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盛世梦 >

第85章

盛世梦-第85章

小说: 盛世梦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多少,这都是为官马场准备的饲料,包谷当然是精饲料,抹都不抹,直接喂,包谷杆码成垛,是越冬的饲料,用铡刀铡成短节节,比草好得多。另外在利川镇收二百万斤谷子。卖了除开销外,还有赚头,大人,你看是不是这样?”

刘芳:“至于盐井西那万亩地,大人你看像不像我们梁滩坝养鱼塘,西和南都有嘉陵江,东为一条小河,如果变成一个大养鱼塘比梁滩的养鱼塘大四千亩,再恢复盐井。那么合州就可获鱼盐之利,合州的振兴就指日可待了。”

田大人:“难怪你力主要这块田,原来你已胸有成竹,看来说你是世敦的刘伯温不假。”

管世敦:“开始三嫂提出要这块田。我觉得倒大不小的,不好安排,他看我未懂他的意图。只说了二个字‘养鱼’,我一下就明白了。”

当晚在合州治地合阳镇住了一晚。第二天回来时,程大人对田大人说:“田大人。你都这样忠于王事,我也该为你做点事,于是我派人回去把合州正堂的大印和省府总督大人的委任状拿来了,你拿去吧,明天想去上任我都不拦你了,你的铜疙瘩呢?”

田大人从内衣里拿巴县正堂的大印递给程大人。

查大人:“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田大人出任合州一定是程大人一力举荐的。”

程大人:“这我不讳言,合州乃我府鱼米之乡,又承三江之会,交通便利,应有像田大人这样的十分敬业的干臣来恢复他昔日的地位。当我知道前任要调走,就一力举荐,加上他南面就是巴县,有他一力栽培的管家,他才可借管家之力来助他新任后的起步,现在果然见效了。”

查大人:“这是程大人的一着妙棋。佩服,佩服。”

程大人:“查大人过奖了。”

管世敦回来后首先给爹爹汇报去合州看地和他的安排。

管上学:“世敦,你看刘芳这丫头脑壳就是比你灵光,今后这万亩鱼塘,几座盐井的收入就肯定能与你的七万亩水田比美,但所用人力物力可能不及十成之一成。”

管世敦说:“我准备初三就去南木坝找李邦主,打听卖马群的地方,先引进几千匹再说,同时我带着几个得力的人,打听原有的盐工还有没有,如没有散失,即时雇佣。如已没有,我开年后就直奔自流井,在那里一定能请到盐工。屋里面首先物色许多队木工,几个队迅速回复官马场的建筑,几个队恢复青草坝的房舍,和利川镇的房舍,罗家伦他们三个各带一个队,并用船栽着吃的用的,每处两船。”

接着找来了罗家伦等三位管事,让他们分别去找木工队,到官马场、青草坝、利川镇三个地方,修复一批住房和猪圈,要呈院子的,那些单座的、难修复的皆可拆来做修缮用。二十九回来,初三再去。

翌日,管世敦在盐井镇附近,逢人便问,终于碰见了有个中年人告诉他,有三兄弟曾在盐井干了多年,兵荒马乱时躲在华蓉山一个道观,前年回来了,前段时间还有人见过。

管世敦问道:“他们姓什么?住在什么地方,怎样才找得到?”

中年人:“他们姓段,住在段家湾,段家湾就在那座山口进去不远,估计他三兄弟在屋。”

管世敦:“谢谢指点。”

中年人:“看你像是个老板,你想请出段家兄弟又准备取卤煮盐?”

管世敦:“有这个打算。”

中年人:“这要好多银子啊!”

管世敦:“只要能回复盐井,银子不是问题。”

中年人:“其实在盐井镇采过卤、熬过盐的人何止段氏三兄弟,人多得很,而且当过领班大匠师的人都还在,我年轻时也熬过几年。”

管世敦一听大喜,连忙问道:

“这位大哥贵姓?”

中年人:“免贵姓赵,字中庭。”

管世敦:“能否引见一下领班大匠师?”

赵中庭:“可以,那就是我爹,容易得很。”

管世敦随赵中庭来到山下一间破旧的农家院。

赵中庭:“爹。有人找你。”

随即一位胡子花白的老头出来,说道:“难怪鸦雀多早就在叫。真是贵客到了。”

管世敦:“赵大叔,管世敦有礼了。”说完便是一揖。

赵大叔:“这位老板。我并不认识你,有什么事吗?”

赵中庭:“管老板想恢复盐井,四处在找段家兄弟,我说爹还是领班大匠师,他就执意要见你,我就带他来了。”

赵大叔:“恢复盐井?谈何容易,这要好大一笔银子才行。”

管世敦:“银子没得问题,还需要什么?”

赵大叔:“再就是工具、盐场,熬盐的工人。”

管世敦:“工具可买。盐场可盖,工人可请,这都好办。关键是要请您出山帮助我。”

赵大叔:“我现在也没有什么事,出山可以,你出多少工薪?”

管世敦:“赵大叔,你原来是多少工薪?”

赵大叔:“原来老板月薪一两。”

管世敦:“我给一两五,如何?”

赵大叔:“可以,是我搭班子还是你请?”

