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326章

贞观帝师-第326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哈。观音婢,我大唐有了治愈疟疾的办法,从今往后,百姓再也不用害怕疟疾了!”李世民大笑了起来:“不仅如此,还有了可能能够预防疟疾传开的办法,太医令在奏疏上说他们仍旧在考证,看看到底此法能不能预防疟疾的传播。观音婢,此法若成,当千古留名!”

    “二郎!”长孙皇后激动的看着李世民,因为太过激动。捏着奏疏的手都开始有些微微颤抖了:“二郎,这是天佑大唐!自古以来,疟疾害了多少人了?到了二郎这里,却有了治愈疟疾的办法!”

    李世民放生大笑。两人高兴了许久,李世民看看那本奏疏,忽而又问道:“观音婢,这段时间,你可曾去太极宫看过太上皇?”

    长孙皇后愣了一下,继而很快就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说道:“二郎,这么做……”

    “朕只是想让他知道,传位于朕,并没有错。”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朕才是最好的选择,连上天都认同朕,给朕派来了一个夏鸿升,辅佐于朕,此岂非天意乎?”

    看了看李世民,长孙皇后点了点头:“妾身再去探望公公时,自当告诉公公这件喜事。二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办法,这可是天大的功德,二郎当有所表示才是,不知道二郎准备如何赏赐?”

    “何太医倒还好说,只是孙道长不慕名利,朕也只好给他更多行医的便利。”李世民想了想,说道:“至于那夏鸿升,才是难办。据太医令在奏疏中所言,这治疗疟疾的办法,又是夏鸿升所提出的。有此功德,本该重赏。可他方才一十四岁,就已经是大唐的开国县侯,又是武是正四品的中郎将,文是正五品上的谏议大夫,这已经是多少人一生难以达到的地步了。如今,朕却不知道该如何奖赏于他了。金银财帛,他自己赚的只怕比朕赏赐的不知道要多多少,晋升爵位,他如今已经是县侯,再升一步,便是县公了,可若是以他的年岁,定然不能服众,反为他树敌无数。倒是令朕头疼了。”

    长孙皇后听了李世民话,也是头疼,的确,现在若是继续对夏鸿升大加封赏,定然给他树敌无数,他到底还年少,往后的路还长,敌人太多,以后难进寸功,难以施展。可若是不封赏,却又说不过去。这不是别的事情,而是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办法,从今往后,百姓们在不用害怕疟疾了,岭南的这一道天然屏障,也从此化为无物。

    这功劳之大,是真的大。是大到了等孙思邈和夏鸿升三人回京之日,需要皇帝亲自前去迎接的地步,是大到了需要敲响祈天殿大钟整整八十一下的地步。这份功劳若是不赏,难免让人看到了心寒。不只是夏鸿升,便是其他的朝臣看在眼里,也会心冷。

    这个问题的确令人头疼。若是封赏,会让夏鸿升木秀于林,引来的自然就是风必摧之。可若是不封赏,又会让朝臣们觉得皇帝有功不赏,心生间隙。

    “二郎,你是皇帝,不好开口,可妾身是个女流,有些话就可以说出来了。”长孙皇后想了想,说道:“不如择日让夏鸿升进宫一趟,妾身好生探探他的想法。他同承乾、恪儿、泰儿,还有丽质都要好,妾身在他面前是长辈,有些话就可以摊开来说说,看看那夏鸿升究竟心中所想如何,再行定夺?”

    想了想,李世民点了点头:“也好。”
………………………………

第359章 给我一文钱

且不说李世民看了太医令的奏疏之后在宫中既高兴又头疼了,夏鸿升三人,已经又是在那个村子里面待了好几天了。三十多个人躺在那里,这个村子里面剩下还好着的人,就没有多少了。能成为一个村子,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么少的人,只是其他的人,都已经死在了这一次疟疾里面。

    如今,这三十来个人正在好转,而且先前的那个少年,已经又可以起来走路蹦跳,缠着他的爷爷了。

    看到这些人充满感激的眼神,和脸上对于劫后余生的喜悦,夏鸿升心里就没来由的泛起了一种满足感来,回头想想,估计这就是心理学上面的自我价值感了。

    村中所染疟疾者,除去了已经病逝的,其他都已经开始恢复,黄花蒿能够治疗疟疾的事情,也最终被验证了下来。

    “夏侯啊夏侯,莫非你当真是仙人弟子不成?”太医令捋捋胡须,看着夏鸿升看了老半天,叹了口气说道:“世人皆以为不可能之事,到了你的手中便成了可能。头一回听说夏侯,还是听虞老大人说起一少年郎君竟然发现了盐矿中做出精盐的法子来,而后,又屡屡听闻夏侯的种种奇事。上一回在皇宫里面,夏侯引下天雷,拘囿瓶中,恍惚惊为天人降世。这一回,叫天下百姓受害无数,令古今医者毫无头绪的疟疾,又被夏侯轻描淡写间轻松化解。唉,莫非这世上真有仙人乎?老夫倒想要一见之,问问其何故不造福世人,而藏匿山林了!”

