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师-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老者又再一次躬身行礼,郑重其事的说道:“还请侯爷细讲,吾等当洗耳恭听!”
“诸位捐资助学,这是大功德,将此功德录于碑上,以供当世之人,及往后在此间进学之学子瞻仰恩德,这是自然之理也。盖因若无诸位慷慨解囊之举,又岂有学子进学之处?而百姓对诸位的商户感恩戴德,诸位的商户也因而有了一个极好的名声,往后有了相关的生意,先想到的就是诸位的商户,诸位生意更加兴隆,也是善举所带来的回报。而学堂既成,便如本侯庄中学堂一样,无论孩童出身与贫寒贵贱,皆可入学。而既是无论出身,那诸位之子侄,自然亦在此列。学堂成后,本侯泾阳书院之学子,即可为这些学堂中学子之师。而这些学子小有所成之后,便可入泾阳书院进一步进学。泾阳书院是何等地方,诸位也是知道的。不是本侯自夸,泾阳书院的学子,陛下亲口说过,皆为出将入相之才,日后选贤任能,泾阳书院卒业之学子,当优于考虑。诸位的子侄辈到此就学,出来之后亦是人才,岂会难得朝廷启用?”夏鸿升笑道:“呵呵,诸位莫要看现如今泾阳书院都是在往里面贴钱,再过几年诸位且再看看,泾阳书院就不须再靠本侯养着了。这投资教育,学堂之事,里面赚钱的门道也有许多,还是口碑名声同钱财之利齐得,眼下不是时候,且卖个关子,不与诸位明说,到时诸位距离泾阳书院最近,本侯自然是先行考量同诸位合作的。”
“侯爷!小的愿意资助学堂!您说吧,要小的出多少?!”话音刚落,就立刻有一商贾站了出来,问道。
听他一说,这时候那些其他的商户才好似被提醒了一般,立刻就开始纷纷问夏鸿升,要出多少钱财了。
“呵呵,这就看诸位自己的打算了。这里是不强求的。若是有心,可多出一些,若是无意,分文不出也没甚子。”夏鸿升笑了笑,说道:“学堂建成之后,县衙会请来匠人,以出资之数的多少,雕其石像,录其生平,立于学堂之***往来学子感谢瞻仰。日后不拘是学堂扩大,迁址,这些雕像都会随着学堂一起。自然,出资愈多者,必是愈加显眼的。县衙能力有限,所雕刻者只有五人。五人之后,只挂画像,在之后,便唯有功德碑上提名了。”
名声,利益,人间留名,这些东西夏鸿升都拿了出来诱惑他们,这些商贾们立刻激动不已,一个两个的擦拳磨掌,纷纷叫起了价钱来。
………………………………
第861章 提上日程
商贾们听夏鸿升讲明白了其中的好处,又兼之本身地位就不高,谁不想有一个好名声,不想身后有名呢?
于是当即便纷纷请捐,都想让县衙给自己立石像,放在显眼的地方,受人瞻仰。
兴建五所学堂所需的资财,顷刻间便足够了,甚至还有了不少的盈余。
夏鸿升解决了这个问题,还以为自己又可以闲下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了,却没曾想,刚刚又闲了两日,就又有人登门了。
登门的是李纲和颜师古,夏鸿升连忙外出拜见,引入堂中。
话说这李纲看起来身子骨还挺好,面色红润,走其路来也很有精神,全然不像是八十多岁的人。可夏鸿升似乎记得,明明历史上李纲好似贞观没几年就去世了。思来想去,夏鸿升将此归功于自己早早的就让他们体检,让孙思邈为他们诊治预防,又让他们锻炼身体的缘故。所谓上行下效,夏鸿升劝李世民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下面的臣子们见皇帝勤于锻炼,又身子渐好,自然争先效仿,所以身子也都好了起来。貌似原本的历史上早死的几个人,现下好像都还在坚挺着。夏鸿升对此很是高兴。
李纲同颜师古到了正堂之上,夏鸿升正要叫人看茶,却听李纲对他说道:“莫耽搁,莫耽搁!速去叫你嫂嫂出来,老夫等有要事相谈。”
夏鸿升一愣,继而就立刻明白过来是什么事情了。于是问道:“啊?两位师尊可是从皇宫出来的?”
颜师古一摆手:“此事你莫要多问,老夫先同你嫂嫂商谈,之后你照做即是。”
说着,就连连摆手,催促夏鸿升去喊他嫂嫂出来。
哎哟,这是本公子的婚事终于提上日程了啊!
想想还有些小激动――顿时紧张起来了!
夏鸿升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跑去后院,喊了自己嫂嫂出来,到了前堂里面。
到了前面,众人都坐下之后,夏鸿升便也要在后面坐下来,却被李纲一挥胳膊,道:“你先出去自忙去吧!”
