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第220章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第220章

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沂中在远处一看,迎面而来的是刘猊的前锋部队。杨沂中二话不说,带着两千骑兵径直冲了过去。
一个照面。仅仅一个照面,杨沂中就把刘猊的前锋营给掀翻了,逼迫刘猊的大军往西北方向退却。
身为伪齐方面的总指挥官,刘猊并不是无能之辈。他且战且退,来到了一个叫藕塘的地方便停下来,因为这里刚好有一处高地,易守难攻。
刘猊把他的军队依山列阵,近十万人的大军团严阵以待,最前排是明晃晃的长枪手,后面是密密麻麻的弓箭手。
这是金宋时代的一个标准的战阵排列。这种排列意味着,一旦开战,进攻方就要面临着数不尽的遮天蔽日一样的箭雨,那是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杨沂中对刘猊的安排根本不屑一顾。他身先士卒,带领着五千名精锐骑兵,向着刘猊的主阵猛冲过去。
刘猊阵地上发出的箭雨如期而至,却根本没有给杨沂中的骑兵造成多少伤害,更谈不上阻挡主他们的突破。
杨沂中的这支部队是高宗皇帝最贴身的警卫部队。他们身上的装备,无论是盔甲、兵器、还是所骑的战马,无一不是宋朝最高的科技结晶。
再加上。说道比试弓箭,伪齐和金国哪里是宋朝的对手?
宋军的制式武器神臂弓。或者是与之相近的各种强弓硬弩,伪齐和金国方面统统都没有。
神臂弓这一点优势是汉人所独有的,直到南宋朝灭亡,甚至是明朝的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异族人都没法染指。
杨沂中和他的五千名骑兵很轻松就闯进了刘猊的主阵地,还把刘猊的主阵地给搞了个天翻地覆。
刘猊也是一个狠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仍自不退。甚至让自己的亲卫队守住几个隘口,专门截杀逃亡的士兵。
这一场仗打的天昏地暗。
杨沂中和他的士兵们虽勇,但刘猊方面胜在人多,而且占有地利,双方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解。
就在这个时候,张俊的部队出现了。
这个与刘光世齐名的老油条。接到张浚的命令之后,虽然不敢再往后退,但挺进的速度却是相当缓慢,远远掉在杨沂中和刘光世的后面。
如今刘光世已经打了胜仗,而杨沂中已经把刘猊打的奄奄一息,这时候张俊赶紧出手。要摘桃子来了。
张俊派过来的是自己的前军统制张宗颜,以及三万士兵。
刘猊的部队本来就是靠一口气死撑着,如今见宋军的援兵已到,轰的一窝蜂四散而走。
这时候,杨沂中跃马上前。大声叱喝道:“你们原本都是我大宋的子民,被迫从贼。今日战败,何不速降!”
此话一出,惊醒了现场的所有人,“皆怖伏请命”。
伪齐军的大阵彻底崩溃了,刘猊又不是什么名将,他所能做到的就是在千军万马之中把自己给救了出来。
这一战,杨沂中赚大发了。
不但俘虏了一万多伪齐的士兵,,另外还夺取了船只数百艘,车数千辆,还有大量的钱粮和军需物资。
张俊虽然有派人到场,不过张宗颜的军衔远不如杨沂中,名气又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杨沂中的部属抢走所有的战利品,敢怒不敢言。
刘麟的中路军和和刘猊的西路军相继失败了。而西路军的孔彦舟面对着赫赫有名的韩世忠,根本不敢上前一步,也只好灰溜溜地逃回伪齐去了。
至此,伪齐三路大军几乎在同一时间溃败,而伪齐朝廷上下却是松了一口气,原因是,岳家军终于撤退了。
只要岳家军撤退,伪齐方面就达到了他们的战略意图。
至于胜负得失,那些都是兵家常事;而兵员的损失,再抽壮丁就是了。
在朝廷不断地催促之下,岳家军日夜兼程,终于赶到江州,不过抵达的时间比原计划晚了整整七天。
一向守时的岳飞为什么会迟到?
这还要感谢伪齐方面的第一猛将………李成。
在伪齐国这次大举进攻南宋的战斗中,李成很意外地没有出现,因为他去了另外一个地方………蔡州。
以李成对南宋朝廷的理解,他断定高宗皇帝一定会把岳飞给诏回去,于是他就跟刘豫商量,在岳飞去淮西的必经之路打埋伏,而地点就选在蔡州。
李成和岳飞多年以来的恩怨情仇,就好比古代女子七寸金莲的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假如李成把握不住这个机会,以后估计是没希望了。
对于李成的这个想法,刘豫当然是举手赞成。
对于这个岳飞,刘豫也是恨之入骨。
假如不是岳家军几次三番破坏伪齐的计划,他刘豫恐怕早已经统一了江南,把高宗皇帝打成阶下之囚。
而如今更是被岳飞逼得兵行险着,要使出“围魏就赵”这样的险招。假如李成能够成功,他的皇帝位子也就更加的安稳了。
于是乎,李成就率领他本部合同十万精兵,在蔡州附近精心布置一番,就等着岳飞上钩了。
PS:谢谢zhuxyhh01大大、沐沐格子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二十二章:红花与绿叶

岳飞带着两万士兵匆匆赶去淮西战场助战,途中经过蔡州。
岳飞策马在远处眺望,蔡州的城墙上壁垒森严,一片沉寂,竟然没能发现一兵一卒。城墙上的黑旗排列有序,在秋风的猛烈吹送下,猎猎作响。
莫非这是一座空城?
