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去攻打另外三波,还是全力冲破眼前的阵列。
最终看着阵前的尸体,辽骑决定还是从其它方向在试试,看着打马而去的辽骑,齐国军阵再次升起红色信号弹,现在辽骑开始懂了,这个是给其他三路兵马报信用的吧。
其他三路得到消息也开始准备,三路每一路有五万人马,其实四个方向都是一样的每路都是五万人,十个团,另外三路这次出动包围人员,每路出了三万。
大家都觉得,对付现在的辽国残兵,三万人就够了,等辽骑走后,北路也派出了三万人的部队出发,步兵对骑兵一直是弱势的,特别是平原相遇,基本上都是骑兵赢步兵输。
参谋部推演过很多次,都觉得在双方都在三万以下一万以上的时候,步兵是可以挡住骑兵的冲击,一万以下和三万以上的时候骑兵能发挥出他们的冲击优势。
而现在正是检验这个研究成果的好时机,辽骑正好只剩三万左右,而特殊的地形又限制了辽骑,让他们不得不和齐国士兵正面对战。
而各方向还留下两万人依靠建成的防线来抵御可能逃跑的辽骑,也许用人来做实验有点残忍,但是现在不试试,将来在荒郊野外遇到,那才是真的灾难。
只要得到了相应的数据,那么以后制定作战计划就有了参考,根据敌军骑兵的数量,到时或走或留,或求援死守,都有了相应的策略参考依据。
只是这次齐国军队是占据绝对的人数优势的,至少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两万齐国骑兵在随时候命准备予以支援的,所以就算三万陆军真的被三万骑兵击溃,那么只要救援及时,损失还是可以承受的。
这一地形很特殊,但并不是没有骑兵驰骋的余地,南面的泥沽城到北边的树林开口处有几十里,东面的沼泽和西边的树林开口也有几十里宽,所以辽骑才能跑这跑哪的乱跑。
辽骑最终还是选择了向西,只有向西才能快速的回到辽国,摆脱齐国的追兵,往南是城市,往东是沼泽,当看到西面的三万陆军组成的大方阵的时候,辽骑觉得想要走必须要快速击溃这一支齐国士兵。
因为绕过去之后,在自己破对方防线的时候,这支部队一定会从后边过来夹击自己,所以双方在那对峙了仅仅一刻钟,辽骑就开始冲锋了。
因为时间有限,这次的木蒺藜只能摆了两排,还有一些零散的分部在一百步到五十步的距离内,三万步兵以团为单位分守四方,中间还有两个团作为预备队。
辽骑决定进攻,三万骑兵开始分出两万绕着步兵旋转,骑兵的战术很简单,找到步兵的薄弱处,然后一击而破,而骑兵绕行往往能给步兵以巨大的压力,然后在抛射弓箭,使敌人混乱,借着混乱冲进去砍杀。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是辽兵解决不了的,那就是自己的弓箭射程只有七十步左右,即使凭着马术抛射也不过能射出一百步,但是这样射出的箭既没有威力也没有准头,但是对面的火枪是一百五十步起的。
而且人家一百二十步左右射穿皮甲都是轻轻松松的,所以辽骑的弓箭战术用不上,绕了几圈之后,辽骑还是没有找到薄弱处,但是他们等不起了,这次辽骑准备两万骑兵一起冲击。
这是齐国军第三次面对两万人及以上的骑兵冲击,但是相比前两次,这次才能算是真正的骑兵冲锋,辽骑嗷嗷叫的冲来,齐国军这边以火枪相迎。
不仅仅是火枪,这次齐国军队昨晚还获得了新的装备,那就是狮吼炮,所谓狮吼炮就是后世的虎蹲炮为原型设计的,这种炮打不远,但是他可以一瞬间打出大量的散弹,在没有机枪的时代,可以拿着当机枪使用,就是装填太慢,即使已经简化过,但是依旧只能做到一分钟两发。
这也是对宋战争之后装备制造往陆军倾斜,陆军才获得的兵器,效果么?那就是从炮口往外七十步内的扇形区域基本上一个都跑不掉。
双方激战辽骑拼命前冲,冲过木蒺藜阵,破坏木蒺藜,冲到八十步内,开始遇到狮吼炮的攻击,辽骑悍勇冒着死亡继续冲锋,然后冲过第一排木蒺藜栅栏。
这个时候后边的齐国军开始扔出火油弹,因为通过上两次对敌骑兵发现,单纯的炸弹起到的效果,反而不如火油弹的阻挡效果好,因为马怕火是天性。
但是辽骑进入七十步之后攻势也变得犀利起来,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弓箭已经能够到齐国军阵内的后排火枪手,而火枪手为了不影响射速所以只装备了板甲。
火枪手的伤亡开始出现,但是还是比较少的,突然阵地中一个扔火油弹的士兵被射中,手里的火油弹落地,一时间造成了混乱,其他士兵慌忙帮助灭火,趁着那点片火力减弱的空当,辽骑终于更近一步挑开了第二排木蒺藜。
一时间辽兵似乎受到莫大的鼓舞,开始疯狂冲击,第二排木蒺藜告破,下边剩下的只有枪盾手的盾墙了,交战还在继续,辽骑的冲锋也没有停止。
