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692章

远东1628-第692章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莫卧儿帝国的灭亡,并没有在印度各地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响。尤其是印度联邦大会结束以后,整个印度地区的局势逐渐归于平静。

    莫卧儿帝国对于印度来讲,更像当年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不但是异族征服者,而且还是外来文明属性的征服者。虽然满清也是异族,但是统治方式和主流文化基本上还是汉式的,所以满清在很多方面还是能被中原的汉人接受。

    但是莫卧儿王朝的统治阶级主要由外来的穆斯林军事贵族和知识分子组成,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也使用突厥语,统治方式也是伊斯兰式的。

    满清灭亡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汉人奴才和遗老遗少捶胸顿足。可现代社会的印度人对历史上的莫卧儿帝国,内心还是比较复杂的。

    所以远东消灭了莫卧儿帝国,在印度各地联邦自治领的土皇帝眼里,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反而还都有些窃喜。因为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可以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

    虽然印度的局势稳定了下来,但是远东控制的地区面积也不小,在大明流民∧,到来之前,也需要大批的部队驻守各地,维护当地的治安稳定。

    远东控制的领土,大都是土地肥沃沿河流域,以及商业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相对密集。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也让远东军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虽然情报部外事特勤局已经制定了一份计划,但是印度开发公司正在筹备当中,而且整个计划实施起来,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远东军刚刚稳定印度各地的局势,目前印度也需要稳定。不宜大动干戈。

    所以目前对远东控制区的印度当地土著的管理,总不能让远东军的正规部队来维持当地的治安吧,那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就需要一支准军事部队驻扎在印度各地。

    好在公司已经在战前想好了应对方案,那就是在辽东各地的日本外籍劳工中挑选数万表现良好的积极分子,在种子岛敢死军训练基地进行了三个月的集训。做为印度地区的武装警察部队,驻守在印度各地。

    现在这些武装警察正分批从种子岛坐船赶来,以后在印度地区主要担任地方卫戍部队和治安警察,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各地的重要机构、港口地区执行卫戍任务,还将执行各地城镇乡村的治安巡逻任务。这些日本武装警察部队,有点当年上海滩租界里印度阿三巡警的意思。

    数万日本武装警察部队陆续来到印度以后,远东军将对控制区的印度土著实行集中营似的军事化管理方式。

    印度控制区的印度土著将进行重新整编,编制和辽东各地的大明流民一样,也是以中队、大队和支队的编制进行组建。并在印度各地建立大批的集体农场和手工作坊,为远东种植粮食作物,用手工方式生产纺织品和毛织品等印度当地的商品。

    公司还将组织这些当地的印度土著,对各地的农业、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还要在大明流民陆续到来之前,利用印度当地的资源,建造足够的住房,生产大批的生产生活物资。让大明的流民来到印度以后,马上进行扫盲、整训。然后逐步进行安置。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来自大明北方的流民。将陆续在印度南亚次大陆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孟加拉地区和沿海地区等地安置下来,逐步将印度当地的大批土著“迁徙”到其他地区。

    首先是印度各地的能工巧匠,以后都将被送到辽东。这个时代的印度手工业极为发达,首饰匠、铜匠、军械匠、木匠、铁匠、木刻和石刻匠的技术极为高超。

    只要对比一下泰姬陵和中国同时期的建筑,我们就知道当年印度当年各种工匠的手艺是多么的精湛了。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中央圆顶高62米,令人叹为观止。四周有四座高约41米的尖塔,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35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

    对于印度的大批工匠,公司在就垂涎已久。远东军已经在印度各地四处收拢各类工匠,正在陆续向辽东等地运送。公司各部门也在翘首以盼。试图将这些来自印度的工匠纳入自己的部门。

    公司也将逐渐开发印度的资源,在印度各地建立大批的矿山、农场、手工业作坊,并在印度地区大肆进行各项基础建设。

    印度的矿产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844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8。6%,其中主要为烟煤和无烟煤。虽然印度的煤炭灰分含量过高导致其热效率太低,但是在这个时代,也足以满足远东公司的需要了。

    印度铁矿资源多为优质铁矿,储量超过200亿吨的大型、丰富、潜在的铁矿储量。其中已探明的铁矿中,品位在65%以上的富矿储量约11。5亿吨,其中,赤铁矿占铁矿总储量的75%,50%以上的赤铁矿是具有62%以上fe含量的中等品位和高品位铁矿,这种品位的铁矿石是以块矿、烧结矿或球团矿形式直接用于高炉的。

