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第8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升点了点头道:“卢某正有此意,婚礼就在辽东举办吧,我与拙荆以及卢家亲属长辈会赶来沈阳。”
双方简单的商定了一番,就确定了这件婚事。但是李明和卢小姐都在养伤,婚事就定在了数月之后,根据两人伤势的恢复情况,在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中午的时候,远东董事局的几个常委,专门宴请了卢象升,双方因为有了这层关系,谈话也就亲近了不少,但是大家却绝口不提大明和远东之间的事情。
晚上的时候,高建国等人去了医院,把双方婚事定下来的消息告知了李明。一直陪在李明身边的宋涛,比李明都兴奋。
“大哥,没想到你这么多年不出手,出手就找了一个这么好的妹子。卢小姐那模样、那身段简直是万里挑一,而且据说还是个大才女,哈哈……就你肚子里那点墨水,以后可怎么弄啊,别再出了什么洋相,我们远东的颜面何在。”
这几天李明被这货烦得不行不行的了,现在他对宋涛基本就是无视。可是他听了这番话,也忍不住骂道:“老子还就胸无点墨了,才女怎么了,越是才女越要遵守妇道,知书达理,在大明男人就是天,你知道个屁啊?”
远东中心医院干诊部,卢象升也来到了女儿的病床前,告知了把她许配给李明的消息。卢小姐听了以后,瞬间连脖子都红了,哪还有一丝憔悴的样子。
卢象升笑着问女儿合不合心意,丫头只是埋着头说了句:“韵儿全凭父亲做主……”
第二天,周比利领着卢象升在沈阳周围转了转。他们乘坐吉普车逛遍了沈阳城区,以及郊外的各个厂矿企业,还去了农村几个基层中队。
这一天对于卢象升来说是极为震撼的,沈阳市的规模让他叹为观止,更让他惊讶不已的是城内的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和市民良好的秩序。
虽然街道两边店肆林立,街道上也是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可是却丝毫不见混乱。一辆辆公共马车、出租马车再街道上来回奔行,每个路口都有专门的警务人员负责指挥交通。
随着警务人员的哨音和手势,一边的行人和马车都合理有序的排队等候,另一边则是快速的通过路口,使得街道没有一丝拥堵。
他们来到商业区,在步行街缓步而行,街上的行人身着华汉常服,而且都留着短发,显得干净利落。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步履匆匆,脸上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朝气。
卢象升心里非常感慨,远东百姓的精神面貌,让他感到了一种无奈,和大明各地充满暮气的氛围相比,这里的却能清晰的感受到朝气蓬勃的气息。
难道大明真的要被远东取代了吗,虽然他不愿相信,但是这里无处不在的新气象,却预示着大明即将走到终点,终将被远东这个新朝所取代。
周比利好像也感觉到了卢象升的心情,一直默默的跟在他的身后,对卢象升也是有求必应。
卢象升走着走着,迎面突然走过来两名巡警。其中一名上了年纪的巡警,引起了卢象升的注意。他来到对方的面前,不敢相信的说道:“黄将军……”
对面那个上了年纪的巡警也满脸的不可思议,激动的说道:“卢大人……”
周比利皱着眉头看着两人,他也认出了对面那个上了年纪的巡警,此人正是原来大明旅顺的守将黄龙。
当年皇太极第一次入寇,卢象升和黄龙都曾参加过崇祯三年克复滦州的战斗,两人虽说不熟,但也有过一面之缘。
“黄将军,你这是……”
听了卢象升的话,黄龙感慨的说道:“一言难尽啊……”
卢象升转身对周比利说道:“周先生,我和黄将军多年未见,能否找个地方,让我们二人叙叙旧情?”
