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星系统-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拷贝与宣传资料的影院,媒体,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看着全集团上下热火朝天的景象,李厂长内心完全被震动了,直至此刻他才知道金厂长说的“上影的魂回来了”意味着什么……
在一年前,就算四厂合一也上影也只是一间三流的电影厂,而《中国合伙人》出现,就意味着上影有机会晋升入国内顶尖电影公司的行列。
顾小凡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就像是冯晓刚对于华谊的份量是一样的!
李厂长意识到这股不可抵抗的浪潮之后,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心,对自己下属员工兴奋地道:“你们这次一定都给我上紧链条,别让顾厂长挑我们毛病了!”
李厂长本人甚至亲自去印刷厂去监督《中国合伙人》的宣传资料。
而同一时间,楚秋白亲自给韩三品打去了电话,希望他能让出一部分《灵魂战车》的上映银幕,恳请他支持上影的这部国产电影。
但是韩三品却是拒绝了这个提议,这令楚秋白不由有些费解,按理来说,韩三品应该是最希望中国电影发展的,顾小凡成为新一代的冯晓刚这样级别的人物,难道韩三品不希望看到吗?
在韩三品的家中,中影的总经理韩晓理也问韩三品这个问题。“难道我们不应该多支持一下《中国合伙人》吗?”
“现在还不是时候。”韩三品面无表情地回答,分析目前的状况:
“我们集团已经与迪斯尼,与哥伦比亚公司签订了合同,我们必须保障他们的银幕数……而且我们需要好莱坞高质量大片,吸引大批国内的观众进入电影院,让整个国内的电影产业加快发展……整个盘子做大了,才对我们是最有利的。”
韩三品并不是不愿意支持上影,只是他考虑的是大战略层面的,如果他一味的偏袒国产电影,那么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健康的。
毕竟引进片的收入是电影局的蛋糕,总不能牺牲总局的利益来帮助上影发展吧?
何况分给《加勒比海盗》,《灵魂战车》的银幕数已经是事前就与华纳,迪斯尼协议好的,也不能临时更改了。
毕竟事前谁也没料到,《中国合伙人》会突然爆红。
“如果他们想拥有更多的银幕数,只能等下一次了……”韩三品满脸地期盼道:
“这一次他表现的越好,明年的暑期档,我就能争取给他们的银幕数更多……希望他们再争口气吧。”
作为国内电影的掌舵者,韩三品无比希望有国内电影人能在暑期档与好莱坞电影一较高下。
这不仅仅是票房一点点利益,而是国产电影那一口气提不提得起来的问题。
如果投资500万美元的《中国合伙人》能在正面战场,战胜投资1亿美金的《灵魂战车》,那么这个象征性的意义,远远要大于实际的意义!
搞不好整个国内电影市场的格局都要改变。
在国内普通观众,都会觉得好莱坞电影多么多么制作精良,多么好看,多么不可战胜。
其实很少有人意识到,好莱坞电影虽然制作无比精良,拥有数量庞大的各种类型片,但是其真正能横扫世界的,其实只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制作的动画电影。
全世界除了日本,没有任何国家有成型的动画产业与好莱坞抗衡,加上迪斯尼动画长达80年对全世界的文化影响,好莱坞动画电影一直都是处于独孤求败的地位。
不过,动画电影主流观众只是25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对其他国家的电影业影响并不致命。
好莱坞电影真正的王牌是第二种——“大投入+大明星”的王道超级大片。
无论是动作片,科幻片,灾难片,全部都是这种美国普世价值观,加上令人炫目的影视效果的结合。
这种王道超级大片,无论从美国主流文化感召的精神层面的内核,还是炫目视觉效果的电影技术威力外表,都是其他国家无可匹敌的。
最可怕的是,这种“王道电影”针对是无论男女,全年龄段的观众群体……
如果说动画电影就像是海空母舰,在海域上称王称霸,让人丧失了海域控制权,那么王道电影就是名副其实的核武器,一出手就是摧毁直接在地图上消灭你所有的正规军。
不管你的文化程度,宗教背景,几乎所有人都会喜欢这种王道电影,而且全球没有其他国家有实力去模仿这种类型……
正是这种“王道电影”大规模入侵,令世界上其他国家电影业都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346章击中人内心
好莱坞王道电影的入侵,让作为电影艺术的发源地,曾经无比辉煌的欧洲电影业,已经被挤压地只能靠着拍摄小众艺术片勉励支撑的境地。
这让其他所有国家电影业的有识之士都清楚,想要活下来,绝对不能在正面战场与对方拉开架势对焊,只能用“游击战”的方式来对抗,想活下来必须找到除开王道电影之外,自己国家独有的类型片。
而这世界上,只有寥寥几个地区电影人开辟出了自己独有的路线,在好莱坞“王道电影”威压下存活下来。
香港创造出了“功夫片”,“赌片”,“无厘头喜剧”,日本,泰国走向令人胆寒的“鬼片”,印度则大力拓展自己的“歌曲片”。
而中国内地,在引进好莱坞电影之前,国内电影市场曾经也是无比辉煌,但是“王道大片”进入,令中国电影也之剩下了国际奖项苦苦支撑。
艺术上的成功,只是更显得整体产业上的落魄,愿意花钱买票进电影院的看国产片的人越来越少……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4年前,直到张一谋凭借的《英雄》一片在国内拿到票房冠军,才扭转了这个局面。
《英雄》的成功,终于让所有国内电影公司都犹如醍醐灌顶般找到了一个出路,那就是“古装大片”是中国电影产业突破口。
之后《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夜宴》,一批类型电影如雨后春笋一般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古装大片”热潮,中国电影产业开始复苏。
但是,“古装大片”类型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门槛太高,不仅仅是投入动辄上亿,还必须要大导演,大牌明星挂帅……
除了中影,华谊,新画面三大巨头之外,其他的电影公司根本就拍不起这个题材。
可《中国合伙人》则就是完全不同了,这是一部青春励志电影,也没有大明星,制作中等,如果这个青春题材被证明能与好莱坞刀片一绝高下,那么中国电影就又多了一个出路!
