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明帝师 >

第524章

大明帝师-第524章

小说: 大明帝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江夏和门阀之间没有利益冲突的话,恐怕邱文石还会继续在讲武堂,好好效忠江夏。但门阀一旦有需要,作为从小被门阀培养长大的人,自然会毫不犹豫地倒向门阀一边。

所以邱文石叛变,使得太庙的包围圈出现了一个缺口,让崔政义和苗仁虎得以进入太庙正殿。

在文武百官面前,苗仁虎的突然出现,朱载江的真实面目露出。这两者同时发生,直接就把江夏逼到了绝境。

他无法证明朱载江的真实身份,也不可能承认苗仁虎的身份是真的。所以他当时的选择只有两个。

一是逃跑,带着朱载江杀出重围,杀出京师。然后寻觅一个安全的地方先落脚,之后再集合效忠于自己的人马,重新杀回京师来。

当然,在这整个过程当中,江夏都会背上一个乱臣贼子的罪名。并且要完成杀出京师,再杀回京师这一个过程,无疑会十分麻烦。

丢掉了京师这个主场,就等于失去了正统的一个象征。江夏一旦离开,整个江系人马将背连根拔起。彼时还有多少人会继续跟着江夏,恐怕江夏自己对这件事也不算是十分乐观。

所以,如此推算起来,江夏当时就只有做出他已经做出的,那个第二个选择。顺势称帝!

顺势称帝,说白了也是造反。也肯定会背上乱臣贼子之名。

但好在江夏执政大明七年,威望遍及京师,传遍天下。支持江夏的人,和江夏是一个利益共存体的人,并不少。所以江夏称帝,虽然等于坐实了篡位之名,但也在瞬间立起了旗帜,把跟他休戚相关之人,全都凝聚了起来。

所以太庙之变,京师之争。这两者都以江夏的胜利而告终,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江夏心中再清楚不过。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开始了,一心去忧虑接下来要发生的后果,这于事无补,也于事无益。

当前更应该做的,是先稳定眼下的局面,然后积极做好应对一切变数的准备。

七月十五,中元节至。

京师里面也许并没有看见什么“百鬼夜行”的恐怖场景,但整个京师却依旧陷入在一个紧张、悲寂的氛围之中。

昨日太庙大战结束以后,叛变的京营兵马、锦衣卫,一一后撤,看样子是准备撤出京师。可是江夏的人,又如何会让他们轻易撤走。所以一路追杀出来,自太庙到永定门这一条路,几乎倒满了尸体。

至于出京师以后,究竟又爆发了何等激烈的战局。这就不得而知了,但其惨烈的情况,还是可以想象的。

昨日京师内外,一整天都陷于激战当中。所以今日江夏才开始派人出来维持秩序。

凌晨的时候,五城兵马司的人开始分批出来,清理京师各个街道上的尸体,血迹。京城的秩序,暂时交由锦衣卫负责。

剩下的京营兵马,必须经过刑部的重新审查。审查结束以后,将立刻打散,重新编制,一律交给讲武堂的人负责带领。

至于千门弟子,则直接整编成军。由京师兵备库拨发武器装备,全部重新进行武装。

如此一来,京师之中,江夏直接控制的兵马还是有十万余人的。

正午,阴了整整一上午的天,突然就放了晴。阳光驱散京师上空中凝聚的雾气,显得还十分灿烂耀眼。

逍遥山庄外面,前来迎接江夏入宫的宫中仪仗队已经准备完毕,整个从逍遥山庄通向皇宫的道路,锦衣卫已经将其全部封锁起来,任何行人不得在道路上行走。

逍遥山庄的街口外,文武百官正穿着朝服在等待。

大家都在等江夏穿着龙袍出来,然后住进皇宫,就此定下他称帝一事。

可是逍遥山庄里面,江夏那宽敞的书房之中。他现在还只是穿的一身便装,自宫中送来的龙袍,他并未更换。

书房的议事厅里,但凡跟着江夏多年的心腹,此刻都在此处。

萧杀、布缙云、马云峰、千绝行、尹人面、于忍、冷雨,这七人算得上是随时跟在江夏身边,负责江夏个人人身安全的七位顶尖高手。

另外海大有、黄飞跃、张猛、易螃蟹四人,则经常负责帮江夏处理一些杂事。

此外尚还有钟彬、高甲、耿中秋、风啸,这四个分别帮他控制着锦衣卫、讲武堂,以及千门的人。

大家现在都眼巴巴地看着江夏,全都希望他能快点儿换上龙袍去皇宫登基称帝。但是江夏却没有着急,而是先把朱载江的事,原原本本的给大家说了一遍。

这件事,在座之人有知道一些的,有不知道的。经由江夏这么一解释,他们都明白了。原来江夏宣布称帝,不真的是个提前做好的计划,而是临时的权宜之计。

最终耿中秋道:“掌门,即便是如此。现在你也得先登基称帝才行,否则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人心,这一下就都散了。以皇上现如今的状态,要真强行让他登基,恐怕事情要糟啊。”

