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小驸马 >

第125章

三国小驸马-第125章

小说: 三国小驸马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致我军于死地。姜叙统兵守卫代郡,彼时兵力八万有余,公孙瓒、孙坚两路追兵相加不过万余。从衣甲上看,吕布部下非代郡守军,而是冀州骑兵。从种种迹像分析,敌军应当早有布置,故意给我等留了一条生路,让我等不得不按其设计的路线退兵,其背后必然隐含阴谋。倘若应付不当,估计危难就在眼前。”

袁绍在得知阴馆城遇袭之时,心头就如压了块巨石,隐约感觉有些不安,听审配说到这里,点头示意认同。审配接着说道:“姜述收服乌恒,部下平添五六万骑兵,从前面布局来看,吕布攻击雁门应是配合大局,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只需三千骑兵,截断这条官道,我军便无路可逃。留下北路,放任我部逃脱,应是提前设计。我等若是进入县城休整,必遭敌人重军围困,此间利害请主公明察。”

袁绍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本想逃回并州之境,再谋东山之起,以现在形势来看,根基之地恐怕也难以保全,道:“诱入小城,重兵围困,围点打援,而后各个击破,并州不保也。应当何解?”

审配道:“急赴云中,结连马韩。”

“兵马疲惫,如何急行?”袁绍叹道。

“弃之。”审配道。

袁绍望着审配,良久未语,长吁一口气,道:“你与颜良、文丑只选千骑,我们夜间北上。”

审配道:“如何向余人解释?”

袁绍道:“如今形势危急,若让他人得知,不免会泄露消息,皆瞒之即可。”

吕布统兵追至崞县县城,天色渐黑,正欲命令部下安营,情报官来报,道:“主公传来军令。”

吕布阅完军令,大喜道:“命令诸军退后五里扎营。”

刚刚立完营寨,公孙瓒、孙坚两部兵马赶到,吕布谓两将道:“奉主公将令,我统兵悄然赴北方埋伏,你等驻守此寨。”

未等公孙瓒、孙坚兵马全部入营,吕布点起部下精兵,趁着夜色沿小路赶往北方设伏。

袁绍与姜述在高柳大战,曹操、韩遂、马腾等诸侯,密切关注战事动态,做好随时应变的相应准备。曹操根据姜述南线的部队部署,频繁调动兵马,准备在袁绍牵制姜述大量兵力之际,发力攻打司隶。

第一卷姜述篇第145章恢复并州2

曹操准备妥当,诸将皆已召至长安,正待下达出击将令,高柳传来急报,当即召集众人商议。文武聚齐,曹操道:“袁绍与匈奴联兵攻打代郡以前,曾经上表朝廷出兵策应,今已安排妥当。今日突然接到急报,袁绍、匈奴联军大败,匈奴王呼厨泉战死,袁绍残部逃回并州,伤亡惨重。”

众人皆大惊失色。历史上曹操谋士众多,如今主要谋士皆被姜述提前挖走,当前谋主为戏志才。戏志才道:“姜述主力三十余万,皆百战精兵,实力在我朝兵马之上。高柳之战原本可以牵制姜述大量兵力,没想到袁绍败得如此迅速,并州元气大伤,已无牵制之力,姜述北方主力随时可以南下。前番谋划皆成空谈,在下以为目前不宜与其交锋。”

李催、李肃曾与姜述交过手,内心对姜述怀有畏惧之意,皆不愿与其为敌,听罢戏志才所言,纷纷出言附合。

曹操环视众人,道:“姜述新胜,兵马士气正高,袁绍新败,并州无还手之力。若不出兵牵制,姜述必会攻打并州。并州若失,长安东北门户洞开,若是姜述来攻,我等如何抵挡?”

李肃道:“姜述接掌洛阳大权以来,并未寻衅周边。幽州之战是张纯作乱,引乌恒人入境劫掠,惹恼其统兵北上。后来韩馥不奉洛阳朝令,又欲让地与袁氏,姜述这才趁势夺了幽州。此次与袁绍交战,是袁绍联合匈奴攻打代郡在先。若我等不主动开战,我认为姜述短期内不会主动寻衅。”

郭汜道:“姜述无故夺了广陵,不是寻衅吗?”

在座文武多有知道内情者,知道此事是陶谦无理在先,内幕并不光彩,又牵扯到曹操,因此无人搭话。郭汜等将平常驻兵在外,不明真相,见李肃暗使眼色,郭汜也不再做声。

众人皆沉默不言,曹操道:“如今诸州不奉号令,钱粮赋税皆不向朝廷交纳,朝廷所得赋税不多,然而兵马甚众,已是不堪重负,诸位有何妙策?”

