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伪钞帝国 >

第223章

伪钞帝国-第223章

小说: 伪钞帝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说咸丰一死,悬在曾国藩和李鸿章头上的利剑也消失了。

    原本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心有造反意图的,为了湘军、淮军集团,为了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们都不得不准备跟咸丰摊牌。

    然而咸丰一死,幼小的皇帝登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奕欣成为了摄政王,朝廷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甚至还封了李卫国为吴王,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情,令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惊讶和心中充满了狐疑。

    长沙,曾国藩和李鸿章再次碰头,商讨大事。

    “老师,奕欣派人来寻求结盟,您是个什么态度?”李鸿章恭敬的问道。

    曾国藩沉思了一会儿。反问道:“奕欣可许你什么官爵了?“

    “湖广总督、一等忠义候!”李鸿章如实回答。

    曾国藩点点头,道:“奕欣看来很清楚我们之间的关系,他许诺给我直隶总督,一等勇毅公。”

    李鸿章顿时明白了。现在的湖广总督是曾国藩,奕欣这是知道曾国藩会让李鸿章来接班,所以许诺李鸿章为湖广总督,而曾国藩却被调往直隶当直隶总督,那可是九大总督之首。位极人臣了。

    “恭喜老师,若能坐上直隶总督,您可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了。”

    曾国藩却皱眉道:“你难道没看出来吗?奕欣这是逼着我们跟李卫国为敌啊!”

    李鸿章有些疑惑,说道:“老师是指直隶总督的位置吗?那大可不必,李卫国已经晋位吴王,封地在两江,他目前虽然是直隶总督,但只是暂时的。”

    曾国藩摇摇头,道:“你太小看李卫国了。他太狡猾了。也太精明了,他很清楚自己现在只是一条幼年期的小蛇,再没有化成龙之前,他不会去吞朝廷这头大象的,因为那样会把他撑死。”

    李鸿章赞同道:“不错,学生一开始也以为李卫国占领了北京,又夜宿皇宫,肯定已经准备造反了。不过李卫国的确是个人物,在那种情况下依然不被权利的**迷惑,竟然放弃了造反。我想李卫国是还没有准备好的缘故。”

    “没错!”曾国藩点头道:“李卫国的确还没有准备好。因为他的基础太薄了,朝中唯一的力量是慈禧和奕欣,如今慈禧和奕欣肯定防着他,所以他在朝中没有任何力量。而地方上仅仅只有江南和浙江两省支持他。大清国还有十六省、五将军、内外蒙古、西藏、新疆、青海大臣等,都不会支持李卫国造反。所以李卫国只能缓缓图之,步步蚕食,所以他选择了先封王,日后再称帝。”

    李鸿章问道:“老师的意思是?我们该支持哪一方?”

    曾国藩皱眉了,这个选这题不好回答。事关生死存亡,于是道:“李卫国的实力非常强大,我们没有必然打败他的把握。”

    李鸿章点头道:“没错,沪军能够打败二十万英法联军,听说自身伤亡仅有一万人左右,实力的确非常强,我跟老师,淮军和湘军加起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那老师的意思是支持李卫国吗?”

    曾国藩摇摇头,道:“我等世受皇恩,如果不是咸丰多疑想要铲除我们,我们也不会寻思造反。如今咸丰一死,我们头上的悬剑已经没有了,此时皇帝年幼,我们可以影响他,让他把我们当做中兴能臣,这样我们的危机就可以解除了。”

    李鸿章有些不舒服,反驳道:“可是,湘军和淮军内,大多数人都支持造反。”

    曾国藩笑道:“你还太年轻,不懂这些人的心思。这些人跟着我们做事,无非就是要得到利益,将来封侯拜相,前途无量。他们之所以向往造反,就是这个原因。可是,如果我们变成了中兴能臣,到时候不是一样给他们讨要荣华富贵。将来天下九大总督、五大将军的人选,尽皆出自我们湘军和淮军系统,不用造反也是能够得到的。”

    李鸿章虽然心有不甘,可是不能反对他的老师,于是道:“看来老师已经决定了,那学生该怎么做呢?”

    曾国藩见李鸿章没有反对他,感到很满意,于是二人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上。

    “李卫国不会轻易放弃直隶总督,所以为师一旦解了直隶总督的任命,就等于跟李卫国摊牌了。另一边,你的淮军地盘如今已经变成李卫国的封地了,两江四省,李卫国肯定要抓到手的,奕欣把我调到直隶就是去夺李卫国手中的直隶,把你从安徽调到湖广,一方面是解除为师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是刺激李卫国对安徽出手,跟淮军交恶。”

    李鸿章大惊道:“原来奕欣如此险恶用心,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跟奕欣合作了。”

    曾国藩点点头,道:“没错,奕欣也是个狠角色,手段非常高明。不过这正好给我们机会。我也想会会李卫国这个后生,看看他究竟是不是三头六臂。”

    在北京的奕欣得知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同意跟他结盟之后,顿时乐得屁颠屁颠的去见两宫太后。

    慈安一脸担忧的问道:“这曾国藩和李鸿章也都是汉人,他们可信吗?”

