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万岁约阿希姆 >

第247章

万岁约阿希姆-第247章

小说: 万岁约阿希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团的阵地上,步兵们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法军炮火的蹂躏。几分钟之后,炮火暂歇,西岸桥头阵地几乎变成了月球表面,对岸法军官兵遂起身向前,他们端着刺刀、迈着快步,唰唰的脚步声从一开始就显得杂‘乱’无章,显然每个人都希望尽快抵达桥对岸,顺利收复阵地。

    跨过同伴们的遗骸,法国士兵们一步步接近桥头,然而正如他们内心底担心的那样,前面突然响起了德军重机枪的哒哒声。连串的子弹横扫过来,到处是鲜血喷涌、飞溅的骇人景象,濒死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在机枪嘶鸣声的带动下,德军士兵纷纷从灰尘泥土覆盖的掩体重探出身来,他们毫不迟疑地端枪‘射’击。‘毛’瑟1898的爆发式‘射’速固然不及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但在眼前的这种战斗中,7。92毫米步枪弹对拥挤在桥面上的法军步兵构成了最大限度的杀伤。不到半分钟时间,桥上再无一个站着的法国士兵,靠近桥东岸的地方——法军反击所及的最远处,阵亡的法军官兵竟然叠成了齐腰高的一堵尸墙!

    法军步兵的进攻刚刚受到迎头痛击,师部派给“铁17”团的野战炮连也投入了战斗,训练有素的德军炮手利用77毫米口径野战炮对法军占领的桥西岸阵地进行了一轮持续近十分钟的轰击,现在轮到法国人来体验这种被五雷轰顶的痛苦感觉了。

    炮击过后,阵地一片沉寂。

    桥东岸阵地防守起来虽是困难重重,“铁17”团还是派出两连官兵携带机枪前去将其夺回,他们踩着法国步兵的尸体过了桥,法军在对岸的残余部队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便将这处阵地拱手让出。过桥的德军官兵果断利用每一秒时间加固阵地,堑壕来不及挖深,就用敌人的残骸堆砌‘胸’墙,为了尽可能降低法军炮火的杀伤力,军官们指挥一部分士兵退下河岸,在河滩的疏松泥沙中挖掘出可供躲避炮击的单兵掩体。

    经历了两次败退,法军不得不‘花’费较长的时间重新组织进攻,在此期间,“铁17”团逐步将主要兵力部署到桥东岸阵地,而当夜幕逐渐降临之时,他们突然遭到了法军从阿登方向发起的进攻。原来,威廉皇储指挥的德国第5军团在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迅速由守转攻,只‘花’了半天时间就突破了法军在隆维…‘蒙’梅迪一线的防线,然后不惜一切代价向马斯河突进。法国人对此准备不足,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当德军先遣部队抵达马斯河时,还有大量的法军部队留在东岸,他们或据守要塞阵地,或在德军的纠缠下缓缓后撤,而蜿蜒流淌的马斯河由南向北贯穿法国东部,必须渡河才能在边境防线后方的第二条战线重新组织兵力。

    面对法**队的前后夹击,“铁17”团迅速展现出了一流陆军部队的韧劲。德军步兵们据壕固守,以寡敌多,在桥东岸击退了法军残部一‘波’紧接着一‘波’的进攻,德军野战炮兵也从侧面轰击法军进攻队伍,倒毙的法军官兵竟铺满了通向桥头的整条道路……

    截至8月22日夜,在流经洛林…阿尔萨斯地区的马斯河段,跨河桥梁要么掌握在法军手里,要么在坚守无望的情况下被法军自行炸毁,为德军所夺的仅此一座。若是失去了这座原本不甚起眼的公路桥,德军进攻部队将不得不用架设浮桥和船只摆渡这两种方式渡河,推进速度受到延缓不说,还很容易受到对岸法军的破坏和阻击。如此清晰的战场脉络,不只是第6兵团指挥部重视展开,威廉皇储的第5军团司令部亦在积极调兵遣将,就连总参谋长小‘毛’奇也连夜打来电话过问情况,并允诺在第二天一早出动一整个中队的齐柏林飞艇前来助战。

    围绕着一座普通公路桥的‘激’烈战斗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数以千计的德法将士命陨于此。入夜之后,奉命增援“铁17团”阵地的几支德军部队都在接近目标地域前遭到法军阻击,或是受到了来自马斯河对岸甚至河面的炮击——白天的时候,法军的内河炮艇也曾嚣张了一阵,后来遭到德军野战炮兵的痛击,灰溜溜地撤走了,可是到了夜晚,德军炮兵很难通过炮焰闪动的情况判断法军船艇的位置,这些炮艇便无所顾忌地回到‘交’战区域,在己方地面部队的指引下不时炮轰德军。

    从地图上看,“铁17”团俨然变成了一支处境孤立的部队,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铁17”团指挥部通往师部的电话线路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能保持畅通,而且有几个德国步兵连在不发一弹的情况下穿过法军战线抵达了他们的防区。

    法军临时部署的战线漏‘洞’百出,但关键在于德国人没办法找出这些漏‘洞’的准确位置。为了彻底断绝法国人将桥梁夺回的希望,威廉皇储的第5军团司令部紧急调集了2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旅,5万多人马连夜从南侧向法军战线发动强攻。