对面的黄龙一听,脸上顿时显出为难之色。
“卢大人,我正在执勤,要不晚上等我下班,我们再一醉方休……”
这时,周比利招过来旁边的那名巡警,对他小声的交代了几句,然后就把那名巡警打发走了。然后他对卢象升和黄龙说道:“马上就是晌午了,我们找个地方吃口饭吧。黄队长,我已经为你请了两个小时的假,下午两点继续执勤。”
黄龙兴奋的立正敬礼,大声道:“谢谢首长……”
周比利把两人领到了商业步行区附近的黑土地二部,为他们安排了一个包间,然后对两人笑着道:“我还有事,你们俩好好叙旧吧。卢大人,两点我准时过来接你。”
他说完离开了屋子,然后闪身进了饭店后面一条幽静的小巷,来到一个偏僻的小院的门前,在门上轻轻的敲了几下。
大门打开了,一名中年人满脸惊讶看着周比利,连忙说道:“部长,你怎么来了……”
周比利笑了下,并没有说话,径直来到了院子里的一间密室。屋里的几名情报员看到了他,纷纷站起来向他敬礼。
“都坐下吧,马上监听黑土地十二号包房……”
他说完就离开了密室,来到旁边的一间办公室。接下来不断的有情报员拿着几张纸送到他手里,周比利迅速的扫了一眼,偶尔停下来多看几眼。
此时卢象升正和黄龙在包房对坐,两人相互看着对方,都有些物是人非的唏嘘。
两人边吃边聊,黄龙也讲了他这几年的经历。原来黄龙一直驻守旅顺,后来手中两千多兵马陆续加入了远东,连家属都带走了,就剩下他和李惟鸾、谭应华各自带着几名家丁苦守着旅顺孤城。
直到大明来辽东册封了远东为东海国,大明兵部才招他们回去。当时朝廷已经有人上奏了三人虚报旅顺大捷的事情,他们回到大明结局可想而知。
原本三人已经认命了,准备回大明受死。可是没想到远东公司却把他们的家人亲族都接到了辽东,见到了家人,他们实在是不忍再回大明,再加上他们对大明已经彻底失望,所以就干脆留在了辽东。
远东公司对他们还不错,原本想把他们安置在海外,但是黄龙不愿远离故土,就留在了沈阳。黄龙做了巡警,因为干得不错,现在已经是一名中队长。
李惟鸾、谭应华去了吕宋和南洋,前段时间两人还特意回来看过他。他们在海外混得也不错,一个再马尼拉做小生意,一个在南洋的基层民兵部队当连长。
正文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花银
卢象升虽然与黄龙仅有一面之缘,但他深知黄龙是忠于大明的。自从他来到了辽东,对远东有了更深的了解,当然明白黄龙当时的苦衷。
黄龙也谈了他在远东这几年的经历,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很满意,虽然他只是个巡警队的小中队长,但是却比当年在大明做总兵的时候还舒心。
家人和亲族子弟也都在远东找到了工作,反正在远东这里只要兢兢业业的踏实肯干,早晚能混出头。像他们这些巡警,天天在街头巡逻非常辛苦,待遇福利要比机关单位高出很多。
卢象升举起酒杯,笑着对黄龙说道:“既然来到辽东,就好好干吧。”
黄龙和卢象升碰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道:“如今大明暮气沉沉,远东新朝气象已现,大人,你也该今早打算啊。”
卢象升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今天我们只叙旧,不谈国事。”
黄龙只是笑了下,也就不再劝了。他抬手看了眼表,然后转身推门喊了句,然后从兜里拿出一个皮质的钱包。
卢象升看到包中的一沓纸钞,皱着眉头问道:“老黄,远东现在也在使用宝钞吗?”
也难怪他心生疑惑,当年朱元璋向元代学习推行纸币,也就是“大明宝钞”。纸币最初是由中书省发行的,后改由户部负责。大明宝钞一贯等同于白银一两、铜钱一千,黄金0。25两,还可以折换米一石。
发行纸币虽然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发行纸币是需要准备金的,就是你发行一贯的纸币,国库里就得有一两银子存在那儿,这样纸币才不会贬值。
朱元璋的经济学常识等于零,发行纸币的时候,他脑子里根本没有“准备金”这个概念。加上政权初创,用钱的地方也多,朱元璋印钞票简直上了瘾。
洪武时期发行大明宝钞的二十四年,平均每年都要发行五百一十五万锭,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宝钞更是发行到了一千五百万锭。因为过度滥发宝钞,也使得宝钞大幅贬值,正统九年(1444年),一石米已经需要一百贯,从此大明宝钞兑换铜钱,一贯基本上没有超过两文。
黄龙看到卢象升满脸震惊的样子,就从钱包中拿出了一张纸币,笑着道:“这是远东前几年发行的华元,面值有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和一百元八种。主要用于取代早期使用的工分票。”
卢象升从黄龙的手里接过这张纸币,仔细的打量了起来。这张纸币的面值为一百元,正面图案黄河的壶口瀑布,北面图案的长江三峡,纸币的材质优良,画工精美,摸起来手感极好。
这是远东公司中央银行发行的第一套华元,主要材质选用棉短绒,利用现代工艺配方精心制作。质地光洁细腻,坚韧耐折,挺括平整。并且采用荧光、水印和安全线三重防伪,画面也是极为精美,至少在这个时代,根本无法仿制。
卢象升反复的翻看着这张百元纸钞,然后皱着眉头说道:“大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禁民间以金银及实物交易,凡是违反者皆被治罪。仅发行了二十余年,就导致民怨沸腾,最后积之市肆,过者不顾。远东难道不知大明的前车之鉴,如今远东也禁金银易物吗?”
黄龙摇了摇头,他在腰间摘下一个皮质的小包,从里面摸出了几枚硬币,放在了卢象升的面前。
“远东倒不禁金银,与纸币一同发行的还有硬币,有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七种,其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