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1358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1358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上皆在其中。

  而圆坛站着的是张昭为首的内阁大臣,朱治,蒯良,张纮,孙静,顾雍,吴景……内阁大臣和各郡的郡守,也位列其中。

  方圆二坛之下,是大吴兵马列阵。

  大吴十大军团,每个军团抽出了一个精锐团的兵力出动,加上禁卫军的主力,已经把整个泰山围的水泄不通。

  通天坛的后面是两座塔,一座是供奉塔,供奉大吴孙氏一族的列祖列宗,另外一座是早晨才完工的封神塔,供奉大吴功臣之地。

  此时此刻的泰山,一面面战旗在迎着风雪而飞扬,彻底的体现了大吴朝的气势蓬勃。

  “通天坛,好壮观的一座封禅台,上通苍天!”

  “此次泰山封禅,必可向天下正我大吴之正统!”

  “天下一统,大吴封禅,实属不宜啊!”

  “不知道此次封禅,陛下可会封赏王侯,赏赐封地?”

  “很难说,陛下也许不会封赏封地!”

  “如今难得天下一统,陛下把疆域封赏出去,要封赏,起码也要等到稳住天下再说!”

  有些寂静等待的气氛之中,众臣之间窃窃私语,都在猜测着这一次封禅的爵位。

  对他们来说,第二次的封禅看头不是很足,是只是封给天下人看了。

  最重要的还是爵位,这是一场饕餮盛宴,在封禅的时候,孙权所封赏出去的爵位,可和平时封赏的爵位不一样,这可是等于开国论赏的意义,日后是青史留名的。

  “时辰到!!!!!”

  主礼之人,自然是礼部尚书华歆亲自上阵:“恭请大吴陛下上通天坛,登封报天,降禅除地!”

  “恭请大吴陛下!”

  “恭请大吴陛下!”

  文臣武将连忙严肃起来,齐齐的开口,向着通天坛口的位置俯首迎接素而去年的驾临。

  哒哒哒!!!

  一架八马齐齐拉出的马车出现,停在的通天坛之下。

  孙权一袭金色九龙袍,腰配玉带,头戴平天冠,大步流星的出现在的通天坛之下,他双手牵着两个皇后,右边的蔡琰,紫色凤袍,端庄优雅,右边的是甄宓,蓝丝凰袍,高贵清秀。

  通天坛很高,从下面看上去,高耸入云,约莫百级台阶,一张红毯铺在台阶之上,孙权三人牵着手,在群臣众将的目光之中,一步步的登上的通天之巅。

  通天台之上,有一根封禅大柱,大柱直通苍天,三人环抱之粗,周围雕龙刻凤。大柱的头顶飞扬着一面大战旗,红底。蓝纹边,金色战龙,大吴皇旗。

  从今往后,中原之上,为大吴之旗为主流标志。

  这其实算起来已经是第二次封禅了,第一次是孙权加冕为帝的时候,在金陵城外的钟山,也曾封禅过一次,程序基本上是一样的。

  当然,那一次的意义和泰山封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泰山封禅的意义,就是确立天下正统朝廷的位置,大吴朝在泰山封禅了,百姓才会开始渐渐的接纳大吴朝管理天下的存在。

  “一跪,祭苍天!”

  “跪!”

  孙权也算是熟门熟路,他走上一步,双手拱起,向天行礼,蔡琰和甄宓相继效仿,跪拜苍天。

  “二跪,拜大地!”

  “跪!”

  孙权三人继续行礼,这礼是少不了的。

  “三跪,祭天下百姓!”

  “跪!”

  三跪九叩的大礼行完之后,孙权站立起来,双手把手中的朝廷重宝,传国玉玺举起。

  他对着苍天,对着众臣,长啸高喝:“苍天见证,孙氏仲谋,得群臣武将之相助,承天下百姓之拥戴,一统中原之大地,领天下之权,立大吴朝,我定当为天下谋福,为苍生谋利,愿我大吴,长存天下,永垂不朽~~~~~~”

  “愿我大吴,长存天下,永垂不朽!”

  “愿我大吴,长存天下,永垂不朽!”

  群臣的气势在这一刻和孙权的气息融合了起来,直同苍天之上,撼动九霄云端之巅。

  正礼过去了,接下来是一个个大礼。

  封禅可不是一个好活,一个礼数接着一个礼数,虽然这些礼数有些繁杂,但是却不可略过,正所谓封禅就是敬天,也就是敬整个天下的意思。

  一个个繁琐的礼数过去了,就剩下最后一道盛宴,封赏群臣了,这时候一个个大臣武将的眼睛都张长,看着孙权手中的黄帛诏书,火热火热的。

  孙权站立通天坛之巅,清了清嗓子,开始对着天下大赏群臣。

  “封曹冲为魏国公,位列二品大公爵,立宗祠,世袭之!”

  “封赵云为赵国公,位列二品大公爵,立宗祠,世袭之!”

  “封周瑜为周国公,位列二品大公爵,立宗祠,世袭之!”

  “封黄忠为忠国公,位列二品大公爵,立宗祠,世袭之!”

