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雪-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给岳和解决燃眉之急,等到转运司和仓司的粮食下拨,或许就有转机了。
岳和开始担负起乡绅的职责,带着大家一起度过难关,多年的良善人家名望使得岳和非常适合做这样的事情,官府负责剿贼,而地方士绅则稳定地方,安定人心,免得后院失火,便是如此的合作关系,聚集到岳家庄子和周边地区的灾民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岳和也亲自出面,找到了汤阴县内几家大地主大财主说情,让他们看在同乡的情分上也拿出粮食赈灾救济,如果可以如此的话,大家都可以度过难关了。
四家地主拿出了粮食赈济灾民,响应岳和的号召,都是乡里乡亲,谁也不愿意把事情做绝了,以后就不好做人了,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的,都拿出了粮食;同时,汤阴县的粮食铺子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下调了米价,主动降价让百姓买得起米粮,同时城门被严密看管起来,进进出出都要遭到盘查,紧张的氛围逐渐笼罩了整个汤阴县。
岳翻成为了岳和最好的帮手和粮食主管人,利用自己的数学能力,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米粮分配妥当,让越来越多的避难者和没饭吃的人得到一口饭吃,就在这个时候,岳翻发现了实现自己十年计划的重要契机——流民里的无父无母的孤儿!
失去了家人,失去了长辈,一个人孤零零地跟随着大流走到这里来讨饭吃,在这样的世道下,失去了父母,就等于失去了未来,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带着一张吃饭的嘴,大家不是没有良心,而是吃不上饭的时候,谁又顾得了谁?易子相食尚且能发生,更别说其他的了。
这些失去全部希望和未来的孤儿,濒死之孤儿,就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失去了全部的希望之后,自己以一个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在他们的生命里,以一个救命恩人,并且给了他们未来希望和光芒的人出现在他们的生命里,那个时候,自己就是他们唯一的光芒来源,他们会像飞蛾一样,只认自己。
这是岳翻参阅了很多书籍之后悟出的道理,当然,这只是道理,还没有付诸实践,岳翻还不敢确定,要等到付诸实践,得到了绝对的成果之后才敢确定,那些着名的王侯将相都是如何收买人心,赚取好感值呢?到底要如何才能得到愿意以血肉之躯为自己挡箭的人呢?
这是一门科学,刘邦,刘秀,刘备,杨坚,李世民,柴荣,赵匡胤,他们,都是怎样做到的?人格魅力?还是单纯的大气运?
岳翻一直认为虽然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但是如果你把运气看作了全部的实力,那么你一定会死。
不仅要有运气,更要有抓住运气的本领,二者相加,叫做实力。
岳翻开始思考,如何抓住运气,得到运气,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那么多饥民,岳翻一经发现了七八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有男有女,面色灰白,眼神呆滞,看不到未来和一丝丝的对生的眷恋和希望,这正是最好的机会,最好的时机,按照岳翻的推断,这是最好的乘人之危的机会。
岳翻对那些人伸出相助之手的时候,就是命运之轮被推动的时候,从那一刻开始,一切,都无法逆转。
三十一从此,我的命属于你
“你姓甚名谁?”
“姓王,名辉。”
“有表字吗?”
“穷苦人家,不认得几个大字,哪来的表字?”
“父母呢?”
“死了。”
“有地方去吗?”
“没有。”
“那就跟着我吧!”
王辉缓缓抬起头,他看见了一双眼睛,一张比他大不到哪里去的面容,看起来,仍然是个小孩子,不过他的衣着非常整齐干净,显然不是自己这一群难民里的人,那么,他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找我有什么目的?为什么让我跟着他?
王辉的问题有很多,不过向他询问的岳翻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是拉起他,把他带到了岳府之内,路上,王辉询问过岳翻:“你是谁?为什么要我跟着你?你想做什么?”
岳翻没回头,停下脚步,声音也不大:“我是岳翻,这个庄子,叫做岳家庄,我是庄主人的儿子,你们吃的粮食,就是我家的,至于找你,没什么,仅仅是因为你让我很满意,我需要你,正好你也没有地方去,你愿意从此以后跟着我吗?永远做我最忠实的属下。”
王辉看着岳翻的背影,嘴巴动了动——愿意。
这就是王辉的记忆中,和岳翻初次见面的过程,没有姜太公钓鱼,没有桃园三结义,没有三顾茅庐,只有两个人,几句话,一段路,和所有的全部的未知的未来,或许全天下和历史中所有的宿命相遇大多数都是这样平凡无奇,项羽刘邦第一次见到韩信的时候,会相信他就是国士吗?赵构第一次见到岳飞的时候,知道这个小伙子会是他未来最大的依仗和最大的烦恼吗?
