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龙招云-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将军在城上,似有心事,便上来了。”
董云的声音很轻,正如他的人一样。曹真拍拍他的肩膀,没说什么。自己眼前的这个青年胆色非凡,年仅二十余岁便成了曹真的左膀右臂,其前途不可限量。
“将军……”董云道,“将军对此次蜀汉北伐有何看法?”
曹真笑了笑,这是眼前这个青年的说话方式,这表明他有自己的看法。
“我听说蜀汉丞相诸葛亮西出祁山,陇右皆惊,他休养了六年,想必定是倾全力而出吧。”
董云摇摇头:“将军,我觉得此事有蹊跷。”
“哦?说来听听。”
董云行了一礼:“将军,我听闻,蜀汉镇东将军赵云的旗号出现在了斜谷道。”
“斜谷?”曹真皱着眉头,认真想着,“小董,不瞒你说,我曾经想过蜀汉来犯的事情。我以为,汉高祖刘邦入中原时走陈仓道,而诸葛亮若要谨慎,恐怕就要走斜谷,只是没想到他谨慎得不能再谨慎,竟然没有走秦岭,而是西出祁山。”
董云点点头:“将军,蹊跷就在这里。”
“蜀汉的赵云,一生未有败绩,江湖人称龙魂枪神,蜀汉人士更是称其为常胜将军。诸葛亮西出祁山,却派赵云走斜谷,这是为何?”
曹真喃喃着:“你是说,诸葛亮的真正目的,极有可能还是斜谷?”
董云道:“将军,我只是猜测。若陛下率全军出陇右,到时候发现诸葛亮西出祁山只是个诱饵,而赵云部队切断我们的退路,那可就危险了。”
曹真陷入沉思之中,好久都没有回话。月下的长安分外寂静,偶有虫鸣声,消失在远处的山麓里。
“小董,我记得,你从小就很敬仰赵云吧。”
董云一愣:“将军,我……”
“我听说,你小的时候正逢赵云成名,长坂一战惊天动地,龙魂枪神之名传遍了整个魏国,那时的赵云成为了许多人敬仰的目标。”
董云没有回话,只是和曹真一起看向郊外的夜。
“董云,我派你协助大将韩德,率三万军队以为前锋,进驻箕谷,打探赵云军队虚实。”曹真道,“若诸葛亮的目的真在斜谷,即刻回报,我有十万大军在后。”
“是,将军!”
曹真拍拍董云的肩,笑了。
“董云,我听说你的枪法也很强,被士兵私下称为魏之枪神。”
“将军过誉了,这个称号,我担当不起。”董云行礼。
“董云,赵云,你们谁会更强一些?”曹真道,“我倒有些期待了。”
董云没有回话,他抬起头,月光皎洁。
赵将军,我真的……很想和你见一面啊……
'(500。云无常形)'
韩德,生于西凉,长于中原,被魏呼为西凉第一勇士。
他自幼便有万夫不当之勇,少年时猎杀双虎,名震一时。当年曹操与马超在关中激战,时为西凉旧将的韩德使一口开山斧,独自抵挡夏侯渊大军数月之久,深为其忌惮。而后韩遂投降,韩德亦随曹操征战,为魏立下赫赫战功。如今诸葛亮北伐,受曹魏大恩的韩德率领五万羌兵来到长安,与魏明帝曹睿见过,被分在大将军曹真名下。曹真又拨出三万人马,使董云为韩德军师,两方合兵,八万人马出长安,作为先锋部队,直逼箕谷。
此时正是春夏交集,风没有春的柔,亦没有夏的热,关中平原很是惬意。八万大军行进于此,黑压压的一片,看不到头。
“军师,以你之言,此战应当如何?”
行在军前的韩德问董云。身经百战的韩德已有五十余岁,对于曹真派给自己的军师算不上敬畏,毕竟这个年轻人也才二十三出头,和自己的儿子差不多大。
“韩将军,在下以为,此次之役应以探知赵云虚实为主。依在下愚见,蜀军北上,气焰正盛,难免会急于求进,我军便可示之以弱,诱使赵云出斜谷,设计围之,逼迫斜谷蜀军出山相救,以明虚实。”
“军师多虑了,赵云虽勇,如今也已年迈,能掀起多大的浪?父亲铁骑一到,十个赵云也白搭!”
说话的是韩德的大儿子:韩瑛。这些年,董云听说过韩门四子的名号。韩德四子,瑛瑶琼琪,均是二十上下的青年,都因其一身绝世武艺而闻名遐迩。大儿子韩瑛使一杆长矛,以霸气神功绝冠天下,二十六年未逢敌手,故敢口出此言。
韩德想了想,说道:“瑛儿,不可对军师无礼。诸葛之智,赵云之勇,不可小觑。我军只要好好作战就是。”
“父亲教训得是。”韩瑛唯唯诺诺。
年轻就是这样,目中无人,早晚会吃亏吧。韩德纵马扬鞭,领军前行。不过,此次八万大军进攻,也没什么大问题。虽然对手是赵云,毕竟神话已老,没什么大不了的……
“军师,听闻你也使得一手好枪?”