岳飞敏锐地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诱敌入瓮之策,四周必定已经埋伏了大量的伪齐方面的伏兵。
《孙子兵法》有云:“…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
《孙子兵法》对于胜负之间的这些个描述和解释,套用在此时岳飞的身上,可谓是恰到好处,入木三分。
岳家军迅速转移到距离蔡州城五十多里的一个叫白塔的地方,让李成准备了很久的一个埋伏圈落空了。
李成收到了探子的回报,怒火中烧,悍然带着十万兵马从后面追了上来。
在兵力的对比上,李成的十万大军远远多于岳飞的两万人马。按理说,主动追击是李成方面应有的一个权利。
只不过,这一回李成又不长记性了。
就在李成的大军追得正爽之际,不提防背后竟然有人偷袭。
这次出手的岳飞的好兄弟王贵。
王贵把李成大军的后营给冲散了,还烧掉了大量的粮草和各种辎重,等李成的精锐骑兵回救的时候,王贵和他的属下已经消失无踪了。
象这样的亏。恐怕连李成本人也记不清吃了多少回了。
身为伪齐的第一猛将,李成绝对不是一个庸人。相反。在南宋的初期,他的文治武功都是一流,甚至连高宗皇帝也曾经说过:“只要李成愿意归降,愿意给他一个节度使的名衔。”
可惜的是,他遇上了岳飞。
红花还需绿叶扶持,名士和猛将同样需要有分量的对手来衬托。比如,诸葛孔明的身边就有一个叫周瑜的猛人出现。
在岳飞的身边,当然也有很多绿叶的出现。完颜兀术是其中比较大的一片。而李成这一片的尺寸也颇为不小。
而用来衬托岳飞这朵红花的最大的那片叶子并不是一员武将,而是一名文官,他的名字叫秦桧;这片叶子的颜色非常特别,不是常见的绿色,而是深黑色的,黑到了比墨还黑,上千年时间也洗不干净。
岳飞领军。崇尚的是“兵无常形,水无常势”。
进攻与撤退之间,包围与反包围之间,袭击与反袭击之间,在岳飞的眼里,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用法。
假如硬说岳飞的用兵有什么法则。那就只有一条: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说,用最少的兵力消灭最多的敌人。
因此,在《武穆遗书》的要论一中如此写道:“从来散之必有其统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壤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事有必然者。”
所以,李成虽然兵多,失败却是必然的。这是“技不如人”的结果。
虽然后营被偷袭,李成却并没有放弃对岳家军的追击。
并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不敢放弃对岳家军主力的攻势。
如今李成埋伏起来的十万大军已经全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旦李成停止了对岳家军主力的追击,让岳飞喘上一口气,余下的结果,李成要面对的必然是岳家军那些无休无止的,恶心兼且烦人的,让人痛不欲生的偷袭和反追击。
说实在话,李成也是考虑了很久,用了很长的时间才鼓起的勇气。
一旦这道勇气消失不见了,自己就必败无疑。
李成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几经辛苦才鼓起来的勇气,却被另外一道豪情贯天的勇气所消磨殆尽。
这道豪情贯天的勇气的主人就是岳家踏白军的统制………董先。
当李成率领着他那十万大军来到一座河桥的前面,他突然发现:河桥的上面只有一员持枪的宋将;而河的对岸是一片树林,树林里隐隐有无数的兵马在埋伏。
河桥上的那员宋将乃厉声大喝曰:“我乃岳家踏白军的统制董先也!谁敢出来与我决一死战?”
董先的喝声如同响雷一般,伪齐军闻之,尽皆股栗。
咦,这个场景好熟悉喔,是不是曾经在哪里见过?
没错,目前的这个场景,和汉末魏、蜀、吴三国时期,张飞在长坂坡的桥上,单人匹马喝退曹操的百万大军,何其相似!!!
在这座无名的河桥之上,董先居然重演了当年燕人张翼德大闹长坂坡的一幕。这一幕,在《百氏昭忠录》和《岳武穆公遗事》中有以下详细的记录:董先遂择险地,伏其军于林莽中,独据河桥以待之。
须臾,李成等至,见董先,举绳以告之,悉如踏白军所言,谓董先:“汝勿走,我今先擒汝。”
先答曰:“我定不走,只恐汝走耳!”
贼见先待之闲暇,疑有伏兵,不敢径进。每遣兵来战,董先则旋出林中兵一二队以应之。彼退,则又归于林中矣。
贼益疑。
很难想象,单人匹马面对敌人的十万大军,需要多大的胆量和勇气。
但是,董先做到了。
他完整地阐释了什么叫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凭着自己过人的胆量和超常的谋略,硬是与李成的十万大军相持了足足一天一夜。
第二天,李成不耐烦了。大旗一挥,让部下的将领冲上去与董先厮杀。
单单从这一点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