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炮灰通房要逆袭 >

第194章

炮灰通房要逆袭-第194章

小说: 炮灰通房要逆袭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诺诺懂,却不知道该怎么说,有一种恼羞成怒的感觉。比弟弟矮弟弟瘦,可一直是小诺诺心中的疼啊,那个依依大公主却不停的往他伤疤上捅刀子。
    杨诺虽是早熟,可毕竟是个五岁多的小娃儿,还做不到面容不行于色,面色有点忿忿。
    他身旁的晫儿替妹妹解释道:“依依有点笨,你不要把她的傻话听进去。”
    “太子殿下,杨诺自是不会与大公主生气的。”诺诺学着书生样,拱手做了个揖。
    眼尖的依依自是看到了,凑过来问:“诺诺哥,你干嘛学老头子们拱手啊。”
    依依见过的老头子也就教晫儿那几个太师太傅,在她的脑海里只有老头子们才会如此,这诺诺哥这么小点做这个,着实看起来怪异的很呐。
    小花笑着把她拉了过来,点了点她的额头:“你个小好奇的,见了什么都好奇,你诺诺哥这是有礼数,哪像你简直就是个疯丫头。”
    依依嘟着小嘴,抓着娘的袖子不依她。小花给晫儿递了个眼色,晫儿就懂事的拉着妹妹去一旁玩耍。
    “这么小的娃娃本就天性烂漫,又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时候,咱家哼哼也是这样的。”林青婉笑着说道:“倒是太子殿下小小年纪,就如此老成,实属难得。”
    “行了,咱俩就不要互相吹捧了,你家诺诺也不是如此嘛。”
    “我家这个是个小书呆子。”
    小花笑着看了大儿子一眼,“我家这个差不多也快了,不过男子天生承担就比女子多,这个也是没办法子的。”
    两个女人在这边聊着,那边几个孩子坐在一起玩。
    说是玩,也是依依和哼哼一起玩,而晫儿和诺诺凑在一起说着什么。明明四个年级差不多,两个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另外两个则是一副完全的童稚。
    “没想到这四个玩的如此好,不过也是,宫里的小孩子少,晫儿和依依都是没什么玩伴的。”小花感叹的说了一句,面向林青婉,“要不,我给殿下说说让诺诺和哼哼给晫儿当伴读?”
    林青婉一愣,有点犹豫,“这可以吗?”这可不是普通的伴读,太子伴读可与旁的不一样。以后若是太子登基,那可就是最原始的太子班底了,日后前程绝对少不了。
    “自是可以的,刚好凑在一起多个玩伴也是好的。”
    正说着,哼哼拉着依依跑出去了,后面跟了一大群宫人太监在其后。
    “你看几个孩子玩多开心。”
    林青婉莞尔一笑,“那民妇可就谢谢娘娘的恩典了!”
    小花啐了一口,“你还跟我说这个,这可不是你的个性。”
    林青婉爽朗一笑,“该讲的规矩还是要讲的嘛。”


