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苏联1991 >

第43章

苏联1991-第43章

小说: 苏联1991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尽管如此,美国也没有权力教训别的国家,特别是用指责他人内政的方式去教训别人。还不仅仅在于这会产生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上帝没有给你们这个权力,何况苏联不是美国建立的附属品。我们有权力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制度,也许我们会犯很多错误,但是犯错误也是上帝给我们的权力。”
  “许多喜欢教训苏联制度的美国人忘记了美国的历史。做为一个现代化国家,苏联从建立到现在只有74年的历史,而美国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上写上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话,遗憾的是他自己却终生蓄奴。他对理想和现实想得很清楚。我们和你们一样并不认为他是个伪君子。美国的开国宪法根本没有人权条款,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把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摆在第一位。林肯在南北战争前力图用保留奴隶制做筹码换取南方取消独立行动,维护国家统一,显然,林肯的原则是明确的,就是统一大于人权。美国独立一百多年后,妇女才获得选举权,190年后,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取消种族隔离,一直到现在,我们知道,美国不同种族的人是不在一起居住的,他们表面客客气气,却远没有融为一体。”
  “所以华莱士阁下标榜美国民主来抨击苏联政治,是一项正确的选择吗?”亚纳耶夫最后一句铿锵有力,让华莱士无法反驳。


第五十九章 华莱士(4)
  “时间差不多了,我想这是我的最后一个问题,亚纳耶夫总统。”
  华莱士已经对亚纳耶夫无可奈何了,无论什么话题它都能往美国的黑历史上牵引,以至于到最后他不打算按照常理出牌,准备另辟蹊径。华莱士翻过一页的手稿,目光最终聚集在一个原本划了个红叉的问题上。
  “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华莱士合上了一页稿子,采访时间快要结束了,所有疑问最终都汇集到这一刻上。华莱士暗自下定决心,绝对不能再失手了,一定要挖掘到苏共领袖的失态丑闻。
  “1985年还发生一件震惊世界的苏联战俘暴动事件。当时,有十二名名苏联俘虏被送到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的伯德埃波集中营关押,那里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武装阿富汗抵抗运动的大本营。在营地里,战俘们受到非人待遇,被逼上绝路的他们在4月26日傍晚趁营地看守做祷告之机,迅速夺取武器库和电台。战俘们试图用电台联系驻阿富汗的苏联第34航空军,希望他们能提供空中救援,可是军队没有任何反应。最后时刻,阿富汗抵抗运动领袖拉巴尼在美、巴顾问的陪同下到现场劝降。战俘们提出的条件是:‘我们要和苏联驻巴基斯坦大使见面。’可是苏联大使因种种原因不肯露面。4月27日,不耐烦的拉巴尼命令进攻,苏联战俘们拼死抵抗,最终引爆武器库自尽。”
  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亚纳耶夫慢慢收敛了笑容,华莱士精妙的捕捉到亚纳耶夫改变的神色,得意洋洋的提问道,“这件事,你知道吗?苏联政府知道吗?”
  如果说选择不知道,那么就相当于当着全世界的人民说谎。如果说知道,那么就相当于承认了之前苏军在侵略阿富汗中祖国最终抛弃了士兵的所作所为。而更可怕的是,这一问题没办法选择回避,不论是亚纳耶夫选择了哪个答案,后面都有一系列接二连三更加难以回答的问题在等着他。
  “知道。”
  亚纳耶夫深吸了一口气,说出这个沉重回答的时候几乎是沙哑着嗓子,他想再拿起杯子,却发现里面已经水了。一直观察着现场气氛的苏尔科夫察觉到有些不太对劲,他吩咐摄影师准备好随时切断录像。而眼睛一直盯着亚纳耶夫的摄影师手心已经冒出冷汗了。
  这种重大国际事件他没有剪接好,也不知道会有如何严重的后果。
  “那我想问为什么,他们要用如此壮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平安回到自己的家。”华莱士毫不犹豫的话锋所指亚纳耶夫,说实话他也有些惊讶,之前苏联极力否认这些事,而亚纳耶夫居然会干净利落承认战俘存在。
  亚纳耶夫放下杯子,像是做了一个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缓缓开口说道,“因为当时苏联官方媒体称这些战俘的行为是可耻的,而前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在记者招待会的表态说目前苏联没有与任何国家发生战争,因此我们也没有战俘。当然,我认为这种观念是非常不负责任的。那些士兵也是人,就算最终不像卫国战争的红军英雄一样受到勋章嘉赏,但祖国同样没有责任忘记他们。”
  “当初苏联军队在阿富汗仓促撤离的时候,记录在官方册子上的大概有430人。但是他们最终散落在阿富汗的战场上,没能回家,因为最终各种各样的困难,搜救行动也没展开实施,也未能找到他们。”
  1991年还没有所谓的俄罗斯联邦退伍军人委员会,也没有那些自发的非营利性组织来解救早已失散在沙漠和黄土背后的身影。
  “亚纳耶夫总统,你将这些话说出来,不怕受到全国群众的指责吗?”亚纳耶夫的坦率让华莱士有些惊讶,按照苏联历任领导人故作而言他的事迹,华莱士一直以为亚纳耶夫会故意岔开话题,这样一来更有就更有机会做文章了。
  可是一个说话坦荡的苏联领导人,更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仿佛之前打击政客的小手段在这亚纳耶夫的光明磊落面前全部失效了。
  “社会主义建设不单单着眼于大方面的成就,同样小人物的命运也是我们关切的重点。如果说苏联缔造了全世界最强大的战争机器,最后连自己的人民都保护不了,那才是真正可笑的一件事。我想问,那时候人民还会信任我们吗?”
  从来没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说过这样的话,亚纳耶夫的坦率赢得了所有人的好感。有些时候承认错误比欲盖弥彰更能获得群众的信任,但也更难,因为要忍受更多的指责和非议。
  “很感谢你,华莱士记者。如果不是你的刻意提起,恐怕整个苏联都会遗忘了这一小撮本应该回家的人。我们会成立搜救队伍,让那些还散落在阿富汗各地的人最终能够回家。”
  亚纳耶夫对准了镜头,微笑着说道,“无论能不能看见,我都想在这里转告他们,告诉他们的妈妈,还有祖国,都没有忘记他。”
  说完这句话,片场一片寂静,最先反应过来的华莱士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亚纳耶夫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他的坦率,还有认真。同样鼓掌的,还有那些被亚纳耶夫的讲话所打动的人。
  看到这里采访已经划上了终止符号,苏尔科夫总算松了一口气,紧张程度不亚于一场政治危机。
  “看来我们的总统应对这种事情还是游刃有余的嘛,真不知道这个报道在美国播报了会有怎样轰动的效果。”普列汉诺夫手肘戳了戳苏尔科夫的肩膀,有些得意的看着美国记者的认输。
  苏尔科夫眯起眼睛看着这一幕,所有人都认为总统的完美回答是他的功劳。但他一直没告诉身边人,其实总统的答案,没有一个是按照自己写的标准回答的。
  “毕竟他也是这么多任最高领导人中,最离经叛道的一位吧。”苏尔科夫说道。
  “很精彩,亚纳耶夫总统。关于你的报道,我想比之前采访过的任何一位国家领导人都要精彩的多。如果可以的话,我也希望能通过一些政府朋友尽我一份绵薄之力。可能意识形态有区别,但是国际人道救援,不分意识形态。”
  “谢谢你,我的华莱士朋友。苏联人民不会忘记你做的一切。”亚纳耶夫和华莱士的手紧握在一起。
  美国苦心孤诣塑造的苏联残暴领导人形象在这一刻被粉碎,亚纳耶夫在华莱士心目中的形象顿时变得高大起来。而他也已经在脑海中打好了腹稿,准备让西方世界见识一位截然不同形象的苏维埃领导人。


