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第8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尔斯在随后的发言中用华美的言辞赞颂了美国人在战争时期越挫越勇的坚韧品质和战争失利后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并暗示美国人应当坚决捍卫百年来逐步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来的强权地位。
两位领导者的发言都得到了热烈掌声的回应,然而这些话语中有多少是空话、有多少是反话,双方各自心知肚明。席间,罗斯福漫不经心地询问皮尔斯爱尔兰研发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进展情况,皮尔斯回答说:“毫无疑问,火箭技术将引领一个全新的时代,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只要坐在利默里克按下一个按钮,那些安装有整吨烈性炸药的火箭就能够飞越上千公里,我们将不再受到飞行员阵亡或被俘的困扰,而且火箭的成本并不比现役的大型轰炸机昂贵多少!”
罗斯福的反应比较平静:“拥有这种新式武器真是令人羡慕,可惜浩瀚的太平洋动辄以上千公里来计算距离,而且美国在火箭技术方面还完全处于起步阶段!”
半杯红酒下肚,皮尔斯故作得意:“只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一切都不是问题!”
“那是当然的!”罗斯福端着酒杯而不喝,他追问道:“听我们的专家说,喷气式飞机也将引领全新的航空时代?”
“也许吧!”皮尔斯耸耸肩,压低了声音说:“我们现在有两种划时代的新式飞机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后期,一种使用火箭发动机,一种使用喷气式发动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前者的试验进展比较快,预计1943年能够投入现役,后者涉及的技术较为复杂,我们已经损失了一架试验机,但愿它在1944年前能够顺利服役!”
“爱尔兰的航空技术果然是领先世界的,在我看来,在某些尖端技术上甚至超过了德国!”罗斯福一面不吝赞美,一面试探性地问道:“在这些新式装备的研发上,我们两国是否有共同合作开发的可行性?”
“这个么……”皮尔斯笑了笑,“您也知道,爱尔兰一直是军政分离,政府不得干涉军队的具体事务,我现在也不好直接回答您!不过,我觉得这完全可以列入我们下一次会晤的议题,届时我在利默里克等待您的到来!”
“那就一言为定!”罗斯福爽快地回应说。
话题已开,皮尔斯便抓住时机:“对了,说到武器技术,我听说……美国正大力研发一种威力极其惊人的武器,据说也将是划时代的?”
“噢?不知首相从哪里听到的这个消息?”罗斯福不惊不忙地反问说。
“这个么……”皮尔斯笑了笑,“上个月的国联理事会期间,我听一位外国友人说起过,他倒是满不在乎,觉得没有什么武器是可以代替军队的!”
“是么?”罗斯福轻皱眉头,显然是在思考对方的用意。
“我还听说,这种武器利用的是核变技术,而且早在二十年代就已经有不少物理专家进行理论探讨了!”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这件事我还真是从未听说过!”罗斯福话是说得毫不犹豫,只是眼神中流露出的些许担忧让皮尔斯看出了由头。
皮尔斯假意惋惜地说:“唉!我本来还在考虑用爱尔兰的火箭、喷气发动机或者制导炸弹作为交换,分享美国政府的新武器计划!”
罗斯福笑道:“是啊,可惜这只是谣传!不过,美国的超远程轰炸机技术和轻型机载雷达技术也许会是爱尔兰希望分享的?”
“是么?”皮尔斯抿嘴一笑,凑近罗斯福耳旁,喷着酒气说:“总统阁下或许还没得到消息,爱尔兰第一款实用型的舰载机预警雷达已经服役。”
听到这些,罗斯福虽然还稳稳地坐着,但脸色显得有些僵硬,似乎震撼于爱尔兰这么一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小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领先程度——无奈受到战争失利的影响,这时的美国情报部门不仅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积极的行动,即便是在欧洲也仅有少量的联络站,从前还能够依赖英军提供的情报分享,现在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查竞争对手的实际状况,效率之低完全配不上其工业和经济的大国地位。正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美国政府才会孤注一掷,用足以令他们破产的庞大资金来研发一种谁也没有见过的新武器,而基于人性的种种弱点,罗斯福强力推行的曼哈顿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众多议员的质疑,这时常让他夜不能寐,正需要找一个能够减少资金压力和失败风险的办法。
………………………………
第863章 双王会
1942年6月中旬的一天,在不列颠西南部的布里斯托尔湾,一艘上白下蓝的交通艇载着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八世及其随行人员离开英格兰海军巡洋舰“汉丁顿”号,在海面上驶过了数百米,靠上爱尔兰王国的皇家游艇“自由之魂”号。这个时候,爱尔兰与威尔士共同拥戴的国王,与这位爱德华八世同样出身德国皇室的约阿希姆一世陛下就静静站在游艇的甲板上。待英格兰国王登艇,他与之热情拥抱,亲切寒暄,然后肩并着肩走进艇舱。
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英国与爱尔兰似乎仇怨深长,爱尔兰独立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有数以万计的军人以及无辜平民死于对方之手,然而自英国解体以来,大不列颠群岛上的四个单一民族国家睦邻友好,相处融洽。爱尔兰与威尔士的关系自是不用多说,两个王国的联合已是大势所趋,而英格兰和苏格兰各自继承了英帝国的部分领土与资源,经济和社会基础较为扎实,但受限于国力,无心也无意对外扩张。不过,这种和平氛围正随着一个名字的赫然鹊起而悄然发生变化,两位国王此次在布里斯托尔湾会面,最主要的议题便与之有关。
就着清香逸人的茶水,两位国王以德语侃侃而谈起来。
“从德国媒体普遍反应冷淡的情况来看,巴里奥尔派兵镇压苏格兰南方起义,十之**是得到了德国高层的默许,也就是说,我们的皇储殿下很可能决定了现阶段不干涉苏格兰的内部事务。”
“那是啊!远东打着仗,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死去,几百个苏格兰人的死伤对欧洲的稳定来说几乎没什么影响。再说了,巴里奥尔的妻子这两年跟德国皇储妃塞西莉亚走得非常近,她一年里大概有两三个月在德国活动。考虑到这一点,我们的皇储殿下出于私人感情而支持巴里奥尔一点都不意外。只要德国政府不发声,全欧洲权当没看见!”
