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霸图-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多带上粮食财物跑得不见,整个乡中处无人状态。
赵匡胤率兵行进,途中一直有辽军探马跟随,追着袭扰个不停,见这乡中勉强能守御,官道北面是遍布齐膝高荒草的野地,那也能列阵野战,正打算传令前军准备宿营,不想这时后面哨骑来报:幽州城内有支马军自安东门追出来了!”
除非是潮湿地面,骑兵行军往往会卷起一路烟尘,要么以密密的旗帜遮蔽队列,哨骑不抵近侦察很难看出具体多少兵力。自从军以来,赵匡胤还从没与辽军真正对阵,接报顿时来了兴趣,一面传令后军韩重斌迎战,一面率中军千余骑前往观察。
三万兵的行军队列拉长足有五六里,等赵匡胤率骑从赶到,后军韩重斌已严阵以待。因官道两边有排水沟,南面还是村落,后军只能在官道及北侧野地里列阵,这无形的分成了两队。马军列阵占地空间大,官道上这一队大约只有千余骑。
不多时,就听轰隆隆的马蹄声连绵不绝,一道黑线出现在官道尽头,渐渐增高呈一堵墙一样压来。眼见距离渐近,韩重斌部后军骑队也开始启动,并渐渐加速,经过一两里的助跑后,马速就已经很快了。
不过要到巅峰状态,是需要待战马完成热身后才有可能,一般这种状态的长短要视战马品种,辽军装备的辽东马、漠北马的耐力都比较强,但若论短距离爆发力,禁军装备的河曲马则强很多。
“杀!”禁军士兵们策马狂奔,张弓搭箭连连射击,但也就是两轮箭雨就短兵相接了,在双方都装备了精良甲的情况下,伤亡都不过百十骑,有的还可能是因为场地原因翻倒,因为这儿荒草地面并不平坦,还有一些人为堆放的石堆木料,这对狂奔的战马来说是巨大的障碍。
第0520章 绕西山
刹时一轮冲锋过去,两军骑队交错而过,看不出优劣之势,不过驻马高地的赵匡胤还是发现,已方兵力明显少于敌方。当两军骑队同时调头再次接敌时,已方就显得势弱了。
“传令前军,命刘光义率三千骑从村子南侧绕过去直击敌后。”赵匡胤面沉似水,见这支辽骑不像是一击便走的骚扰作战,那便是有意拖住已方大部队,若能乘机给其以重创,多少对幽州城内的守军来说是一个打击。
传令兵打马而去,但前军本就离得远,绕路至少有十多里,一会儿还到不了。可眼前战场上,两轮冲锋之后,辽骑作战模式愈加机动灵活,对方向的把握很强,每次都贴近己方骑队擦身而过,很少进行正面直撞。
而每次接近时必来一次齐射,这样又给己方骑队以杀伤,相反,已方骑队已被辽骑牵着鼻子打转追赶,一旦追得近了,辽军骑队立即就转向调头,然后又是几轮齐射。
转弯、溜逗、不停地将己方拖到合适距离再放箭,而已方马军已陷入一种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着,有力无处使的尴尬境地,这情形落败只是迟早的事,与辽军相差的不仅是战术,马术就是根本性的问题。
既然已经开打,几万大军在这儿被小股辽骑溜狗一样暴虐,赵匡胤开始还处之泰然,这会儿也看得十分气闷,终于是恼羞成怒,胀红着脸忍不住大吼道:“是可忍,孰不可忍!弟兄们!随某杀敌!”
这时战场上遍地枯草已被踏平,辽军骑队处于北侧,而禁军骑队正在南侧追赶,这样平行状态正处于辽军弓箭射程,赵匡胤率千余骑从正在战场外两三里,他大喝一声,倒拖着大盘龙棍一马当先,本部骑队随之启动,并渐渐加速,冲下坡直向前疾奔。
越过一里多的距离时,已方韩重斌部刚好转到了北侧,辽军为保持距离射击刚好也调头转过来,正好与赵匡胤迎面直撞,而这也是赵匡胤所看准的时机。
迎面一阵杂乱箭雨射来,赵匡胤挥起大盘龙棍一个兜转,盘龙棍前面一截两尺短棍与手中长柄之间有活扣相连,随着手柄的动作旋转不停,打得箭矢在叮当作响中崩飞出去。
因来得突然而且速度快,辽军骑队显然也是措不及防,仅前队隔着二三十步射出一阵箭雨,瞬间就接近了。
“杀!”赵匡胤一声大喝,大盘龙棍如一连枷一样迅猛拍击,迎面冲来的一骑刚举起弯刀就被拍下马去。同时,借着击中敌骑时产生的力量反弹,大盘龙棍倒转攻向左侧,一下将另一侧借马力拖刀的辽骑抽落下马。
当辽骑被迫正面迎战,其战力与禁军也就相差无几了,因弯刀在武术上来说非正面硬战武器,走的是轻灵劈削、倒拖划拉的路子,武器装备上就逊了一筹。
被赵匡胤率部正面拦截,被甩在后面的韩重斌部立即就抓住机会咬上来,并分兵左右包抄,再加上一个前后夹击之下,辽军骑阵一下就冲不动,失去速度很快被分割,再也无法翻盘掌握主动。
而这时辽军主将萧勃鲁本杀得兴趣,见已取得的优势一下失去,反倒被切割成三队,可想起萧思温的提醒还是心有不甘地命亲兵吹响了撤退的号角声。
呜呜作响的号角声中,辽军主将战时倒拖的大旗,这时要作为指明方向的效用,一下高高竖立起来,在数十杆各色旗号簇拥下向北侧运动。
“休得恋战!随某追击!”赵匡胤作为主将,对号角传令声非常敏感,一下就发现辽军试图逃走的方向,当下率百余骑脱离大阵,绕向北面奔起直追。
处于劣势若撤退往往要留大部兵力断后,萧勃鲁的中军先逃出战场,但大部数千仍陷在禁军骑兵的切割包抄中,一时半会儿逃不出来,不过也在北运动。当赵匡胤好不容易追过来,一下被脱阵而出的辽骑挡路,待冲杀一阵,中军将旗已逃出三四里外。
眼见要追不上了,赵匡胤正打算放弃,这时远处又一阵轰鸣声传来,正惊疑间,就数千骑狂奔而来,斗大的“刘”字将旗随风展开,赵匡胤大喜,立即甩开小股辽骑,拍马再追上去。
但辽军反应很快,见又一支拦路的马上就转向正北方向,赵匡胤率兵追了数里,但终究还是没追上,回来时再拦截一阵,顺便打扫战场,还没来得及等军官们清点出战果,前军来报:潞县城外,杨衮亲率大军出城列阵,但全是马军!