    印度已探明锰矿储量为3400万吨,大部分是高炉级。铬铁矿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铬铁矿总储量的12%,居世界第三位,是全球铬铁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印度铝土矿储量为9亿t,居世界第6位。铝土矿在印度分布广泛,全国共有三个大的铝土矿成矿区,均为红土型矿床。另外,现代社会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已探明的各种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

    而且印度地区各种基础设施极为落后,以后公司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对印度进行大规模建设,包括道路交通、农业基础设施、河道码头、港口、各类厂矿等工地,当然也需要从印度当地征集大批的劳工。

    ps:  感谢娼哥、兔子哥哥0、kagyoko的月票支持。感谢日光神的打赏。

正文 第八百八十章 辽东大旱

    又是一年的秋收时节,辽东和外东北各地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以往每到这个时候,远东各地的广大农户都会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放眼望去,广阔的田野里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到处是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

    秋天的田野是丰硕的田野,花生、大豆、玉米、地瓜、小麦和水稻,摘了一拨又一拨的红豆、绿豆,花开没完没了的芝麻,以及插补在田边地头的南瓜、坡豆角儿等等农作物,全都脚赶脚的相继成熟。

    每到这个时节,远东的广大农户们就像在享受,无论多么的辛劳都不会觉得累。就算是老人孩子都在忙里忙外,没有人会觉得委屈,没有人会觉得难受,人们总是不约而同的来到田里。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全都浑身是劲儿,热火朝天的气氛,连几岁的孩子都能受到感染,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跑来跑去,尽是一个劲儿的添乱。

    但今年的秋收,却完全是另外一幅样子,整个辽东、外东北的各个地区,都弥漫着一股阴沉的气息。以往秋收时广大农户们脸上那欢欣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满脸的沉重和焦虑。

    辽7,东、外东北各地从春天开始,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雨少干旱的现象,部分地区甚至几个月滴雨未下,这也给辽东的农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虽然远东公司已经做了很多的应急预案,但是面对这一次严重的大面积干旱天气,还是让公司上下有些措手不及。公司自打占据了辽东以来,虽不敢说年年风调雨顺,但是却从未遇到过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

    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辽东、东北和外东北的所有地区,很多小河都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原本水量丰沛的河流。水位也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许多。很多地区土地龟裂,连树木和花草都纷纷因缺水而枯萎干涸,好似一片片绝地。

    就连北方草原地区,也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原本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如今到处都是一片漫漫沙砾。好像置身在茫茫的戈壁或沙漠之中。

    幸亏公司这几年在沿河都去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各个牧草加工中心囤积的干草饲料和青储饲料足以应付今年旱灾所造成的影响,有足够的牧草让草原上的牛羊越冬。可是远东的广大农村,就不是那么好过了,大片的农作物因为缺少灌溉而枯死,形势极为严峻。

    面对如此严峻的极端天气,大家心里非常清楚,辽东地区也终于受到了小冰河时期特殊气候的影响。虽说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过小冰河时期对辽东地区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次却实实在在的让远东众人体会到了这个时代极端天气的残酷性。

    好在远东农林部在现代社会就做了充分的准备。选择的农作物的种子大都是抗旱的品种。而且远东控制区的主要农作物的品种也都是耐旱抗寒的玉米、地瓜和土豆。

    如果换了别的品种,今年的远东各地因为干旱所造成的损失会更大。虽然远东各地的主要农作物都是抗旱品种,但抗旱性也是相对的,同样的品种水肥越高,产量就越高。如果大面积缺水,产量也会收到极为严重的影响。

    得益于这几年公司每年都组织各地基层农村所有的农户们,一直在大规模的进行各种农业基础建设。而且辽东各地农户们的耕地都是沿河开垦,这才使得远东将今年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远东公司对这次大面积旱灾非常的重视。各个部门都行动了起来,组织力量到各地的基层农村积极救灾。

    军委会下达了动员令。驻守在各地的远东军官兵以及民兵预备役部队全部行动了起来,调集所有的车辆、设备和战马,深入到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帮助辽东和外东北各地的农户们进行抗旱救灾。

    民委会也号召各个部门行动起来,所有的人员和车辆也都赶到就近的基层农村,帮助远东的广大农户挑水灌溉。抢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