论起政事,西凉众人皆闭口不谈,这是他们的弱项。戏志才道:“姜述占据地盘甚大,人口众多,兵马精而不众,又注重内政,境内粮钱丰盈。此次袁绍即便不败,诸侯齐力协力,速战速决,或能取胜。倘若相持日久,彼钱粮可以为继,而我等钱粮定会不足,久战必败。丞相所言之事,不外乎人口、钱粮两事,朝廷不能养活太多兵丁,只有两策可能解决,裁兵或者拓土。”

长安文臣因为刘协之故,大多依附曹操,西凉将领把持军职要职,曹操虽在军中安插夏侯淳、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将,毕竟时间急促,诸将威信未立,麾下兵马不多,军中影响力有限。西凉诸将向以兵丁为命根,裁兵之举自然不会同意,均赞成拓土之策。

戏志才言:“姜述实力强大,目前不宜交锋,已成定议。我朝兵马虽多,然实力不如姜述,但是不弱于其他诸侯。南边刘表,西北韩遂马腾,北部袁绍,西南张鲁、刘焉。诸人以张鲁实力最弱,不奉号令,汉中又是富庶之地,可以屯兵。若下汉中,可望蜀矣。若得蜀地,天府之国,朝廷钱粮窘境可解。”

诸人皆无异议。曹操道:“诸位若无异议,暂罢前番出兵洛阳之议,集中兵力讨伐汉中。”

正在此时,曹纯匆匆进来,道:“报丞相,接到北方紧急军情,姜述统兵追杀袁绍,又遣吕布夺了阴馆,现袁绍残部北逃,生死未卜。”

众人大惊,议论纷纷,曹操与袁绍有旧谊,道:“袁绍新附朝廷,不好不救,诸位以为该如何行止?”

众人面面相觑,室内顿时肃静下来。侍中凉盛道:“述军紧追不舍,袁本初危在旦夕。交兵之处,远在北疆,即便如今发兵,亦不可救。不若静观其变,袁本初倘若逃脱,必会遣人求援,可顺势遣将入并州。若袁公路真有难,我军鞭长莫及,安能救之?不若静观其变。”

议郎张范道:“雁门之西为新兴、云中,袁本初残部北上,应是投此两处。北地离新兴、云中很近,如今为马腾部下占据,不若传命马腾起兵。”

牛辅道:“马腾依附洛阳,岂能与姜述交恶?”

张范摇头道:“不然。韩遂、马腾皆有自立之心,往昔依附洛阳,为远交近攻之故。并州若为姜述所得,马腾必不自安。闻韩马皆与袁本初暗通信息,便是此故。若朝廷下旨,赐予高官,资其钱粮,再派人说之,其或会兴兵。”

秋天的夜晚略有些凉意,月光明亮,地面上似洒了一层银霜。高怀伏在官道旁的大树后面,正警惕地仔细甄别附近传来的声音。高怀是高顺的远支族人,现是吕布部下斥候营伍长,依令在附近区域监视,防范袁军趁夜逃跑。吕布担心走了袁绍,将手下斥候全部派了出来,分为二十个小队安排在不同区域,高怀这个小队负责监视这条大道。

月亮渐渐移到西方,夜已经深了,伏在地上的高怀有些困意,他揪了几片身边的杂草,放在嘴里咀嚼,苦涩的滋味让他呸了几口,人却精神了不少,这是高怀自己琢磨的小窍门,犯困时十分有效。

高怀是个孤儿,从小靠族人救济,吃百家饭长大,身体一直健康得很,他与高顺的年纪相仿,却比高顺提前蹿高,十二岁长得便像个青年,为别人帮佣谋生。高顺家境不错,看他可怜,经常接济他,无事时教他认几个字。高怀认为识字的人都很高贵,学得很认真,虽未正式读过书,但是识字不少。

后来高顺当了校尉,让高怀做了随身亲兵,见他做事认真,头脑比较灵活,又将他推荐给吕布,进了斥候营,后来因功升为伍长。斥候身份比普通士兵要高得多,伍长待遇比什长还高,高怀为此兴奋了很长时间,因为他已算是一位低级军官了。

再到后来吕布降了姜述,高怀也成为朝廷士兵,这在他看来实属正常,就如当初从丁原部转成董卓部一样,无论名义上最终属于谁,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

不久军中实行新政,管理制度参照青州军实行,这让他感到十分兴奋,因为青州兵丁都有军饷。第一次领军饷时,都伯陪着一位军官到军中,将兵丁召集起来,详细询问记录每位士兵的情况,并问军饷是否需要发给家人。高怀没有亲人,军官问明情况,拿着一张卡片问他,每月要现钱还是记帐,若是记帐就收下这张卡片,需要花钱的时候,凭卡到大汉钱庄提取现钱。尽管大汉钱庄信誉很好,已在各地建了数十家钱铺,但是高怀不相信卡片,他认为还是现钱让人感觉踏实。此后,每月月底军官都会到军中,给兵丁发饷,每个兵丁上前领饷或在卡片上按手印,军官都会随口说道:“饷钱是丞相的恩德。”

高怀终于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金钱,他十分兴奋,他很感激丞相。传说丞相是天上的星星,下凡人间救助万民、造福百姓。传说虽然很美,毕竟只是故事,距离小人物十分遥远,饷钱却把丞相与他拉得很近,钱虽然不多,却是丞相给的。

高怀想起丞相,不由想起那次丞相的讲话,不由干劲十足。高怀曾经见过丞相,那天完成训练之后,郎将集合全军,带到营前,道:“丞相今天前来视察,都打起精神,别给老子丢面子。”

吕布是一条好汉,很能打仗,除了上次栽在丞相手中,从未败过。丞相年纪不大,相貌很英俊,有一种慑人的威势,他的眼睛似能看透人的心灵。丞相是大英雄,平常威风凛凛的吕布,在丞相面前像一个乖宝宝,恭恭敬敬跟在丞相身后。丞相讲话没有大道理,说得都很朴实,兵丁们都能听懂,一席话很暖人心,让兵丁们知道打仗不是目的,奋力杀敌最终是让天下和平,异族不敢欺凌,百姓安居乐业。高怀听完这席话,感觉浑身充满力量,原来当兵不仅可以吃饱饭、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