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师-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篇《征讨突厥檄文》连编带抄的被夏鸿升写上了手抄报上。
将手抄报上面的内容都整理好之后,外面已经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
回到家里,立刻叫了家丁将手抄报送去印刷厂,然后夏鸿升自己则去了软禁幽姬的院子。
息王妃郑观音已经离开了,她是不能从宫里出来多久的。即便是有长孙皇后帮忙。出来皇宫的风险也仍旧是巨大的。
进去屋子,就见幽姬手中正提着一个香囊注视着出神,见夏鸿升进去,于是放下了香囊,对夏鸿升说道:“多谢公子了!”
夏鸿升摆了摆手:“不用谢我,要谢还是谢长孙皇后吧,她教了息王妃如何救你,也是她告诉了息王妃你在我这里,帮息王妃出了宫。”
“她所做只不过是心中不安,觉得有所愧疚而已。妾身为何要谢?”幽姬笑了起来,又说道:“倒是公子,大可以置身事外,却屡屡帮忙。当得妾身这声谢。”
“你这话要是真心的,真要谢我的话,不如给我讲讲突厥的事情。”夏鸿升拉开椅子坐了下来,说道。
幽姬双眼一眯,唇角勾起了一抹妖冶的笑意来:“公子这么问,李世民是要攻打突厥了?”
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那我却不晓得了,是否攻打突厥,自有陛下和兵部的将军们去决断。我只是想要问问你突厥的情况。”
“妾身离开突厥这么久了,又如何会知道突厥的情况?”幽姬摇了摇头,又说道:“公子在突厥布置了那么多的密探,又何须向妾身了解突厥的情况。”
“我布置间谍虽多,然终究难以探得突厥王庭牙帐之事,你同义成公主有所联络,故而前来问你。”夏鸿升说道。
幽姬没有答话,却只是笑着向后一靠,颇为撩拨的眼神向夏鸿升荡过去一眼,一边抬手揉着脖颈,说道:“呀,妾身昨个夜里未曾睡的踏实,今朝却是脖子酸痛呢!”
夏鸿升挑起眼角看了看幽姬,起身走到她身后,两手放到了幽姬的脖颈上面,揉捏了几下,待幽姬刚发出了几声舒服的呻吟,却又顺手向下一滑,捏住一个线头轻轻一提,扯开了幽姬脖子后面肚兜系的结。
就听幽姬一声惊叫,立刻起身跳开了。
“你还真以为我不敢把你怎么样?”夏鸿升后退了一步,很是邪性的笑道:“莫要再撩拨我了,我是男子,你是女子,终究吃亏的是你。”
幽姬一时语噎,冲夏鸿升翻了个白眼,两手举过脑后,一边重又将绳带打结系上,一边说道:“颉利可汗为了集权,加强对突厥各部族贵族的约束,于是在突厥大行汉法。不过,颉利到底是糊涂,只想要效仿汉法,让自己集权,却又看不到突厥人同汉人是不一样的。如今,突厥部族几步都对颉利不满。不过,纵是如此,却还远未达到能让各部族无视颉利的地步。若是李世民要的对突厥用兵,这些部族仍旧会同颉利一心抗击,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也不一定。”夏鸿升重又坐了回去。
“除非,李世民的大军能够击溃突厥,让突厥的部族看到灭亡的前兆。”幽姬系好了结,坐下来说道:“妾身私以为,不拘是汉之匈奴,亦或是今之突厥,其人也,不比中原,其刀兵也,不比中原,唯有马肥草壮而已,却如何能相抗多年?盖因人心之不同。突厥人,人人以勇为尊,故人人皆可为兵,且一旦战事发生,至少在未见破败之相以前,能上下齐心,兵民一意。而观中原之人却是不行,所抗战唯有兵卒而已,然中原之百姓,突厥人鲜有掳掠,因而只看到朝廷用兵征伐,却不见突厥人之可恨,故而多有抱怨。”
夏鸿升听完,点了点头:“我最近,就是在做这件事情啊……”
………………………………
第434章 看报
李靖已经连着许多天未曾在军校中出现过,段志玄和牛进达也是一样。
朝堂上风平浪静,也并未有什么传闻。
一如平常一般的,平静。
天气暖和起来了,皇宫里面,一簇簇的荆藤花也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悄然绽放,明黄色的小花儿总是不经意间突兀的闯入眼帘,令人恍然顿觉眼界中似乎褪去了冬日的灰败,复又多彩了起来。
“……院子里的荆藤开了花,三五朵小小花瓣映出让人眼中一亮的明黄,大大咧咧挂在枝头,一点也不知道谦虚和低调,被旁边仍旧矜持躲在花苞里的海棠一衬,显得愈加骄傲起来。正好一阵热风加杂着草木萌发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三五朵荆藤花就立刻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墨绿的藤条悠悠然晃荡着,再加上那几朵黄花的点缀,倘若我是诗人,此刻就要提起笔头了,写她像是从温暖里垂下的一瀑长发,又卷落了春天里的千年慕纱。我当然不是诗人,但却也能由此心生欢喜,觉得视野猛地明亮起来,连阳光都开始晃的人睁不开眼睛。觉得眼里的一切东西都在发着光一样,穹空、草木、行人、建筑……以及远天的苍岚……”皇宫的花园里面,李丽质的手中拿着一张报纸,嘴里面轻轻的念道:“当冬天尚未走出这个季节的寒冷与麻木,在转身和回眸之间,原来一种温暖已经悄然的挂在了枝头――她出生在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一朵花,开出一个季节,要大步迈起来啊,我毕竟也是一个蓬勃的生命!――母亲,女儿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写文章的,不过读起来,似乎是别有一番滋味,很是古怪。”
“恩,全然不同于平常的文赋。语句有些古怪,似是平常的市井俚语,很是易懂,不过放到一起。听起来却别有一番奇异的滋味,能把这随处可见的小花儿写成这般地步,倒也有趣。”坐在李丽质身边的长孙皇后手里面捏着几朵明黄色的小迎春花儿,看着自己的女儿,盈盈笑问道:“这上面的东西倒是有意思。足不出户,也能知道长安城里发生了甚子事情。长乐,这是你从哪儿得来的?”
