是其中之一,还是毕业成绩很不错的之一。这也是洪涛一辈子的骄傲,不管怎么说,咱弄了一个全国前二十名。

    试问你干啥行业能混到全国前二十名?不得累吐血?咱一边上大学一边培训,大学还没毕业呢就拿到了这个荣誉,气人不?最气人的培训地点就在他家附近,别人都是吃完了中午饭顶着大太阳或者刺骨的寒风,抢孝帽儿一样赶来的,他则是午睡一下之后,穿着趿拉板摇摇晃晃的就进屋了。用一句话总结,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除了培训过程无比顺利之外,他在这里还有很多额外的收获,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结识了一大批同学。这些人都是各个演艺单位、文化部门的员工。别看他们现在只是个普通职工,过不了几年,这些人里就会冒出好多本行业中的大拿来,无论是在专业音响领域还是在演艺公司圈子里,都属于头一批下海并且混得风生水起的一群人。毕竟他们是职业资格的头一批,这个无形的优势太大了。别小看这张资格证书,在当时有几年时间里,这玩意就是一种身份、能力、信誉的象征。

    而洪涛在这一群人里是最小的、同时他也最活跃,和每个人之间都没有利益冲突,更谈不上同行是冤家,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人家同行。这样一来,他和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甚至大叔就成了同班同学,一年半的交往不能说长却也不短;感情谈不上深厚但也有点情谊。也就是这些人在他今后的几年里,给他提供了很多帮助,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事业上,走到哪儿一说我是谁谁谁的同学,对方除了一脸惊愕之外,多少也得买点面子。

    从大四开始,他就已经开始跟着两个调音师同学去外面揽私活了,人家两个都是电影制片厂的职工,有条件也有本事去承揽一些饭店、歌厅、会议室的音响灯光工程,还有门路有资金从南方买来一些走私的外国灯光音响设备。他是啥都没有,就是有时间有精力,于是他就成了工程现场副指挥,利用他的专业知识来指挥工人按照图纸去安装各种基础线路、协调甲方对现场声学环境进行改装,工程完工之后还得负责后期维护和尾款的结清,然后才能拿到一份不菲的辛苦钱。

    如果他不是那两位调音师的同班同学,人家根本不可能相信他有这个能力,但现在你想不让人家信都不成了,你肚子里有啥货色,能力如何,人家心知肚明,毕竟是一起上过学的,洪涛的考试成绩还比他们俩强呢。这时候你不答应帮忙才是装孙子得罪人,这也就是圈子的重要性。圈子选对了、能力达到了,不是你去忙着挣钱,而是钱忙着找你,不挣都挨骂。

    但是这种工程不是月月有,赶上一个一般就干半个月到一个多月左右,特别大的能干三个来月,剩下的时间自己该去干嘛呢?而且这种盯施工现场的工作非常累,还特别脏,责任还很大。有一个地方疏忽了,很可能就得返工,那就意味着钱要受损失了。所以干了一段时间之后,洪涛又不太感兴趣了,说起来就是他的新鲜劲儿过了。

    而且通过这两年的努力,能盯工程现场的人也不缺了,那两位调音师也从单位停薪留职开办了自己的小公司,并且培养出来几个徒弟,根本也没指望能用洪涛一辈子。倒不是人家两个要抛弃洪涛,事先人家也征求了洪涛的意见,问他愿意不愿意入股一起干,洪涛的回答是不。让他玩票可以,伙在一起做买卖坚决不成。现在他等于是拿钱帮忙,一旦入股了那就得拼命干啊,这和他的人生理念有很大冲突。于是他又成了编外人员,人家活儿忙的时候找他临时帮忙,不忙的时候他就完全失业了。

    洪涛是个闲不住的人,你让他天天上班挣钱奔命他不乐意,你让他天天休息他也不乐意,贱人就是矫情嘛。闲了两个多月,他又琢磨是不是该去找个班上了,做买卖的事情他从来没考虑过,当时那个年代,做买卖的风气也不是太浓郁,他也不想去受那个累。找个不太忙、离家近、空闲多的工作才是最符合他目前意愿的。

    招聘会洪涛没去,那地方根本也没符合他要求的工作可找。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倒是看了看,基本都没合适的。他看上眼的工作人家看不上他,人家看上他的他又看不上人家。最终还是一位调音师同学给他介绍了一个单位,就是目前这个卫星公司。
………………………………

004章 我会放卫星!

