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第7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枪的爱尔兰士兵警戒,却没有人对参观团成员进行搜身检查。偷藏餐刀的家伙若无其事地找了张靠近演讲台的桌子,迈克唐纳德紧紧跟在他后头,自然是在他旁边落座。
“嘿,你这混蛋要干什么?”那人咬牙切齿地叱问迈克唐纳德。
“这句话应该我来问。”迈克唐纳德小声说。
那人冷冷地盯着他:“你是爱尔兰人的走狗吗?为什么要阻止我?”
迈克唐纳德压低声音,飞快地说道:“如果你对他动手,不管成不成功,都会有无数威尔士人因为你今天的鲁莽而送命!”
那人嗤笑道:“你错了,这是上天让我们拯救威尔士的唯一机会。杀了他,爱尔兰就会陷入混乱,驻扎在威尔士的爱尔兰军队就会撤走,我们的武装独立才能赢得胜利。”
迈克唐纳德瞪眼道:“那独立之后呢?谁来拯救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谁能够比他更好地治理一个国家?你指望谁?苏维埃?”
这个满脸横肉的家伙迟疑了一下,但没等他继续说话,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了咖啡馆门前。在几位身材高大的爱尔兰士兵护卫下,那位身穿戎装但没有佩戴武器的传奇人物下车进门。
伴着一阵椅子移动的呱噪声,咖啡馆里的每一个人都起身相向。
迈克唐纳德紧紧拽住身旁这家伙的手,唯恐他一个箭步上去行刺,而他这时并没有要挣脱的意思。一名爱尔兰士兵就站在两米之外,他注意到了这两人似有异常,于是调整双手位置,以便在必要的时候用最短的时间拔枪射击。
一如影像资料中的形象,爱尔兰王国的缔造者、威尔士王国的新国王长着一张棱角分明的帅气脸庞,他动作矫健,举止从容,与之有关的种种事迹和传说使得他在常人眼里宛若天神下凡,似乎有种无形的光辉笼罩全身,然而以理智的眼光来看,他与欧洲历史上诞生过的那些君主们并没有太过本质的区别。
“先生们,不用怀疑自己的眼睛,你们所在的地方确实是爱尔兰,站在你们面前的人确实是爱尔兰国王,而你们过去一个多星期的所见所闻确实是真实存在的。等到局势稳定之后,我们将会推出一项法令,所有守法奉公的威尔士人都可以在爱尔兰享受到国民待遇,届时你们只需要买一张便宜船票,就能够来到爱尔兰,瞧瞧这里的一切是否依然如你们此前看到的那样。”
地位高高在上的君主,在众人面前以轻快诙谐的语言作为开场,原本稍显紧张的气氛立即得到了改观,大多数威尔士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而这个时候,迈克唐纳德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从他的角度看去,偷藏餐刀的家伙表情并不自然。
稍许停顿过后,这位出身霍亨索伦皇室的戴双王冠者继续以用流利的英语说道:“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还是非常恨我,觉得是我分裂了你们的国家,强占了你们的领土和人民。我必须承认,当我作为德国海军的一员时,我帮助德国海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英国海军,当我作为爱尔兰的君主时,我带领爱尔兰人取得了独立,继而跟德**队一道再次打败英国,把不列颠王国变成了三个国家,无论你们抱着怎样的心态看待它,它都已成为历史。没人能够改变历史,但每个人都有机会决定现在和未来,而我能够做到的——愿意做到的——允诺做到的,就是在威尔士重现爱尔兰的奇迹,让每一个威尔士人过上平等、平静、平和的生活。事实上,除我之外,没有人能够允诺你们这一点!”
