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无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知之明。法提赫清楚自己的斤两,也知道奥斯曼海军的高级将领、军官多是同自己一样靠着家世背景和吹嘘拍马上位的庸才。以奥斯曼海军的现状,装备技术落后并非最要命的制约,军官不能指挥,水兵不懂操作,人人虚耗光阴,勇气趋近于零,人的消极因素才是导致奥斯曼海军沦丧堕落的关键问题!
想要在对巴尔干国家的战争中有所作为,奥斯曼海军首先需要一群具备现代军事素养的指挥官。
意土战争期间,夏树同法提赫有过一次双赢的合作,此次亦可利用巴尔干战事历练人才,但奥斯曼帝国早先将无畏舰订单交给了英国维克斯船厂,这让夏树心有不爽。既然故友已经是奥斯曼海军的高层核心这一,而造舰联盟的新成员——不莱梅威塞尔船厂能够建造大型战舰的船坞尚未寻获合适的订单,他遂顺理成章地提出要求:奥斯曼帝国的第二艘无畏舰必须向德国订造。
在奥斯曼海军,英国顾问和教官的影响力占据着主要地位,就如同德国顾问、教官在奥斯曼陆军的地位一样,而在自由和睦党人执掌政权的半年时间里,英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加,青年土耳其党的政变令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新的海军大臣和舰队司令要么是亲德派,要么是无明确倾向的民族主义者。反正前一艘向英国订购的无畏舰只付了万英镑的定金,能否筹齐后续款项还不得而知,第二艘无畏舰继续向英国订造也只是前任奥斯曼政府的意向性决定,并未签署具有约束效力的协约,法提赫遂拍胸脯向夏树保证:只要他在任一天,奥斯曼海军对外订购的新战舰就绝不会将订单交给德国之外的造船厂。
在将这份承诺定为两国密约的一项条款之后,夏树向提尔皮茨及威廉二世报告了自己的方案设想,即向奥斯曼海军派遣一支由参谋军官、舰艇军官、技术士官在内的海军顾问团,并援助奥斯曼海军一批已经列入换装计划的“闪电”高速鱼雷艇,以帮助其在巴尔干战争中对抗希腊舰队,得到了海军国务秘书和德皇的批准。
在这之后,夏树遂向自己的小伙伴们去信,动员他们参加此次援外行动,并向法提赫特别推荐了冯…卡根纳克,他这位在德国海军总参谋部任职的昔日同窗在战术理论领域颇有造诣,只是还欠缺实战的应变考验。尽管对远赴土耳其持谨慎态度,出于对夏树的新任,冯…卡根纳克还是接受了为期个月的外派任务,在此期间担任法提赫帕夏的特别军事顾问。
籍柏林…君士坦丁堡双向铁路线之便利,德国的军事援助很快运抵土耳其。经过几个星期的军事准备,踌躇满志的奥斯曼新政府拒绝履行先前达成的停战条件,巴尔干烽烟再起。
在德**事顾问团的帮助下,奥斯曼军队在战前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将各地征调而来的援军集中在首都附近,先从威逼君士坦丁堡的保加利亚军队开刀,以优势兵力和炮火发动,同时在巴尔干南部维持守势;奥斯曼海军以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巴尔巴罗斯海雷丁”号和“图尔吉特雷斯”号组成炮击舰队,在鱼雷艇和潜水艇的掩护下驶出达达尼尔海峡,对保加利亚军队占领的沿海地区实施炮击,装甲巡洋舰“哈米迪赫”号则在舰长拉乌夫的指挥下孤军深入爱琴海域,袭击、捕捉希腊补给船只。
起初两周,奥斯曼军队在东部战线节节胜利,迫使保加利亚军队向战争爆发时的国境线后退,“哈米迪赫”号装甲巡洋舰在爱琴海西北部的哈尔基季基半岛附近海域接连击沉三艘希腊船只,紧接着又转战希腊东部沿海,袭击希腊货轮、渔船,而“巴尔巴罗斯海雷丁”号和“图尔吉特雷斯”号的出动也让巴尔干同盟大为惊恐,希腊海军虽号称有艘战列舰在役,但两艘是世纪年代建造的吨级岸防战列舰,三艘是世纪年代末、年代初建造的吨级旧式战列舰,加在一起仅能勉强同两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抗衡,而在意土战争中重创意大利舰队的奥斯曼鱼雷艇群随同出现,令希腊海军失去了与之正面交手的魄力。受此影响,巴尔干联盟的海上运输趋于停滞。
不过,单凭兵员和装备补充无法根治旧式军队的种种顽疾,德**事顾问团的指点往往很难得到贯彻。得到塞尔维亚军队的增援之后,保加利亚军队逐渐将东部战线稳定在了色雷斯附近,奥斯曼军队几轮进攻皆无果而终,而在巴尔干南部的斯库台,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联军迫使遭围困数月的奥斯曼军队投降。不久,巴尔干联军在色雷斯集结重兵,以训练有素的炮兵部队给当面的奥斯曼军队以重创,随后在全线发动。数周之后,联军攻陷奥斯曼军队的重要据点阿得里安堡,并重新逼近君士坦丁堡。
