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

第195章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95章

小说: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耪飧鲡柒教读礁龊⒆樱潜桓献吡耍兔坏梅钩粤恕!

    张三看看公孙胜,公孙胜说道:“三哥放心,这事我会处理的,钱也付过不如我们走吧。”

    张三点点头,几人往宅子走去,那妇人除了去附近借钱,又往村里走去,看来可能是回村借钱或者拿钱,等张三走远了孩子才追上她娘,两人匆匆回到馄饨摊,张三三人早就消失在黑夜中。

    回到宅子,张三安排公孙胜在水手学校旁边新盖一个庆余堂,本来张三是打算在买来的书院里弄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东西集中在一起,也便于管理,至于书院的地留着说不定以后用得着。

    至于那一对母女,常言说救急不救贫,张三给的一两银子足够她们熬过现在这道坎,至于以后过什么样的日子,那就要看她们肯不肯努力了。孩子将来有机会上学,馄饨生意随着船厂的人口增加也会越来越好。

    至于张三为什么不拿出更多的钱,张三的施舍固然能让她们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是这对给张三干活的人来说这又是一种不公平,要知道自从接手了船厂,张三还真的没有给船员安排什么福利。

    张三把这件事放在一边,倒是赵大叔的一句船瘟让张三想起自己还没有搞定对付坏血病的事情,中国古代船上很少出现得坏血病的。

    原因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因为中国古代船上有豆芽、咸菜、茶叶等等补充维生素c的食材,有的说中国古代缺乏远洋航行,大部分航线都是开发成熟的近海航线,还有的说是因为中国有完善的中医治疗体系,中医懂得用很多中草药中的维生素c来治疗坏血病。

    张三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张三确没有兴趣去一一实验,到底哪个是对的,张三决定三管齐下,豆芽等豆制品早已在船上普及,咸菜也是现在船上必不可少的食物,茶叶这个东西不管有没有用备一点也好。

    至于补给点的建立,目前还不用担心,至少这两年活动的主要区域都是有完整补给的,中医药的应用更不用张三操心,张三现在思考的是一种新的东西。

    在张三的印象里,很多蔬菜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例如橘子、柠檬、酸枣、橙子、猕猴桃、山楂这些水果鲜果不易保存,但是制成果脯或者果干确能存放很久。

    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都可以做罐头,张三一直考虑过做罐头生意,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长途运输的水果很少,南方这么多的水果资源不利用就太可惜了。

    现在还没有玻璃罐和铁罐的制作条件,所以张三打算用黑陶罐代替,这个是成熟的技术,软木封口,然后在涂上一层蜡,就可以做到密封了,虽然不能做到后世的存放一年半以上,但是存放一年应该是靠谱的。

    这样不仅能解决海员的营养摄入问题,还能小赚一笔,这种技术想要垄断难度很大,罐头生产加工必须靠近原料产地,所以保密工作根本就不能解决。

    张三更感兴趣的是,有了水果罐头的生产经验,那么海鱼就可以采用腌制和晒干的第三种办法保存,还有北方每年冬天冻死大量的牲畜,可以秋天提前收购弱畜,都是罐头的重要原料。

    虽然说陶罐运输不易,但是这完全不用张三考虑,无非就是多加几层稻草的事情。这个季节南方很多水果都开始上市,正好吴德才收购的红糖还没有处理。

    张三趁着有时间连忙把吴德才叫过来,一边把制作步骤详细的写下来,一面给吴德才讲解,这东西很简单,小时候也见家里人做过。

    想要存放的更久无非是增加消毒温度,高压锅炉现在还不能生产,那玩意密封不好,有了裂缝可是会爆炸的,张三从炼钢加热空气中得到启发,设计了一口大锅,锅里的水蒸汽通过铁管输送,铁管在加热,这样来提高水蒸汽的温度。

    吴德才虽然接了总管江南所有商铺的任务,但是现在张三在江南确没有什么生意,所以吴德才现在除了那个收糖的铺子之外,一直围着船厂转。

    张三把罐头的生意交给他,这个东西操作的好,一年之内给张三带来一两万贯的收益还是很轻松的,即使以后做这个生意的人增加,张三依靠这先发优势,再加上别人都没有注意过的品牌经营,依旧可以做到行业顶尖。


………………………………

第三百零三章再回东京

    一切安排妥当,张三就带着石宝开始连夜骑马打着灯笼赶往驿站,天明出发自然不是指张三天明从船厂出发,从船厂到杭州骑马需要两个时辰,坐船需要三个时辰,人家公公已经很给面子,你不能这么不识趣再让人家等你半天不是。

    到了驿站已经是后半夜,禀告了值守的禁军,找了两间客房休息,张三估摸着离天亮顶多有有两个时辰不到,两人匆匆洗漱,和衣而睡。

    天亮后,张三被一阵敲门声惊醒,起床开门,船只已经准备好,军士来请张三上船的,张三简单洗漱一下,就出了驿站,刘公公已经上了钦差车驾,见张三出来点了一下头,车队开始朝码头行去。