董云往左一看,见是韩德四子韩琪,年方十九。
要问韩德四子谁最厉害,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如果问韩德四子谁最不要命,那非四子韩琪莫属。原因无他,只因韩琪没有痛觉。
韩琪是个练武奇才,却又残于神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痛。与董云一样,他也曾仰慕过枪神赵云,并立志学枪,学遍了魏国所有好手,包括当今张辽也曾指教过他。如此之武却又感觉不到痛楚,一旦上了战场,那便是比魔鬼还可怕的对手。
“四公子谬赞了。”董云欠身答道,“花枪而已,上不了台面。”
“别那么谦虚嘛!”韩琪笑道,“此战毕了,我们好好切磋一场,如何?”
三子韩琼道:“四弟莫要取闹!开战在即,收起你那性子!”
韩德三子韩琼使一把方天画戟,双臂有千金之力,在西凉被誉为“小温侯”,说是颇有吕布之风。只是他习武时,吕布早已成为了过去,对于这个称号,韩琼一直不甚感冒。
董云唯唯诺诺着,应付韩家的这三个儿子。他只是看向韩德,虽然大将韩德那么说,但董云还是看到了韩德的志在必得气高轩昂。
韩德他,轻敌了。
魏军行至一处平原,远处飞奔来一骑,那是韩德的二儿子韩瑶。
“父亲!前方便是箕谷,打探到有一支蜀军盘旋咽喉下寨,旗号赵云。”
二子韩琼使一口长刀,是飞沙张辽之徒。韩门四子中,就属韩瑶最持重,这一点连大哥韩瑛都比不上。魏军向箕谷行进,韩瑶先率队伍去前方打探情报,以确认没有伏兵。
“嗯,此处距赵云先锋部队有多远?”韩德问道,董云也凑了过来。
“回父亲,三十里外,有箕谷一山,名为凤鸣山,赵云主队便驻扎在那里。”
韩德点点头,十分满意自己儿子的回答。这些年东征西战,韩瑶的武艺算不上进步最快的,但对于战场的把握却是四子之最。假以时日,他一定会是一方大将,就像曾经的曹仁一样,就像如今的张辽一样。
“传令下去,全军就地扎营,明日随我去会会赵云!”
…………………………………………………………………………
自斜谷北上,出口便是箕谷。而箕谷最北面,地势起伏,便是凤鸣山。山势险要,十分狭窄,从天往下俯瞰,山口呈中凹两边凸,像一张网,也像凤凰展开的双翅。
“赵云这人,有些来头啊……”
烈日当头,韩德远远看见赵云的部队。董云陷入了沉思:面对魏军八万之势,赵云没有盘山固守,而是在大道正中扎营。有这份气魄,难道是身后还有数万大军支援?如果真是如此,那诸葛亮此次北伐的主力,难道都集中在了斜谷?
董云看到那边排开的军队,一骑白马横立在军前,旗号为赵。
“那是赵云么?”董云喃喃着。
风将赵云的披风高高扬起,飞龙甲上银光烁烁。赵云发须皆白,全身上下没有半点杀气,他只是走到阵前,喝道:“汉将常山赵云在此!尔等速报性命,休做无名之鬼!”
赵云在魏军阵容里引起了一阵骚动,韩德也饶有兴趣地打量着他。
赵云……那是赵云?那就是传说中在长坂五十万军中七进七出的赵云?是在汉水一战杀得徐晃、张郃不敢应战的赵云?是百万军中来去自如的赵云?是那个被称为枪神的赵子龙?
可是,和心中的那个赵云不同,远处的那名将领却没有半点杀气,虽是一身武将打扮,却透着文臣的儒雅。这让韩德、董云以及韩门四子不得不怀疑,那个人到底是不是赵云。
赵云只是缓缓地提起涯角枪,指向那八万大军。
走到现在,赵云已经经历了太多,也不再有当年的张狂。他不会再随意露出锋芒,因为他明白,锋芒越多,这个世界就会越了解你,自己的处境就会越危险。如今的赵云早已不再是以往的凤,而化身为蟒,激怒对手,并在稍纵即逝的战场上一击毙命。
百鸟朝凤,七探盘蛇。由凤蜕变为蛇,少的是浮华,多的是狠厉。
“魏将众多,莫非尽是鼠辈?!岂无一敢应战者?!”赵云大喝,“如若如此,何不快快下马受降!”
见得赵云挑衅,韩德怒气翻涌,正要下令,董云急忙劝阻:“韩将军,此是赵云激将之法。将军请看,我军位于凤鸣山道,山势狭窄,我大军施展不开,赵云仅有五千之众在前。我十六倍于敌的优势没有发挥的空间,如今之计是邀赵云于外道出战,一举歼灭。”
“军师休要长他人威风灭自家志气!”长子韩瑛绰矛上马,“且让我去会会赵云!”
“大哥莫慌!”二子韩瑶沉声道,“军师所言有理,且让我去打探虚实,万一有失,你我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魏军阵中擂鼓声震天,两军排开,一骑杀出。赵云眯着眼,看向那直奔过来的青年,喝道:“来将何人!”
“魏将:韩瑶!”
话音未落,赵云只觉周身一寒,抬头那柄长刀已劈到跟前。赵云隔开长刀,直取韩瑶心窝,被刀柄打开,两人拉开距离,互相对峙。
赵云有些诧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