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第7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荒木贞夫高声应道。
海军大臣大角岑生慨然陈述道:“占领满洲菲律宾东印度后,我们的石油橡胶钢铁煤炭已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欧洲人自以为他们的贸易限制和经济制裁可以威胁到我们,那他们就错了,如今的日本帝国已不是当日本帝国,我们无所畏惧,只要欧洲不直接倒向我们的对手,我们绝对可以独立击败美国!”
这样说来,同盟国首脑会议的决意全然没什么好担心的,但实际情况并不像大角岑生说的这样简单。现代战争靠的不仅仅是石油橡胶钢铁煤炭这些工业原料的多寡,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在战争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明治维新以来的半个世纪里,日本之所以能够在工业领域取得飞速的进步,靠的是对欧美国家先进技术的学习和模仿,半个世纪后也即10…20年代,他们基本赶上了欧美中等列强国家的脚步,这时才开始学习仿造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路线。之后恰逢大海军时代的来临,日本为了追赶欧美列强,一多半的军费都花在了海军身上,他们不遗余力地建造出了可以媲美西方列强的超级主力舰,同时通过外购增强了航母和舰载机部队的实力,自以为已经迈入了一等列强的行列。在对美英开战之初,日本军队摧枯拉朽,横扫菲律宾马来亚以及小半个印度,之后又在争夺澳新的战役中打败了美英联军,直到夏威夷战役,自信心急剧膨胀的日本军队才尝到了教训——仍在使用双翼战机的日本海军航空兵被驰援前线的美制“鹰隼”揍得没了脾气,采用传统作战模式的海军陆战部队和陆军登陆部队在美军的海防工事前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直到日本的军事观察员近距离观摩同盟队在巴哈马群岛和古巴的作战行动,并将所见所闻详尽编写成报告送回国内,军队高官和内阁重臣们这才意识到在军事技术领域,自己跟真正的一等列强国家存在何等惊人的差距。再后来,日本联合舰队遗憾输掉东太平洋之战,那些还保持着头脑清醒的人已经愈发清楚地认识到,日本对美速胜无望,战争持续下去只会让西方同盟国坐捡便宜,因而提出了对美推动和谈对华谋求速胜的新策略,但美国政府明确表示,和谈必须以日方放弃对夏威夷群岛的占领为前提,这让日本军政界和国内民众感到难以接受,太平洋战争不得不继续进行下去,那么从西方同盟国那里获取先进军事技术成了日本军队的当务之急,其中尤以新式战机和雷达设备为重中之重。一旦西方同盟国限制贸易,势必会影响到日军的军备革新计划,让他们难以在跟美国的正面对抗中占到便宜,这才是日本高层深为顾虑的。
犬养内阁的权臣们你一言我一语,俨然多数人的意见都倾向于拒绝同盟国总部的“无理要求”,就在这时,内侍官员出来通传,请众大臣们入室就位,待所有人安然就坐,昭和天皇一脸严肃步伐缓慢地走进会议厅。
大臣们毕恭毕敬地起身致礼。
落座之后,现年34岁的昭和天皇下颚微扬,用深沉的语调说道:“朕苦思一夜,觉得此事应当慎之又慎。”
氛围骤然一变。
所有目光齐刷刷投向了神情冷峻的上位者。16年底,25岁的皇太子裕仁正式继位为第124代天皇,以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一句改元昭和。在这位身体健康富有活力的天皇继位之后,整个日本从上到下都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充满希望。
担任摄政多年的昭和天皇实际上早已执政多年,登基不过是改换一种身份继续统治这个国家罢了。雄心勃勃的裕仁为日本定下了经济上加紧侵略美国和东亚各国,军事上力图早日夺取澳大利亚,在这之后,日本周边就只剩下一个国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是国力孱弱任人宰割的国家,那便是昭和年代前20年的终极目标。
对于新天皇的这份雄心壮志,不论政府内阁要员还是军队高层将领都纷纷表示愿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并以毕生精力辅佐天皇完成这个伟大的理想。
可是裕仁的这份雄心还未来得及实施便造当头一棒——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经济危机的策源地并不是新近战败的美国或是经济落后的俄国,更不是东亚的爆发大户日本,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由生产过剩引发地危机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欧洲,尤其是刚刚经历了一个十年黄金发展期地德国,大量非洲劳工的涌入为各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地劳动力,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例如雇主宁愿雇佣廉价的非洲劳力本土公民失业率增加;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的卡特尔聚敛了社会的大量财富和生产资料,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变得不像从前那样均衡。工业增长集中到了一些利润较高的部门。本土矿产开采皮革行业都开工不足,行业兼并之风盛行;法国波兰和非洲的廉价农作物德国本土农业收入降低,固守土地的大容克地主们不得不面临因农作物价格下降而带来的不利局面。许多农民选择前往非洲淘金,农村呈现出一种不景气状况,农村购买力逐年下降。
