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

第399章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399章

小说: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有了周侗的帮忙,梁山型火枪就在大宋流传开来,实验之后发现,这种火枪比起大宋自己的火绳枪不仅射速快了,而且采用燧石打火之后,也方便了很多。

    大宋首先想到的就是仿制,但是经过计算自己制造需要一百贯左右的成本才能生产一杆,因为很多的零件都需要工匠耗费大量的时间打造,更不要说枪管这种东西了,一个月一杆还是在没有误差报废的情况。

    所以大宋自己打造不仅费时,而且废钱,又没有人家的质量好,所以大宋君臣就继续坚持自己制造,对于这种情况张三早有预料。

    那些贪官的尿性,自己造有的贪污,要是买的话哪有这样的机会,不过张三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给这些贪官回扣就是了。

    张三生产这样一杆枪成本只要四两多银子,所以张三给这些贪官留了几两银子的回扣,于是大宋朝堂的风向立刻就变了,贪官们大谈火器的好处。


………………………………

第六百二十六章火器时代

    最终大宋一次下单十万杆步枪,为此张三心里还是很开心的,有了这笔钱之后,今年的年就好过很多了,为了稳住大宋这个大客户,张三决定给对方提供完善的配套售后服务。

    张三派出了两百人的军官团指导宋军火枪的使用,力争让大宋短时间内看到火枪的效果,后边好更大批次的购买,大宋听说齐国派出两百名军官指导,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反而觉得齐国仗义。

    而张三也确实想替大宋武装一支能打仗的火器部队,除了推销武器之外,也是为了汉人百姓考虑,大宋必须比张三弱,但是不一定要比所有的敌人都弱。

    毕竟想要让大宋顺利南下,一路要消灭大理,消灭缅甸地区的土著,还要面对印度次大陆的那些国家,一个弱鸡的大宋是做不到的。

    这一个新年张三在济南度过,济南的齐王宫就是由四个相邻的大宅合并改建而成,大家也看出来张三不会定都济南的心思,所以并没有对济南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甚至济南城的建设力度还没有泥估寨大,泥估寨设计了十个万吨级泊位,一百个五千吨泊位的码头,多以现在最大的货船不过四千吨的齐国来说,可以看出张三对他将来的期待。

    还有就是泥沽寨改名津南城,保留旧城城墙的基础上,又对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而新城的规模将会按照百万进行设计。

    这让好多人都猜测,张三是不是要定都在这座津南城,不过接下来张三又陆续规划了青岛城和上海城这两座百万人级别的城市,才打消了大家的猜测。

    其实张三自己也在犹豫,一开始张三当然想定都北平城了,但是后来想想,其实西安加咸阳也是个不错的地方,大汉旧都。后来再看九省通衢的武汉也不错,天下腹心。但是这些地方都是靠近内陆。

    在张三看来,以后的几百年都将是海权的时代,首都一定要靠近海才能显示出国家对海洋的重视,让朝廷官员时刻不忘记海防,所以张三就想在上海和北平只见选择一个城市作为首都。

    但是新的问题来了,离海太近了,离内陆就远了,张三可是希望把整个中亚都纳入统治,那么首都离中亚太远,又不利于西域的统治。

    最终张三决定采用一个首都和四大副都的模式来稳定统治,这之后才消除自己心头的疑虑,最终把首都定在北平,这个黄河边的城市。

    张三和大宋确实打了一场大仗,但是对于山东河北来说反而是比往年更幸福一点,因为今年没有人收税,为了得到民心张三可是宣布三年免税的。

    不仅仅是国税,地方上的各种苛捐杂税还有各种徭役都一并免了,在梁山分田的基础上对于地少人多的地区,张三也给他们提供了海外移民计划。

    各种道路、学校、医院等等建设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黄河大修使得今年的河北没有在出现黄河泛滥,百姓对于突然到来的幸福生活有点不知道怎么才好。

    而对于张三来说,大量的基础建设使得过剩的产能得以释放,齐国又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间,给予百姓三年的休养生息,然后张三又开始了燕云十六州的夺取计划。

    这里不仅是抵御北方的屏障,也是张三规划的以后的首都,所以早点拿到手,也就能早点开始建设,现在的辽国看似强大,但是也不过是千疮百孔的大树,轻轻一推也就倒了。

    所以张三计划在三年内拿下燕云地区,并且三年内拿下整个蒙古草原,把契丹人赶到辽东和女真人在干干,最后两股在一起消灭。

    因为按照计划,明年女真会打辽阳,女真和辽国战争一旦开始,那么辽国主力必然会前往辽东,如果辽国再来一场大败,或者是在辽东僵持不下,那么就为张三夺取燕云地区和蒙古草原扫清了障碍。

    现在对于张三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问题了,张三可没有期待北方百信箪食壶浆的迎接王师,所以所有攻击部队的后勤准备都要提前完成。