    夏鸿升笑着摇了摇头:“神君何在,太一安有?何大人想要找世上的仙人,恐怕得去问问袁道长了。”

    “呵呵,老夫随口一说而已,若真是见到仙人了,只怕要叶公好龙了。”太医令笑着摇了摇头,又言道:“这村中的疟疾已然没有什么大碍了。咱们也是得回京的时候了。”

    夏鸿升点点头,他这几天都没有回家,只是让齐勇回去打了一声招呼,说是在外面忙。也想要回去躺在自己铺的又厚又软的大床上面好生生的睡一觉了。

    村子中的病患都已经明显好转了不少,只消再服用几日,就会重新健健康康起来。

    孙思邈又一次给那些病患号了脉,又细致交代了如何从黄花蒿里面绞出津汁,郑重的告诫了他们要千万注意驱蚊。然后,这才走了过来,同夏鸿升说道:“村中的人死了一半,若非是夏侯有了救治的办法,这躺下的一般也又要死去,这个村子也就没了。普天之下,受疟疾之苦的百姓不知凡几,今回得夏侯治疗疟疾之法,总算是有救了!”

    “孙道长过誉了,在下也只是从旁人那里才知道的。又哪里是在下的功劳。”夏鸿升摇了摇头:“如今村中病患已无大碍,咱们也该回京了。”

    孙思邈点了点头,准备离开。

    “三位神医请留步!”身后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回头看看,是那个老汉领着幸运躲过了疟疾的那些人来到了村口,叫住了三人之后,那些齐齐的就跪下了:“三位神医的恩德,咱们这些土里刨食吃的苦哈哈无以为报,愿为三位神医立下功德碑,日日供奉。铭记三位神医的恩德!”

    说着,老汉领着其他的人一起跪在地上重重的磕起了头来。

    三人连忙过去扶,好大一会儿才算是让众人都起来,那些人一直将三人送下了山去。等三人上去了马车走出老远了,还能看见他们在后面作揖。

    马车回奔长安,三人在马车之中商量了一同去向李世民奏请专利之事,马车一路疾驰,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已经回到了长安。

    “三位大人,前面是迎接三位的人。”马车在长安城门外停了下来。驾车的人向里面说道。

    三人下来马车,第一眼就看见了骑在马上的李世民,于是赶紧快步过去拜见。

    李世民翻身下马,笑着亲手将三人扶起了身子,笑道:“呵呵,孙道长与两位爱卿劳心劳力,攻克疟疾之害,使天下苍生,今后再也不受那疟疾所害。朕为天子,照拂百姓,三位能解百姓之厄,理当受朕一礼。朕代天下百姓,谢过孙道长,和两位爱卿了。”

    三人连忙躬身行礼,连呼不敢,李世民也并未真的行礼,只是作势到一般,便被三人阻拦了下来,也就顺势停下了。

    “朕已在宫中备好宴席,三位随朕回宫。”李世民点了点头,起身上马,众人进入长安城中,只听得一声声钟声响起,不断回荡。

    夏鸿升听着钟声出神,说实话,挺失望的。

    听说李老二会亲自出城迎接,还以为能有多隆重呢,眼下看看,分明就是敷衍了事,做做样子。

    不过反过来想想,能让皇帝亲自出城做做样子迎接迎接,在这种封建王朝里面,就已经算是十分隆重了。放后世里面,你得做出多大的贡献,才能让大大出来站**外面儿等着给你做做样子迎接一下呢?恐怕没有。

    一念及此,心里面就又平衡了。

    听说当初李靖等人安定岭南而归的时候,李老二率领朝中百官在城外列队,又亲自敬酒,携手入城,那场面叫一个隆重。看来大唐,还是更加注重军功。

    满街的百姓都出来了,站在道路两旁看。李老二不搞什么回避、肃静,这一点非常好。况且是迎接有功之臣的,也理应让人上到街头来瞻仰一下。

    有经验的京城百姓,或者是听说过这种规矩的人,都知道那钟声代表着什么。祈天殿的钟声响起,若不是祭祀之日,那便是表功了。响声越多,说明功劳越大。所以听着这钟声仍未停息,不由的更加好奇,纷纷涌上了街边。

    三人却都不是好表现的人,招手致意自然是不能做的,可是三人却连射出头去马车外面露一下都不愿。孙思邈更是不图这些虚名,甚至觉得浪费时间,不如早些快马回去太医院,把这防治疟疾的法子赶紧录述下来,继续完善千金方。要不是答应了夏鸿升一起奏请专利之事,他还真就直接自己个儿的走了。

    皇宫之中,御花园里面,正是一天中暖和的时候,凉亭里面温风徐徐,很是惬意。不过到底是秋天,若是一到日落,就又冷了。

    李世民详细的听了太医令讲了从发现村里面有了疟疾,到夏鸿升不经意间随后说出治疗疟疾的法子,又一起前去验证,到最后终于将人治好了的过程,发出了好几回感叹。天下受此病症危害久矣,如今总算是有了防治之法了。

    “……还有岭南,闽越之地,瘴气缭绕,本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当初药师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