江夏点了点头,承认耿中秋说的是对的。他扫了众人一眼后说道:“我之所以在此刻提及此事,不是因为我不想去登基。而是我希望大家明白,我此刻入宫登基称帝,只不过是个权宜之计。大明的江山,我迟早还得还给载江。”

第五八三章江夏登基大典(下)

吱呀……逍遥山庄的大门一下打开,站在逍遥山庄外的宫中仪仗队立刻打起精神来。

从门外往门内看去,众人看见的,是早已铺好的红地毯上,逍遥山庄的奴仆、丫鬟、护卫分站两边。身穿龙袍,头戴珠冠的江夏,正从院内往门口走来。

带领着宫中仪仗队的,一是江夏在杀了崔紫薇任命的那个司礼监掌印之后,自己亲自挑选的一名司礼监掌印。二则是礼部尚书阎洛。

此刻二人看向江夏,只见身躯挺拔的江夏,身着龙袍显得特别合身。明净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漆黑深邃的眼眸,泛沉着迷人的色泽;那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无一不给人一种高贵与优雅,英气和威武的感觉。

阎洛不是第一天认识江夏了,虽然以往面对着他,也会感受到他身上那股久居上位的气势,但毕竟还能承受。可是现在,阎洛见到眼前的江夏,真就觉得这才是传说中,三皇五帝、千古明君应该生有的模样,应该具备的气势。

即便人还远,但是气势早已经远远地弥漫了过来。

就连身为一部之尚书,正三品大员的阎洛,此刻也忍不住双腿一软便跪在了地上。高呼道:“微臣阎洛,叩见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阎洛这一带头,早已经愣住的仪仗队众人立刻跟着大声喊道:“奴婢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江夏右手一摆,淡淡说道:“尔等平身吧。”

“谢皇上。”众人站起身来。

全都微微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江夏的面目。因为按照规矩,直视圣颜是大不敬之罪,是可以杀头的。

江夏也没就此多说什么,毕竟身份不一样了,再如同以往一边行事说话,不仅不会让身边的人感恩,只会让身边的人对自己产生轻视。

新上任不久的司礼监掌印立刻迎上前来,躬身伸出右手,道:“皇上,奴婢扶你上撵架。”

江夏点了点头,伸手按在那司礼监掌印的手臂上,一步一步地朝着龙撵走去。上了那龙撵以后,江夏坐到那张镶金龙椅上。

御前近侍随即在此时大声喊道:“皇上起驾,移行太和殿!”

御前近侍这样一喊,声音立刻远远地传出去。一直传到宫外,文武百官听见,赶紧在此刻做好准备。

仪仗队开始缓缓前行,在仪仗队后面,跟着的是萧杀他们一行人。

出了逍遥山庄,来到大街上。百官以及围观的民众,立刻纷纷跪地行礼道:“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实话,坐在这龙撵之上,居高临下地看着身旁的人跪在地上,一脸虔诚地喊着:“万岁”,这种感觉真的很让人迷醉。即便是江夏,在此刻听着这山呼万岁之声,心中也难免会升起豪气云生的感觉。

不过很快江夏就甩了甩头,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眼前的这一切自己都不能沉迷,因为有一天,这些都将还给载江。

一路前行,入了皇宫。两名太监手中拎着长鞭,不断鞭打着地面,发出一声声脆响。而玉带河与金水桥的前面,则有乐师等待着。江夏的仪仗一到,声乐立刻响起。

在声乐的伴随当中,百官与江夏一起进入到了太和殿。抬头看向太和殿正前方,那四方台上的龙椅。江夏禁不住微微吸了口气,他一步步朝着龙椅的方向走去。一直走上四方台,转过身来看向底下的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在这一刻立即开始行跪拜之礼,又是一阵山呼万岁之声。然后江夏坐到龙椅上,高声道:“众卿家,平身!”

“谢皇上。”文武百官起立。整个登基大典就算完成了,如今的江夏,便是真正的大明皇帝。

当然,天下究竟有多少人认可他这个皇帝,这暂时还不得而知。但至少,在这京师之中,江夏已经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了。

按理说,新皇登基,应该有新的国号、年号。但是江夏并没有着礼部更换这些,而是把首要之事,改成了传诏书于各省、府、县,告之自己称帝一事。

一般情况下,新皇登基,传诏天下以后,各省、府、县的官员,应该写贺表呈送京师才对。

如今江夏登基,他就是要借这个贺表看看,究竟有多少人会支持他登基。又有多少人,会在此时趁机兴风作浪。

其实不必江夏传诏天下,萧清他们一行等无夏组织的人,自出京师以后没多久,立刻就开始派人写了檄文,传布天下。

檄文的内容大概就是:“奸臣江夏,自恃功高,便对皇位起了觊觎之心。今已无视礼法,自行在京师宣布登基称帝。此行径无异于强盗匪类,真乃大大的乱臣贼子。如天下尚有有识之士,值此大明江山生死存亡之际,各应行匹夫之责。共同联合,除此乱贼!”

檄文传播的速度,比江夏的诏书传播速度还要快。并且诏书只是传给各省府县的官员们,而檄文则是在天下各地张贴传播,影响范围比之江夏的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