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国之大贼 >

第133章

国之大贼-第133章

小说: 国之大贼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他们负责向屯子里的百姓宣传报纸上说的是什么。

内容方面主要是讲述陈天华那个理事会颁布的政策,还有告诉那些老百姓,自己这些人从海外回来是干什么的,轱辘山上的兄弟们拿枪战斗又为的是什么。这个事情杨小林以前想做但是从来没有做过,他是定期召开诉苦大会,但他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指导理论,当解放军那时候看过的一些这方面资料,由于太枯燥乏味,早已经被他忘记了。

而邹容的到来显然弥补了这一片空白,诉苦大会还是照样开的,邹容说这个形式不错,在对老百姓这方面他发行报纸,慢慢的灌输理念,而在部队里面,邹容在杨小林的帮助下成立了革命宣传委员会,邹容担任会长。

系统的理论指导还没有出来,邹容说这有点难度,他们现在人手太少,估计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需要时间而已。

帮杨小林做生意的那个人是司徒美堂的弟子,叫穆权,杨小林现在才知道,一直非常爱国的司徒美堂先生原来是一个江湖人物,他是洪门在美国的堂主。穆权在海外的路子非常广,那些海外华人的工厂在接到穆权的电报之后基本上都是二话没说,也不问杨小林的工厂怎么样了,先下了订单。而且那些人给他的价钱都很高,基本上已经封顶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也就是说,那些在海外的中国商人根本没有打算赚杨小林的钱,他们只是义务的在帮轱辘山销货。

这让杨小林非常感动,也就是八月上旬吧,第一家建立在清源的工厂发动了马达,杨小林的工业发展也迈出了第一步。

与此同时周同等人终于仿制出了轻机枪,各方面都和麦德森轻机枪不相上下。

轱辘上并没有开始生产,而是转而进入了掷弹筒的研制。

人多就是好办事,从头几个月的情况来看,陈天华他们就是按照计划书来进行的,除了科技上面进展没有尺度可以衡量之外,其他的方面都没有让杨小林失望。

而杨小林这一段时间则可以专心的打造自己的部队,下面的部队就交给下面那些兄弟来练,杨小林对他们放心。这半年的时候他的心思主要放在民兵和尼雷尔的特种作战部队的身上。

杨小林以前一直认为现阶段可能还没有进行特种战的条件,但是四平医院那次袭击让他忽然醒悟,决定能不能打这种方式战斗的不是装备,而是人员的素质和情报。只要情报够准备,兄弟们的素质够高,只要对方露出那一点点破绽大军没有办法插进去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些人打一个突袭!效果绝对不比正面战场的胜利要小。

他现在总算明白自己为什么当初没有考上特种兵了,那是因为自己一开始对特种兵理解根本就是错误的。

特种兵的训练和民兵的训练完全不同,不光是训练科目上面有些巨大的差异,就是方式也不同。民兵的训练是那种开放式的,相互之间还交流一下经验,有什么的好的办法大家拿来一起用。

但是尼雷尔的特种大队不同,他们越来越神秘,到现在甚至连金大刀都不知道尼雷尔手下那些人天天在干什么。

当陈天华和邹容这些人经过半年的时候取得了一些成果的时候,杨小林也开始检验自己的成果,他让各个团部都举行了一次民兵比武大会,每一个县城取第一名来轱辘山参加决赛。

十二月十三rì,当大雪已经覆盖了这片土地的时候,根据地内十一个县城的十一支民兵队伍来到了轱辘山,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四天的军事比武,获得前三名的队伍可以得到物资装备,还有一面锦旗,来参赛的民兵每人还能得到一百文大钱,三斤高粱面的奖励。

奖励是少了点,就是那么一个意思。其实这些民兵也愿意来,现在也没什么活干,来这里一趟就算得不到前三名也能混一个热闹,呆在家里不也是呆着么。

杨小林特意邀请那些县令,还有陈天华等人上山观看这一次比武大会。陈天华本来是不想来的,他真的很忙,但是杨小林告诉他,再忙也要来看看,这是自己向他们汇报自己的成绩。

陈天华这才手头的事情放下,来到轱辘山上,杨小林发现这个型男当真消瘦了许多,短短半年的时候,来东北的时候那腮帮子上还算丰满的肉已经没有了踪影。那身西服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件黑sè的皮袄子,还带着一个厚厚的棉帽,把他那一头让杨小林无比羡慕的飘逸的披肩发全部都收拢在帽子里面。

陈天华上来的时候就和那些老财一样,双手插在袖口里面,缩着脖子,一路上和那些民团的老财们边走边笑。

杨小林大步的迎了上去,双拳一抱:“陈会长,诸位理事,难得把各位请来一次,我轱辘山上条件简陋,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各位海涵。”

陈德忙的说道:“把总说哪里话?我们又不是外人,这一次大家伙上山,就是图和把总热闹一下,有酒喝酒,没酒咱们喝开水也开心呐,诸位说是不是?”

