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和人口可以选择一到两个队伍参加,大宋各路也可以每路派一只代表队参加。最后在按今年相同的赛制分组淘汰决出最强。”
高俅听着眼睛都是憧憬,对于一个蹴鞠爱好者来说还有比参加一场这样的盛会更吸引人的么?更何况是举办。高俅也不是笨蛋,听了一遍也记住了大概,想想又问道:“张三公子我有两个地方不太明白还请公子教我。”
张三笑着说道:“你尽管说就是。”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冗问题
高俅抱拳道:“这个第一就是这场地建设,是不是要搭建一个高台蹴鞠人员在台上比赛,大家在台下观看?京城人口众多,到时必然参与者慎重,到时比赛太多,难免拖延日久。”
张三笑道:“第一个问题,我在那图上已经标清了,这场地设置犹如一个大池塘,我们一半借助河提之势,另外一边垒土搭加巨木修成圆形阶梯即可。”
高俅拿起纸张翻看,果然看到一副示意图。看罢点头,此法确实能让大家看的更清楚。
张三见高俅看完说道:“至于第二个,京城人员众多,要是比赛队伍多了,可以收取组队押金,输球不退。一些没有实力的队伍自然不敢胡乱参加。当然这个押金也不能太多,比赛总要先让大家看看,后边才有人掏钱买票。这些挑选赛正是为将来的比赛准备的最好宣传。”
高俅听罢点头,仔细翻看起张三写的那些规则还有其他注意事项,碰到问题就请教一直到把说有东西看完问清楚,才告辞离去。
张三坐在厅中,看着高俅离去,心里确在想着,不知道这第一届蹴鞠大赛还能不能举办起来。
闻焕章看着张三在那思考也在想着自己的问题,直到张三看他他才好奇的问道:“三郎,我觉得这个比赛大有可为,你为何不自己举办,而是交给端王?”
张三摇头道:“我举行只能是在东京城晃悠,只有端王才有实力举办真正的万国蹴鞠大赛。”
闻焕章对于这些玩乐之事也没有多大兴趣,张三想着既然说闻焕章是一个大才,张三就把昨天晚会上自己等人想的问题跟他简单说了一下,想看看他有什么建议。
闻焕章听罢,思考了一阵问道:“三郎做这些事为了什么?”
张三看着闻焕章说道:“为了解救这些孤儿出苦海。”
闻焕章说道:“既然是做善事,怕什么恶名?须知惩恶即是扬善。”
张三点头说道:“话虽如此,但是我们出手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的。万一打蛇不成反被蛇咬,岂不是得不偿失。”
闻焕章笑道:“听闻三郎和公主殿下有些交情,上次公主可是亲手督办了一场大案。”
张三思考了一阵说道:“先生是说,我们借势打力?只是传到江湖上大家会不会说我张三为朝廷鹰犬,残害江湖同道。”
闻焕章笑道:“三郎是做善事,何来非议?就算有又是哪些人在说你?这样的江湖同道真的是和三郎同道么?”
张三听罢觉得有理,张三担心的问道:“要是他们的靠山出来……”
闻焕章摇头道:“此种江湖匪类,认识的不过是些衙门捕快,禁军头目,难道还有朝中大员?哪个皇亲国戚会自降身份出来力挺这些众所周知的恶人,大得过公理正义不成?”
张三点头说道:“先生说的有理,是我太瞻前顾后了。”
闻焕章点头道:“三郎顾虑一些也是好的,但是这世上人善是要被人欺的。”
张三觉得这闻焕章脑子果然好使,只是自己要是气势被他压制,那他还不看轻了自己。张三试探的问道:“闻先生以为我大宋问题何在?”
闻焕章微笑道:“王相公有言,大宋十弊,总结一下实则大宋之弊不过有三。冗官、冗兵、冗费。”
张三微笑着倾听,闻焕章说道:“冗官分为官多官乱,职权不清。冗兵在于军中老弱病残过多,滥用军力,军队管理混乱。冗费乃是前两个问题延伸而来。”
张三笑道:“先生大才定有良策?”
闻焕章想着说道:“治国之道无非亲贤臣远小人,治军之道无非赏罚分明,钱粮问题不过是开源节流。只要上下一心君臣一体,此事易也。冗官裁撤官员合并机构,明晰职权。冗兵无非是选用良将治军,裁撤老弱,到时自然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张三笑道:“先生所言甚是,只是这些裁撤人员是否需要安置?兵员裁减国防空虚,邻国若是趁空隙大举来犯如何?兵员裁撤安置稍有不当,士兵被人煽动如何处理?边境战事连连,国库空虚裁撤钱粮从何而来?朝中或者地方上小人作祟,暗中破坏或是中饱私囊或者进献谗言,如何?”
闻焕章身子一正说道:“到时因时而动,依事成策,我等只要立身正,牛鬼蛇神自然辟易。小人也进不得谗言。”
张三摇头笑道:“先生以为范相公先天下之忧而忧人品如何?王相公立身可正?最后确为何没有成就功业?”
