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盛世梦 >

第317章

盛世梦-第317章

小说: 盛世梦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大人:“皇上,臣建议,吏部趁此对各省掌教化的官员来个全面的检查和考核。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撤的撤。让一批年轻有为、能干敢干的人来执掌。”

康熙帝:“准奏。明天早朝我又要在朝堂大讲这件事,对各部提出要求。”

接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兴教化、学习儒学的全国性活动开始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首先,义学在全国推广开来。上学读书的人大为增加,能粗通文墨的人大为增加,与此同时私塾更加普遍,广大农村里和城内厢坊都办起了私塾;第二,地方官学包括府、州、县学得到修缮,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管家支助的生童奖银的发放,提高了生员、学司的积极性,加之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私塾、义学的普及率提高。生员入学人数普遍增加;第三,各地书院的普遍增加,加上原有书院大量恢复、修缮,以及官府对书院的支持力度加大,书院越办越有名气,原以研读学问为主,也逐渐面向科举为主,中举率也提高了。

就管家而论,大量资金投到古圣先贤遗存、名人胜迹。以及忠臣烈士祠庙方面的修复、开放。

芙蓉与正仕闻风而动,总部会议去后,两人作了研究,第一批山西整修晋祠。这是武王之子唐叔为纪念其母武王后而修的历史建筑,历代传承下来,已形成了一处大的园林建筑。明清之际的战乱虽未遭兵火毁灭,但年久失修颇显破败之像。因园林太大,太原府无力承担这笔费用。这次户部拨的钱只够用于修整府学。

芙蓉为此专门找了太原府知府柳一清大人。

芙蓉:“柳大人,我爹给总督的信函想必已经知悉,近日圣上又严旨振兴教化,宏扬儒学,不知柳大人有什么打算?”

柳一清:“谢谢郁大人的关心。目前我正集中精力整修府学,扩大规模,以便能收更多生员,如还有剩余,则整修一下文庙,至于武庙可能目前顾不上它了。”

芙蓉:“柳大人,我捐资五万两,把文庙、考棚、及太原武庙好好维修一下,我想对晋祠也重新装修过,对解州的关圣故里和关帝武庙这两处也想出些力,这可是一位颇具教化意义的人物,只是有一事想请柳大人帮个忙。”

柳大人:“郁大人请讲?”

芙蓉:“就是能否借明版《太原府志》一观,了解《晋祠》和太原武庙的具体情况,以便施工。”

柳大人:“我手中正好有两部,就送郁大人一部。”说着进后衙拿来,芙蓉也拿出五万两递给柳大人,柳大人写了收条。

接着芙蓉乘自己坐舰下解州,因开发解盐与知州连大人已是老熟人了,芙蓉直去大堂,连大人正与僚属们研究如何振兴解州文教之事,见郁大人这个大财主到了,连忙把他请到上座,参加讨论,还是同样的原因修了州学就修不了文庙,至于武庙和关圣故里提都没提。

芙蓉:“连大人,我不明白,大名鼎鼎的忠义的象征关圣人怎么被大家忽略了,某种意义上讲,武圣人的故乡,武庙比文庙重要得多。”

连大人:“郁大人,我也知道这点,无奈我囊中羞涩,顾了文圣顾不了武圣,只要有钱,我保证修得巴巴适适,反正郁大人不是外人,我就实话实说了。”

芙蓉:“差多少钱,连大人?”

连大人:“要修得郁大人组织来的观览者竖大拇指,非十万两不可。”

芙蓉:“这有何难!”当即掏出十二万两,递给连大人。说道:“我相信连大人所说的,这十二万两我只想在武庙开个武学,今后夺个武状元。至于武庙和关圣故里的整修亦烦连大人一同处理,我要集中精力修晋祠和太原武庙。”

连大人:“我与柳一清是同年同科,我跟他说说,郁大人出了钱就不能让郁大人出力,这两处完全该他们自己完成。”

果然,在芙蓉回太原第二天,柳大人就请他去,告诉他,装修晋祠之事就由他们一力承担了。

这时正仕事信告诉他,他成功组织修缮包公府和天波杨府,准备复兴嵩阳书院,他在登封悦来客栈等他。

芙蓉赶到登封。找到正仕,一道去考察了著名的嵩阳书院。嵩阳书院的现状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在断垣残壁中已无一间完整的房子,占地二百多亩只有十几棵古松柏记载着书院的沧桑。只有几通前代帝王留下的古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芙蓉说:“解决嵩阳书院的问题,主要在省里,只有找顾大人了。”

二人促促赶到开封,在自己汴梁新城的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在总督衙门会见了顾大人。

一见面顾大人就说:“二位郎中大人,你们修复的天波杨府和包公府可真还那么像模像样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对杨家的一门忠烈,对包公的铁面无私无不赞不绝口。真有益于风化,二位是大忙人,最近又有什么兴建?”

芙蓉:“顾大人,嵩阳书院是河南最有名的书院,至今荡然无存,只是堆废墟,令人扼腕叹息,秉承圣上大兴文教的旨意,我们想恢复嵩阳书院。不知顾大人意下如何?”