咖啡馆里鸦雀无声,每个威尔士人都在掂量这番话,片刻过后,金属物件落地的清脆声响打破了这种沉寂,紧接着,咖啡馆里一片手枪上膛的咔嚓声,听得令人毛骨悚然。
………………………………
第785章 军火大亨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经历了发生在科克港某咖啡厅的惊魂插曲,迈克唐纳德逐渐领悟到这句话的真谛。回到威尔士之后,参观团的大多数成员都成了新国王约阿希姆一世的义务宣传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爱尔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述给身边的人。虽然他们都不是高明的讲演者,也说不出高深的道理来,但偏偏是这种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一步步消除了威尔士民众的抵制情绪,到了五六月份,威尔士的紧张局势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爱尔兰军队开始从村镇撤离,将当地治安和行政权限交还给威尔士人,多处煤矿恢复开采,部分冶金工厂重新投入运转。整个7月,威尔士约60%的煤矿和30%的冶金工厂可以听到机器轰鸣声,到了8月,这一比例提高到了73虽然只有很少的煤矿和工厂达到满产状态,但仅这两个月的时间,威尔士就出产了多万吨高品质煤和30万吨钢材,塔尔伯特、纽波特等主要港口逐渐恢复了昔日的活力,货船满载矿物和半成品钢材驶往利默里克,然后从爱尔兰运来可口的肉类、美味的乳品、甘醇的威士忌以及各种漂亮的金属饰品,生活就这样悄然恢复了秩序,甚至变得比从前更加的丰富多彩。
初秋时节,为美国纽约时报工作的瑞典人海格…拉尔森游历爱尔兰和威尔士各地,然后在他的新闻稿件中如此总结到:
“对威尔士的征服,让他犹如海中蛟龙得到了一双强健的翼翅,虽然永远不可能达到不列颠王国的巅峰高度,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一个可敬可畏的对手。”
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最初十几年是威尔士现代工业发展兴盛的一个历史时期。在采煤业和冶炼业的推动下,煤炭工业成长为威尔士工业部门中的主导行业,为威尔士及英国其他地区制造业、运输业以及钢铁工业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所以当爱尔兰国王在同盟国阵营的支持下戴上威尔士的王冠时,不少英国政客便惊呼“爱尔兰将要一飞冲天”。
在战争的刺激下,1933年各主要交战国的大小船厂都处于或接近满产,军用舰艇和民用船舶的需求量较和平时期增加了两倍不止,而在1934年的第一季度,爱尔兰总共收到了4艘巡洋舰、23艘驱逐舰、54艘鱼雷和巡防舰艇的订单,按照爱尔兰生产军用舰艇的能力,消化这些订单至少需要18个月时间。与此同时,爱尔兰还收到了205艘计90多万吨的船舶订单,而爱尔兰造船业此时的年造船能力刚刚突破160万吨,进一步扩充产能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夏树这位头戴双王冠的君主领导下,爱尔兰人一面提升造船业的规模效应,对一大批中小规模的造船厂实施合并或联营生产,一面推广美式部件预制法等先进的造船工艺,提高了现有造船设施的运作效率。根据爱尔兰工业部门的预计,通过推行这些积极举措,爱尔兰的军用舰艇和民用船舶建造能力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造船业的预期利润也将达到相当可观的程度。
现代造船业需要消耗大量的工业原料,优质钢材首当其冲。从1916年到1932年,爱尔兰的冶金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规模和质量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350万吨钢铁的年产量足以使得爱尔兰迈入现代化的强国之列,人均钢铁产量甚至已经位列世界前茅,但建造船舶、生产汽车、制造军火、扩建港口、修造桥梁等等都需要钢材,爱尔兰的钢铁产业不足以同时满足本国所有工业部门的需求,和平时期每年需要从欧陆国家进口数十万吨钢材,战争爆发后,钢材需求激增,在政府机构的统筹调度下,爱尔兰的钢铁供应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即一方面积极扩大供给,一方面实施生产配给,这固然保证了爱尔兰的战时工业运转,但相应增加了产业成本、压缩了经营利润,而且不可避免地付出了额外的代价——在1933年5月至11月的半年时间里,共有22万吨进口钢锭在航运途中损失,而这笔损失大部分都算在了爱尔兰头上。
钢铁工业的运转当然离不开铁矿石和煤炭的供应,而这两种原料在爱尔兰本土没有丰富的储量。两次大战之间,爱尔兰早期主要从法国、瑞典进口这两类矿产,三国经济同盟形成后,西班牙成为了爱尔兰最主要的矿产供应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使得双方长期保持着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压力骤然而至。从1933年5月20日爱尔兰货船“克朗梅尔游行者”号被击沉开始,爱尔兰岛与伊比利亚半岛之间不到1000公里的海上航线俨然成了一条让海员们闻之色变的死亡地带,截至1934年4月,总共有171艘爱尔兰船、52艘德国船、34艘西班牙船、15艘法国船被击沉,1600多名船员葬身大海,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爱尔兰王国在1919年前后的年均国民生产总值!
正因为存在这种强烈的互补性,爱尔兰掌权者对威尔士的野心从不列颠战役初期的一些军事部署就能够瞧出端倪——同盟**队在威尔士的登陆进攻地点选在了以农牧业为主的科恩半岛和安格尔西岛,同盟国空军的轰炸均有意避开了那些工业集中的威尔士城镇和所有大型煤矿,而在突破科恩半岛东端的英军斯诺登山区防线后,同盟**队立即向英格兰腹地挺进,所以战争期间威尔士中部和南部并未发生大规模的交战,较好地保护了威尔士的工业和矿场设施。尽管这里的许多设备和管理模式还处在世纪初的水平,运作效率不但比不上美国和德国,跟爱尔兰相比都显得差强人意,夏树并没有急着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整合升级,一来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二来循序渐进的动作比大刀阔斧的变革更容易让当地人接受。
正如有识之士预料的那样,钢铁和能源的充足供给是爱尔兰再度腾飞的先决条件,随着威尔士煤炭开采业和冶金工业的复产,加上美英海军退守西大西洋,同盟国船只得以畅通无阻地航行在欧洲海域,来自西班牙的铁矿石和生铁又源源不断地运抵爱尔兰,爱尔兰的钢产量持续攀升,并在8月份创下了47万吨钢材的新纪录——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