剔除掉传奇的部分,剩下的那些平淡无奇的篇章,才是最真实的历史,正如岳翻和王辉的初次相遇,一样的平淡无奇,在所有人眼中,只是两个孩子的见面而已,又有谁可以相信,岳翻会就此得到这一生最忠诚的属下?又有谁会相信,王辉会成为岳翻这一生最重要的财富?谁能相信,他们可以改变历史?鼎鼎大名?
宣和元年那个冬日的午后,或许可以说是宿命的相遇,也可以说是蓄谋已久的安排,当然更应该说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谁能说得清呢?
岳翻一共找到了二十三个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孤儿,二十个男孩儿,三个女孩儿,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八岁,十岁以上的十七个,十岁以下的六个,岳翻给他们洗了澡,换了新衣服,吃了热饭热菜,喝了热汤,然后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你们都是我岳翻的属下了,无论你们曾经是谁,从现在开始,你们只需要跟从我,听命于我,仅此而已。”
没岳翻想象中的那么多的环节,或许只是一个温和的微笑,一件干净的衣裳,一个冒着热气的馒头,一碗热腾腾的汤,或许是一个不经意间温柔的眼神,就已经做到了岳翻所需要做到的一切,事实上岳翻所想象的所总结的所想要用在他们身上的收买人心的招数一招也没有用上,没有王八之气,没有高谈阔论,没有高瞻远瞩,没有虎躯一震……
只是一顿简简单单的热饭热菜而已,但是对于这些失去父母,惶恐不安,不知道路在何方,随时会死的孩子来说,只需要告诉他们,你们的未来,属于我,那就够了,至于长大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
历史会记住这些现在籍籍无名的小孩子的名字——王辉,陈直,刘元庆,张晋,周阳,叶断水,夏言……
岳和带着满身的疲惫从县城回来,他要看着岳飞和平叛军队一起出征,更要去汤阴县城中找那些大米铺的当家商议捐出米粮帮平民百姓渡过难关,这又是一次斗智斗勇的过程,生命的前四十年里面,岳和一直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户,直到四十岁以后,才发家致富,五年之内,从岳家当家的升级为岳员外,虽然也识些字,读过些书,但是终究还是农民性子,经商不过三年,还主要靠的是岳翻的计划,他只是负责打理和管理,哪里是那些大商家的对手?
不过靠着自身的名望和张英临走前留下的命令,这些大商家就算再不愿意,也不敢哄抬米价,发国难财,只要他们敢,得了命令的官兵会立刻抓住他们,抄家收押,生意充公,宋代商人地位虽然略有提高,但是还没有高到可以对官府命令无视的地步。
岳和终究让那些大商家压低米价,顺便捐出了数万石米粮帮助难民度日,汤阴县城内设置了一个赈济所,派发米粥,岳家庄子一个赈济所,派发米粥,两个赈济所,分流难民,整个相州因为汤阴县的带动也缓缓出现了赈济灾民的良心商家和大地主,局势开始缓和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岳和松了一口气,回到了岳家庄子,专心致志的打理自己庄子上这几千号没饭吃的乡人和流民,并且找地方给他们居住,然后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岳翻提了一个建议,岳和大喜,于是开始实施,就是找其中的青壮年做工,盖房子,盖作坊,修缮水利工事等等,然后凭劳力吃饭,让他们开始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向往,免得他们彻底沉沦。
妇女们则被分派到了布料,开始做针线活儿,为这里的所有人做冬衣,都动起来,让他们产生一边做工一边拿报酬的感觉,自给自足,等到灾荒过去,他们就能精神饱满的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功德,无形间,也让岳和减轻了很多很多的负担和米粮钱财支出,岳家才发家致富五年,底蕴浅薄,经不起那么多人的折腾的,要真是全靠岳家一家之力,大家还不如一起去别的地方要饭呢!
岳和回到家以后,突然发现了二十多个没见过的陌生小面孔出现在家中围着岳翻转悠,不由得有些疑惑,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都是无父无母,基本上离开了这里就一定会丢掉性命的孤儿,岳翻打算把他们全部纳入岳家,找官府做个凭证,证明是两厢情愿的买下来,成为家仆,正正当当。
岳和沉默了一会儿,点头同意了,二十多条小生命,还没有长成,岳和不愿意看着他们就这样死去,他们得到了岳家家主的允许,从此以后就可以以岳氏家仆的名义留在这里了,岳翻把那三个女孩子指派给翠翠做丫鬟,二十个男孩子跟着自己,岳翻给他们一人一根木棍,开始指导他们习武。
岳翻需要勇武的护卫,而不是没用的饭桶,这二十个孩子得到了生存的机会之后,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岳翻让他们习武,他们没人敢偷懒,与此同时,岳翻也不希望他们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夫,作为即将要去实现自己目的的人选,他们需要读书习字。
岳翻有足够的武艺和充足的学识引导他们,于是这些孩子在加入岳家之后,惊讶的发现这位小主人居然是文武双全之辈,文能将儒家经典倒背如流,武能把棍棒刀枪挥舞的飒飒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