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盛世梦 >

第283章

盛世梦-第283章

小说: 盛世梦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芳:“这栋院子,作价多少?”

蒋子龙:“五百两。”

刘芳:“我买了!”

当即掏出六百两递过去,说道:“多的是给蒋大人的辛苦费。”蒋大人将钥匙交给刘芳。

看完房子往回走,走到县城边,城门之侧,见一堆人围着在看一张贴着的纸,蒋大人叫跟着的衙役去看看,一会回来说:“是湖滨酒楼要卖,要二千两,众人说太贵。”

刘芳:“蒋大人,这栋酒楼在什么地方?”

蒋子龙:“就在西洞庭山对着的湖边,一个叫胥口的大集镇上,距吴江县城十来里。”

刘芳:“十来里,不远嘛!蒋大人能陪我去看看吗?”

蒋子龙:“完全可以。”

十来里,一炷香的功夫就骑到了。刘芳说道:“侍卫长你先去看看,如觉得还可以,我们再进去谈。”

一会儿侍卫长回来说道:“大人,很可以。真物有所值。”

刘芳和大家进入酒楼第八层,点了两桌酒席,大家开始吃饭,此楼面街背湖,呈横凹字形,中间九间,两边各五间,共十六间,高九层,面街为九间是餐馆,两边是住房,底楼中空中有水池、假山、花草。

大家边吃边品评这栋酒楼,一致看好,蒋大人认识老板,叫小二去请老板来谈买房的事。不一会老板吴立山来到,竟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

蒋大人:“吴老板,看了你的出卖酒楼的告示,我给你带了位老板来。你经营的好好的,为什么不经营了呢?”

吴老板:“一言难尽啦!魏大人,儿子在外不务正业,欠下一身的债,被债主扣了,逼我拿钱去赎人,钱都是他花光了的,只有卖这栋房子了。”

蒋大人:“吴老板,你喊价太高,谁买得起,而且是不是物有所值,还很难说。”

吴老板:“我知道我们胥口是没人能买,所以把出让告示贴到县城边。我也知道三千两是高了点,有意者可以还价嘛!”

刘芳:“吴老板,你最多让到什么数便不再让?”

吴老板:“最多让五百。同时我告示上还没有说,我酒楼的水边上还有十亩养鱼池包括在内。”

刘芳:“吴老板。离开酒楼那你老俩口住在什么地方呢?”

吴老板:“我在城里还有座小院,以后怎么办先把儿子弄回来再说。”

刘芳:“我们都是有儿女的人。看在你为儿卖房的份上,二千五百两我买了。写契约吧!”

吴老板随即去帐房将两份契约写好,并签字画押,刘芳签字画押,蒋大人在中人处签了字。吴老板带刘芳等人从九楼逐层点交,九楼只有一间卧室在使用,其他皆空着,中间有张宁波牙床,雕工极好。刘芳拿出钱说道:“这是二千五百两你收好。你将主要人员集中到九楼来,宣布易主之事。”刘芳将银票递给他。

不一会旅社部管事龙武光、餐厨部管事柳文彬、大厅管事杨乐泉、帐房师鲍文正,采办郑涛皆来了。

吴老板:“家门不幸,不得不变卖酒楼以赎子,现酒楼已属管夫人,希望大家在管夫人的管理下将酒楼办的更好。”

刘芳:“各位管事,从今天起,大家在一起共事了,你们知道江宁峨眉酒家吗?”

众人说:“知道。”

刘芳:“那就是我们管家开的。就这酒店,也将改名峨眉酒家。我宣布现有人员全部留有,继续干你们原来干的事,工资也照旧。我留下一个大管事和充足的经费。等上海那边的事基本完成以后再来经营太湖。我想问一下餐厨部管事,你们经营的主要菜品是什么?”

柳文彬:“回老板的问话,太湖边上。当然以鱼类菜品为主,约五十个。”

刘芳:“很好。办餐馆就要有特色,才有生意。生意情况怎么样?”

**:“生意好,我们虽在这个镇上,我们的顾客却主要是吴江城里的人,甚至还有不少苏州来的。”

刘芳:“很好!现在我问完了,你们去干你们的事。”

管事们走后,刘芳说:“侍卫长,你们送蒋大人回去,并给我买一套卧具,你们也买一套,今天我们就住这里了。蒋大人,吴老板的儿子靠他是管不好的,怕只有你才能使他改邪归正,浪子回头,你要邦吴老板一把。”

蒋子龙:“刘大人,听你的,我来教训这不肖之子。”

刘芳连买两处自有目的,西洞庭山一二三四进为鱼食库房,渔工住处,而这酒楼将是太湖鱼的批量售卖处。

刘芳回到黄浦江边的住处,谈到他接受吴江知县的建议,与其小打小闹的开发淀山湖不如去大干一场,开发太湖的养鱼业,恢复江南鱼米之乡的历史地位。

管世敦:“现在上海开发对我们来说已经接近完成,你我没有更重要的事了,不如留芙蓉在这负责全面,并开发淀山湖,我们去开发太湖。”

刘芳:“开发太湖渔业很简单,首先把太湖的管理权弄到手,再把我们重庆二代、三代渔工子孙弄几十人,再招长年子孙几百人就组成了养鱼班子,鱼苗春天时岳阳江面上有的是,要多少捞多少,再将太湖周围府州县的米糠、麦麸包了,饲料就有了。”