    有了夜幕的掩护,德军官兵无需像白天那样担心法军野战炮的‘精’准炮击,他们刚开始的推进速度很快,然而距离那座桥越近,他们遇到的法军部队越强大,仿佛滞留在马斯河东岸的法军部队都已朝这座桥涌来,非从这里经过才能返回后方不可。结果,“铁17”团的桥头阵地每次只是遭到几百上千名法国士兵的进攻,而在外围战场上,双方各有数万部队在按照不断调整的部署实施作战。

    及至深夜,联络“铁17”团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完全中断,无线电报时通时不通,更糟糕的是,经过持续‘激’战,这支德军部队的兵员损失和弹‘药’消耗都已接近极限,若不能及时增援上去,渡桥的失守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督促进攻,德军第6兵团指挥官冯…格尔斯将军亲临前线,前面的团由于伤亡过重而撤下来,后面的团立即填补上去,兵团所属的炮兵部队也全部投入战斗,一些大炮不断开火,直到炮管过热才被迫停止‘射’击,纵使如此,当面的法军部队依然固守不退——或是无处可退。

    胶着的战况时刻牵动着双方指挥官的心,午夜刚过,8辆“胡伯特…13”型战车终于抵达了马斯河东岸。在绝对路程并不漫长的道路上,它们的多数同伴已经趴了窝,有的经由驾驶人员修理又能重新投入运转,有的必须更换零件才能继续前进,能够一口气抵达目的地的,无疑都是状况极佳、耐力持久的佼佼者。这些德军战车不分公母,炮塔统一装备37毫米口径的短管速‘射’炮,车体正面装配一‘挺’改进型号的mg08,设计师的灵感显然来源于此时尚未面世的法国雷诺ft…17,但全重达到12吨的“胡伯特…13”尺寸比法国人的轻型战车大了一圈,并且增加了一名乘员,战斗分工更加‘精’细合理。

    不论名义还是实际,这些“胡伯特…13”依然是海军装备,驾驶人员也都是海军官兵,没有上级的特别授权,他们只接受海军将领的指挥——夏树无疑是履行这一职责的不二人选,但他不至于跑到前线去亲自指挥几辆战车冲锋陷阵,遂委托自己的同窗好友,德国海军第1陆战旅的中尉军官埃克尔勒代行指挥权。 。。
………………………………

第241章 以血炼铁

1914年8月,在投入西线战场的一百六十多万德国士兵当中,汉斯…弗林茨是非常普通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他出生在普鲁士王国境内的‘波’茨坦,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是职业家庭‘妇’‘女’,两人共同养育了4子2‘女’,生活清贫却很踏实。受益于国家推行的强制义务教育,弗林茨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没有因为家境穷困而成为文盲。毕业之后,弗林茨跟着父亲干了几个月的鞋匠,然后开始服义务兵役,并被分配到了“铁17”团。在这支满载荣誉的部队,他的意识信仰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严格的军事训练也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服役的第二年,他因为表现出‘色’而晋升为一等兵,然后战争爆发了,他和同伴们义无反顾地登上军列,由此踏上了一条前途未卜的征程。

    按照陆军总参谋部的编配,“铁17”团归入德国第5军团第6兵团,部署在战线中部的洛林地区。战争爆发当天,“铁17”团作为第一梯队越境进入卢森堡,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个中欧小国,然后攻入法境,8月6日抵达希埃尔河畔,并在那里一直待到了8月19日。击败法军进攻之后,整个德国第5军团在威廉皇储的指挥下大举进攻,迅速攻破了法军在阿登山区的防线。“铁17”团一马当先,势不可挡的抵进马斯河畔。在团长赖斯上校的带领下,步兵们不计伤亡地发动了三次冲锋,毅然从法军手中夺下了一座标号为l18的公路桥,接下来的‘激’烈战斗依然围绕这座桥展开。一夜苦战,弗林茨打光了所有的弹‘药’,刺刀也在同法国士兵的搏斗中折断,他只好用一支从法军阵亡者那里捡来的伯赫提耶步枪继续作战。身边的同伴越来越少,周围的枪炮声却是异样的密集,时不时可以听到法**官催促士兵们进攻的口号声,弗林茨‘精’疲力竭,脸上、手上的刺伤也在悄然吞噬着他体内所剩无几的力量。

    “嘿,弗林茨,‘波’茨坦的弗林茨!”

    听到这个沙哑低沉的声音,渐渐陷入绝望和恐惧的弗林茨,‘精’神顿时为之一振。他连忙扭过头,看到的却是一张苍白虚弱、缺乏血‘色’的脸庞。这人穿着尉官样式的军装,肩宽臂粗,但佝偻着腰,像个年事已高的老者,只见他左手用力捂着‘胸’口,样子看起来十分不好。

    “长官,您的情况还好吧?”弗林茨急切地问道,他多么希望自己的排长身后跟着十几二十个——至少也是好几个士兵,但黑暗中并没有第二个人出现。

    “想要我的血流光,法国人这点本事还不够。”少尉答道,他左右瞧了瞧,“这里就你一个人了?”

    “不,还有个只剩半条命的。”弗林茨朝一旁的角落努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