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科技大唐 >

第17章

科技大唐-第17章

小说: 科技大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澹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张忠又去买了匹马,一行四人打马从西门出了汉中府城南郑,向着金牛道而去。

  入蜀的路不是太多,从汉中出发向南沿米仓道可抵巴州,而至益州的一为金牛道,另一条就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青泥道。

  金牛道据说是战国时期秦国欲灭掉蜀国,奈何蜀道难行,于是置五个石牛,每日派人将金子塞到牛屁股里,派人对蜀国说,我这有五头金牛送你了,你派人来运回去,蜀主派了五个大力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石牛运了回去,秦军跟着就灭掉了蜀国。这是金牛道的传说,尽管昏聩的蜀主做了亡国之君,可蜀中却因此和中原大地紧密的联系起来,也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商道和军事要地。

  这一路上的古战场却是不少,最著名的莫过于武侯祠和武侯墓,相传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后归葬于定军山下。几百米远的地方,马超却也长眠于此。

  既是路过,此地自当一游。可是只见翠柏深深,一座不高的坟茔矗立其中,一块碑文上写满了汉隶,此时还没有通传天下的《三国演义》,诸葛亮和关羽也没被神话,有些破败的场景不免令人有些感伤。

  说到诸葛亮的一身,可以说真的达到他自己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蜀汉的可以说在后刘备时代是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

  如果诸葛亮只是作为宰相,处理蜀国的内政,而不过多的插手军政的话,蜀国的境况也许会好很多。我们在评价诸葛亮的时候总是会提起付不起的阿斗——刘禅。刘禅作为一国之君,后世的评价几乎是一面倒的,最为著名的就是那句有名的“此间乐,不思蜀也”了,可是看看另一位后主南唐李煜,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将自己却给了了。就是翻看将诸葛亮捧上圣坛的《三国演义》也可以看到,五路伐蜀时刘禅是何等的聪明,为何刘禅小时了了,大不佳了。该因诸葛亮将该处理的处理的都差不多了,刘禅当个橡皮图章即可,这样长久下去想混个名堂都不行啊。当然这是从蜀国的立场来说的,就诸葛亮自己来说,他可以说对不起自己而外,该对的起的就都对的起了。

  蜀国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诸葛亮起到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后世评价说诸葛亮六出祁山是错误的,空耗了蜀国的国力。殊不知天下九州,蜀只是占了一个益州,吴占荆州外加半个扬州,如果三家和平发展的话,要不了四十多年,十年蜀国就亡国了。三国也因为连年不断的征伐,加上前期的军阀混战,中华大地的人口由东汉时顶峰的5600万降至900万。

  诸葛亮的故去还有一些当时社会风气的问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间开始流行嗑药——炼丹,大炼丹家葛洪就是这一时期的。从后世的考古工作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就是遗骸的铅和汞都是严重超标的,这些重金属是炼丹的重要原料,服用弹丸也严重损害了诸葛亮的健康。这些士大夫服用丹药不是为了长生不老,更多的原因是为了摆脱风湿造成的影响而导致的慢性中毒。后世的两湖四川这些地方喜欢次辣椒就是因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风湿带来的关节疼痛。

  收拾起了对诸葛亮的种种思考,四人从武侯祠出来却已是离开汉中的第二日午后时分了,此时的汉水谷地却也是越来越窄,山也越来越近了。

  当天就抵达了阳平关古战场,虽然此地乃是咽喉之地,可毕竟多年未经历战火了,一段关墙却是倒了,城门也是显得有些破旧了,曾经经历过战火的痕迹也被岁月所抚平。长孙澹没有过多的感慨些什么,很多话涌上心头,却在下一刻消弭的无影无踪。

  过了阳平关,山就离得越来越近了,有些路段一面是山,另一侧就是河,河水因为刚下过大雨的原因还是有些略微的昏黄,路也是越来越难走了。

  两日后,四人抵达了五丁关,就是以蜀王派去修路的那五个壮士命名的关卡,李白在诗中写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的地方。连绵不绝的大山被一条清澈的小溪一分为二,山高不见天日。四人只好牵马步行,不时的从河的一边走到河的另一边。

  长孙澹以前总以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成语有些夸大,可是这里的地势不用一夫就可当千军万马。白色的石灰石被流水所侵蚀,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这样的峡谷地带。

  四人在峡谷中穿行了大约有半个时辰才找了一个可以看见阳光的地方,准备吃些干粮。

  就在四人吃干粮的当下,一骑背着红翎的使者不顾马力打马狂奔而去,四人都在猜测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稍事休息后,四人继续赶路,不多时峡谷总算是告一段落开始上山。山路大体沿着雨水冲刷出的沟槽而行,在有些高度差距太大的地方却也是绕了几下。

  上山的过程中,兴奋的吴江东一直走在最前方,甚至发现了一头野猪,正准备猎杀时却被王铁胆阻止了,搞德吴江东老大不愿意。

  直到长孙澹发了话,吴江东才不再抱怨。长孙澹知道在这种地方野猪的危害性是很高的,后世因为狼等大型掠食动物的灭绝让野猪成了害,很多地方都有报道说猎户非法打猎被野猪追杀至死。