“苏格兰人闹就闹吧!在形势缓和之前,我们该封锁边境就封锁边境,该管制港口就管制港口,坚决不去趟这趟浑水。”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耐不住有些英格兰人非常同情他们的苏格兰邻居,不止捐款捐物,还走私军火,甚至要组建什么不列颠志愿军!嗬,平民百姓闹腾就算了,我的议会里也有不少刺耳的声音,他们担心苏格兰的动乱会波及到英格兰来,觉得我们应该在事态扩大前积极干涉,顺便从中获取一些利益。凡人的眼光往往就是这般短浅啊!”
这两位表亲口中所说的巴里奥尔,便是搅动大不列颠群岛氛围的不安因素。此人全名阿列克斯…查格斯…巴里奥尔,现年49岁,旧苏格兰贵族家庭出身,毕业于瑞士的苏黎世大学,其家族于一战结束后迁移至加拿大,在那里投资开办了造船厂。受益于英国海军的大规模重建,巴里奥尔家族的实力发展迅猛,而巴里奥尔本人也在1929年作为特殊人才加入英国海军,至1934年停战时已经获得了少校军阶,之后回到苏格兰从政,凭借家族的财力和人脉大展拳脚,1936年即出任苏格兰工业部长,1937年成为副总理兼财政部长,1939年成为苏格兰共和国第二任总理。1940年初,苏格兰总统詹姆斯…布莱克病重,巴里奥尔不但绕过议会代行总统职权,还以高官厚禄笼络军中的实权将领,从而掌握了对首都以及大部分重要地区的实际控制权。1941年末,总统病故,巴里奥尔启动国家紧急法案,在军队的支持下强行解散议会,导致苏格兰在此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处于总统空缺状态,其人一手独揽军政大权。
几个月前,苏格兰实施大选,巴里奥尔以绝对高票当选总统,新议会随后通过法案,将总统与总理的职权合并,称为“国家领袖”,整个国家的军政大权也就牢牢掌握在了这个野心勃勃的独裁者手中。
在君主体制下,国王便是独裁者,只不过独裁的程度有高有低,所以无论是爱尔兰和威尔士的“双冠王”,还是英格兰的爱德华八世,都不会羡慕甚至妒忌巴里奥尔的大权,眼下的问题在于苏格兰民众并不都是心甘情愿的支持巴里奥尔,激进派指责他暗中操控大选,打着民主的旗号实施独裁统治,一开始还只是进行游行示威,受到执政当局的打压后,激进派转而采取更加激进的举措武装暴动,来反抗巴里奥尔政权,于是就有了苏格兰南方的“亚伯多尔惨案”。暴动者遭到军警的无情镇压,数百人横尸街头,惨不忍睹。
同胞的鲜血没有吓到以彪悍著称的苏格兰人,他们开始酝酿更大规模的起义,而跟英格兰联系较为紧密的“南方人”便派出使者向爱德华八世求援,希望得到这位英格兰国王的支持在不列颠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上,类似的桥段不止一次出现过。
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爱德华八世,对苏格兰贫瘠的土地和“蛮不受教”的苏格兰人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且他跟夏树一样是明白人,德国独霸欧洲、称雄世界之后,绝不希望不列颠再出现一个足以威胁到德国战略利益甚至给德国重铸牢笼的强大国家。爱尔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加起来还不满一千万,而一旦英格兰和苏格兰以某种形式合体,那可就是三千万级的存在了。
再者,经过两次大战的残酷洗礼,爱德华八世统治下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