赵匡胤立即赶回中军,让哨骑探明再报,但始终没探出具体马军是多少。这番耽搁下来,后军韩重斌来报:之前一战斩首一千七百余级,竟与已方阵亡兵员相当。
看了这个战果,赵匡胤顿时对禁军大规模马战不抱信心,当下以主力在孙侯乡修筑营盘,命王审琦、刘光义率前军去试探,结果到傍晚,前军没出战就回来了。
次日,赵匡胤率部前进至潞县西城门外开阔地带,以两万步军居中,一万马军置于侧后,但杨衮又闭门不出。因为辽国主要骑兵称雄,步阵野战比禁军这种精锐就差多了,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杨衮当然不干,这下赵匡胤也不得不面临攻城的问题。
而这时同一天出兵的慕容延钊率兵北上,当天绕过香山,申时渡过温沦河后离昌平就已经很近了。因为大军出发之前,行在已派人通知袁彦,此时便派其次子袁通前来迎接。
袁彦长子在京出任宫门司御率,次子一直带在身边历练,现任成德牙内军都指挥使,年三十来岁,面色微黑,中等身材,却擅长骑射,屡临战阵。
“慕容将军行军快速最好不过,耶律挞烈今日攻城甚急,战斗从清晨开始到现在一直没停,吾家父帅希望将军走马池口,绕道至西山出口处的峡口镇,现在赶去正来得及,如此明日上午可与吾父帅前后夹击,彻底驱逐挞烈的西路军。”
西山就是昌平西北的军都山,其山岭峰峦叠翠,延伸分布范围很广,出居庸关到昌平之间有很长一段峡谷山路,山口处有个南口镇位置非常重要。
“看这天色还剩下一个多时辰,却要再绕行六七十里的山路,袁使君未免强人所难吧?”慕容延钊一听,顿时满头黑线,眼看要到地方了,结果居然还要绕路。
他授命前查过地图,还找来卢思台附近乡民打听后作为随军向导,知道是有这么一条小路从昌平以南绕到居庸关出来的西山出口处,但那条小路很不好走,骑兵走山路急行军的辛苦和危险就不用说了。
第0521章 半包围(爆更)
若论官职级别,慕容延钊和袁彦地位不相上下,都是加检校太保、兼领节镇,也都领过禁军,且都在淮南之战时立下大功。但若论出身和资历,慕容延钊出身河东将门,资历也深厚得多,后汉乾佑初就曾在先帝郭威麾下任步军都校。
这次皇帝命他率兵支援,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他和袁彦配合,设法歼灭耶律挞烈部进取居庸关,以做到彻底断绝外援,只要这一步成功,那么攻下幽州城就是早晚间事。这一点,慕容延钊心中清楚,何况早上出发时,王朴也一再提醒,所以,他这一路行军速度还是很快的。
但现在,袁彦派次子袁通前来通知他绕道敌后,这确实是个无可挑剔的好策略。慕容延钊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决定照办,召袁通上前询问了辽军兵力配比,及攻城战斗情况,稍事休整便转道向西。
慕容延钊部一万骑兵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昌平县城东南三十里,而向西的必经转折点马池口处在昌平西南二十五里,这个时候辽军还在攻城,处在作战状态,如此近的距离,上万骑兵要想不声不响地绕过去几无可能。
酉时初,日暮西垂,天近黄昏,慕容延钊率部到达马池口以南五里的一处荒山洼地,下令全军就地休整用晚膳,打算等夜幕初临时辽军收兵回营再绕过去。
上万士兵们衣不解甲,牵着战马就地休息,哨骑远远地放出去在周围警戒,慕容延钊翻身下马,双脚一着地就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地面似乎有点颤抖。
“敌袭!敌袭!快准备迎战!”就在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