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晋朝那些事儿 >

第55章

晋朝那些事儿-第55章

小说: 晋朝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君碎奚为安远将军、川侯。
  秦国攻灭燕国的时候,东晋也在打仗。桓温从燕国大败而归后,因为袁真没有攻下石门,遂将袁真降为平民,因为邓遐不能打通皋陵,也将邓遐免官。袁真不服气,写了一封检举信,检举桓温的罪状。但此时朝廷被桓温把持着,所以检举信落到桓温手里,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袁真于是投降燕国,并把自己据守的寿春献给燕国。燕国遂授袁真为使持节、都督淮南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扬州刺史,封为宣城公。桓温刚打了一个大败仗,军事力量很弱,元气尚未恢复,没有力量征伐袁真,只好把自己的办公场所挪得离袁真远点,以防袁真来打自己。桓温从姑孰搬到了广陵,然后征调附近百姓修筑广陵城。因为打仗,江淮地方的劳役非常频繁,这次又遇上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百姓都很怨恨桓温。秘书监孙盛正在家里写史书,叫做《晋春秋》。写到这个时间段的时候,孙盛就给桓温加了很不好的评语。
  桓温看到这本书后非常生气,让人把孙盛的儿子孙潜叫来,对他道:“我的确打了败仗,可也不像你父亲说的这样不堪。如果这本书传出去,岂不是辱没了我的家门?”孙潜很害怕,于是答应桓温回去请父亲改写这段历史。孙盛听儿子一说,愤然道:“韩信厉害不厉害?可他也被楚国打败过;诸葛亮聪明不聪明,他也吃过魏国的败仗啊。桓温在枋头打了败仗,我是照实写的。他丧师辱国是历史,还想要我替他掩饰么?我如果隐瞒真相,写的还叫史书么?”并说:“我不怕死!何惧桓温?”
  孙潜及孙家所有人全部跪在地上哭着请孙盛改书,孙盛坚决不改,又怕此书被桓温所毁,又抄写一本寄到北方,使之流传。而孙潜则悄悄地把《晋春秋》重改了一遍,献给桓温。桓温这才放心。
  东晋太和五年(370)二月,袁真病卒,燕国任命他的儿子袁瑾为扬州刺史。桓温这时候已经恢复元气,遂率两万部队去打袁瑾。燕国派左卫将军孟高率骑兵南下增援。孟高到淮北的时候,恰逢王猛第二次大规模的伐燕,燕军屡屡打败仗,朝廷又将孟高召回。袁瑾遂守寿春城不出,一直守到燕国被前秦所亡。袁瑾干脆再降前秦,请秦国出兵。苻坚派张蚝率两万军马去救。桓石虔与桓伊带兵在石桥大败张蚝。张蚝退屯慎城。桓温终于攻破寿春,把袁瑾及其宗族擒获,押到建康后斩首。
  强大的前秦
  桓温早就有篡晋夺位当皇帝的野心了,他曾经叹道:“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按照桓温的计划,他先通过北伐树立威望,邀买人心,然后再逼晋帝退位,但攻前秦的长安,因缺粮而退;伐燕国的邺城,又在枋头大败。这回桓温恢复实力,收复寿春之后,又问郗超:“凭我现在的实力,还能够再次北伐,一雪枋头之耻么?”
  郗超回答:“您的实力还达不到。”桓温遂闷闷不乐。郗超知道桓温的心思,于是对桓温道:“虽然您现在担天下重任,但由于北伐失败,如果不能立下不世之功,则不足以镇民望。”
  桓温道:“我也在为这事儿发愁呢,你说怎么办?”
  郗超道:“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黜昌邑。明公要立大威信,使四海信服,也应当学习他们。”
  “我早有此心,可是皇帝没什么过错,我找什么理由废掉他呢?”
  “没什么过错,就给他找出点儿过错来。宫门深幽,最能让人相信的是床笫方面的事。您可以说皇帝阳痿,他的儿子全部是他的宠臣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参侍内寝的大臣所生。仅凭此一件事,必可废掉他!”
  桓温大喜,先派人去造谣,等朝野之间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桓温带兵入京,对褚太后说,因为皇帝有痿疾,要废掉皇帝。
  太后大惊:“不会吧,那为什么有田氏和孟氏为皇帝生有三男?”
  桓温假装吃惊道:“您没听说么?现在朝野都知道,这三个孩子是皇上的宠臣相龙、计好、朱灵宝等所生。此三臣经常和皇上在一起,甚至夜不出宫,这事很有可能。”
  太后被桓温也给弄懵了,遂道:“那就凭你处置吧。”
  桓温从太后那里诓到了太后懿旨,遂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另立相王司马昱为帝。朝中百官并非没有反对的,但桓温带兵入朝,杀气腾腾,哪个敢说半个不字。桓温废掉司马奕后,把田氏、孟氏及其所生的三子杀掉,相龙、计好、朱灵宝也被满门抄斩。司马奕被强迫离开都城,迁到吴县西柴里居住。司马奕害怕桓温暗害自己,竟然不敢让自己的妻妾怀孕,每日只是饮酒睡觉,忍辱求生。