在大半个欧洲忙于对付经济危机之时,日本人的窃喜也没有持续多久,这些年来,日本经济发展的畸形情况远比欧洲严重——农民在日本原本就不受重视,落后的农业在日俄战争后不久便已呈现出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展的需要,而泰国越南印度等地大米的涌入加剧了日本农民阶层地动荡,米价的持续低迷让农民们根本不敢奢望那些昂贵的盐油布料,贫穷的农民们常常是衣不蔽体;重工业和造船亚从明治时代起就是政府大力扶植的对象。从东南亚获取的大量资源也支持着这些产业继续发展,但日本势力范围中的东南亚各国并不需要大量购买日本的重工业产在美洲和大洋州,日本地重工业产德国人面前基本没有竞争力,造船业也是同样的情况,因此日本的重工业与造船业基本上是依靠本国尤其是本国海军才有目前的畸形繁荣。
日本经济近年来持续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军费增长,加入国际造舰竞赛使得日本原本就不富裕的财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派出考察团实地考察德美海战之后,海军部的高级将领们意识到自己的战列舰战巡在战术上已经落后于西方强国的海空立体战术,因而迫切需要建造一批足以保证日本海军强国地位地新式航母和舰载机,导致军费持续走高,3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登位伊始就碰到这样的经济危机,裕仁当然不希望在继承皇位的同时也继承大正天皇那“不幸”的头衔,就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一筹莫展之时,千载难逢的机会到来了,两大阵营围绕亚速尔群岛展开激烈对抗,时局一度走到了战争边缘,日本苏俄这些实力较强区域影响力较大的中立国成为德国和美英争相拉拢的对象,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有恃无恐地发动战车,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之后又趁两大阵营激烈火拼,瞅准时机发兵南下,势不可挡地席卷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现如今,北至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南临印度洋西抵中国长江东达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群岛,放眼望去,无比辽阔的区域均已成为这个军事帝国的势力范围。
………………………………
810。第810章 一百万支步枪(下)
话说1935年夏秋之际,军力强盛的西方同盟国分别同英、美缔结和约,由此结束了泛大西洋地区的战事。 9月,因奥斯曼土耳其陷入内战无暇东顾,德、意、奥匈、苏俄就整个波斯地区的势力划分协商一致,西方同盟国同意将外高加索地区交还苏俄并从巴库撤军,认可苏俄对波斯北部地区的控制,从而换取苏俄不染指波斯南部及波斯湾沿岸地区、不支持欧洲国家布尔什维克进行**活动的保证,暂时消除了一度让所有欧洲国家心惊胆战的红色警报。在此之后,西方同盟国开始收拾亚欧地带的乱局,10月初,由德、意、奥匈、爱、西、罗、保、葡等**队组成的欧洲联军开抵耶路撒冷,正式拉开了多国干涉阿拉伯联邦的序幕;10月下旬,埃及爆发内战,德、意、奥匈联军借口保护侨民登陆亚历山大港,意图通过军事行动重新夺回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这些外交和军事行动看似分散了西方同盟国的精力,实际上恰恰相反,清扫完自家后院,才能心无旁骛地拓展远方的事业。
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昭和天皇不像他那些勇猛有余、眼光不足的将军们一样嚷嚷着用一波流的进攻彻底吞并中国。如今他的国家最缺的并不是资源或是技术,而是消化庞大战利品进而强“身”健“体”的时间。等到西方同盟国后方安定,他们必定会将目光投向各种战略资源极为丰富的东南亚,除非日本有足够的军力震慑之,否则的话,那绝壁是他们扩张势力的下一个目标,而大战爆发以来的这三年,日本军队不但没能利用列强无暇干涉的机会吞下地大物博的中国,反倒陷足其中,严重拖累了日本的经济和财政。现如今,既然中国最富庶的东三省、华北平原、包邮区以及南方港口皆已收入囊中,何必再将数以十万计的兵员以及不计其数的军事物资耗在道路泥泞、地形复杂的华中腹地?
以昭和的精明眼光,如若美国人愿意以现时状态结束战争,那么他一定会欢欣鼓舞地接受这个结果。在和平的环境下,用不了十年,也许只要五年,日本的经济和工业就能够得到升华式的发展,从而变成一个真正的世界级强国。可是开战易,停战难,无论日本政府此次是否接受同盟国总部的调停,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因为最关键的分歧点不在于中国某地,而是太平洋腹地的夏威夷群岛,它的战略位置是如此独特,占据它就相当于占据了半个太平洋。在西方同盟国的纵容甚至是唆使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