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有具备远洋能力的舰队,不能拥有弹道导弹之类拥有远程打击能力的武器等等。
因为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所以对其的军事限制远远大于日本。德国空军只能具备防卫本土领空的能力,德国空军是欧洲列国中比较弱的,主要靠美军为首的北约军队,且空军装备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现在的德国国防军看似强大,但实际上不过是一支被阉割过的军队而已,科尔可不指望将来苏联平推欧洲的时候,这样的军队能起到怎样的抵抗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经济危机且摩擦频繁的苏联,科尔开始考虑联邦共和国未来的出路了,当科尔听到英国首相约翰·梅杰削减经费的时候,他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面临重新振作的苏联还敢这么做,大不列颠的经济已经疲软到这种程度了吗?
众所周知欧盟三驾马车英国,法国和德国,而法国一向喜欢独立自主,不喜欢被美国指手画脚。而德国考虑问题向来从实际利益出发,跟美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只有英国才能跟美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英国的财政问题是因为英国一直拖着欧盟走,毕竟英国方面承担了欧盟六分之一的开支,一年将近200亿的英镑砸进了欧盟,然而瓜分利益的时候英国所获得的收入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可以说现在的局面是英国一直帮助欧盟输血,换取西欧国家对美国的政治支持,美国人则反过来向英国输血,维持伦敦的金融市场霸主地位。但是1991年的经济危机持续蔓延,美国已经无力持续向英国输血,这也导致英国对欧盟产生了若即若离的态度。精明的英国政府又不是傻子,他们才不会到贴着本钱去养一群欧洲白眼狼。
虽然英国担任着血库的地位,但这并不代表科尔会同情梅杰首相,事实上他巴不得希望早日被削弱,这样一来就没有欧洲的“搅屎棍”来阻拦德国的步伐。
事实上德国总理科尔也注意到德国社会和民众之间开始弥漫着一种失望和愤怒,这种感受不但反映在基层民众之中,更反映在某些德国政党领导之中。
比如德国右翼人民党的领袖佩特就表示,德国不应当羞于把难民送回去,并重建起严密的边境防线。“我们需要全面监管,不再让那么多未经注册登记的难民从奥地利进入德国。”
这位德国右翼民粹主义党的领导人还声称,驻守在边境的警察必须阻止难民从奥地利非法涌入,该开枪时就该开枪。
佩特解释说,“法律条文本来就是这么写的,苏联在这一点就做的非常不错。”
佩特的发言引发了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奥珀曼的不满,他声称佩特里的这一提议让他想起了前东德的开枪命令。上一个下令向跨越边境逃亡者开枪的政治人物,还要追溯到前东德领导人昂纳克。言外之意是右翼政党正在逐渐向极端化发展。
随着德国内部主要矛盾的变化,德国的右翼政党渐有成为政坛常青藤之势。
“最近的德国真是一团糟糕,不但经济上一大堆的糟糕问题,就连社会稳定上也不断地引发危机和冲突。”科尔向赫尔佐克抱怨说道。
“我们更应该警惕右翼势力的抬头吗?”赫尔佐克倒是没有像科尔一样忧心忡忡,毕竟他所做的只是决定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已。
“右翼势力已经在抬头了,如果我们的经济再不寻找到出路的话。”科尔说道,“但是我们现在需要德国的右翼势力来打击难民,这样才不会被那些该死的‘富有同情心’的左翼们抓住把柄。”
赫尔佐克收敛了笑容,科尔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利用右翼来打击难民,这简直就是在玩驱虎逐狼的游戏,上个星期新闻才报道有右翼人士朝着难民营丢出一颗手雷,如果利用右翼来打击难民的话,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
科尔摆摆手,朝赫尔佐克解释道,“不不不,千万别想错了,赫尔佐克总理,利用右翼打击难民并不是如你想象中将他们送进毒气室,而是让这两方人都得你死我活,最终政府出面收拾残局。”
赫尔佐克总算听明白了科尔的意思,但是他依然谨慎的询问道,“这样做能行吗?”