  

第十章 绿野芳踪

  第十章绿野芳踪

  过了五丁关,路变得又宽阔起来,四人打马前行沿途在一座驿站住宿一晚,风景倒是几乎没怎么变,一条小河被高山围住,有些地方有几处平坝,坝里的麦子已经开始收获了,几个小子光着屁股跟在大人身后捡拾这麦穗。

  也不知是长孙澹的运气不好,还是出门没看黄历,不过也就走了六七百里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不说,还光遇上些意外。

  以前的意外是人祸,这次是天灾。

  三天前的那场大雨在汉中府下了一夜,可是在这里却下了整整一天。暴雨形成的泥石流不仅摧毁了入蜀的道路,还堵塞了河水,加上刚下过雨不久,水势颇大。

  一行四人就被困在了这金牛道上,被堵住的当然不止他们四人,这里的一个小村庄里的十几户人家都被借宿满了,四人连住的地方也没有,不得已只能采用以往露宿的法子。

  可这毕竟是入蜀的必经之路,虽然此时人口不怎么流动,可百十号人还是有的,这小小的村子却是连柴草都不够消耗的,也有派随从自己上山砍柴的。

  别无他法,长孙澹只好让张忠出钱去买些柴草来,如果没有的话就想办法让村子里的人上山去砍些。

  既然到了这地方,长孙澹却是不愿意就待着闲聊的,和吴江东一合计,两人都打算上山去看看。

  转过一道弯,一道绿影扑面而来,避让不及之下撞在了一起,一个粉雕玉琢的小丫头先往后边瞟了一眼,一看长孙澹就开始抱怨:“你这人是怎么搞得嘛!把人家撞疼了。”

  长孙澹定睛一看,小丫头忽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雪白的肌肤,绿色的罗群上沾了一些泥土,大约六七岁年纪,不禁升起了一个念头:这长大了又是个祸水级的美女。

  “哎呀,好啦,不找你麻烦啦!等会你帮我把后边那两个人打发了我就原谅你了。”不待长孙澹回答,小丫头就躲进了路边的灌木从里,只是一抹绿色的裙角留在了外面。

  不多时,两个气喘吁吁的丫鬟打扮的女子从山上跑了下来,边跑边喊:“小娘子,慢些跑,这山上危险。”

  两人看见长孙澹时也是一愣,一人上前一福,问道:“公子,可曾见到一位穿绿色衣裙的小娘子,他刚刚从这里下去了。”

  不待长孙澹回答,另一名不断张望的女子却是发现了露出的绿色衣裙,径直上前将小丫头从灌木丛里拽了出来,小丫头一边不断的挣扎着,可是奈何力气不够,最终还是被拽了出来。

  另一名女子上前将挂在小丫头身上的树叶摘下,拽着小丫头的丫鬟则死活不在松手,将小丫头紧紧的拽住。

  小丫头看挣扎不开就怒了,说道:“哎呀,你们真烦,从文水出来就一直跟着,一直跟着,我一个人出来找个玩伴都不行,真是的,等见了我娘有你们好看。”

  嘟着的一张嘴一转眼就看见还在看热闹的三人,好像明白了什么,向着长孙澹就冲了过来,吓得丫鬟赶紧跟着追了过来,来到长孙澹面前,小丫头就冲着长孙澹吼了起来:“哼,你个坏人,说好了不跟她们说的,这一转眼就说了,她们是不是给你什么好处了,你等着我要你好看。”

  也不等长孙澹回话,小丫头就径直下山了,一个丫鬟原本还打算上来赔罪,可是看小丫头走的飞快只好放弃了。

  长孙澹摸了摸鼻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养成了这个不管郁闷不郁闷先摸摸鼻子的毛病,很是有些无奈,我这没招谁没惹谁的,这就被教训了,关键是教训他的人年纪有些大,已经不是四五岁的小孩子了,人家大概已经差不多七八岁了。

  当长孙澹还在对着背影若有所思的时候,吴江东插话了:“怎么?看上哪个了?难道还是那个小的不成,那你得准备多等几年了,太小了啊!”

  经过几天的接触,吴江东倒是基本摸清楚了长孙澹的脾性,没什么架子,适当的开一些玩笑也是可以的,倒是这种玩笑却是第一次开。

  长孙澹的确不以为意,后世养成的一些习惯却是改不掉的,对下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等级观念,做不到平等,可也不是那种万恶的统治阶级的一份子,这种等级的玩笑到也不算什么。

  两人继续上山,这里的山势并不陡峭,更像丘陵,坡度较为缓和,雨水将山坡冲刷的又有些像黄土高原的沟壑。山谷里早已被开垦为梯田,一阶阶的延伸开去,有些田里充满了水,反射着阳光,有一块梯田里一位农夫嘴里喊着带有节奏的号子,将沾了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