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放啸大汉 >

第251章

放啸大汉-第251章

小说: 放啸大汉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人,生平从未去过南蛮之地,不宜履险。

    王凤则举例张放曾多次出塞,深入不毛,便是西极的寒冷亦无奈他何,又何况区区烟瘴乎?

    宣室殿里,不时回荡着刘骜与王凤的争辩声。侍守在殿门前的吕齐不禁擦了把汗,自陛下登基以来,可从没见过他如此与大将军意见相左啊……

    “陛下,武库令杜钦有奏本。”

    “哦,让他把奏本递上来。”

    “陛下,杜钦多智,见识广博,常有独到之论,何不让他入见,听其有何建言?”

    刘骜哪会不知这杜钦是王凤的智囊,他的奏本多半是支持王凤,本不打算见,但王凤这样说,直接拒绝也不妥。也罢,见一见缓合一下吧。

    “臣杜钦拜见陛下。”

    杜钦说的拜,也只是做揖而已,而刘骜还得颔首致意。这年头的君臣,远不似后世那般云泥之别。

    杜钦呈上奏本,刘骜只扫了一眼前面几个字,本想随手丢在一边,蓦然眼睛一亮,缓缓放下奏本,道:“诸公卿皆在,杜君对夜郎之局有何见解,不妨直言。”

    王凤一直盯住刘骜脸色,一见此情形,心头咯噔一下,暗道不好,难不成……目光如刺,转射向杜钦。

    杜钦神态自若,先谢过天子,再向诸臣环揖,从容开口:“夜郎之局,臣之陋见,宜早决断不可拖延。太中大夫匡使和解蛮夷王侯,王侯受诏,已复相攻,轻易汉使,不惮国威,其效可见。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堕坏,亦宜因其萌牙,早断绝之,及已成形然后战师,则万姓被害。”

    杜钦这话啥意思呢,说白了就是给出两个选择:一、假如认为那是不毛之地无用之民,天子不用因此烦劳中原,就应该停止设置郡国,放弃那里的百姓,与那里的王侯绝交而不再互通往来。二、如果认为先帝所建立的历代之功不可毁坏,则应该在此事处于萌芽阶段时,早点扼制住他们不让其发展,到他们形成气候之后再动用军队作战,那么百姓就要遭殃。

    要么放弃西南,要么速战速决。这就是杜钦的建言。至于派遣使者,杜钦以张匡之事说明,人家夜郎王根本不把大汉国威放在眼里,不吃这一套。所以,没必要怀柔了。要么弃要么打,陛下你看着办。

    刘骜望向王商:“丞相以为如何?”

    王商抚髯沉吟一会,点头:“杜君言之有理。”

    刘骜再转问王凤:“大将军以为如何?”

    王凤郑重道:“弃地容易,守地难矣。兵者,国之大事,陛下不可不察。”

    刘骜点点头:“大将军所言极是,待朕回宫,细细思虑,明日再议。”

    诸臣鱼贯出宫时,杜钦走近王凤,揖礼告罪。

    王凤不咸不淡道:“我倒是忘了,杜君是富平侯的外舅,看来杜君是挺在意这义女啊。”

    杜钦深深长揖,无言。

    刘骜回到后阁,却发现太后王政君已在坐,皇后许氏正相陪闲话。

    刘骜上前请安,母子没闲聊几句就扯到今日朝议。

    王政君显然已得到消息,对刘骜的表现很是不豫:“从公而言,大将军老成谋国,所言所行,都是为了汉室江山;从私而言,他是你的元舅,一切都是为你着想……皇帝怎可与大将军争执?”

    汉以孝治天下,太后不豫,天子再怎么有理,也得请罪。

    刘骜惶然赔罪:“母后,我……”

    许氏忙打圆场:“陛下后来不是听取杜君的意见了么,大将军、丞相也都认同……”

    王政君冷冷道:“宁坏先帝所立累世之功,弃西南之土,亦不愿派遣一能臣前往弭兵。这就是皇帝的决断么?”

    刘骜大汗,再请罪:“儿并无此意,只是蛮王桀骜,笃信武力,使臣难服其心。加之西南烟瘴之地,恐坏了大臣性命……”

    皇帝都说出这样的话了,王政君再坚持,那意图也太明显了,只得悻悻道:“那皇帝是要动用国器了?”

    刘骜长叹:“大将军方才也告诫了,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大将军此言可见忠诚,皇帝要好生斟酌。”王政君站起,敲打皇帝一番,目的眼见无望,也该回宫了。

    宫外适时传来一声禀报:“陛下,富平侯在宣室殿求见。”

    刘骜、王政君、许氏全愣住了。

    富平侯!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候别人躲还躲不及,他却求见,这是要干什么?(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 【请 缨】

    刘骜匆匆来到宣室殿,眼前的张放还穿着戎装,风尘仆仆,显然刚从平乐赶回。

    刘骜不等张放开口,赶紧安慰:“少子你放心,有关你出使的决议,已经被否决了。幸好有牂柯太守的急报,还有杜君的奏本……”

    张放拱手,却不是致谢,而是询问:“陛下会放弃牂柯么?”

