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三占领扬州这两个月,所有的战略目标也都达成,附近的百姓也都迁移的差不多了,继续待在扬州的意义不大了,所以和童贯的使者达成共识之后就开始撤军了。
童贯‘占领’扬州之后,立刻大肆吹嘘自己的功劳,然后开始在朝野活动,不过扬州离京城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战争这种事也不是说打就打说不打就不打的。
一个国家的在政策改变总要找一个理由,找理由需要时间,特别是有了报纸之后,所以童贯一万人挺近扬州之后,就安心的驻扎下来,全力促成此事。
赵佶听到童贯的汇报说敌人实力强大,仅仅扬州战役,就死伤士兵超过二十万,所以建议朝廷招安免得伤了元气之类的,如果想要再打请求在调拨二十万援军等等。
赵佶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是高俅懂啊,他也知道二十万人的禁军不是小事,大宋历来执行的是强干弱枝的战略,西北对西夏战役动用了东京十万禁军,跟琉球开战,前前后后又动用了二十万禁军。
而且各地禁军已经被抽调的差不多了,这次要是在抽调人手那就只能从东京禁军抽调了,京城禁军虽然号称是六十万但是这六十万里能战的都已经拉出去了。
而剩下的就是那些泥瓦匠、木匠、农夫、作坊工人等人了,这些人且不说还有多少战力,单是从各个官员手里要回来就要得罪一大票人。
你朝廷需要用兵,大家都理解,但是人家用禁军干活,我也用禁军干活,那你为啥只抽调我这边的,人家那边的你怎么不动?是不是看不起我!
所以兵是不能再派了,当高俅收到童贯的书信之后,也觉得这是个解决之法,所以也开始推动支持这个事情,而且几个人虽然有争斗但是维护自己小集团利益的时候也是能做到共进退的。
接着就是蔡京这边了,作为大宋的实际宰相,蔡京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一边对西夏用兵,一边帮皇上盖园子,然后一边还要和琉球打仗,加强海防,打造新的水师战船,等等事情焦头烂额。
大宋虽然每年收入不少,但是花的也多啊,但是每年养兵,养官就花费了岁入的大半,然后一有边事那铜钱又大把大把的撒出去,特别是赵佶上台这几年各种宫殿楼宇的修建各级官员的上下其手,国库那点存货早就掏空了。
而且琉球军趁着夏收的时候开战,不仅是大批夏粮夏税被截断,而且琉球军还截断了所有海贸,大宋的税手可是有半数依靠的是海贸和海贸相关产业,这个打击是致命的。
只不过这些朝廷官员不懂这些经济常识罢了,而且和琉球开战胜利遥遥无期,虽然童贯传来捷报说已经攻下扬州,但是打下扬州有个屁用!人家琉球的根基在海上,在海外!人家还占着苏州杭州等数个城市,而且水师随时能在沿海登陆。
常言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最近几个月沿海可是被琉球军没少骚扰,对琉球军的战争经费有一半都消耗在了加强各地海防上了。
蔡京现在也是挖东墙补西墙的勉励维持,要说大宋上下谁最想早点结束这场战争,那么蔡京一定能排在前三名,第一名当然是童贯了。
所以童贯寄来书信之后,蔡京也是非常欣喜,琉球也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只要能快点结束战争,这个也不是不可以,反正总不会比现在更差就是了。
当京城势力在活动酝酿着这件事的时候,大宋的报纸确在报道着另外一件事情,这件事先是山东东路的一份报纸报道出来的,接着大宋日报和大宋新闻报都进行了报道。
一时间引起了朝野物议,这件事就是宋江的生平简介,从宋江小时候,如何的不学无术,考试屡试不中,然后每日里和泼皮恶霸厮混。
长大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结交匪类,包庇朝廷逃犯,宋江父辈因为一直有人在县衙为吏,更是为祸乡里,放高利贷逼死人命,还不上就卖人儿女。
之后宋江父亲更是花钱给宋江捐了押司之职位,之后宋江更是溜须拍马,逢迎上官,断事更是全凭送礼多寡,欺压良善,为恶人当保护伞。
而且在任职期间,吃拿卡要无所不用其极,更是以朝廷侵犯为兄弟,以江洋大盗为有朋,以欺民害民之恶霸为酒友,以为祸一方之山贼为知己,对此类人慷慨大方,把搜刮的民脂民膏都用于资助此类人为恶。
而宋江更是长期参与亲族于乡邻挣产,其必然以官府身份压人,其父其兄家中赖此以成一方富贵,名为仁孝实则不过是为虎作伥,和亲族狼狈为奸害民之恶吏尔。
更是在明知对方为抢劫之恶贼官府派出人员正在追捕的情况下,依然前往通风报信,更是在事发之后不思悔改伙同匪盗投奔山贼。
投奔山贼之后,在别人愿意收留的情况下更是变本加厉,为贪图对方地位,亲手杀害收留之人,为在山寨中上位更是发挥自己逢迎拍马之能事。
