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的气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潮。
阅兵式很快就结束了。秦王亲自召见了十五位勇士。尚文在一旁做介绍,尚文现在有些后悔,如果这个时候做出勋章的话,估计现场的气氛会更高。不过秦王注意到了勇士换装的船形帽,以及特殊的雄鹰展翅徽章。当他得知这是天军独具一格的徽章的时候非常的高兴,同时,他还注意到了他们胸前的特殊胸章,那是跳伞二十次才有的跳伞徽章。秦王对这些勇士进行了口头的赞扬,当秦王要进行赏赐的时候,尚文及时的劝阻,因为现在军功制度基本上已经废除,这个时候进行赏赐是非常不合适的。秦王只好作罢。
这个时候,演习也正好开始,六国的文武官员纷纷注意到现场。这次演习演练的科目主要是骑兵对步兵,炮兵的正面冲击,以及骑兵,步兵,炮兵之间的协同作战,最后压轴的是天军第一次参与演习。
第一场模拟的是骑兵发起突然对火枪步兵的袭击。步兵成长长的行军队列展开。骑兵突然从树林中发起进攻。这是模拟草原进攻战役,在草原上,少数游牧民族往往是这样发起突然袭击为开始。对于中原的步兵为主作战方式杀伤力非常的大。四处游走的骑兵能够轻而易举的发起进攻,冲散步兵的防御队形。然后重新聚集起来再次杀散步兵,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现场演习的情况也是如此,步兵事先根本就没有打招呼,他们不知道演习的科目是什么,他们只知道到某处高地设防。但是行军途中突然遭到骑兵的冲杀令他们措不及防。炮兵成为第一个遭殃的单位,笨重的火炮架设起来根本就没有反应时间。炮兵第一个被淘汰掉。导演军官骑马通知其退出战场。而步兵很快就迅速的以连,排位单位结成阵型。骑兵对连这种较大密集的阵脚无法动弹,特别是,连与连之间有意的保持了一种有效杀伤距离作为间隙。这些间隙诱使那些骑兵发起进攻,结果,以一种巨大的损失代价,证明这些间隙非常的难啃。他们相互之间相互,特别是他们密集的排枪射击。对快速穿插的骑兵杀伤力非常的大。尤其是两组或者两组以上排枪射击的时候,损失非常的惊人。直接冲击的话,由于是演习,是不可能实验的。但是那些密密麻麻的三棱刺刀让骑兵感到头疼。马匹都为此受惊。双方陷入僵局。骑兵只能对那些散乱的散兵和排级单位做追杀。无法撼动连队阵型。到了这个地步。演习也被迫中止。
事实上也不用看了。要想从正面冲散这种防御队形难度非常大,需要骑兵很大的勇气直接冲击那些密集的刺刀阵,前者就是牺牲品,后继的骑兵才能撕开这种阵脚。在火枪问世之后,以及排枪阵型形成之后,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对付这些难缠的刺猬,只能绕开,寻找侧面进行。滑铁卢之战,拿破仑的骑兵花费了很大的功夫都无法冲破这种古老的阵形。
第二次演习接着开始。这次模拟的是骑兵,步兵,炮兵之间的协同作战。对手是一群草靶子。和上一次演习不同的是,这次使用的全是实弹。因为这场演习展示的是秦军的正面火力。所以,士兵可以尽情地开枪射击。为了增加血腥效果以及杀伤威力。秦军特意在草靶子中放置了大量的羊。
率先发威的是炮兵。上一场,炮兵没有正面发挥就直接让骑兵踢出场。炮兵们对此憋着一股劲。为了炫耀炮兵特有的火力。炮兵采取了密集发射。炮兵阵地发出隆隆的射击声。炮弹呼啸而去。然后又是隆隆的声音响起。榴弹。炮兵按照教习标准使用了榴弹攻击。
看到能够爆炸的炮弹,李牧眼前一亮。在对燕国的作战的时候,很多炮兵反应实心弹的杀伤效果太有限了。可是当李牧看到榴弹的那一刻。觉得可以从秦军那里学习一下。
第一卷 298演习结束
快速密集的发射导致炮兵很快就得转移阵地,火药发射后特有的浓烟已经严重影响炮兵的瞄准射击。但是为了增加演习的可观性。王翦不得不临时的抽调骑兵的马炮部队抵近射击。
马炮主要针对的是地方骑兵冲击时候,率先发起火力压制,接着骑兵进行反压制。这是秦军自己想出来的作战方式。这些尚文不知道,他也懒得管。而且也管不着。因为行业存在一定的专业度。
马炮快速的到达步兵方阵前进行抵近射击。他们的火炮虽然和步兵火炮口径相差一寸。但是就这一寸,威力却大大的削减。射程远不如步兵火炮。威力有的时候还非常的气人。好在他们只管提供火力支持,接下来的事情全是骑兵的事情。他们也不管那么多。但是骑兵部队对他们装备的马炮颇有怨言。可惜,武器已经大规模的制造了。不可能退货。
第一轮射击依然使用榴弹。打击的效果没有步兵火炮那样精彩。观众席开始觉得没有看头了。因为,步兵火炮的榴弹威力要比马炮威力大。为了提高观赏性。马炮部队拿出杀手锏。使用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炮弹。链弹。杀伤惊人。一排专门放置近处的木桩被打倒。本来这东西就是海军的装备。对付这些木桩,当然能够看出威力。这一下子,重新吸引了看台上的观众。接着,马炮使用飞刀弹。飞刀一开始成折叠状放进炮管,发射后,随着空气阻力的加大。将刀片打开,然后飞进人群中进行杀伤。杀伤的效果是那群可怜的羊。他们已经收到隆隆的炮声惊吓,然后给他们最后一击。但是最后一击显然非常的痛苦。飞刀弹重在伤,而不在杀。飞快的刀片只能将其重伤不能杀死。