    刘骜犹豫道:“这个……诸将军前议,西南作战,难度很大,战局难料……”

    张放再问:“陛下会放弃牂柯么?”

    刘骜拧着眉,盯了张放好一会,眼神怪怪的。看到张放神情不象玩笑,这才慢慢坐下,叹了口气:“累世之业,我当然不甘心就此弃之,但杜钦说得也有道理,若不能战,则不能守……”

    张放抚掌而笑:“陛下此言大善!若不能战,则不能守——既如此,何妨一战!”

    刘骜扬眉:“少子赞成战?”

    “对,非战不可,但不要蛮干硬战。”

    “少子之意……”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双管齐下,一举诛之。”

    “暗渡陈仓我明白,就是暗中调兵,但这明修栈道是何意?”刘骜直勾勾望着张放,眼睛越睁越大,突然抬手指着他,嘴唇嗫嚅,想说什么却一时说不出。

    张放合手一揖,掷地有声:“臣请出使夜郎!”

    ……

    “噗——你说什么?那张放自请出使夜郎?!”

    长乐宫,王政君正喝着一碗参汤,闻报后直接喷出来,眼睛瞪得跟刘骜一样大,满脸不可置信。

    “是,小奴没听错,千真万确。陛下已经召集大将军、丞相诸公至宣室酌议此事了。”

    王政君呆了半响,脸上的笑纹越来越舒展,尖声大笑:“天做孽,犹可恕,自做孽,不可活。哈哈哈!来啊,再给本宫盛一碗、不,盛两碗参汤!”

    ……

    “什么?张放自请出使夜郎?你没听错?”

    大将军府,王凤的表情与王太后如出一辙——真是一家人啊。

    “大兄,没错!”报告消息的王立满头大汗,兴奋得满脸红光,几乎是小跑着冲进府的,“我正好有事到兰台,见到御史中丞署印诏书。便随口问了句,也没指望他回答,没想到他却告之此事,并说诏书请大兄、丞相立即入宣室商议。”

    “如此看来,是真的了……这张氏少子,莫非失心疯不成?别人唯恐避之不及,他却要一头钻进来?”王凤揪着胡子,百思不解,胡子都扯掉几根兀自不知。

    王立却乐不可支,就差手舞足蹈了:“他疯了岂不是更好?就算没疯,他话已说出,再想反悔也不可能了。这趟差使,他去定了!大兄,计得售矣!”

    王凤正想说什么,门外传来家奴的禀报:“家主,宫中来使,召家主入见天子。”

    王凤双手顺着水滑的长髯向下一抹:“很好,且看看那张家少子打的是什么样的主意。”

    ……

    宣室殿,从天子,到大将军、丞相、御史大夫、卫将军、左、右将军、大司农、典属国……等等重量级朝臣俱在座,聆听大汉智士杜钦的平蛮方略。

    “……倘因疑惧而不派使臣前往调解,却又坚守和议,而使太守静观其变,事若不谐方才禀报。往来数千里,贻误时机,令南蛮诸王侯得以从容聚集其部众之民,煽动人心,使蛮民反叛之心愈坚。”

    诸臣皆点头,确实,现在最挠头的就是消息滞后。牂柯距长安太远,山重水复,道路崎岖,哪怕是六百里加急驿马,送到也得十来天。等廷议决策,再下达到牂柯,一两个月都过去了,黄花菜也早凉透了。如此被动,的确是兵家大忌。

    御史大夫张忠问:“杜君之策,是当立即发兵诛之?”

    杜钦竖起食指摇了摇:“不可。倘如此,诸夷君长自知有罪,难保不萌生狂悖之心,聚乱兵击杀守尉,远遁于温湿毒瘴之地。国朝纵有孙(武)、吴(起)之将,(孟)贲、(夏)育之士,也如入水火之地,往必湮焦,空负智勇,不得施展。”

    这回别说诸臣,连刘骜都点头了,征讨西南蛮夷最令人头痛的就是这点——你找不着对手。

    丞相司直(相当于秘书)何武献策道:“既如此,何不效西域都护府,于牂柯左近屯田,以校尉监视诸蛮,一旦有异动,即调屯兵击之。”

    大司农摇头:“屯田守之,费不可胜量。”

    早年曾率军平定乌孙之乱,以陷阵勇锐闻名的左将军辛庆忌也咄道:“诸蛮乱象已显,犹屯田而观望,授敌以柄。实为下策,智者不为。”

    何武惶然请罪。

    刘骜摆摆手,这等级别的廷议,无论官职大小,都可畅所欲言,献计献策,言者无罪。刘骜将目光移到一脸平静,嘴角含笑的张放身上,笑道:“张卿似有成竹在胸,何不道来?”

    张放笑指杜钦:“陛下过誉,真正成竹在胸的,乃是杜君。”

    刘骜目光转回杜钦身上,后者忙揖让道:“钦虽有策,却需富平侯施行。钦不过是坐而论,富平侯却要起而行。胸有成竹者,当属富平侯。”

    王凤很看不得这对翁婿互捧,强压不爽,淡淡道:“陛下询问,有何良策,杜君不妨道来。”

    杜钦心知经过此事,已得罪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不过他也不是很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