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霸图-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知前方车马走得慢慢吞吞,缓缓而行,似乎没听见他的的叫喊,眼看前面要撞上去了,赵匡胤只得喊停,打马上前喝问:“你们哪家贵人,竟这么大架子?”
“你娘的眼睛瞎了!这是京城内外巡检王相公在巡街,岂是你一个军头……”对方护卫军官怒骂起来,一抬头忽然看到后面打着晋王府旗幡的马车,立即打马走开了。
“回来回来!犯不着如此!”郭荣在马车上已经看到了,那辆挑着书有“京城内外巡检”字样旗号的大马车,便猜到是王殷了,可不想与他照面,免生不快之事。
王殷官任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身兼宰相与方镇,可谓权倾朝野。此人虽也是“澶州兵变”的从龙功臣,可行事张狂无忌,在邺都任上肆意揽权,安插部将故旧,聚敛钱财,盘剥地方庶民。
仅是如此尚在皇帝郭威的容忍范围,可他还将手伸向邻近节镇治下州县,与其他节帅频繁往来,这就很犯忌讳了。而今回京朝见,镇州药元福先他一天回京,密凑郭威:王殷蓄势敛财,恐有殆意!
于是,十二月十九王殷朝见,郭威便留王殷在京,但王殷似乎没什么觉悟,照样张狂行事,上凑请郭威拔给武器盔甲和仪仗,用来装备巡逻的士兵。
郭威驳斥了他的请求,但王殷并不甘心,今天便跑去兵部请求通融,结果碰壁而回。不料在这儿遇上刚回京的郭荣,那马车他早就看到了,但他不想上前见礼。在王殷看来,郭荣何德何能,不过一后生小子而已,若不是认了个好义父,岂能位列亲王,该向自己见礼才是。
事实上,王殷也意识到危险的气息,可他拿不准郭威的心思,所以想求取甲仗装备更多牙兵,出入京城内外巡视,会感觉安全一点。
牙将过来通报,王殷哼了一声,并不理会,任由下属骑从马队缓缓转过街口,他坐在车上挑开车帘看了看,不想郭荣也正看过来,两人照面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又拉上了车帘。
直到王殷的车驾转过街口远去,郭荣才命继续前行。赵匡胤打马回来,很是不忿地说:“这王相公竟如此不知礼数,实在是没把晋王殿下放在眼里。”
“不可妄言!王相公行事,岂是你可以测度。”郭荣言语训斥,却面带微笑,并不在意的样子。
年关一天天近了,郭荣事务也多起来,朝中政事有范质、李谷等人处理,他只默默关注,很少亲自过问,专注学习祭祀礼仪,为除夕告祭太庙,元日南郊祭告天地作准备。
告祭太庙并不只是除夕那天才开始,而是在之前就要筹办。早在冬月中旬时,郭威就诏令中书令冯道到西京洛阳迎奉太庙神主。
所谓神主,就是指皇帝家族祖上几代成员,将其灵牌迎到东京太庙,每年接受祭祀供奉。这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儒家礼教讲究做人治国皆以孝为根本,搞得很复杂。
先是给郭威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四代人上谥号,于是,人死了很多年后,还能做皇帝皇后。
然后,又给皇帝郭威上尊号为圣明文武仁德皇帝。再然后郭威装模作样,回诏不允,重复三次之后才很不好意思地准了。但这也有一道繁琐的礼仪程序,要等明年正月初一的元日南郊社祭完毕后,才能正式册封。皇帝谁能封,当然是天地大神了。
所以这个谥号、尊号,再加年关祭祀,就很复杂,郭荣作为祭祀亚献,只能每天斋戒,全心扑在这上面。可每次预行典礼时,王殷都率护卫随从在皇帝郭威身边,这有违礼数,让朝中文武百官都心生忌恨。
终于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早间典礼后,郭威带病在滋德殿接受重臣朝见,逢王殷照例入殿请安,郭威就质问:“近来每次典礼,卿皆带牙兵入卫,是何居心?”
王殷当时就懵了,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完全不明白怎么回事,暗想我带牙兵入卫,陛下你要是不同意,我能带兵近前?
可他还来不及开口辩解,郭威便大喝道:“来人!与朕拿下此獠!”