    也许刘公公真的急了,也许这个就是钦差的坐船,张三看到一条类似于车船的两千石大船,两个巨大的眀轮跟两个水车一样横在船只中部两侧,船上还装有帆具。

    这种船确实非常适合运河航行,张三也研究过,不过就是轴承设计的不太好,比较费力,行船中小船用人力,大船只有使用耕牛轮换,若非急事一般人家不会采用。

    把仪仗装上船,张三的马也被安置好,刘公公过来趁空问道:“张公子昨夜睡的可好,洒家听下人说你后半夜才会,所以准备出发时才让人叫你,要是没有睡好马上在船上在休息一会。”

    张三抱拳道:“谢谢刘公公关心,无妨公公远来舟车劳顿,一路辛苦才要多休息才好。”

    刘公公笑着说道:“洒家这一路都在船上,也没什么劳累,公子怎么好好的京城不待跑到这杭州作甚?”

    张三笑笑:“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有此美景,怎么能错过,公公有没有游览西湖?”

    刘公公开心道:“东坡居士曾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等圣景洒家自然是去游览了一翻。”

    张三一愣,微微一笑说道:“是啊,苏学士此比真实恰如其分,都说江南山水灵秀,西湖更是集江南之婉约,西子之柔情,让人欲罢不能流连忘返。”

    张三未去过西湖,刘公公也不爱讨论女子,要不是看着张三被天子看中,又是个文人骚客,加上昨天送的那份厚礼,刘公公也不爱搭理他。

    船只起航,刘公公告辞回了自己的舱室,张三站在船头,看着船只开始起航,一路上凡遇船只必然鸣锣,然后过往船只纷纷让路。

    看了一会觉得无趣,张三问身边的石宝:“石兄弟,你晕船么?”

    石宝嘴角微微上翘说道:“三哥放心,俺家住在江边,从小就在水里船上奔走,别说是运河,就是海船咱也坐过。”

    张三点头:“那我们去休息休息,补补觉吧。”

    当张三再次醒来确是被军士叫起来出去吃午饭,饭桌上只有张三和刘公公两人,看来石宝估计是被带去那些军士的食堂了,古代礼仪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作为天子近臣,这些太监对礼仪还是很讲究的。

    其实两人也没有太多共同的话题,张三也没有那种交际花的本事,所以吃过饭两人简单的聊了两句就各自离去,下午张三待在只自己的船仓里考虑这次回京的打算,面见皇帝会被问什么,会被安排什么?

    宋徽宗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爱玩,花鸟皇帝、瘦金体、花石皇帝、青楼皇帝、道君皇帝等等典故都可以看出这位皇帝的爱好之广泛,只是这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把精力花在了其他地方,那治国的时间就有限了。

    宋徽宗宠信奸臣,提倡‘丰亨豫大’的治国理念,骄奢淫逸,最后落得下场凄惨,归根结底的说他就是爱玩,江山都玩没有了。

    但是刚刚执政的徽宗还是曾经幻想过励精图治的,而且也展现了一定的政治手腕,干掉了章惇,熬死了太后掌握了朝政大权之后,也试图革新,但是在一帮馋臣的吹捧下忘乎所以迅速的堕落了下去。

    所以对于刚刚上任的赵佶,张三要想投其所好,也要讲究策略,要是上来就嗷嗷叫着要搞什么万国蹴鞠大赛,那估计赵佶未必会不喜,但是那些朝臣肯定会用谏书把他淹死。

    再说万一赵佶想让高俅负责当蹴鞠协会主席呢?尽管历史轨迹上,高俅依靠边功升任太尉,但是难保皇上不会心血来潮让他先在京城历练历练。

    何况张三对于蹴鞠真的无爱,张三也不是什么球迷,所以也没有在大宋发展足球的想法,所以张三要考虑一个合适自己的谏言,还有因对陛下的策略。

    张三不希望改造大宋,挽救大宋危亡的命运,所以并不愿意去争什么实权部门,也不想搞个肥差涝油水,张三觉得自己应该搞一个即为百官所忌惮,又不争抢他们利益的部门才好。

    当然这个部门最好还是对自己有利那就更好了,张三突然想起自己年底时考虑过的报纸业务,只是最后不了了之,不是因为张三觉得自己的思想太先进,而是这些东西大宋已经有了。

    不仅有了,大宋除了官方的‘朝报’之外,民间的‘新闻’也有专门的经营机构,甚至大宋还有专门的管理这种报纸的机构‘进奏院’。

    宋朝中央专门设立刊发传报的机构‘进奏院’,其职能是:“总天下之邮递,隶门下后省。凡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合播告四方令通知者,皆有令格条目,具合报事件誊报。”

    就是这么神奇,张三看到这个东西,彻底的就斯巴达了,张三感叹看来还是小看了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