闻焕章气道:“那三郎以为如何?”
张三笑道:“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我确知道我大宋的问题确不是三冗。”
闻焕章都气笑了,说道:“哦?愿听三郎高论。”
张三微微一笑道:“大宋最大的问题是大宋的剑不能给大宋的犁开路。”张三说了这句德意志名言之后,顿时有底气了很多,看我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怼死你。
张三说了这句话,闻焕章半天没有明白过来,想了一会才问道:“三郎的意思是,大宋军队没有给农民打下更多的土地?”
张三点头说道:“正是,大宋冗官?冗军?非也,不仅不多,要我说还少了!”
张三站起来说道:“昔日强汉盛唐,盛极而衰,因何原因?汉唐以来,红巾军、赤眉军、黄巾军、黄巢之乱、为何盛世之后必有农民暴动?”
闻焕章想想说道:“此乃帝王受小人蒙蔽,百官昏聩之缘由?”
张三大笑着回道:“非也!先生读史不细也!”
张三做下说道:“在我看来此乃必然之事!”
闻焕章听罢,握了握手说道:“不可能!”
张三说道:“我读史书发现一个现象,汉唐之乱皆因人多地少而起,闻先生可知,我汉人只要处于安定和平的环境多少年能多一倍?”
闻焕章仔细想想摇头表示不知道,张三笑道:“和平安定时期只需七八十年。”
闻焕章奇怪的看着他,不知道张三是什么意思,张三说道:“例如汉初人口一千五百万。到西汉末年人口是多少?唐初人口多少之后多少?”
闻焕章想想似乎明白了张三的意思,只是不敢相信的问道:“你是说,地不够了?”
张三点头道:“正是,历朝历代动乱大多都是人口和土地的矛盾爆发,所以动乱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宋亡之必然性
闻焕章听了张三的话,想想确实有点道理,又想起大宋建立的时间以及现在的人口状况,不尽流出了冷汗。
张三看着他也不说话,闻焕章一直坐着最后擦擦汗问道:“真是这样吗?”
张三看到他的样子,显然已经乱了方寸,笑道:“我说不是先生可信?先生应该知道,那些地主豪绅以土地为根本,寻常年景尚且放贷抢地,灾荒之年由烈。土地兼并佃农家中无隔夜之粮,一遇灾荒,就入星火燎原之势。”
闻焕章纠结的擦着汗,看看气定神闲的张三问:“你有办法?”
张三沉重的说道:“刚刚我已经说过,这个问题是大宋最主要的问题,也是现在所有问题的核心。只有扩张才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只有扩张军队官员的问题都能解决。”
闻焕章摇头说道:“难啊,北面辽人凶悍,西面西夏吐蕃荒僻,南面烟瘴之气横行。”
张三悠悠的问道:“先生还记得五胡乱华否?黄巾之乱之后百年乱世,战火不绝兵祸连连。以至于中原汉人元气大伤,北方异族乘势而起,我大汉民族以至于沦为猪狗、粮食。灭亡已在旦夕之间。”
闻焕章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不会的,我大宋四境安定,对于异族进攻虽然因为马匹不足,但防守还是可以的,辽国早已大不如前。西夏灭亡也是时间问题”
张三摇摇头说道:“先生何其愚也!先生可知北方民族变迁之规律?”
闻焕章摇头说道:“从未听说。”
张三说道:“北方之族从夏商之犬戎到今日之契丹,正可谓是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未有一族长胜不衰,每有衰落必有新的异族崛起,取而代之,契丹气术将近已!但是北方更有女真蒙古等民族在契丹人压迫之下。”
闻焕章听罢想想说道:“如此时机不正是我大宋奋发图强,静待北方有变,一举收复幽云。”
张三摇头道:“恐怕事情还会变得更坏啊!”
闻焕章问道:“三郎何出此言?”
张三看看门外说道:“自古以来南船北马,我大宋抵御契丹尚且吃力非常,到时怎能敌的过灭辽而来的强敌?北方每次异族崛起都会侵扰汉族土地。若是有长城故地,还能防守一二,然则今日之大宋……。”
闻焕章说道:“我们可以建议朝廷与辽国结盟共抗强敌,到时伺机索要回燕云。”
张三摇头说道:“怕只怕朝中诸公贪一时之利,行远交近攻之策。”
闻焕章听罢留下冷汗摇头道:“不会的,朝中必然有人能看出此弊端上奏此事。”
张三摇头说道:“只怕朝中肉食者鄙,不足远谋啊。朝堂衮衮诸公,每日争权夺利,党同伐异,因言废事,真正为国为民者寥寥无几已。”
闻焕章摇头说道:“自从燕云不再这养马之地具失,北方战争之主动全在敌手。我大宋日日想收复北地故土有心无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