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773章

远东1628-第773章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四轮马车可不是游牧支队配备的普通马车,而是公司为军委会制造的标准野战马车。采用钢制车架,木质车身。配备四个包覆橡胶的高大轮毂,还配备了轴承、钢制车轴、钢板弹簧、遮蓬、转向机构、刹车系统等先进的配件。

    还采用了模块化装载组件,可以灵活的进行安置所载运的物资,每辆马车由八匹蒙古马拖拽,最高可以载运两吨物资。

    除了这数千两野战马车,各个游牧支队的数万辆四轮、双轮马车也都被征集一空,为前线的参战部队运送各种物资,无数马车向漠北和漠西蒙古挺进,源源不断的车队一眼望不到边。

    这个时代,马车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主要陆地运输工具,18世纪欧洲的拿破仑战争中的应用达到鼎盛,仅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法军就调集了38700辆重型和轻型四轮马车,每辆重型马车能载重1。5吨补给,据说拿破仑的军队用于拖曳马车的马匹数量就达到187621匹。

    四轮马车的广泛应用,也是近代军队的重要军事改革之一,也是有别于中世纪军队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但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马车本身也可作为车阵使用,美国移民最经典的战术就是将四轮马车排成一个圆阵,凭借它可以抵挡数十倍的印第安人的围攻。

    

    PS:  感谢壮哉政委的月票支持。

正文 第一千零六章 越冬前的准备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远东军后勤马车运输队的前方,是西北野战军的工兵部队和一个个前线游牧支队组成的先遣部队,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为远东军后勤马车运输队开路搭桥,选择合理的前进道路,并整理路面的障碍坑凹,搭建简易的桥梁等工作。

    这个前进路线的沿途,还有大批的游牧支队会布置在远东军后勤马车运输队的周围。车队在行驶了一段时间以后,也会得到沿途游牧支队的支援,游牧支队会为远东军后勤马车运输队更换拉车的马匹、维护马车和补充草料、水等物资。

    除了公司在后方源源不断的支援,西北野战军在战役期间,三个兵团部队在漠西、漠北和********草原等地区,缴获了数之不尽的牛羊、骆驼、马群和鹿群,以及大批的粮食肉干、珍贵皮毛、毛毡皮革、帐篷大车、马具兵器、奶酪奶干等物资,足以满足这个冬天北上兵团和东部兵团的越冬需要。

    远东军占领了各地的河流以后,工兵部队就会在沿岸建立起一个个规模不大的简易造船厂。空艇部队吊装着一台台小型的蒸汽机组的散件,运到这里进行组装内河蒸汽甲板驳船。

    当然,因为这里的条件有限,这些小型简易造船厂组装生产的蒸汽驳船非常简陋。除了蒸汽动力机组和一些关键的部件以外,其他的部分都要就地取材。

    好在这个时代植被极为丰茂,最不缺的就是木料。远东军官兵驱使蒙古部族骑兵俘虏进山伐木,然后运到山下的造船厂。大批的原木几乎不做怎么细致的加工,直接进行组装生产。

    而且这个造船厂生产组装的蒸汽甲板驳船都不大,仅有远东标准的内河甲板驳船一半左右大小。从公司运过来也都是小型化的蒸汽机组,所以组装过程很快,几天就能下水一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然后马上就装运粮食等物资向北、向西挺进。

    两个多月的时间,造船厂共组装生产了两百多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还组装了千余艘无动力甲板驳船。由蒸汽动力甲板驳船拖拽。

    这些简易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除了为远东军提供水上运输以外,还可以挂上渔网,在各个河流和湖泊里进行渔业捕捞。

    尤其是在贝加尔湖等大型湖泊。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可以挂上公司按照现代拖网形式制造的各种类型渔网,和这个时代的落后的传统渔网相比,捕捞的效果简直是天上地上。

    漠西和漠北草原上的几条主要河流和贝加尔湖的鱼类极其丰富。其中贝加尔湖中有约五十多种鱼类,分属七科。最多的是杜文鱼科的二十五种杜文鱼,还有大马哈鱼、苗鱼、鲱型白鲑和鲟鱼等鱼类储量也非常丰富。

    这个时代的贝加尔湖周围人烟稀少,湖内有着大批的鱼类资源,甚至可以这么说,都快成灾了。随便一网下去,都能来上满满的一网渔获,这在现代社会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北上兵团和东部兵团各部队,在入冬前会组织驻地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以及附近的游牧支队,在各条主要河流和贝加尔湖等大型湖泊里。进行大规模下网捕鱼,这样就能极大的缓解各部队越冬期间的饮食结构,增加官兵们的营养摄入。

    贝加尔湖沿岸建成了一个个简易的码头上,不断有装得满满当当渔获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靠岸,大批土著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兴奋的蜂拥而上,将船上的各种渔获卸到码头上。