☆、第171章 
????杨诺成了太子伴读后,每日就显得有些忙碌了。
    杨家在京郊,他每日天没亮起早坐马车进宫,赶着时间和晫儿一起上课,中午在晨曦宫用午膳,下午下了课再坐马车回家。
    小花看了几日,觉得孩子这样太辛苦,便召林青婉进宫与她商量。让杨诺在宫里住着,反正这么大的皇宫多的是地方可以住,不行了就和晫儿住在晨曦宫偏殿,由她照顾着不用担心。每隔几日回一次家,这样孩子也不用太辛苦。
    林青婉虽是不舍,但也明白娘娘是好意,并且她回去也和哥哥商量过了,自是不能阻碍儿子的前程,遂答应下来。
    而哼哼,本就和依依一样玩性大,晚一两年陪太子读书也是可以了。平时想进宫就来,就当是个玩伴,也是不用拘谨的。
    依依有了玩伴后,更加开心了。
    哼哼进宫,便由哼哼陪着,两个到处撒欢。哼哼不在,她就去磨晫儿和杨诺陪她玩,几个小孩子在一起倒也相处甚欢。
    当然免不了小孩子也会有闹别扭的时候,不过小花通常不管不顾,任他们自己解决。晫儿是个懂事的,依依也不是个会仗势欺人的,小孩子忘性大,前面还气嘟嘟的,后面很快又和好了,嘻嘻哈哈玩在一起。
    ***
    时间流水般的滑过,这期间朝中连着发生几件大事,惊起了一片波澜。
    先是林丞相告老。
    林丞相其实年纪并不大的,六十多岁,按一般估计还能再任几年,却突然间便告老了。
    林丞相告老之后,左丞相一职空了下来,按理是要再选一位丞相的。有那个资格的人都动了心思,可景帝却没有表现出要再选一位丞相的意向。
    这事刚停歇没多久,云王的一份上奏又是惊起一篇波澜。
    云王自请削藩。
    他的说法颇为光棍,说封地事务太多,税收入不敷出,实在支撑不下去,求陛下怜悯让自己卸下这个重担,说自己只想当个闲散的王逍遥度日。
    当然上表奏折尾端也是说了几句颇为大义的话,说藩王权利过大不利于国家安定,与江山社稷乃至骆氏传承有害,为了大熙为了骆氏皇族,他决定牺牲自己一个,成全万万人。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众朝臣乃至各王公贵族均为愕然。
    景帝让人当朝把这折不伦不类的上表念了出来,询问众大臣的意见。
    下面朝臣面面相觑,没人敢出声。
    与景帝打交道这一年多,众大臣也是知道这陛下不是个软柿子的,别看嘴上话少,平时不吭不响,该干的事一件没少干。不知不觉中,许多大臣都转变的了态度,无形之中生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敬畏。
    包括这次林丞相告老乞休,众朝臣也觉得是因不得景帝满意被弄下去的。可从表面上实在看不出来景帝用了什么手段,只知道屹立三朝的林丞相就这么倒了,无声无息就倒了。
    连老官场林丞相都倒了,谁敢给景帝找不痛快,还是先看看陛下是何意吧。
    下面人各自交换着眼色,又去看徐丞相。
    徐丞相那老头站在左边首位,手抱玉笏,稳如泰山站在那处,明明身量并不高,却让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错觉。
    寂静还在持续着。
    众朝臣知道上面坐的那人耐心一向好,自然不会生出耗的心思。
    这时,文官靠尾端走出来一名官员,行罢礼道:“陛下,臣觉得云王殿下真乃大义,是为我大熙之栋梁砥柱……”
    这官员洒洒洋洋说了一大篇,大体意思就是夸赞云王。
    语毕,又站回队列。
    坐在上首的景帝表情不显,却是点了点头。
    一见景帝如此表现,自然有那擅逢迎的官员跟随那人其后也开始赞起来。一番称赞下来,人精们已经懂了景帝的意思。
    称赞云王那不就是说云王做的很对嘛,原来陛下这是想削藩啊。
    不过这事与众朝臣是没什么关系,反正削的是骆家人,与他们的利益并无牵连。既然陛下想,下面人自是纷纷附和。
    景帝当朝并没有什么表示,但三日之后却是下了圣旨准云王所奏。
    并对云王大加赏赐,不光修缮扩大了京中的云王府,将亲王万石俸禄升为万二千,并保留了云州为云王封地,只是收回了军政大权,藩王仍是可以住于封地,当然回京城也是可以的。
    之后亲自下旨召云王回京,以示厚待。
    之后,便没有之后了。
    人人都猜测景帝这是要对众藩王动手了,却发现他再无动静。似乎这次云王自请削藩完全就是个一场闹剧,就是云王那个历来不成器的闹出来的玩笑。
    ***
    随着时间过去,许多人都把削藩之事给淡忘了,可有些人却是不敢掉以轻心的。
    首先的自是齐王。
    与晋王合谋大业,是齐王一生的转折点。要说他没那个想法是不可能,可他自认没同胞哥哥雄才伟略,自是甘于做了助力。
    可惜一朝事败,晋王亡,他失了一臂,之后便被关了起来。跟着母妃随父皇而去,母妃为什么那么做他很清楚,说白了就是给他寻条活路,给许家寻条活路。
    果不其然,母妃忠烈陪先帝而去。承恩侯府解禁,他也无事,只是被关在自己的王府中。而自己的岳家成国公府却是被流放的流放,斩首的斩首。
    经过这么多事,又被关了两年,齐王早就改了初衷,现如今只想安稳度日,可云王此番举动却是让他心生了许多波澜。
    云王是个奸猾的,这么多年齐王也算是看出来了些。云王和景帝关系好,为什么会好,齐王不知道却会猜。
    若说云王此番举动没有寓意,齐王绝不信。
    也许,他也应该识趣的像云王学学?
    这个问题齐王想了许久……
    当然还有一个人,或是一家人也是不敢掉以轻心的。
    那就是萧家。
    随着萧家大老爷被撤职后,萧家最近沉寂得厉害,以往最活跃于京城的靖国公府,仿佛一夕之间便在人眼前淡化了。
    其实并不是淡化,用萧家人的说法来说,这是积蓄力量以备来时。
    真的是积蓄力量吗?
    这话至今品味起来,却是多了几分苦涩的味道。
    越是体会到景帝的手段,萧家人心中越是苦涩。这人实在太阴险了,深谙钝刀子割肉之理。
    面上不显不露,暗里各种手段,无声无息就消磨了萧家大部分力量。旁的不说,现在萧家人想进宫见下皇太妃都不容易了。
    据皇太妃递信出来说,自己的日子虽是锦衣玉食,心里却极为憋屈。
    憋屈?
    能让一个混迹宫廷几十载的女人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证明景帝的手段有多么好了。这个男人实在让人琢磨不透,前朝不落下,后宫也没放过。
    如此下去,萧家如何成就大事?
    早些年,萧家可以毫不犹豫说出此言,而如今再说,却是多了几分自我安慰的意味。
    不过希望总是有的,萧家还有最后的底牌。
    太子遗留的几个子嗣,其中一个被封了亲王,另外两个是郡王。只是现今年幼,还不能就封藩地,而是住在京中自己的王府里。
    这是靖国公的曾外孙,是皇太妃的亲孙子,是姓骆的,是曾经正儿八经的嫡系皇孙,这就充满了无限可能。
    是的,无限可能,可现在这种无限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