早得了吩咐,已准备停当的殿外押班侍卫们一拥而入,便将王殷逮捕。随后,郭威颁发制书: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王殷削夺在身官爵,长流登州。
上前殿前司禁军将王殷押进马车,一路出城到达北郊时,又传来了皇帝口谕:寻赐死于北郊!其家人骨肉,并不问罪。
也就是说,北郊找个地方干掉!不牵连他的家人。
同时,郭威又下诏,以快马急递澶州,命镇宁节度使郑仁诲到邺都安抚王殷部将。但之后,郑仁诲领会了皇帝意图,抄没王殷家产私吞,擅自杀死王殷的儿子,并将他家女眷迁到登州监管。
第0184章 大赦天下
腊月二十九除夕一大早,武百官齐聚崇元殿朝见。皇帝郭威身穿十二纹章衮服,头戴通天冠冕,因染了风痹之疾,其实也就是中风,时好时坏,由内侍搀扶而出,勉强能接受朝贺。
随后按之前的安排,郭威从斋宫乘步辇出,晋王郭荣为亚献,太师冯道为礼仪使,率武百官随行,前往太庙。按礼仪要先祭高祖父,信祖睿和皇帝郭璟,高祖母睿恭皇后张氏,然后再到父亲郭简,母亲王氏,共四代人。
太庙的建筑规模并不算宏大,但依唐代建筑格局也有高高的基座,二三十步的汉白玉台阶,内侍搀扶着郭威缓步登上,先到高祖父庙庭进酒献爵,哪知刚低头正要率百官行拜礼,郭威脸庞一阵抽搐,病症复差点倒下去,好在内侍及时扶住退下。随后命晋王郭荣领百官完成祭祀。
直到午后,在太医急救下,郭威悠悠醒转,见郭荣在侧服侍汤药,心中大为欣慰,又想到今日祭告祖宗的大礼未完成,甚是遗憾,便命郭荣派内侍准备车驾,前往南郊行宫。
当晚,郭威病情再次复,差点没救了。郭荣听说很是担忧,但却没再去探视,以免被猜疑。
正月初一元日,郭威到新筑的坛丘祭祀天地,勉强能抬头瞻仰致敬。但这次不同于祭太庙,皇帝不能动手,也不能由储君代行,郭荣只能在边上恭恭敬敬的看着。进酒献爵、奠放纸钱都由礼仪使等官员代劳。
祭祀完毕,再回南郊行宫接受百官朝贺。如此,除夕祭祀礼仪才算完成了。随后郭威乘车驾领百官回宫,登上明德楼。明德楼就是宣德门里面的二重外庭门楼,而百官则在门楼外,再次恭贺。
礼毕,郭威命内侍省太监宣读制书:“大赦天下,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自正月一日昧爽已前,应犯罪人,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内外将士各优给,武职官并与加恩,内外命妇并与进封。
寺监摄官七周年已上者,同明经出身,今后诸寺监不得以白身署摄。升朝官两任已上,著绿十五周年与赐绯,著绯十五年与赐紫。州县官曾经五度参选,虽未及十六考,与授朝散大夫阶,年七十已上,授优散官,赐绯。应奉郊庙职掌人员,并与恩泽。今后不得以梁朝及清泰朝为伪朝伪主,天下帝王陵庙及名臣坟墓无后,官为检校”云。”
所谓大赦罪犯,历代帝王都有如此,其实没什么新意,照旧例而已。另外就是禁军给予优厚的钱粮赏赐,一些重要武官员加封散官,贵戚和大臣的妻子等命妇也加封诰命。
寺监官员就是如大理寺,或将作监等官,为官七年以上,赐同明经出身,因为在此之前的后汉朝政混乱,一些低级官员是以小吏充任,有的甚至是白身,但今后不许如此。
再然后的加恩就非常广泛了,为官十五年的绿袍官员都是六七的,可以直接赐绯袍四、五官,而着绯袍四五官十五年的,则赐紫袍三以上。而地方州县官员,不管政绩如何,一律加官。
至于梁朝就是朱温所建立,清泰则是后唐末帝李从珂的年号,这两朝有个共同点,都是兵变夺位,官们深恶痛绝,肆意诽谤。事实上朱温也没那么坏,不过是因为他把李唐官重臣沉河,所以被大量抹黑。
显德元年正月初三,郭威下诏,撤消邺都,改大名府,建制地位在京兆府之下,依旧置天雄军。到初五又加晋王郭荣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
当时大臣很难再见到皇帝,朝庭内外惊恐,害怕出事,听说晋王掌管禁军,才稍稍安心。可这时侍卫司禁军中流言蜚语不断,有士兵纷纷传言说,元日郊祀的赏赐比唐明宗时少。
之所以今年高规格郊祀,是因为之前就有占卜者声称:镇星在氐、房,乃郑、宋之分,当京师之地;兼氐宿主帝王路寝。若散财以致福,迁幸以避灾,庶几可以驱禳矣。
也就是说,东京城在郑宋之地,又是前朝刘汉帝王陵寝之地,若散财迁都房州才能消灾。这本就是谣言,实际是去年郭威下诏撤消唐代以来的营田务,以及后梁时的牛租,这极大地损害了地方豪门大族的利益。
郭威当然看明白这件事,不得不同意郊祀散财,加恩全国武。而且还有地方节帅,襄州安审琦进封陈王;郓州符彦卿进封卫王,移镇天雄军;荆南高保融进封南平王;夏州李彝兴进封西平王。
还有十几位老资历节帅进封国公,其余加太尉、太傅,并再次大规模移镇调任。其中,以以澶州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加同平章事;
以宣徽南院使、知永兴军府事袁鳷为彰义节度使,因为何福进未及上任便病危,所以换泾源节帅;以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王仁镐为永兴军节度使;以枢密承旨魏仁浦为枢密副使。
节帅与重臣的调任非常微妙,袁鳷、王仁镐在某种程度上,是被降职了。而郑仁诲两年不到就由恩州刺史兼团练使,升任枢密使加同平章事,位列朝堂宰相。枢密承旨魏仁浦,则一向为郭威所看重,升迁显不露痕迹。
自此,枢密正副使都换成了官,权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