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第6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相差不大,未必要固守以往一对一的单挑模式,可安排两到三艘战舰攻击敌方一艘战舰,从而形成局部优势,重创或击沉一艘再对付下一艘,最终瓦解敌方舰队的战斗力。纵观历史,英国海军很早就意识到这种战术的优点所在,并曾在日德兰大海战以及北方的法罗群岛海战中做出过尝试,尽管两场海战皆以英国舰队惨败而告终,善于学习总结的德**官们却发现了这种战术的潜在价值,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推延,他们琢磨出了玄机所在,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采取所谓的“多位一体战术”,将战舰和火力的数量优势转化成为攻击效率。通过大量的实弹操演,德国海军相信他们的“多位一体战术”能够将射击效率提高50%以上……
“是,长官,集中火力攻击敌方首舰!”
“提尔皮茨伯爵”号的射击指挥室里,射击指挥官接到了战斗舰桥的明确指令,他一面安排军官们进行测距并演算射击诸元,一面令通讯官利用无线电联络“海因里希亲王”号的射击指挥室,双方通报各自测距和演算结果,这时不必强求统一,而是以各自测定的射击参数,错开进行第一轮交替射击,将两组弹着点观测数据以及两艘战舰的相对距离输入机械式的射控计算器,得出第一组校正数据,以此进行第二轮交替射击,弹着点接近目标后迅速转入全火力齐射。
“全体主炮,射击方向角277度,射击仰角028度30分,左右轮替射击一轮,穿甲弹装填……”
射击指挥官铿锵有力的指令声透过舰内通讯线路传递至各主炮塔,炮手们按照标准操程调整射角、装填弹药,8门50倍径16英寸主炮傲然昂起炮口,粗长的炮管几乎达到了最大仰角。伴随着“开火”命令的下达,其中4门主炮瞬间发出震天咆哮,紧接着,位于“提尔皮茨伯爵”号后方三百米处的“海因里希亲王”号亦以半数主炮齐声怒吼。
响亮的重炮轰鸣犹在海面回荡,德舰官兵纷纷将视线投向海际远端,敌方舰只在肉眼中还只是一群朦胧黑影,当己方打出的炮弹带着惊人的动能坠落海面,顷刻间冲起一团团巨大的水柱。
目睹如此情景,普通水兵或热血沸腾,或感慨满怀,而在两艘德国战巡的射击指挥室里,军官们几乎忙成了陀螺。战场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而主炮校射又是一项要求极为严格的工作,容不得任何一点就疏忽,只有那些精于炮术的佼佼者才有资格胜任。机械式的射控计算器虽能大幅度提高演算速度,但毕竟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仍需要大量的人工计算作为辅助。
英国舰队的航向调整稍晚于对手,尽管舰上的军官和水兵全力以赴,两艘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完成射击准备仍较德国人慢了一拍。等到两艘德国战巡上第二次闪现橘色炮焰时,旗舰“胡德”号才匆匆打出第一轮射击——由于装备的是三座三联装主炮,它的轮替射击每次发射三发,在试射校调阶段能够节省不少弹药,而在齐射阶段又能够爆发出密集强大的火力,在火力输出及弹着点集中度方面较双联装主炮有显著优势,但三联装主炮绝非完美无缺,谨慎且精明的德国人自从舰炮口径升级到12英寸之后,就又重新回到了双联装主炮路线,便是因为三联装主炮在防护、生存以及机械可靠性方面存在不小的隐患。具有戏剧性意味的是,英国人自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之后,所有主力舰皆选用三联装主炮,但尽管配备了美式半自动装弹系统,同等口径的舰炮,英国海军的射速依然逊色于自己的老对手。
………………………………
第689章 巅峰对决(下)
遭到两艘德国战巡的集中攻击,“胡德”号周围海面水柱如林,高耸的塔式舰桥被溅落的海水反复浇湿,庞大的舰体也在海浪的推动下颠簸摇摆。在纵向稳定器诞生以前,战舰在这样的海况下根本无法进行精确瞄准,而技术的革新带来了神奇的变化,英国人耗费巨资打造的“完美战舰”——“胡德”号,在枪林弹雨中沉稳开火,炮弹飞行近两万米,多数弹着点距目标颇近,而且三轮交替射击完成校射,第二轮齐射就对敌舰形成了跨射,第5轮齐射获得命中,英国主力战舰19年前在弗兰德斯和法罗群岛海域屡击不中的阴霾自此一扫而空!