最后总结了一下,宋江食君之禄,不知报效朝廷,是为不忠,受师尊教诲,不知礼义廉耻,不知规劝家人行善积德,此乃不孝,受乡邻奉养,不仅不为乡人谋福,反而和匪盗恶霸一同欺压百姓,此乃不仁,受人收容,不思感激反而亲手杀死恩人,此乃不义。
所以这宋江就是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知礼义廉耻的十足败类,文章不仅有理有据,而且引用了大量的事实论证,还有乡邻口述,旁人亲眼所见,是以绝对是一篇好文
………………………………
第四百九十八章宋江的声名狼藉
通过这些报纸的报道,宋江的名字瞬间传遍大宋,上到赵佶下到贩夫走卒都知道了大宋有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伪君子宋江,原本那些张口闭口认识郓城宋公明,山东及时雨的都纷纷和他撇清了关系。
现在宋江又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号,叫‘假仁假义黑三郎’。各种报纸见话题如此热门也都纷纷跟踪报道,这样一来就连宋江小时候偷看人家洗澡,偷邻居鸡蛋的事情都被挖了出来。
而且一些小报更是通过走访发现了宋江竟然养了个外室,而且外室还给他带了绿帽子,一时宋江的事迹又添了绿帽宋公明,山东送老婆的外号。
消息传播是需要速度的,一些荒僻之地,往往接收消息的速度就慢一点,例如水泊梁山就是四面环水,消息就非常闭塞,以至于宋江到现在都不知道。
这天宋江和往常一样起床,悠哉悠哉的在山寨里转了一圈,和寨子里的兄弟打打招呼联络联络感情,然后在往忠义堂走去,今天是哨探送消息回来的日子,宋江还等着看自己老子给自己活动的怎么样了,有没有机会官复原职。
对于这些山贼匪盗宋江向来是看不起的,一直以来宋江的梦想都是当大官当人上人,而现在和这些泥腿子混在一起也不过是情势所迫罢了,相信过一段时间自己一定能有机会官复原职。
宋江一边美美的想着,一边走进忠义堂,几个认字的头领正在厅里拿着报纸热切讨论指指点点,宋江哈哈一笑问道:“几位兄弟看到什么消息这么关心?”
几个头领怪异的看着宋江,摇摇头说道:“啊哈,没啥事就是听说朝廷打赢了琉球盗,收复了扬州,那个我们还有事就先走一步了。”
宋江有些奇怪,几人走了之后,他也没有介意,这梁山上生活比较无聊,大家平日里消遣的活动也少,所以每隔三五日,哨探人员就会买一批最近的报纸送到山上,供给大家消遣。
今天正是哨探回来的日子,带来了新报纸,大家围着观看这也是常有的事,宋江先问哨探可有自己的家书,哨探怪异的看着他,把怀里宋江的家书递过来。
宋江慌忙打开,确见信中交代宋江切勿轻易离开梁山,并且说自己收拾停当不日就前来投奔云云,把宋江看的是云里雾里的,怎么突然要投奔自己了?
宋江奇怪的问哨探道:“你接到我的家书的时候,我父亲有没有交代你什么?”
哨探看看宋江想到宋江他爹给的银子,人家人怎么样咱管不了,但是银子是真的,所以直接说道:“宋老太爷说,让您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一切等过了这阵风声再说。”
宋江更是摸不着头脑,想不明白就缓缓在那里踱步,一转眼瞥见桌子上的报纸上一个标题,(山东及时雨都下给了谁?)
宋江连忙抽出来去看,这是一份名为济南日报的报纸,只见文章之中,写的是宋江这几年所做的‘善事’,而接济的对象又是些什么人,还有自己的钱财来源,宋江看完气的半死,怎么会有这样文章。
难道大家都是因为这些才对自己有看法的么?宋江有些头疼,尽管报纸说的有些片面但是都是事实,自己要是瞎说,别人也是不会相信,得找一个借口,一个说法。
想着宋江就坐了下来,想把翻乱了的报纸整理一下,结果看到了更加气人的能容有什么(从宋江看什么是真正的孝)还有(宋江这样的人为什么屡屡出现)之类的文章一大把。
宋江先是脸色气的通红,过了一会又脸色煞白,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些报纸是全国发表的,也就是说这些话已经传遍大宋,自己这些年积累的名声就这样完蛋了!
宋江整个人恍恍惚惚的坐在那里,有些摇摇欲坠,外边晁盖和吴用匆匆赶来,看到宋江的状态,吴用是有些同情加幸灾乐祸还有一丝后怕,晁盖则是通情中夹着一丝愧疚还有厌恶。
吴用作为文人有点小聪明,读了这些报纸之后,确实觉得宋江人品不怎么,但是人品不好的又不止他一个,宋江做的这些衙门里的那些官吏不都在做么?不过是宋江的事迹被写出来了而已。
吴用现在还没有投靠宋江的打算,一个是宋江上山并没有招来一大票兄弟,而来现在晁盖做的也挺好,所以吴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