“有什么不行的,我们只是坐享其成而已。政府并没有介入这场争端,可以说我们顶多就被骂不负责而已,让两头恶犬两败俱伤,这样的结局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科尔碍于政治正确不能光明正大的朝着难民下手,那么就利用政治不正确的右翼来充当刽子手的职能吧。毕竟他们有过将犹太人送进毒气室的传统,那么再跟难民战斗也就不是什么事。
毕竟科尔知道压迫在经济糟糕的情况下,压迫右翼势力就像二战前的魏玛共和国一样,结果反而丢失了执政地位,他要做的就是引导右翼势力和难民斗得你死我活,最终在双方两败俱伤的情况下出来收拾残局。
在科尔心中的确有一个帝国梦想,但是不是毁在这些纳粹主义者的手中。借助苏联威胁而保持着四十万人的德国国防军力量,这就是科尔为整个德国留下的最大资本。每一个欧洲国家领导人内心都有成为整个欧洲领导人的梦想,科尔也不例外,他的野心比英法两国要庞大的多,同时也更加隐蔽的多。无任何限制的发展军备力量,才是一个正常国家的表现,被一纸条约束缚的时代终将会结束。
到时候,真正强大的德意志将会再临西欧。
第四百六十七章 法国的贪婪
苏联裁减舰队的消息不但震慑了英国和德国,甚至挑动了原本就不怎么注重海军建设的法国人神经,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甚至认为苏联的军售是在亚太地区划定俄国的势力范围圈,甚至想要吞并整个东亚地区,拒绝让欧洲的其他国家插手亚太国家事务。将他们心安理得的成为自己的军火倾销地区。
现在欧洲每个国家都在为自身的经济危机寻找和出路,就连法国也开始放下身段,谋求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争取利用军火销售来降低经济危机中所带来的损失,换句话来讲就是用军火交易来拯救国家。
之前法国已经向中欧和东欧国家进行过经济掠夺,包括低价收购他们的国有资产然后转手将生产的工业产品以高价的方式重新卖给中欧或者东欧国家,用这种方式来为自己收敛充足的政府收入,以应对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
之前一直是东欧和中欧国家为法国的经济输血,哪怕是二战之后损失了一大批的经济殖民地,法国政府照样能为自己寻找到新的血源,还可以美其名曰为经济全球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际上除了掠夺东欧的经济和破坏工业体系之外,并没有见法国对其他国家有过怎样的帮助。
在匈牙利和波兰奋起反抗之后,希拉克总统就意识到仅靠东欧为法兰西的经济买单已经满足不了疲软的经济了。
所以希拉克总统发现光是借助这种方式已经不足以维持高昂的政府财政赤字的时候,苏联在亚太危机中的成功经验给了法国总统一丝灵感,他开始打起了军火贩售的主意,向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已经让法国上下怨声载道,他们认为在没有解决自己危机的情况下去向另外一个主权国家宣战,这是无耻且愚蠢的侵略行为,何况法国之前的目标还是利比亚政府军控制下的石油,以为自己只要自己能把持住富饶的石油资源,走出这场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一切都没有向着希拉克总统所想的那样发展,虽然法国先发制人想拿大头,但是没想到在一旁虎视眈眈的英国,美国和苏联在卡扎菲政权瓦解之后立刻一拥而上,以令法国瞠目结舌的速度扶植境内势力,把持了利比亚的石油资源。可以说法国这一次是损失惨重,所以他才要挟着法国要退出欧盟,给欧洲各国一些颜色看看。
不过这种行为在其他人看来就像三岁小孩子得不到糖果哭闹一样令人可笑。
原本想将利比亚临时过渡政府变成自己跟班的希拉克发现,现在人家已经从内部架空了你的临时过渡政府的权力,拥有军事武装力量的组织才是利比亚的真正说话人。
此时巴黎统筹协会禁止将军火贩售到共产主义世界,还有包括那些支持恐怖主义的流氓~国家,所以希拉克部长希望通过某种不能见光的方式来出售他们的武器。
雅克·希拉克总统想到了利用空壳公司的走私,就像当年与中方交易一样,只要双方之间达成了一致协议之后便可以民用产品的方式进行瞒天过海的出售。
希拉克总统重新跟越南主席黎德英牵线搭桥是因为苏联对中方出售了基洛夫级和光荣级巡洋舰,而且还特别点明将加入东海和南海舰队,这意味着中方海军的战略任务正在逐渐的转变,由一开始的镇守京师往捍卫领海的职能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什么越南最清楚,南海领域的西沙群岛等各种争端,在之前的时代还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讲道理,等到海军实力强盛起来之后就是“自古以来南海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就凭这一点,关系有些复杂的法国和越南两国颇有默契的往对方身上靠拢,一个想着买武器,一个想着卖武器,即使是法国对外宣称这只是两国之间正常的贸易,也难以掩盖狼狈为奸的味道。而刚刚在亚太对峙中吃过亏的美国自然对军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恨不得在南海地区再来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法国准备向越南出售卡萨尔级护卫舰,因为法国海军内部没有驱逐舰的称呼,所以将卡萨尔级称之为护卫舰。目前为止卡萨尔级护卫舰建造了两艘,由于1990年之后法国经济迟滞和国防预算吃紧,三号舰和四号舰最终在1990年取消建造。所以现在法国方面准备将还未建造完成的卡萨尔级当作包袱甩给越南。
一开始希拉克总统就开始暗示越南该增强自己的海军力量了,他特地用中方的航母战斗群与越南的海军做了对比,并且还跟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