这个时候齐国军拿出了另一件大杀器,那就是一窝蜂的火枪版,简单来说就是在弩炮的架子上装上两百杆并联的火枪,点火之后,会以持续的射击来阻挡敌人,而且射击的方向还可以通过地盘的转动微调。
这个并不是张三的创意,而是齐国工匠自己的发挥,当呈报给张三的时候,张三觉得这玩意虽然制作复杂,射击局限性打,但是当面对集团冲锋的敌军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一个两百杆火枪绑在一起,这次西路军获得了六十架,这么关键的时刻,用出来,效果相当于六千步兵的一次齐射,瞬间就把火枪手的火力密度提高了一倍。
造成的结果就是辽骑最终崩溃,最终辽国南院大王看着退回来的六千残骑,决定向东,绕过沼泽回去,只是这个时候,一直待命的齐国骑兵已经出动,决定送他们最后一程。
………………………………
第六百一十四章海陆会议
最终辽兵只有数百骑逃出,这个还是齐国放出去的威慑,想来没有找到解决办法之前,辽国是不会在敢进入齐国领土,北方防线稳固后,齐地留下三十万的常备军之后,剩下的二十万又调回驻地。
至此对宋战争算是彻底结束,琉球进入了新的阶段,一个月之后,张三将会在济南城加冕为齐王,并迎娶益国公主为妃,并且这次更是有重大事情宣布。
第一个就是海陆军改革,第二个就是给予功臣封地,这两个事情也算是对一直跟着自己的人的一次褒奖,所谓造反建国为人民什么的都没有升官发财来的实际。
而在封王大典之前,张三需要召开一次海陆军全体会议,因为海陆之争现在又出现了苗头,原因很简单,在朱罗国海战之后,航道的延长,领土的扩大,海军对船只的需求急速增加。
为此张三特意在军费上给予倾斜,海军也制定了新一轮的造舰计划,打算建造第二代炮舰,也就是上次年会上说的能击败炮舰的炮舰。
新舰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巡洋舰,驱逐舰和战列舰,这次海军打算一口气在建三百艘,使得战舰的数量扩大了一倍,原本计划三年的时间建成。
后来计划报到张三那里,张三担心蒸汽时代就要到来,造这么多过时战舰浪费资源,而且那个时候也进入了对宋战争的准备阶段,资源开始往陆军倾斜,张三就把数量砍掉了三分之一,时间也延长了两年。
然后海军的造舰计划就变成了五年的时间造两百艘,而且前三年一年才造二十艘,第四年六十艘,第五年八十艘。这个速度和数量虽然没有到达到海军的预期,但是至少数量还是不错的。
琉球这些年军费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高位,所以增加军费是不可能了,再加的话张三就真的成穷兵黩武了,所以海陆军争夺军费变得激烈起来。
而今年对宋战争开始以后,海军除了护航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用处,陆军确在急速的消耗着储备资源还有大量的军备,难免让海军心里有点不舒服。
不过政策是总参制定的,所以大家心里虽然不舒服,但是也没有太多表现,但是随着山东河北的获得,张三开始大笔花钱用来对山东河北的基础设置进行修缮,并且对一些道路、教育、医疗、工厂等进行大笔的投入。
钱不够用的时候,只有开源节流,开源需要时间,那么就需要节流来获得了,那钱从哪里来呢?张三只能消减部分军费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三到五年齐国将以建设为主,外敌威胁较小,所以张三要求整体军费维持在百分之十二以下,而且考虑到敌人主要来自陆地,军费主要往陆军倾斜。
这样一来,海军原本的造舰计划就停掉了,在船台上的完工之后,新船只有等到五年以后才会在建,而且第一代东海型战舰全部淘汰,第一批五十艘初期炮舰封存,海军总规模维持在三百艘不变。
而陆军确在现有的基础上在扩军二十万,并且还会增加预备役和骑兵的规模,这一个巨大的政策转变将会在齐王大典上宣布,但是消息已经透露出去,所以下面是群情激愤。
这使得张三不得不开一个全体会议,来安抚手下的情绪,仔细想来这也是张三走的太快,步子迈的太大的缘故,现在问题来了,扯到蛋了。
会议在济南州学举行,为什么不在衙门里?因为衙门坐不下,此次会议团长以上都要参加,琉球现在有团长级就超过三百,而除了必要的防守人员之外,来了二百多个。
这还有四总部的负责人,各个武器研发制造厂的厂长,还有四大造船厂的厂长等人,零零总总参会将领超过五百人,只有州学有这么大的场地。
会议第一天,先是各武器研究所汇报进度,现在的琉球正处于一个瓶颈期,就是蒸汽时代的前夜,各种理论思潮还有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