    慈禧也被奕欣的举动吓了一跳。有些责怪他道:“六王爷,你这么做可是有些武断了。那李卫国岂是好相与的?当初先帝差点把他逼反了,如今你又要重蹈覆辙吗?”

    奕欣笑道:“西太后大可放心,李卫国如果老老实实的做他的吴王就不会有杀身之祸,如果他胆敢染指大清江山。那为了列祖列宗,奕欣就算粉身碎骨也要弄死他。”

    慈禧冷哼道:“你这话听起来虽然提气,可不要忘了李卫国可是能打败二十万英法联军的。”

    奕欣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的。我也不会傻得直接跟李卫国碰撞,先让曾国藩和李鸿章去试探一下李卫国的反应,如果李卫国太厉害斗不过他,那我们就老实的隐忍几年,慢慢积攒实力日后再战。如果李卫国都不过曾国藩和李鸿章他们,那就是朝廷之福,我们可用曾国藩和李鸿章来牵制李卫国,只有平衡之道才能确保江山稳固。”

    慈安点头道:“六王爷之言甚有道理。”

    慈禧冷哼一声。道:“但愿你别惹一身骚回来,事先声明,这件事我们可不参与。”

    奕欣惊讶,这个慈禧太狡猾,突然有种看不透这女人的想法了。

    从慈宁宫出来,奕欣便命人招李卫国进京,因为李卫国并不在京城呆着,而是把直隶总督府迁到了天津。

    见到李卫国后,奕欣将他的想法一一相告。

    李卫国一听,心中就是一沉。已经猜到了奕欣的用意。

    “摄政王此时把直隶总督交给曾国藩恐怕不妥!”

    奕欣心中不悦,以为李卫国不想让出直隶总督,于是问道:“为何不妥?”

    李卫国冷笑道:“王爷莫不是忘了江南还有一个太平天国?”

    奕欣一愣,光顾着对付李卫国去了。却是忘记了还有一个太平天国。

    “吴王的意思是?”

    “曾国藩的湘军镇守西南,如果他离开,西南必被太平军占领。如果调李鸿章到湖广,那么北线淮军没有指挥,太平军恐再次北伐。”

    奕欣并没有想到这些,顿时一头冷汗。

    李卫国冷哼一声。道:“摄政王,不如这样,如今外敌已经没了,内患必须清除。沪军、湘军和淮军对太平军成包围之势,如今太平天国已经没落了,正好让曾国藩带着他的湘军从西面进攻太平军,李鸿章率淮军从北面进攻太平军,我的沪军从东面进攻,两广清军从南面进攻,东南西北四路大军上百万,足以一口气灭了太平天国。等到灭了太平天国之后,南方无战事,那时摄政王可将曾国藩或者李鸿章调回,则没有任何问题。”

    奕欣无言以对,说不过李卫国,只好同意。

    不过,李卫国突然提议道:“对了,剿灭太平天国可是旷世大功,摄政王不如打个赌,谁先攻破天京灭太平天国的功劳就是谁的,到时候攻破天京的大功奖励封王和直隶总督,如何?”

    奕欣不懂军务,觉得李卫国的话有道理,剿灭太平天国的确是头等大事,如今连李卫国都封王了,已经打破了异姓不封王的铁律,若能灭太平天国,给个王爷封赏也是可以考虑的。

    于是奕欣听从了李卫国的建议,他觉得让沪军、湘军和淮军一起进攻太平军,正好为朝廷出去祸害,又能削弱李卫国、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实力,这是一石二鸟的大好事,他当然乐意了。

    很快,奕欣以摄政王的身份勒令沪军、淮军和湘军对太平天国发起最后一战,务必将叛军消灭,承诺第一个攻陷天京的人封王,调任直隶总督。

    李卫国回到天津,将这件事跟陈静南一说。

    陈静南顿时一拍大腿,赞扬道:“主上好计谋,主上现在已经是吴王和直隶总督了,所以这个奖励可有可无,但对于曾国藩和李鸿章来说,他们可未必受得住这个诱惑,就算他们忍得住,他们的手下们也忍不住,到时候肯定拼命攻击太平军,主上只管坐收渔翁之利,给太平军最后一击,直接摘了桃子。”

    李卫国冷哼一声,道:“这次不仅仅要消灭太平天国,还有趁机连曾国藩和李鸿章一并干掉。”

    陈静南不解道:“主上不是说对付他们二人慢慢来嘛?”

    李卫国叹口气,道:“计划赶不上变化,奕欣这混蛋已经跟曾国藩和李鸿章暗中苟合了,所以这一次讨伐太平天国期间,就顺手把他们全解决,到时候我看他奕欣还敢指望谁?”

    陈静南思索一番,道:“既然这样,那么人事问题就得快些解决了。”

    李卫国点点头,道:“没错,以太平军的实力,如果沪军、湘军和淮军真的动真格的打仗,他们根本挡不住多久,不出一年就会被消灭。所以你立刻通知容闳,告诉他人事培养问题要提前,原计划的三年培训时间,立即改为夜校模式,一年内必须完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