    最初洪涛一听这个单位的性质心里就直犯嘀咕,卫星公司啊!多高大上的行业,没接触过这方面的人一说起卫星来,本能的就会想起那些穿着防尘服、拿着各种精密仪器在整装车间里像机器人一般工作的科学家。要不就是在发射指挥中心里盯着监视屏幕,在设备上设定各种参数的工程师。

    洪涛自问真没那个本事,就算人家敢要,自己也不敢去啊,万一把某个参数搞错了,卫星一头从天上栽下来,不说砸到人,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这个工作责任太大了,睡觉估计都得做噩梦。可那位同学是好意,人家又已经和卫星公司的熟人打好了招呼,自己一面不露就溜号恐怕也不合适,这样做事儿太伤人了,以后谁还敢再帮你呢。于是洪涛就抱着去开开眼的心思,硬着头皮走进了那家位于六里桥银河大厦的卫星公司。

    给自己面试的就是那位同学的熟人,也是这家卫星公司的运营部主管,一个中等身材、不胖不瘦、脸上总带着笑摸样的中年人,他自我介绍叫吴道澄。面试的过程很简单,这位吴主管先是看了看洪涛的简历和毕业证书,又大概问了问洪涛的家庭情况和政治背景,连卫星两个字都没提,就开始和洪涛介绍公司里的聘用职位与工资福利待遇问题了。

    试用期一个月,工资五百;转正之后给上五险一金、工资九百多,午餐免费提供。这个工资待遇当时就让洪涛心里一动,真不少啊!那时候是一九九六年底,自己的大学同学基本都在首钢干了快两年了,每个月工资奖金加一起也不过七百多,自己刚来就把他们超了?不对,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白给的好事儿,后面肯定还有大坑在等着自己,先听听再说吧。

    果然,这位吴主管说话是个大喘气,前面说的都是优势,把劣势留在后面了。这个工作的时间很特别,没有节假日休息,每周连续上班三十六个小时,而且上班地点不在公司驻地,而是在BJ西郊的云岗!

    就算在六里桥上班洪涛都嫌远,每天自己要先坐地铁二号线再倒一号线,到了公主坟之后还得坐几站公交车,这一趟折腾下来至少一个半小时。云岗!那尼玛都快到门头沟了,还是在大山沟里,自己去一趟还不得顶着朝阳出发,迎着落日抵达啊!

    每周连续上三十六个小时班倒没啥问题。对于洪涛而言,这个条件不光不是负面的,还很合自己胃口。要是能每年连着上二个多月班,然后剩下九个多月不用上班才好呢。时间这个东西,越零碎就越不禁过,每天上下班会浪费很多时间,全集中到一起,反倒把时间弄成整块的了,想干嘛都成。

    至于说没节假日休息什么的,洪涛更不在意了。一周就上一天半的班,还休什么周末啊,自己家里就孤零零一个人,最怕的就是过节。

    “每班两个人,单位给配一辆车,可以自己开回家,单位担负上下班路程的油票和修车费用。”别看这个吴主管笑眯眯的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是他察言观色的本事可不小,洪涛刚一咧嘴,他就又补充上一条。

    “我没车本!”洪涛真有点动心了,九六年啊!能有一辆一半儿属于自己支配的小汽车,哪怕是辆二一二吉普也成啊。这个年代私家车不是没有,但也不多,开着车上下班这得多拉风啊?逼格瞬间就高了。

    “马路对面就是驾校,可以半脱产学习,报名费单位报销。”吴主管笑意更浓了。

    最终洪涛也没抗住这个巨大的诱惑,连具体工作是什么都没仔细问,就糊里糊涂的答应两天之后来上班了。这位吴主管确实没骗人,上班第一天就带着他去马路对面的驾校报了名,而且还是快班,报名费三千多,没用洪涛掏一分钱,直接拿着单位的支票就给交了。

    简短节说吧,这个卫星公司的工作性质很特殊,尤其是洪涛所在的运营部,工作性质就更特殊了。这个工作不坐班,就按照每周上班三十六个小时执行,一个班两个人,具体工作就是盯着地面发射站的设备,保证微波功放的波束经过导波管之后正常送入发射天线,并以合适的角度发射到卫星的接收器上去。

    这就要求地面值班人员要熟悉微波发射设备的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