管世敦:“你是领班大匠师,当然你搭班啰。”

赵大叔:“我还有一些工具。怎么算?”

管世敦:“是好多钱我给好多。”

赵大叔:“痛快。”

管世敦:“痛快才能办成事。”

管世敦从怀中拿出一张二十两的银票递给赵大叔,说道:“赵大叔,这是我请你出山的聘金,请收下。我正月十七再来这里,具体商量恢复盐井的事,行不?”

赵大叔:“行。正月十七见。”

管世敦:“告辞。”

赵大叔:“慢走。”

管世敦策马来到盐井镇,见盐井镇房屋十分破旧。大多不能住人,此镇名盐井。多半是为盐井工人所住,和为这些人供应的小商小贩,在千灶盐烟时节看来是非常繁盛的,他突然产生修复盐井镇的想法,招租小商小贩,让它逐步回复昔日的繁盛。

正月十七,管世敦带着余化龙、木工帮邦主,来到盐井镇附近的赵家村,走到赵大叔家,见门外坝子上站了许多人,这些人看见管老板来了,赶忙闪开道让他进去,管世敦说道:“赵大叔一家过闹热年!怎么门外来了这么多人?”

赵大叔:“管老板才过闹热年,这些人是来等你要求做事的。”

管世敦:“一口盐井要得了这么多工人?”

赵大叔:“这里原有四口井,如同时开工这些人全用上,如只开工一口,当然就用不了这么多人。但这要管老板才能定。”

管世敦:“赵大叔,告诉他们,肯定四口井同时开工,叫他们放心。赵大叔,你看什么时候返回盐井镇好?”

赵大叔:“后天吧,反正准备工作的事多得很。”

管世敦:“干脆我给大家见个面,赵大叔你先介绍一下。”

两人出到门外,站在屋檐下。

赵大叔:“各位乡亲,管老板考虑大家要吃饭,要过日子,又无一技之长,于是答应四口井同时恢复,后天大家来上班,作开工的准备,现在管老板要给大家说几句。”

管世敦:“各位盐工兄弟,我受你们现任合州知州田大人之请,让我出钱恢复井盐生产,所以今天能见着大家,这也是缘分。既然有这么多兄弟看得起我,恢复盐井我更有信心了,我已请来了木工队师傅,立即修复盐场的全部房子,修复盐井镇,让大家来住,把你们的堂客娃儿都带来,一家人在一起,笑笑呵呵的过日子多好。刚才赵大叔已讲了,后天来上班,现在你们登记个,有多少人,我心里有个数,只写姓名,多少岁和住哪的,每人五百钱安家费。这位是余老板(指余化龙)这里暂时由他负责,请中庭大哥,搬个桌子来,余老板好登记。我和赵大叔去盐井,商量修复厂房的事。”

管世敦、赵大叔和木工帮邦主三人来到盐井厂房,只见一片残破,杠邦帮主,领班杠大匠师说:“管老板。这破厂房,除几根柱子和横梁可用之外。大部分已朽烂,顶上得完全换新的。木料至少都要十来方。加上几根正梁、承瓦的廓板、小青瓦、材料费都要五十两。”

管世敦:“人工费多少?”

领班匠人:“估计十五日完工,也是十两,两项合计六十两。”

管世敦:“行,十五日内完成。走!去盐井镇街上。”

三人走到盐井镇,也是一片残破,相当一部分被火烧了,需重建,只是房舍比较简陋。大家从头到尾走了两个来回,领班杠大匠师说道:“管老板。这么长一条街,修复,至少要二个月,人工费加材料费要仔细核算才能说的具体,我估计整个花费要五百两左右。管老板,你的目的是采盐,修这条街干什么?”

管世敦:“领班师傅,我复垦荒地也好,种粮种菜也好。恢复盐井也好,并不是我缺钱用,到此来发点财,我主要是受新任合州知州田大人的指示。把合州复兴起来,使土地上长满庄家,水田里养着鱼。山坡上牛羊成群,乡村里鸡鸣犬咴。逐步使合州回复宋明时候的繁盛,让盐井作坊的匠人有工做。有钱挣,能养家糊口,有房子住,媳妇、娃儿在一起,和和睦睦的过日子,这就是我拿重金恢复盐井生产、恢复盐井镇街的原因。田大人爱民如子,我受他的指示这样做的。当然盐井出盐了,我也会赚钱,但这不是我的主要目的。”

领班师傅:“原来管老板还是一尊救命的活菩萨。你这样好的心肠,一定会长命百岁。”

管世敦:“谢谢你。”

回到赵大叔家,把建作坊与修复盐井的估价和原料费告诉了余化龙,让他暂时住在赵大叔家,具体情况请赵大叔协助。中饭后管世敦骑着他的白龙马往青木关去了。

管世敦作了一天的准备,然后带着王长顺南下,在綦江住了一晚,第二天赶到南木坝,找到了李邦主。

管世敦:“李大哥,合州知州田大人给了我个方圆二十里的前明时的官马场,让我养马,以作军用。马场自宋朝以来就是官家的养马场,条件相当不错。因此,我又来麻烦李大哥,李大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消息灵通,你看这一路有没有卖马的,这回成群的当然好,不成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