“因着女儿这些时日风寒,不能出来,太子哥哥怕女儿闷的慌,所以捎来给女儿看,让女儿解闷的。”李丽质答道。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从李丽质的身边拿出薄薄的一叠报纸来,随后翻开,映入眼帘的第一篇。就见到了几个又粗又黑的大字――《征讨突厥檄文》。不由的心里一惊,赶紧细致看下去。
看过之后,长孙皇后更加吃惊了,赶紧翻翻其他几面,又见到了一个题目――《何为国,何为家》。
仔细将一张报纸看完,又随手拿起了另外一张,这才发现上面有个日期,一看,却正是昨日。再看里面写的事情,分明就是前日才发生的。
又连着翻了几张,发现这些日期是挨着的,每日一张。且每一张上面,所发生之事皆为前一日的事情,不由得心中更加好奇和惊异。
随即又拿起一张展开,正面第一眼看见的那一篇里面,写的正是前几日的朝政,仔细看去。里面对于朝政之分析身为独到,且又从多方提出了建议来,竟是大有道理!长孙皇后蹙眉问道:“长乐,你是说,这些东西是承乾给你看的?”
“恩!”李丽质点了点头。
长孙皇后心下屏气,仔细将每一张报纸上面的内容全都如数看过,然后转头对身旁的内侍问道:“陛下今日可是在太极殿中处理政事?走,本宫要去面见陛下!”
“哈哈哈哈!……皇后,不必前去太极殿了,朕来面见皇后了,哈哈哈哈……”话音刚落,就听见李世民哈哈笑着出现在了长孙皇后身后,朗声笑道。
“父皇!”李丽质站起来行了礼。
长孙皇后转头过去,见李世民眉开眼笑的,于是笑问道:“看陛下如此高兴,今日可是遇到喜事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只是笑,却并不多言。
长孙皇后哪里会不知道他不想让旁边的内侍和宫娥们听见,于是当下也不多问,只是笑道:“臣妾今日却也是发现了一些好东西来,正要去呈与陛下呢!”
说着,长孙皇后拿起那些报纸,交给了李世民,说道:“这几张东西,每一张都有日期,最远的是几天之前,最近的就在今日,每日一张,每一张上所记之事,皆为前一日所发生。妾身在上面看见了许多长安城中轶事,足不出户也能知道进来长安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另外,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有几篇关于朝政的文策,其格式皆是先朝堂上的定论,然后解释一番,接着又分析一番好坏,最后在指出欠缺,或提出见解,附上建议。臣妾方才看之,其中之见解很是独到,又甚为新颖,觉得颇为有道理,所以想要呈与陛下看看。”
“哦?”李世民接过长孙皇后手中的报纸,坐下来一张一张的看了起来。
越看,他的神色越是凝重,但是眼中却越是发亮。
长孙皇后和李丽质都没有去打扰他,良久,李世民终于抬起了头来,问道:“这东西,是从何处得来?”
“是承乾担心长乐生病的时候闷的慌,于是拿来给长乐看的。”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道。
“来人,去叫太子来此见朕。”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
旁边的内侍立刻躬身领旨,匆匆跑去东宫了。
没有等待多久,李承乾就出现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孩儿拜见父亲、母亲!”李承乾站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面前,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
“承乾,这些东西,你是从谁手中得来的?”李世民问道。
“回禀父亲,这张纸,叫做日报,取一日一报之意。您看看那上面的内容,多是前一日或前几日所发生的新闻。所谓新闻,字面上来说,就是新的所见所闻,具体来会所,就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李承乾因着夏鸿升的嘱托,所以早有准备,答道:“这东西,现如今只有孩儿看过,不过若是能让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