严谨勤奋的德国人在赢得上一场大战之后不但没有刀兵入库、马放南山,整个国家对武力和军事扩张的崇尚反而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顶峰,国防经费占政府开支的比例长期处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却很少听到抗议军费过高、要求裁减军队的声音。德国的提尔皮茨伯爵级战巡跟英国的海军上将级开工建造相差仅有数月,后者的高额高价已经令人咋舌,前者的标准排水量只比后者多1000吨,单舰成本竟是后者的124%,要知道战后十余年,德国的造船工业全面赶超英国,通过规模效应相应降低了耗能和成本,在吨位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提尔皮茨伯爵级的技术含量和材料质量之高可见一斑。在对“胡德”号的攻击中,“提尔皮茨伯爵”号和“海因里希亲王”号以两轮交替射击完成了校射,并分别在第3和第4轮齐射形成跨射,从而在技术发挥以及精神心理方面给予了对方极大的压力。
第5轮齐射,“提尔皮茨伯爵”号先敌取得命中,但令德国人扼腕、英国人庆幸的是,这发击中“胡德”号舰尾的穿甲弹直接穿舰而过,除了在两舷舰壁留下一对孔洞之外,并未对这艘英国战巡构成实质性的伤害。
大约两分钟后,轮到“胡德”号考验“提尔皮茨伯爵”号的实力和运气了。汲取上一场战争中的惨痛教训,英国海军在战后苦心钻研弹药技术,其主力战舰装备的穿甲弹已不再像从前那样过于敏感了。连续四轮跨射,“胡德”号首次命中目标便是一次“双击”:一发打在了德舰右舷舯部介于舰桥和主烟囱之间的位置,弹着点高出水线约40公分,这里是德国战巡的重点防护区域,是防护装甲最坚厚的部位,按照德国工程师的设想,它完全可以抵挡住16英寸舰炮的远程炮击,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一发打在了右舷甲板,弹着点位于三号主炮塔侧旁约四米位置,险些要了“提尔皮茨伯爵”号全舰两千多名官兵的性命,所幸的是,造舰工程师们在设计阶段悉心听取了海军将领们的建议,对舰队炮战远距离化的趋势有着充分的预见,因而设置了三层水平甲板,层层削弱炮弹动能,将其阻挡在弹药库、动力舱室等致命区域之外,所以这发英制穿甲弹造成的舰内爆炸看似猛烈,汹涌蹿腾的烈焰浓烟造成了战舰遭到重创的假象,实际上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舱室以及部分线路受损,整个右舷仅有两座高炮失去了正常战斗力……
望见敌方旗舰黑烟滚滚,英国舰队顿时一片沸腾。“胡德”号的战斗舰桥里,一名参谋军官狂喜道:“打中了!我们打中它了!该死的‘提尔皮茨’,这次你完蛋了!”
达德利…庞德一言不发地站在僚属们中间,他跟所有人一样,希望看到德国战舰在猛烈殉爆中倾覆沉没的一幕出现,然而理性思维告诉他,这种情况即便会出现,也不太可能是现在,德国人的新式战列巡洋舰可不会像上一场战争期间的英国战巡那般脆弱!
果不其然,主炮射击的光焰继续在那艘遭到打击的德国战巡上闪现,转眼功夫,重磅炮弹齐射而至,再一次对“胡德”号形成跨射,而且其中一发就落在近舷位置,是一枚有可能损伤舰体的近失弹。
转瞬之间,第二艘德国战巡的齐射火力呼啸而至,其中一发结结实实地砸在了“胡德”号右舷舯部,两层甲板之间的舰壁被炸开了一个黑漆漆的大口子,一座双联装副炮塔被直接摧毁,位于上层甲板的另一座副炮塔严重受损,殉爆的少量弹药引发了小规模火灾,升腾的烟柱在数十海里外都能望见……
两艘德国战巡跟“胡德”号打得火热,另一艘英国战巡“罗德尼”号可没有静静充当看客,它的攻击目标锁定为对应位置的“海因里希亲王”号。在几乎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罗德尼”号得以从容发挥它的炮术水准。三轮交替射击找准射击诸元,第四轮射击取得跨射,第五轮齐射对敌舰形成近失伤害,第七轮跨射取得首发命中,第八轮跨射连续命中,第九、第十轮齐射落空,第十一轮齐射取得第三次命中。自战斗打响过去了一刻多钟,“罗德尼”号便如一名出色的弓弩手,接连以精准的远射打击和削弱敌人。
在相距不过五六分钟的时间里,“海因里希亲王”号挨了三发直接命中和四五发近失弹,这是对提尔皮茨伯爵级战列巡洋舰防护能力的严酷考验,它坚厚的主装甲带成功化解了一次直击,而近失弹仅仅造成部分储油舱轻微泄漏,真正的打击在于命中甲板及上层建筑的两发16英寸炮弹——第一发命中主舰桥根部,击穿舰桥侧面装甲,秒杀了航海室里的所有官兵,切断了大量的通讯线路,还险些将战斗舰桥里的军官们送回老家;第二发命中了后烟囱下部的二层甲板,轻而易举地击穿了甲板和保护排烟通道的带孔装甲板,只差一点就炸穿了用于保护三号锅炉组的装甲隔板,爆炸造成的巨震使得德舰的右轮机发生故障,所以接下来的近二十分钟,“海因里希亲王”号乃至整支德国舰队不得不把航速降低至15节左右,这几乎把威廉…奥古斯特和他的舰队逼入绝境,好在来自“卡尔皇帝”号的第一波舰载机群及时抵达战场,解了己方舰队的燃眉之急。
设计建造于20年代中后期的水面舰艇,对防空能力的重视程度较早期的战舰有大幅度的提升,英国的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亦不例外,其16英寸主炮配备了可对空射击用的霰弹,5。5英寸口径(140mm)的双联装副炮为高平两用,此外还大量配备了专用的4英寸口径(102mm)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