未来会有无数的电影跟风这个类型!这是属于中国的小米加步枪的组合!
韩三品甚至能想象,未来几年,中国电影会因为这个新类型片的出现,涌现出无数的票房过千万的跟风作品来……
这一切,都要看看《中国合伙人》究竟会达到怎样的高度,这部电影成功对于整体的中国电影业来说,会上升到一个战略层面的象征。
韩三品望着窗外远处的天空,不由在心里暗道,希望顾小凡能再多前进一些吧,如果总票房胜过《灵魂战车》,如果要是能突破5000万大关的话……那明年中国电影市场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而这背后发生一切,顾小凡并不知情,他只是与刘施诗,娄艺晓天天关注着网络上的动向,媒体上的动向。
各个电视台与各大报纸的娱乐新闻,都把顾小凡与俞敏洪的隔空放话,作为重点报导,无数地媒体人,网友都在争论着这谁是谁非。
很多业内的导演们也无辜波及,比如正在拍摄《集结号》的大导演冯晓刚,记者到剧组采访他询问相关问题。
“冯导,您觉得顾小凡抄袭了俞敏洪的故事没有?您看了《中国合伙人》没有?”
冯晓刚只能哭笑不得地道:
“这事,你们应该问当事人,我没看过这部电影,也不认识俞敏鸿,更加不认识顾小凡,我不发表意见,你们应该多关心关心我们的《集结号》,这部电影才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片。”
隔空骂战?两个文化人在媒体上像是街头泼妇一样公开挑衅?这是普通热**八卦的老百姓最喜欢的话题,但是也只有这些观众会去相信。
不过像是冯晓刚这种电影圈的人,可是不会傻到主动揭露这种事情,毕竟指不定以后都还要“互骂”对方做宣传呢,揭发他们等于揭发自己,谁脑子坏了,才会砸大家的饭碗。
当然,依然还是有些圈内人看不过去了,意味专门拍摄**电影的制片人就在媒体上揭露道:
“这事就是新东方与上影商量好的,否则两家怎么会在同一天同时发表声明?哪有这么快的反应?这就是一场纯粹的炒作,你们别被骗去影院了,那就真的是上当了~”
虽然这位**电影人说的句句属实,但是却根本没有人在乎这个消息。
热**八卦的观众们热切期待这里就安慰文化上擂台打一场,新闻媒体无比需要这样的热门话题,两家公司继需要训传点,参与这件事情的三方都热情高涨,真相究竟是什么?有那么重要吗?
越来越多的真正影迷,都进入影院观看了这部在风口浪尖的《中国合伙人》,影院里人气爆棚着。
“让观众们感受到什么是尊严。”这句高频率出现在上来很多关于《中国合伙人》的影评上。
《南方周末》娱乐版的版面大大的标题是:“从未经历,却又共鸣。”写这篇文章的记者激动万分地描述道:
“我是一名80后,在看这部电影的时,我一开始觉得这部电影完全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段人看懂得,但是看到中途,我发觉周围很多人都留下眼泪……包括我自己。
身边的观众很多都是很我相似的年龄,我们离电影里的那段青春很遥远,我从未想去美国,更是从未碰过托福、gre。我的大学四年,好似每天都在吃喝玩乐,闲来看看背着单词地苦逼室友,默默偷笑。再而,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早就传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在我的生命里,从未出现过心存“共同”“理想”的伙伴,也从未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