第六十章 欢迎回家(1)
  或许这一天是美国新闻界最令人震惊的一天,一篇题目为《西方骗局——还原一个真实苏联领导人》的新闻登上了西方各大报纸的头条,而这篇文章署名,则是迈克·华莱士,大名鼎鼎的美国新闻界主持人。没有人会怀疑这篇报道的分量和真实性,因为当初华莱士受邀参加苏联采访的时候,几乎新闻界认识的朋友都来为他这次伟大的壮举而饯行。
  在华莱士的报道中,亚纳耶夫不再是西方人人恐惧的独裁人物,他友善亲和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华莱士甚至在报纸上这样描述亚纳耶夫,“上帝赐以大天使长剑,是因为他知道用爱与和平无法解决所有的纠纷。”并将亚纳耶夫对美国阴暗历史原封不动的全部揭露出来,分析的入木三分。
  观众在屏幕中看到的是一位机锋百出的国家领导人,尤其是他直言不讳的讲出美国社会种种弊端,受到了美国群众的拥戴,甚至有人认为亚纳耶夫不应该待在莫斯科,他应该待在白宫内,将只会发动战争来巩固自己地位的布什轰下台。
  还有一个人心情也没好到哪里去,被亚纳耶夫讽刺为俄罗斯沙皇主义者的索尔仁尼琴终于被美国的同行们逮到了把柄。或许是文人相轻的通病,看不惯对方风头太盛,专栏作家安东尼将索尔仁尼琴描述成一个宗教极端狂热分子,借助“社会良心”这一职业,抨击自由,抨击人权,其实他的良心早已被丢在了下水道之中。
  而他关于苏联沙皇的新书也因为这次风波的关系,出版一再推迟。
  有人忧愁自然有人欢喜,凭借着这篇出色的报道,华莱士再次夺取了普利策奖的桂冠,评委称赞这篇报道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描述一位有血有肉的苏联领导人,并向世人展现他截然不同的一面。
  或许亚纳耶夫自己也不知道,这次采访的无心之举让他无意之间成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