马炮部队很快就射击完毕。经过这几轮火炮攻击,特别是两个炮兵团。加一个马炮营的攻击。一百多门火炮的大密集射击。对方的阵型已经完全不成样子了。
李牧一开始还是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秦军的装备火炮数量肯定很多。但是他没有想到秦军参加的这支部队火炮数量竟然高达一百多门。这显然超出了李牧的预先。想想看,以后赵军首先要面对的是近一百门火炮的狂轰滥炸。在正面上赵军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即便是装备了大量的火炮,也无法压制对方的火炮。密集的火炮完全可以替代打不准的效果,而且对方使用的是榴弹,杀伤效果远远超过了实心弹。对己方的炮兵杀伤效果更大。
李牧不知道的是,秦军的编制一开始就注重于火力。从秦军传统配备的武器就能看出,他们对正面火力的压制,非常的关注。射程远的弩。接着是发射阵型。这些都是秦军注重正面火力的表现。而如今,秦军换装了火枪火炮,注重火力的他们很自然而然的将这一传统使用起来。尚文一开始认为秦军的火炮编制实在是太大了。三个火枪团加两个炮兵团。炮兵团的数量几乎和火枪团一样了。但是现在看来。秦军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在正面对抗中,六国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抵抗秦军的第一次进攻了。
项燕对秦军展示的火炮进攻感到惊讶和无奈。如果用来对付楚军。楚军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距离。秦军可以再好几十箭步的地方攻击你。而你只能被打。你的队形还没有整顿完毕,就被打的七零八落。这样的打法。还有什么看法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缩短这段距离。或者是避开秦军火力强大的优势。寻求秦军薄弱的侧面发起进攻。这样才有机会和秦军短兵相接。
但是很快他们就可是思考另外一种办法了。步兵开始发起进攻。步兵以营单位发起进攻。排着整齐的三排队形缓慢前进。遇到抵抗,便开始射击。一直对方别打烂为止。接着开始前进。任何试图近距离反抗的人,都会被子弹,刺刀解决掉。正面根本就没有还手的机会。
这个时候,天军开始参与战斗。由于载重量十分有限。因为他们使用的是热气。而不是氢气。他们需要耗费很多的燃料用在热气的提供上。所以,他们的滞空时间非常的有限。这也注定,使用这种飞艇不能进行长途奔袭。大空军理论还没有生存的空间。
天军的飞艇装备的是两寸小口径火炮,但他们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非常自由的飞到敌人的头上,然后发起进攻。骑兵也开始出击,他们认为天军这是在挑战陆军的权威。他们决定以自己的马枪和马刀发起迅猛的攻势来说话。
天军也不敢示弱。也开始独立的发起进攻。但是这次演习的目标不是让天军独立发起进攻。而是指示天军和陆军协同作战。尝试一下新的作战模式。显然,两军之间的矛盾在天军参与之后被激化。双方是各打各的。
天军的飞艇行动速度慢。无法短时间内到达。但是骑兵却可以。骑兵往往在天军飞艇到达之前抢先发起进攻。这弄的天军的飞艇一无是处。飞艇成了观众。
而地面,为了检验作战理论,开始发射黄色礼花弹,作为进攻指示,同时强力命令骑兵停止发起进攻。让他们收容自己的部队等待命令。天军看到指示目标,迅速的调整方向。发起进攻。而陆军的骑兵部队,不得不在严厉的命令下停止发起进攻。
随着天军用自己的火炮消灭目标。演习算是基本上结束。后面一些扫尾的工作,由陆军的步兵和骑兵来解决。天军的作战任务算是基本完成,开始返航。
最后,这场持续一天的演习总算是结束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明天秦军开始展出自己的一些武器装备。天军不在此列。这是秦国的杀手锏,秦国这次是因为震慑六国的原因才拿出来。参观。那是不可能的。安全落地后。飞艇便立即拆卸连夜运回咸阳待命。
第一卷 299演习总结
一些装备需要运走,一些装备需要展览。这次演习并不是武器展销会。所有的武器只是作展览,并不对外出售。秦国国内自己也武器贫乏。秦国目前最多装备了两个半师,还有一些装备则零星的输送到北方。武器依然是一个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