旁边众人齐声附和,杨小林笑道:“诸位放心,我这里就算再穷,也不会用白开水来招待各位的。”

一番寒暄之后,陈天华说道:“诸位,你们先行一步,我和把总有些话要说。“

这些老财都知道陈天华必然是有很机密的事情和杨小林商量,所以一个个识相的离开了。陈天华现在和杨小林的关系已经非常的熟了,也没有多余的客套,等周围人都离开之后,他走到杨小林的跟前:“小林,孙文来信了。“

杨小林马上问道:“怎么说的?”

“我把我们的四年计划告诉了孙文,对于这些他非常的赞同,但是对于你和俄国人的关系,孙文认为你走的太近了,不光他不高兴,rì本人也不高兴。”

一切都在杨小林的预料之中,孙文告诉陈天华rì本现在对杨小林不满,让杨小林适当的注意一些,必要的时候,孙文希望陈天华能强硬一点,逼迫杨小林和俄国人保持距离。

如果孙文什么都不和陈天华说,这反而刚杨小林放心不下。现在孙文和陈天华这些人是杨小林的合伙人,只要兄弟们一条心,外面的敌人再可怕都能应付。他最担心的是孙文和陈天华听了rì本人教唆,从背后给自己下刀子。

现在孙文能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陈天华能告诉自己,足以说他们两个至少都是光明磊落的人。让杨小林放心了不少。

“我知道了,你替我谢谢孙文先生的关心,就告诉他,我会有分寸的。还有什么事情么?”(求推荐票!)

第四十三章尊严

陈天华说道:“当然还有。说起来我们也算是不辱使命吧,给把总的计划书到目前为止进展的还算顺利,可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难题,就是人手方面的紧缺,随着各项工作开展的越来越细,老百姓对我们的期望越来越高,原本一些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咱们必须认真的去完成。特别是在你要科技方面,缺人呐。我已经和孙文说过了,他正在拟定第二批来轱辘山的名单,我们都给自己在海外的朋友些了信,让他们回来支援我们,估计这一批人在两百人左右,可能明年三四月份会到。”

杨小林点点头:“这种事情你说了算就是了,这个会长不能只挂一个头衔,那样你不好看我也不光彩。”

陈天华笑了,笑的非常开心:“其实我觉得我们不能光指望外面的人回来,跟你说句心里话,现在rì俄的关系非常紧张,一旦打起来东北的交通必然被阻断,孙文给我们召集的人能不能到,我这心里真的没有底。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我们自己人才体系,只有我们自己有了nǎi牛,才能不缺牛nǎi。”

这话说的非常对,杨小林心中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对梁启超的投入可以说是不惜血本。海外来的订单加上俄国人战争的需要,就像陈天华说的那样,根据地在经济上面有了一个小步的飞跃。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人给他订单已经越来越多。那个兵工厂现在不光生产子弹,还开始生产炮弹。

前几天杨小林粗略的算了一下,从六月份开始到现在,轱辘山赚一共赚了十几万英镑的外汇,这算是一个好的开头吧。这些钱他全部投入了三个方面。

首先的军事上的建设,轱辘山土匪们的军装已经做好了,就放在杨小林的仓库里面,只等着杨小林扛起大旗之后换装。

还有,随着rì俄谈判破裂的结局已经无法挽回,俄国人终于决定在通化建立一个兵工厂,由杨小林出资购买他们的机器。而俄国方面出技术人员指导生产,不光生产子弹,还生产炮弹,手榴弹,甚至还进行步枪的维护修理,这也就是为什么rì本人对杨小林表示极度不满的原因所在。

在兵工厂的马达响起的第一天,杨小林秘密选址的厂房就遭到不明身份的一些人的袭击,五名工人在袭击中丧身。虽然那些人被击毙之后在他们身上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证明他们身份的东西,但是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大家都知道。

给俄国人生产弹药的同时,轱辘山的弹药也变的充足了起来,在不用半自动步枪的情况下,土匪们现在每人平常的携弹量在三十发,这放在以前是他们不敢奢望的。

还有一部分都投资到了梁启超那里,为的就是建设自己人才体系,人才的宝贵不光宝贵在二十一世纪。这方面和军事政治,还有工业和科技都完全不同,那些都是立竿见影的,只要做了就能看到效果,但是在人才体系的建设方面,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资金,而见到效果可能要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

现在他还没有推行强制教育,根据地十一个县的小学一共有学生不过四五千人,这四五千人中间有多少能上中学,有多少能上大学,又有多少学成之后是可用之才,这谁也说不准。

剩下一部分的资金,杨小林是投入了黄宝的手中,这也是机密,陈天华不知道。

最后杨小林对陈天华说道:“我知道了。”

陈天华把该说的事情都说完了,马上就开始问杨小林一些他想知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