  桓温废立晋君之后,回到姑孰,把郗超留在京中把持内政。司马昱被推上皇位后的第二年即病亡,年五十二岁。司马昱临终遗诏称:“大司马桓温依周公居摄政事。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意思是由桓温来控制朝政,如果桓温愿意,也可以取而代之当皇帝。
  司马昱之所以下这样的诏书,是怕桓温将来篡位加害自己的子孙,干脆从法律的形势上确定桓温当皇帝的合法性,这样桓温也就用不着加害他们了。但侍中王坦之坚决反对,甚至把司马昱的遗诏撕得粉碎。
  司马昱叹口气道:“天下,本是我祖无意中得来的,你又何必阻止呢?”
  王坦之反驳道:“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皇上您又凭什么让给他人呢?”
  在王坦之的坚决要求下,司马昱又改遗诏为:“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就是说只给予桓温相当于三国诸葛亮一样的权力。桓温并没有擅断朝政的权力。
  司马昱死后,朝臣不敢立新皇,要去向桓温请示。谢安、王彪之、王坦之坚决按照司马昱的遗诏,拥太子司马曜即皇帝位。
  郗超凭自己在朝中的力量没办法阻止三人立新君,于是跑到桓温那里告状说:“本来司马昱并无此遗诏,您可以趁此机会控制朝政,甚至得到皇位。但这样的好事全让谢安、王彪之和王坦之给搅黄了。”
  桓温也非常失望,听了郗超的话,立刻以觐见新帝的名义,带大军去京城。大军到了京城南十二里地的新亭,然后请谢安和王坦之出城来见,并埋下伏兵,打算一言不合,便把二人杀掉,然后带兵入京,强行夺权。
  谢安、王坦之是司马昱遗诏中三位顾命大臣中的两个,如果除掉此二人,或者把此二人争取过来,桓温便可在朝中为所欲为。太后及百官包括王坦之都很害怕,只有谢安道:“晋朝的存亡,在此一行。”
  谢安和王坦之到了新亭,只见桓温大军兵营整肃,杀气腾腾,随行人都吓得脸色苍白,就连王坦之也很紧张,连手版都拿反了。只有谢安谈笑风生,神情轻逸。与桓温相见之后,谢安笑道:“我听说如果诸侯有道,则四邻都是可以帮你防守的朋友,你又何必在墙后面藏这么多士兵呢?”
  桓温十分尴尬,立刻撤去所有伏兵。谢安先把桓温大大地吹捧了一顿,称:“别说是武侯诸葛亮、丞相王导,就是历史上的伊尹、周公在世,也比不上您啊。”几句话拍得桓温很是舒服,然后两个人就司马昱的谥号、庙号,祭拜陵寝的日期等事进行了商量。
  桓温遂和气地进入建康,处理司马昱的丧事,扶立新君。桓温忽生大病,一连十数日卧床难起,病好后,却不离开京城,而且向谢安和王坦之提出一个要求:要九锡之礼。
  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在桓温以前的封建王朝中,只有王莽、曹操、司马昭和孙权接受过九锡礼,其中王莽、曹操和司马昭篡位,孙权也称了皇帝。于是,加九锡成为权臣建立威信,当皇帝的铺路石。
  谢安当即道:“凭您的功劳别说是受封九锡了,就是禅受皇位也未尝不可!您只管回去,这事包在我的身上。”
  桓温很高兴,带着军队离开建康回去了,王坦之则很生气,责问谢安道:“九锡是异常之礼,一旦相加,则晋室危矣。你怎么会轻易许诺?”
  谢安笑道:“我如果不许给他,他怎肯便离京城?我跟你说实话吧,我略懂医道,看桓温病情沉重,这几天的精神头是回光返照。也就是说他活不了几天啦。不知道他能不能等到加九锡之礼的时候呢。”
  王坦之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谢安智谋远在他之上。
  桓温回到姑孰,果然又病倒在床,病情一天比一天重。桓温怕自己等不到九锡的日子了,便时时派人去京城催问。谢安和王坦之今天推明天,明天拖后天,一直拖了两个多月,实在是推不过去了,便让吏部郎袁宏草拟诏命。袁宏是当时东晋写文章最好的人,妙笔生花,文采过人。当天接到任务,当天就完成了,马上交给谢安,得意扬扬地等谢安夸奖。
  哪知道谢安随便扫了一眼,便让他修改,也不说改什么,只说不好。袁宏这次不敢大意,想了三天才敢动笔,将文章写得更是花团锦簇一般,但谢安仍是不满。如此多次,一连改了二十多天不能定稿,袁宏基本上要崩溃了。他于是向王彪之请教。王彪之笑道:“你写的文章很好,哪一篇拿出来都可以用。不过你好笨啊,现在大家都知道桓温就快病死了,谢公这是在等桓温的死讯。你着急什么?”
  袁宏这才明白,回去以后便开始随便写两笔,让谢安看了,回去再改再交,如此反复,不觉又是一个月。到了宁康元年(373)七月,桓温病情突然恶化,他知道自己不行了,遂让弟弟桓冲接替他的位置,并且告诫桓冲和自己的几个儿子道:“以你们的才能,绝不是谢安的对手,所以今后再不可对晋有异心。”当月桓温病亡,享年六十二岁。
  桓温死后,谢安大喜,立刻让袁宏随便拿出一篇诏命书稿来,提请皇上同意后,给了桓温加九锡的赐礼。桓温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