    刚刚卸到岸上的新鲜鱼类,还都在活蹦烂跳的挣扎,两艘远东军的蒸汽甲板驳船,再配上现代化的大型拖网,这么一网下去。简直就是挖坟掘墓的节奏。

    因为贝加尔湖常年无人捕捞,很多大鱼都快成精了,随便一条鱼都有几十斤,甚至百十斤的也很常见。有的大鱼扔到岸上。需要几个土著拼命的忙活半天才能按住。

    土著们哪里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他们不顾腥臭,一个个疯了似的扑进鱼堆,动作麻利的处理着岸上堆积如山的渔获。现在只要来到色格楞河和贝加尔湖沿岸,到处都是成片成片晾晒的鱼干、咸鱼,场面极为壮观。咸腥的气息弥漫出很远很远。

    漠北地区的煤炭资源极其丰富,远东军工兵部队,在色格楞河沿岸,以及造船厂附近,找到了很多小型的露天煤矿,他们驱赶着大批的蒙古部族俘虏,夜以继日的挖煤,然后用原始方法进行选煤洗煤,最后运到色格楞河沿岸码头的煤场。

    经过数万蒙古俘虏两个多月的不断挖掘,堆积在色格楞河沿岸十几个码头上的原煤,堆得就像一座座小山似的,足以满足远东军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使用。

    另外,漠北各地驻军为了满足今年越冬取暖的燃料,也在附近寻找到了一个个露天煤矿,天天驱赶着大批蒙古俘虏挖煤,各地都建有大量的储煤场,争取在入冬前挖掘储存足够的越冬煤炭。

    漠北、漠西各地也建起了一个个营地据点,都是上山采伐大量的原木,然后围成一圈,再建立几座瞭望塔楼。营地内建造的房屋,依然是木刻楞结构,营房、仓库、马厩、厕所等一趟趟规整的木刻楞,只需花上几天的时间,就能建造完毕,一个据点也就算齐活了。

    游牧支队还是住在蒙古包里,因为地处极寒的北方地区,公司为牧民的蒙古包加了一层防寒处理,各种牲畜的暖棚,也做了防寒的准备,并增加了一定的数量,保证牧民和牛羊在越冬期间的防寒保暖。

    西北野战军在漠北、漠西各地区俘虏了大批的俘虏,因为他们今年要参加冬训,所以为他们在各地建立了一个个冬训营地,受训的牧民们都是住在成排的木刻楞里。

    一个标准的木刻楞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里上中下三层通铺,可以住五十人左右,反正是够挤的了。每间屋子都有地坑取暖,燃料也用煤炭,即便最冷的冬天,屋子里的温度也能达到十几度。

正文 第一千零八章 提高生产力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1641年的秋天,远东公司各个地区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ㄨ】托老天的福,接连两年的大旱,今年东北、外东北地区也算是风调雨顺,终于迎来了一次大丰收。数百万农户喜迎秋收,家家户户余粮满仓,到处都是一派欢天喜地的热闹景象。

    海参崴北部的兴凯湖地区,遍布着一个个远东公司的国营农场。海参崴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一系列二十五马力、七十五马力、一百一十马力的蒸汽动力拖拉机,以及十二马力和十五马力单缸柴油机动力的手扶拖拉机,二十马力单缸柴油机的三轮农用车。

    以及一系列配套的农用机械设备。包括农用开沟机、铧式犁、圆盘犁、旋耕机、钉齿耙、水田耙、中耕机、播种机、栽种机和秧苗机械都进行了小批量生产,然后纷纷送到了兴凯湖周围的远东国营农场。

    经过一年的使用,海参崴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各种蒸汽动力拖拉机、柴油机动力拖拉机和农用车,以及各种配套的农用机械,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ㄨ】

    虽然各种机械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总体上都表现出了很好的耐用性,兴凯湖周围的各个农场,各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倍甚至十几倍。

    今年兴凯湖周围的几个试用的农场,不但新开垦的耕地照往年增加了几倍,其他各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成果极为喜人。

    尤其是繁忙的秋收期间,因为有了大批拖拉机、农用车和各种农机设备的支持,不但工作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大大的降低了人力成本。

    以往农场的很多工作,因为缺少动力机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但自从装备了各种车辆和机械设备,人力资源瞬间降低了很多,而效率却得到了数倍的提高。

    如果这些车辆和设备在远东公司普及,也意味着远东公司可以在外东北地区开发更多的农业资源。甚至可以在兴凯湖周围地区,以及外东北地区实行大农场计划。

    除了拖拉机、农用车和各种农机设备,海参崴汽车制造厂研制的蒸汽卡车、自卸车,以及各种小型工程机械。包括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平整机、道碴清筛机、自卸车、铲运机等建设工程设备,进行小批量生产。

    然后送到海参崴附近的林场、工地、矿场等地进行实际使用。虽然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