管世敦:“现在已是深秋,我们马上去找张大人,购买太湖的养鱼权。”

刘芳:“对,只购买养鱼权,我们只养鱼,暂不经营其他。我先把淀山湖开发的事给芙蓉安排好,并画上草图,剩下的让他请魏邦主修建便是,道路亦由军队负责,这些他都熟。”

刘芳带芙蓉去淀山湖就开发之事作了安排,便准备与世敦去江宁会见张总督。

两人乘坐船到了江宁两江总督府,张大人一见他两人同来,定有大好事临头,连忙下公案迎接。

刘芳故意问道:“张大人江南可是鱼米之乡,产米我知道,‘苏湖熟,天下足’,苏乃苏州,湖乃湖州,但鱼产自何处?我孤陋寡闻,请张大人赐教。”

张大人:“上将军学富五车,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无所不通,我敢孔圣人面前说子曰。但具体而论,应指太湖。因为苏州湖州都在太湖边上。”

刘芳:“请问张大人目前太湖日产鱼多少万斤?”

张大人:“令人汗颜,我不太清楚。鲁师爷知道不?”

鲁师爷:“据前明《江苏省志》载,当时太湖专门有人饲养。月产达八万斤,现在没人养,除了渔民打点野鱼已不产什么鱼了,大人可我是实话实说。”

张大人:“我过去看到餐桌上有鱼,并且还有武昌鱼,就没有过问太湖出不出鱼,原来问题这么严重,是我失职,原来两位大人发现了这个问题。我该受处罚,请两位大人秉公执法。”

刘芳:“张大人误会了,作为老朋友,再怎么我们也要拉一把才是,直说吧,我们要想得到太湖的养鱼权,把鱼养起来,让太湖产出大量的鱼来,成真正成为鱼米之乡。”

张大人:“原来是这样。鲁师爷,你知不知道太湖有多大?”

鲁师爷:“大约七十万亩。”

张大人:“养鱼不仅要用水,而且岸边也要用,连同岸边三里以内。包括整个太湖,都归你使用,给十万两两位大人就有使用权了。”

刘芳当即拿出十万五千两银票递给张大人。由于师爷在旁,张大人写了收条。并用公文纸写了准予使用太湖,及太湖周围三里之地。

刘芳:“原在太湖打渔为生的。我们愿招收为渔工,择优录用,条件优厚,我在洞庭湖就是这样做的。张大人,承包太湖是吴江知县蒋子龙给我建议的,此人很有头脑,积极促成此事,特在西洞庭山为我留了坐五进大院子作养鱼之用,是个可以重用的人才。”

从总督衙门出来,管世敦准备西回重庆,刘芳说:“世敦,你回去带渔工的同时,也带一套川菜班子来,我准备将胥口的餐馆加上美味的川菜,我请木工邦将前面空出加建一栋楼,使之呈回字形,以扩大业务。”

新招渔工就在胥口的峨眉酒家进行,先请了几位老渔民作主问人员,结果录用了有真本事的渔工五十四人。在这几位老渔民的指导下进行清湖,并请来石工邦开山取石,将储鱼池扩大到二百亩的二个,一百亩的四个,五十亩的四个。令江宁八卦洲头的造船厂造了专门运鱼苗的宽底船。刘芳还设计了一种专门捞鱼苗的深底船,喇叭形网口末端进入船内一个深木槽内,几个人专门用密网捞起来倒入一个溜槽流入靠在左侧边的运鱼苗的宽底船。

二月,捞鱼苗的船便停在岳阳靠近江岸的地方,清明前后,鱼苗下来了,一只宽体鱼苗船一天便装满了,几只宽底船很快用完了,刘芳急令将几只大型货船将底仓的隔断取了,打扫干净运鱼苗,这样共有十二船鱼苗经长江,东兼河在无锡直接进入太湖各地,放入太湖内,在湖内设了二十五个喂食点,定时丢麦麸、米糠。半年后试拉了一网,皆已长成二两重一条,年底已长到半把斤了,养殖成功!到第二年端午已达一斤重了,年底已长到两斤。开始部分捕捞投放市场,春天又放养鱼苗,逐月捕捞,月月有几万斤上市,从此进入年年放养,逐月捕捞的正常运行状态,鱼米之乡回到江南大地。

管世敦带渔工及管理班子、川菜班子回来后,立即投入餐馆的扩建。很快便成一回字形大楼,前面新加部分建成小的惠民商城,两侧仍为为客栈,临江那面为餐馆,九楼空处无筵席即为茶馆,每逢初一十五是捕鱼的日子,人们竞相前来观看,渔船将几万斤鱼拖到鱼塘边,一网一网的倒入鱼塘,人在喊,鱼在跳,场面十分热烈壮观,逐渐成了吴江县一大景致,人们早早的进入店内占了桌了,吃着瓜子、花生,品着香茶,在看起鱼,中午在此就餐,品尝各种鱼菜,很快传遍江苏,成为当地一大盛事。远的竟然头天来住着,预包了桌子,预点了中午的鱼宴,久而久之,胥口观鱼成了吴江八景的头一景。刘芳见过蒋子龙,由买下两边的各十亩地,将酒楼扩大了两倍,加强了厨师班子和管理班子,以迎接蜂拥而来的游客。

为此,管世敦与刘芳商量,将太湖东南部辟为一个大游览区。花重金进行打造。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