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伪钞帝国 >

第24章

伪钞帝国-第24章

小说: 伪钞帝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萧主簿提醒,甘罗不是本官,本官更不是甘罗,倒是你提醒了本官,既然县衙的账目没有被烧毁,那稍后本官会详查账目明细的,还望萧主簿多多配合!”李卫国冷冷地看着萧炀,故意刺激他,想要逼他露出原形,一网成擒。

    “身正不怕影子斜,大人尽管查便是!”萧炀脸色铁青的回答道,他自信他亲自做的账目无人能够查出来,但不知为何,他对上李卫国的目光总是感到不安。

    李卫国叹口气,这个萧炀是一只狡猾狠辣的狐狸,未能当场将他定罪着实令他感失望,不过庆幸的是,对方为求自保主动将赈灾粮食吐了出来,这反倒帮了李卫国一个大忙,因为他急需要这批赈灾粮食来安定民心。

    除了萧炀之外,李卫国看向刘县丞等其他官吏衙役们,知道他们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看着就来气,可是他心中清楚,暂时还得稳住他们,日后找到可替代他们之人再慢慢收拾他们。

    这也难为了李卫国,须知一个完整的县衙机构除了统管全县事务的七品县令之外,还有辅助县令工作的八品县丞、主簿,以及分掌一县粮马、征税、户籍、巡捕、盐业、水利等事项的典史、巡检、课税大使、河泊所大使、驿丞、闸官等九品芝麻官,还有共事于户、刑、兵、礼、工、吏六房的大量无品级的衙役公务员们,全部加在一起大概需要两百至五百人才能将一座县衙运行起来。

    大清帝国的县分为上中下三等,三万户以上为上等县,两万户左右为中等县,一万户则为下等县。

    崇明县有三万三千户,在册人口二十三万,流动人口近三万,总计二十六万余人,属于上等县。

    历年崇明县衙的公务人员编制都维持在五百人左右,但如今却只有李卫国一个光杆司令,他带来的一百护卫并不懂县治,根本无法将县衙运作起来。

    考虑到这一因素,李卫国只能暂时压下怒火,命这些官吏衙役们立即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准备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在李卫国的护卫队监视下,萧主簿和刘县丞二人苦着脸,命人打开粮仓,持户籍向崇明难民发放赈灾粮。

    “我就不明白了,到嘴里的鸭子竟然还能飞了?”刘县丞十分不爽的说道,看着那一袋袋粮食被抬出去分发给难民们,他就一脸肉疼,要知道这批赈灾粮食价值二十万两银子,他跟萧炀二人为了弄到手已经花了数万两银子上下打点,如今吐出来别说让他肉疼了,就是蛋蛋也都疼的要命。

    “你当我愿意吗?小不忍则乱大谋!今日若不是我机灵,恐怕你我现在已经人头落地,有钱赚没命花了!”萧炀沉着脸说道。

    刘县丞皱眉道:“有那么严重吗?不过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毛都没长齐呢!”

    “你懂个屁!”萧主簿心中窝火出口骂了一句,顿了顿,续道:“我们都低估那小王八蛋了,本以为轻松解决他,两江总督大人那边必能厚赏下来,哪曾想这小子不但机警识破了我的计策,而且被他知道了我们有心要杀他,你没见他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杀意,今日哪怕被这小王八蛋抓到那么一丁点儿的把柄,你我都休想活命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刘县丞想到李卫国身边那一百名荷枪实弹的护卫,顿时打了个哆嗦。

    “怕个什么!你我吃了几十年官场饭还能被区区一个小崽子给镇住了?先让他高兴几天,到时候我有的是办法弄死他。”萧主簿没好气的白了刘县丞一眼,信心满满的劝说道。

    刘县丞深望了萧主簿一眼,毫不怀疑他的谋略,只是今日看到李卫国的手段隐隐有些担心而已。

    就在萧主簿和刘县丞二人背后算计李卫国的时候,李卫国也没有闲着,他既然知道萧炀是他的敌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一边主持赈灾,安置灾民,一边对县衙内所有人展开调查,重点彻查萧炀打算要烧毁的那批账目。

    清代人在账目管理和记录上十分笨拙,账目混乱,容易给人做手脚,远不如现代的进销存管理系统,有着明确的出入账目明细,让人一看就懂。

    县衙的账目都是经萧主簿之手,他自以为做得滴水不漏天衣无缝,换了其他人很难查出,但在李卫国面前,却是漏洞百出。

    “上一任竟然亏空了三十多万两银子!这笔账如果不说清楚,恐怕就得老子来买单了!”李卫国震惊,幸好被他发现了,不然一直被蒙在鼓里,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萧炀很狡猾,将所有账目都指向了崇明县令,故意把经手人和日期变得模糊难以调查,也就是说不管是谁当这个县令,一旦被查,这些账目将成为罪证。

    “我与那萧炀已经撕破脸,彼此都知道对方是死敌,他说不定就会在这上面做文章,我该如何破解这个局?”李卫国敲着桌子,闭上眼睛,陷入沉思当中。

    就在这时,一名胥吏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大人,不好了,数千乱民冲进县城作乱了!”

 第0022章 平息暴乱

    “什么?数千乱民冲进县城作乱?”