顾大人:“这我当然支持,要什么给什么,地摆在那里,你们建就是。估计地基还在,复原不难,还差什么?”

正仕:“顾大人说的是。复建校舍不难,难的是教习何来?生员何来?因此想请顾大人帮忙。以你总督大人的名气,在全河南招聘教习。行不行?”

顾大人:“行,完全行,这个忙是肯定要帮的。”

芙蓉:“一客不烦二主,生员同样以省督名义招,行不?”

顾大人:“也是完全行。但我也要请两位大人再帮个忙,能不能再建个汴梁书院,地点我都看好了,就是没钱。”

芙蓉:“行!在什么地方?”

顾大人:“有天我去城南有事,见一大片林子,问随从那是什么地方?随从说,是有名的黄龙寺,我说,走,去看看。走到一看,除了山门之外也是一片废墟,当时我就想,这么好的地方,不用起来太可惜了。郁大人、管大人,你们也知道,户部下拨的钱只够府州县学修建开支,书院是民间修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费。”

芙蓉:“顾大人,两个书院的钱我出了,但请顾大人负责修建及招教习、招生员,我们还想腾出手来,在教化上再做些事。”

顾大人:“那没有问题,本来也该我们做,哪能让你俩又出钱又出力呢?!”

芙蓉:“每座书院十万两够不?”

顾大人:“够了,够了。”

芙蓉拿出二十万两递给顾大人,顾大人写了收条。

正仕:“我们还要修整中岳大庙和洛阳的周公庙。”

顾大人:“我立即致函登封知县和洛阳知府,修建的事让他们自己承担,让你们去干有关振兴文教的其它事。”

中岳庙仍完好的保留着,芙蓉只给了三千两装修费就行了,周公庙却因年代久远,人们不注意保护,结果损坏严重,芙蓉参照几本方志,加上自己的意愿,修得非常宏辉,让这位圣人的形象更好光辉,芙蓉专门设计了一个壁画长廊,画了周公的生平事迹,在洛阳知府伊殿元的主持下,遍请民间画师画下从武王伐纣、辅佐成王、周公东征、筑成周洛邑、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归政成王等七段大事,正殿塑一高大周公坐像,前为孺子成王,塑得形象生动,十分感人。芙蓉专门请总督顾大人前来主持开庙庆典,顾大人直称能体会皇上圣意,于教化大有裨益。

在一次伊大人单独会见正仕芙蓉夫妇时说:“从塘报看了你们管家秉承皇上之意,在许多老城旁另建新城,洛阳也是老城,同样是城内拥挤破旧而难以改造,可不可以也建个新城,以解决老城的问题?但建城的都是省府所在,我们不是省府之地,故一直不好启齿。”

芙蓉:“伊大人,那也不一定,洛阳乃九朝故都,历史上曾是国都京城之地,也可以考虑,只是目前皇上强调教化,注重文教,等我们去陕西把这个皇差完成了立即回来,伊大人先作好准备。”

伊大人:“其实我地方都选好了。”

正仕:“伊大人,在什么地方?”

伊大人:“今洛阳在涧河与洛河交界处,涧河之北。洛河之西。我选的地点就在涧河之南洛河之西,是涧河与洛河相汇的夹角之三角地。”

正仕:“伊大人。我觉得那个地方很狭窄,芙蓉你看呢?”

芙蓉:“伊大人。干脆就在洛河之东,古成周洛邑那片地方,根据需要建个新洛邑,问题是伊洛平原人口稠密,如果去大动百姓就不好了。”

伊大人:“在我印象中,那一带人很少,主要是地下水很苦涩,不能吃,庄家也长不好。”

芙蓉:“那明天去看一下如何?”

伊大人:“明天正好旬休。去仔细看一下。”

翌日,一过洛河是一个历代洪水冲积而成的高而平的大坝,洛河绕坝而过,对面的洛阳城历历在目,河水在冲蚀对岸而增加坝边的土地,芙蓉问:“伊大人,这个地叫什么,有主没有?”

伊大人:“这叫周公坝,传说下面就是成周的一部分。因形成时间不很长,故无人开垦居住,郁大人,看上这块地了吗?”

芙蓉:“伊大人。你看这周公坝多少亩?”

伊大人:“五千亩只多不少。”

芙蓉:“伊大人,你作价多少?”

伊大人:“作什么价,就送给你们算了。”

芙蓉:“伊大人。这儿不是四川,兴买不兴占。不要干违法的事。”

伊大人见话说到这个份上,说道:“恭敬不如从命。就给五千两吧。”

芙蓉当即掏出六千两给伊殿元,说道:“多的给大人的辛苦费,等我规划图出来后再向大人请教。”

说完大家回到府衙。伊大人给了收据和准用证明。

翌日,正仕、芙蓉带侍卫去周公坝,仔细丈量了一下,整整;六千亩,呈不太规整的圆形。

芙蓉:“这种地形可仿重庆较场的巴渝城,中间为六角楼阁式七层大楼,周边六栋皆为五层,主楼与六栋附楼之间应有三百亩空地作小游园,六栋楼皆呈王字形,楼与楼之间建城墙,下有城门,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