夏鸿升转头看看,见三人都是一副等着他出去的样子,只好无奈的重又站起身来,走了出去。
往外面走了几步,回头看看,还看到颜师古起来探头出来看看他走远了没有,见夏鸿升走开了,这才又回去。
切,本公子说出来就是出来,这还怕本公子偷听不成?
夏鸿升一边想到,一边脚下一拐,又勾了回去,躲到了墙外,支起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
却听见里面颜师古说道:“静石两年未归,这婚事一直拖到现在。如今已不可再拖了。陛下那边,又宫中操持,这边尔家无有尊长,吾等为静石之师,陛下命我二人替静石张罗婚事。陛下已然明令我二人,今年之内必须完婚。”
“那可太好了!”夏林氏顿时激动了起来,连声音都激动的有些颤颤的了。
却听李纲说道:“长乐公主乃是陛下爱女,公主出降,陛下之前还谓房公,说长乐公主乃皇后所生,陛下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欲敕有司资送加倍于永嘉长公主。足见陛下之厚爱。”
知道夏鸿升的嫂嫂不清楚这永嘉长公主是谁,颜师古于是在旁边解释道:“永嘉长公主乃太上皇之女,陛下之妹,长乐公主之姑母也。理应尊于长乐公主。陛下对长乐公主特所钟爱,居然欲逾礼而行!幸得魏征一力劝谏,这才使得陛下打消念头。”
靠,魏大叔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多管闲事?本公子娶媳妇,皇帝做老丈人,那自然是陪嫁的越多越好哇!
夏鸿升在外面溜着墙根儿听见,心中腹诽起来。
“这……妾身本是乡野农妇,长乐公主乃是陛下钟爱之女,这中间……妾身怕冷落公主,失了礼数。还请两位大人指点,一切全听二位吩咐!”夏鸿升的嫂嫂听到皇帝这么疼爱这个女儿,也紧张了起来,生怕自己家礼数不周,惹了皇帝生气,于是赶紧说道。
“陛下既已明令今年之内必须完婚,那时间就紧迫了许多。”李纲捋着胡须,说道:“当务之急,乃是立刻抓紧行完六礼。虽是陛下赐婚,公主出降,然静石为男方,这该有的礼数还是要做到。时间太紧,容不得耽搁。以老夫看来,最迟下月中旬之前,这前四礼当行过完备。”
颜师古也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老夫也是这个意思。双方已得陛下赐婚,婚约在前,这就快了许多了。前四礼要尽快行完,留出请期的时日来。”
听了这话,门外面贴着墙偷听的夏鸿升差点儿没控制住跳将出来。
下月中旬?开什么玩笑!
现下都已经到了月底儿了啊!
六礼,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即新郎官儿亲自至于女家迎娶。
古人重礼,六礼自周而起,严格遵守。汉之后因天下之乱,故而这六礼也有所放松。但是隋唐之后,恢复礼制,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这六礼在眼下这个时候,却是缺一不可的。
六礼繁琐,这半月之中,莫说是前四礼了,就是头一礼,也是十分紧迫的啊!
“既要提亲,当有媒人。”李纲又说道:“老夫人可请公侯之正妻,寻常多得见于皇后者,向皇后提及此事,充作媒人。静石素来同诸公交好,这倒不是甚子难事。因陛下已经赐婚,算是早有婚约在前,这前几礼可一并行完。”
呃……夏鸿升在外面挠了挠头,这皇帝都赐婚了,那六礼不就是走个过场么?来啊,场面上的形式主义,本公子最擅长了啊!
………………………………
第862章 李渊召见
得知自己的婚事已经提上日程,这令夏鸿升在倍感期待的同时,亦感到心中紧张起来。
结婚啊!后世里眼瞅就是奔三的人了,别说结婚,连个对象都没有。从同学到同事,甚至连老同事家的女儿都不放过,追啊追的,可是却是屡战屡败,不屈的屡败屡战,结果还是个屡战屡败的后果。
穿越到了大唐之后,这都又过了七年了。总算是能结婚了啊!
倒不是说夏鸿升急于结婚,只是结婚这事情吧,怎么说呢,好的婚姻,它就像是冬天里面穿在身上的厚棉袄,虽然穿起来有些束缚,活动不便,但是却很暖和。
在夏鸿升的内心深处,他始终都是一个人。在大唐这个时代,夏鸿升一直一来就好似在心底深处有一种距离感,一种虚无感。刚开始的时候,夏鸿升甚至不能将自己同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社会,这个时代的个人联系起来,感觉自己就好似一个在玩自由度超高的沙盒游戏的玩家,而周遭的社会是游戏背景,周围的人都是NPC。后来认识的人越多,建立起来的关系越深,才终于有了一些脚踏实地的现实感。婚姻,一个人同另外一个人除了血缘之外,最深的关系了,甚至于除了亲子关系之外,还更深刻于一般的血缘关系。关系越深,带给夏鸿升的真实感就越强,也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