  “……”

  这一次孙权也算是很大方,一口气封赏了七大国公,加上了之前的四大国公,大吴朝一共已经存在了十一尊国公了。

  最后,孙权的声音开始有些飞昂了起来:“封李儒为涅国公,位列二品大公爵,立宗祠,世袭之!”

  “李儒?”

  “谁是李儒?”

  一开始不少人有些糊涂,大吴朝好像没有李儒这个人,而且知道李涅是李儒了其实仅限于朝廷高层而已,不过很快有人就反应过来了。

  “应该是李大都督!”

  “早年有传言,锦衣卫大都督就是当年一把火烧了大汉朝的李儒,李文优!”

  一双双目光落在了锦衣卫大都督李涅的身上

  “臣,李儒,谢陛下之封赏!”

  李涅大步走出,双手虚抬,毕恭毕敬的领过封赏。

  从今往后,李儒活过来了。

  有些欢喜自然是有人忧愁,吕布孙策张昭潘凤四人多少有些郁闷,这么看来,这次封赏还想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

  “看来没有王爵!”

  “一品王爵,难啊!”

  “前朝规定,非刘而不封王,难道陛下打算非孙而不封王吗?”

  “不一定,你看,孙伯符也没有封王啊,以他的身份,他的资历,还有他的战绩,足够封王!”

  众臣都有些心中狐疑起来,摸不准孙权的心态。

  国公的封赏之后,就是公爵,三品公爵的封赏,是从诸葛亮开始,连封十八尊公爵,公爵之后就是侯爵,大吴开朝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饕餮盛宴在开启。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天权元年

  一场饕餮盛宴,在泰山封禅的仪式之上,呈现的淋漓尽致。

  大吴朝九品爵位,最高的是一品王爵,但是这一次的封禅并没有出现一品王爵的封赏,这倒是让不少人感觉有些失望。

  不过在大吴群臣心中也在情理之中。

  王者,诸侯是也!

  一品王爵,那就是封王,封王是要封赏领地的。

  如今的中原之地才算是刚刚的统一下来,要是在这个时候,孙权分赏诸侯,那么朝廷的人心会散的,甚至会出现当年汉朝初立时期,诸王反叛的情况出现。

  当年的刘邦建立大汉朝,分封诸王,最后得到的是结果就是后半辈子都用来平叛诸王了。

  所以说,封王还需谨慎。

  王爵无望,那么二品国公之位,成为这一次封爵的最高的荣誉。

  孙权这一次也不客气,连封八大国公,再加上之前已经出现的四尊国公之位,如今位列大吴朝二品国公爵位的,就有足足十二席之多。

  其中分别是江国公孙策,鲁国公吕布,武国公潘凤,文国公张昭,魏国公曹冲,赵国公赵云,周国公周瑜,忠国公黄忠,程国公程普,温国公张纮,蒯国公蒯良,涅国公李儒。

  这十二个人每一尊封赏都能经得起推敲,无论是立下的功劳还是他们的资历,都是顶尖的,绝无徇私。

  当然,如今大吴一统天下,涌出来的功臣无数,能封赏国公之位的,绝对是不仅仅这十二人而已,论功劳,论资历,能上国公之位的还有一大批人。

  比如内阁的朱治,顾雍等人,再比如几大军团的司令,鞠义,贺齐,徐盛,周泰这些人。

  他们不少都是当年跟着孙权南征北战的老资历大将和大臣,如果算起来,他们功绩不会比十二国公差,他们都有资格封赏国公。

  但是这一次孙权得压着这批人。

  大吴朝的封禅对于朝廷来说,紧紧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日后的日子还长着,他可不能让大吴的爵位变成的大白菜,一抓一大把,那就太廉价了。

  而且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

  他要尽可能的压着了一批如今影响力不断的上涨的武将。

  中原虽然平定了,吴军却还没有到马放南山的地步,要是他这一次把这些武将都抬起来,日后打西域,打罗马建立功劳的时候,根本是无法封赏。

  最重要还有一点,马背上得天下,马背上资历不了天下。

  想要治理天下,还得靠文人。

  孙权心中有一点原则,那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之下,绝对不能让军机处的影响力超越内阁的影响力。

  军人是朝廷的一柄枪,若是这一柄枪不能为朝廷所控制,很容易就会出乱子的,所以无论如何,大吴朝的体系之中,必须要保持内阁凌驾在军机处之上,才能让中原进入和平的轨道。

  因此,其实很多有功大将,他都不能肆意的封赏的。

  国公之后,就是位列三品的公爵之位。

  国公是高高在上,那么三品公爵成为了大吴朝新兴贵族的中干的力量,之前封赏的公爵,加上如今孙权一口气封赏的十八席公爵,大吴朝已经超过的四十多席的公爵。

  公爵之下是侯爵,侯爵就廉价很多了,吕蒙,陆逊,苏门等一批青年文武干将,都拿到了侯爵的封赏。

  侯爵接着是伯爵,子爵,男爵……

  这一次泰山封禅对大吴朝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