    李卫国闻言顿时跳了起来,细问之下才明白并非是叛乱,而是佃农们扛着锄头进城找那些“老鸦”们理论。

    “老鸦”,顾名思义,并非是漆黑的老乌鸦,而是崇明当地人给大地主们起的绰号,暗讽他们盘剥佃户,吃人不吐骨头。

    崇明县刚刚遇到特大潮汛,加上连续狂风暴雨,沿江一带堤岸决口,田禾被淹,树木房屋刮倒,农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崇明县四面濒江,连遭风、雨、潮的袭击,灾情严重。幸存的一些农作物,棉花霉烂,稻子发芽,收成只有常年的一成。受灾以后,地主不顾佃农死活,仍要“荒不减,熟不拖”,勒令佃农按每千步田交租五百斤稻谷。佃户忍无可忍,隧联合向原崇明县令严宽请愿,要求减租。严宽奉行拖字诀,安抚佃农们后很快卸任,甚至怕摊责任都不跟新任县令李卫国办理交接手续便逃之夭夭,留下一堆烂摊子。

    地主们继续向佃农们施压,甚至动用私人武装强迫佃农们交租,造成多起伤人事件,昨夜更是有一户佃农家庭举火**,终于激起了民愤。

    数千佃农进城,痛打残酷剥削佃农的萧、苏、周、昝、严、陆、黄等七家崇明县的大地主,佃农们先是前往大东门打恶霸地主黄家,再打北门的苏家、朝阳门的周家、南门的昝家,又打严家和陆家,而后又涌向中街的萧家。

    “中街的萧家跟主簿萧炀是什么关系?”李卫国突然问道。

    那胥吏据实回答道:“回大人的话,中街的萧家正是萧主簿的本家,萧主簿闻讯后已经带领三班衙役赶往现场了,还请大人速速发兵前去相助。”

    李卫国冷笑,让老子发兵去救萧炀的本家?开什么玩笑,老子巴不得那些乱民给萧炀添堵呢,最好抢光他家的不义之财,再一把火烧个干净,让萧炀气得吐血半升才解气。

    再说了,这件事很诡异,数千乱民持械毫无征兆的就进了县城,看守城门的县兵都是瞎子吗?竟然不向他这个县令报告,此其一。其二,数千乱民已经打砸抢了苏、周、昝、严、陆、黄等六家大地主,几乎围着县城走了一大圈,光走路也得几个时辰时间,如今乱民到了萧家才有胥吏前来报告,这其中的阴谋味道已经昭然若揭了。

    定是那萧主簿故意放那数千佃农进城,默许他们攻击各大地主家,同时对李卫国刻意隐瞒,酝酿阴谋对付李卫国,可没曾想最终局面失控,那些佃农们见官府不加阻止越发胆大和疯狂起来,打砸抢了数家之后便直接冲击最大的地主萧家,这才逼得萧炀不得不带人赶往萧家救急,同时命人急忙前来告知李卫国请他出兵弹压。

    县衙倒是有兵房,但和平年代总计不过几十人罢了,分派到巡城、巡河、巡捕之后,衙门口就剩下几人站岗守卫了。

    指望这些人平时耀武扬威吓唬老百姓还凑合,一旦遇到民变,尤其是数千人规模的乱民时便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

    这个胥吏显然是得到萧炀的指示,想要请李卫国带上他的那一百名护卫队前往救援,但李卫国岂能如他的愿。

    “传令衙门内的所有人不得离开县衙,如今乱民势大,当优先保卫县衙,立即关闭县衙大门,所有人做好战斗准备,一旦乱民敢冲击县衙,当全力击退!”

    李卫国故意见死不救,那胥吏干着急也没办法,趁着没人注意他翻墙离开衙门,急急忙忙的去向萧炀报告了。

    却说那萧炀此刻已经悔的肠子都青了,他原计划挑唆那些佃农们攻击苏、周、昝、严四个大地主家,一方面为了替萧家铲除这四个敌对的竞争家族,另一方利用这数千佃农闹事制造一个暴乱的局面来嫁祸李卫国一个治下无方之罪,就算整不死李卫国,至少也来能转移李卫国的精力令他没时间继续查县衙的账目。

    这本又是萧炀自认为天衣无缝的完美计划,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没有把“刁民们”的心态变化估算进去,这些佃农在战战兢兢中经历了打砸抢了苏、周、昝、严四大地主家之后,见官府没有插手顿时大胆了起来,贪婪之心也膨胀了起来,不但继续打砸抢了陆、黄两家,甚至直扑最大的地主萧家,大肆打砸抢掠。

    那可是数千人的规模,短短半柱香的时间,整个萧家大院便被打砸的乱七八糟,值钱的字画、古瓶、金银首饰,现金细软,甚至粮油米面、衣鞋被枕等不值钱的东西也全都被洗劫一空,等到萧炀带人赶到时已经晚了,几十个官差面对数千激愤的佃农吓得腿软根本不敢抓人,眼睁睁的看着数千佃农们抢完之后一哄而散。

    萧炀的老父、兄弟们一个个的被打得鼻青脸肿,老娘姐妹媳妇们也遭到无数咸猪手凌辱,家丁护院们更是重伤倒地不省人事。

    看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