    拿下燕云张三预计要投入至少三十的部队,而战争时间预计在三个月以内,所以这头两年就是要规划好后勤并准备好实施后勤保障计划。

    而骑兵部队也打算用三年的时间扩大到八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辽骑,并且这些骑兵都是枪骑兵,这样一来即使辽国主力回来也能对付。

    张三办事向来喜欢做最坏的打算,又特意让参谋部拟定了一个如果辽国搞一个七十万大军来对付自己,那自己该如何应对,拟定这样一个作战计划。

    年后张三就是到各处工地督促,处理各处呈报的文件,而大宋那边第一批三万支火枪到货之后,已经加紧训练了三个月,这年后西夏那边又蠢蠢欲动,正是用兵的时候,于是大宋朝臣就研究着想看看这批火枪兵到底怎么样。

    所以五万大军就往西北开拔而去,为什么三万支枪确有五万士兵呢?这个也是按照齐国的编制,重盾和长枪兵都是一样的配置,所以三万火枪有五万部队。

    为了使部队的实力最大化发挥,齐国的军官团也一同前往西夏前线,顺便好好观察一下这支另大宋头疼的军队,火枪兵单独成军,刚到延安府,就被派往绥州前线,在那里有夏州来的西夏骑兵三万,打算从北路包抄延安府。

    两国大战一触即发,两百名军官相当于每一千人就有四个军官,每个连队就有一个,这些军官除了指导宋军火枪手训练之外,还带给大家齐国的知识,宣传齐国的政策等等。

    所以这支军队对齐国的好感非常强烈,而且齐国作为一个唯一有火器作战经验的国家,火器方面的事情大家也都愿意听齐国的意见。

    所以这次这支军队的指挥官对于齐国军官团的建议还是肯听的,但是当齐国军官团建议跟西夏骑兵野战的时候,大宋的军官是怎么着都不同意了。


………………………………

第六百二十七章进击的宋军

    虽然没有同意齐国军官团野战的建议,但是依托绥州城防御同等数量的西夏军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原本大家都以为事情就这样发展。

    但是突然延安府来了新的命令,命令绥州部队往夏州方向出击,来牵制一部分西夏兵力,为延安府的防守减轻一部分压力。

    军官团也接到情报,因为这次火枪兵的主官是童贯的侄子童大方,所以和西北折家和种家都不对付,火枪兵又是在众贪官的关切下训练,所以这次折家和种家故意借这个机会搞一下这支贪官亲军。

    这次的军官团里面有西北军出身的鲁智深还有杨志,两人面对昔日同僚,虽然很想帮着种家杀杀这些贪官的嚣张气焰,但是这些士兵是无罪的,何况还是自己带了几个月的士兵,就算不是亲儿子也培养出来感情了。

    童大方是相当怕死的,对于这种命令是非常抗拒,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要是非不去老种和小种一定会一起参他,所以他把一众将领还有军官团的主要将领都叫在一起研究。

    研究来研究去,军官团的意见是可以打,童大方还是没有信心,在军官团看来对方三万骑兵,自己这有五万步兵火枪手,虽然做不到齐国军那样无伤亡情况下破敌,但是在承受一定伤亡的情况下击溃敌人还是有可能的。

    而且种家给出的情报和齐国的情报都显示,对面的敌军号称三万,实际上确只有一万,不过是虚张声势分散宋军的兵力,所以种家的围魏救赵的办法大家也挑不出毛病来。

    鲁智深和杨志对于童大方这种胆小怕死的行为是怎么劝都没有用,干脆一合计建议童大方就在绥州城里遥控指挥,留下一个团和原本绥州的八千士兵一起防御绥州。

    这样一来功劳都是童大方的,有了事情责任还可以推到军官团头上,对于这种建议童大方哪里还不会同意,于是经过三天的准备大宋火枪军开始浩浩荡荡的从绥州出发。

    原本西夏派出的一万骑兵只是负责监视绥州兵马的动向,所以驻扎在城外三十里的地方,这种监视对于西夏骑兵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因为只要自己的骑兵往这一驻扎,大宋的军队就不敢出来了。

    但是现在确出现了变化,看着浩浩荡荡出城而来的宋军,西夏的斥候都愣了一下,看着宋军严整的队形,伺候想着的不是立刻回去汇报,而是想调戏一下对方。

    十骑斥候打马嗷嗷叫的朝宋军冲来,他们打算冲到宋军六七十步的时候放几轮箭再走,对此宋军的将领只是冷眼看着,一个营的宋军在在军官的指挥下开始组成一个射击阵型。

    一百步,西夏骑兵之嗷嗷嗷的叫着,九十步依旧如此,八十步军官的手抬起,七十步所有士兵的手开始握住扳机,六十步,当西夏骑兵开始准备放箭之后调转马头的时候:“射击!”

    “呯!呯!呯!”枪声杂乱而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