眼看胜利无望,奥斯曼政府只得再次求和。至月底,奥斯曼帝国与巴尔干同盟签订伦敦和约,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正式宣告结束。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除保留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一小块土地外,其余全部割让给了巴尔干同盟国。蒙受如此沉重的损失,奥斯曼帝国仿佛一棵摇摇欲坠的老树,很少有人想到,这样一场惨痛的失利竟让这个延续多年的封建帝国迎来枯木逢春的变革。执政的青年土耳其党痛定思痛,决意在军事上全面仿效德国——军队接受德**事顾问团的整编,配以德军制式装备,由此在政治外交上进一步向柏林靠拢。
随着正式合约的签署,巴尔干诸国虽然休兵罢战,但分赃不均的隐患已经埋下,大国利益矛盾依然突出,这些都使得巴尔干半岛日渐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药桶”。除此之外,在巴尔干战争中,人们领略到各种新武器、新技术的力量,火炮的射程和射速均较过去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机枪显现出不亚于火炮的杀伤力,并迫使陆军部队在进攻中改用疏散队形,而飞机除进行空中侦察外,还用以实施轰炸,装甲车和无线电等军事技术装备运用正带来一场战术革新。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并预测战争技术发展走向的一方势必在下一场战争中占得先机,而那些充耳不闻、固步自封的,则将为自己的迟缓反应付出沉重代价。
………………………………
第122章 挥之不去的战争阴霾〔下〕
奥斯曼帝国与巴尔干同盟代表在伦敦签署的和约墨迹未干,年月底,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了。令人倍感唏嘘的是,仅隔了一个多月,上一场战争中的盟友和伙伴居然毫不犹豫地调转枪口相互攻击,国家利益胜过一切的真理再次得到现实的验证。
在奥匈帝国的支持和挑唆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最大赢家,军事实力领先于其他巴尔干国家的保加利亚,因在马其顿统治权划分问题上同塞尔维亚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遂向塞尔维亚及在该问题上支持塞尔维亚的希腊宣战,并在宣战当天对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发动军事进攻。
在世纪至世纪这段漫长而黑暗的历史中,保加利亚人饱受奥斯曼统治者的压迫和欺凌,年获得自治权后,命运依然受到奥斯曼帝国及列强国家的摆布,直到年,保加利亚才真正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宣告独立。这个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南欧国家以农业为主,国力相对贫弱。在“保加利亚沙皇”——第三保加利亚王国开国君主斐迪南一世的治理下,经济生产有所改善,军事外交上则摒弃沙俄而向奥匈帝国靠拢。在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财政支持下,保加利亚军队的规模得到了扩充,人员训练和武器装备也在朝着现代化水平迈进。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这支军队在同奥斯曼军队的作战中势如破竹,因而被外界誉为“南欧的普鲁士”、“巴尔干第一军事强国”。
保加利亚军队表现不俗,塞尔维亚人也不含糊,他们同样经受了奥斯曼帝国数百年的严酷统治,至世纪前叶才获得自治权,并于俄土战争后宣告独立。塞尔维亚人属斯拉夫民族分支,在军事政治上与沙俄较为接近。这样一个河川与山岳交错的国度,经济状况虽不如意,彪悍的民风为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善战之兵,而且拥有普特尼克这样一位足智多谋、意志坚定的军事统帅。在他的努力下,塞尔维亚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条件在世纪初的头年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当保加利亚人试图用突然进攻打垮塞军主力时,普特尼克沉着冷静地组织塞尔维亚军队进行防守,并且很快遏制住了保加利亚三大集团军的联合攻势,而希腊军队也利用地形优势守住了战线。几天之后,塞尔维亚军队率先吹响反击的号角,得到增援的希腊军队也果断投入,双方在马其顿地区展开空前激烈的搏杀,在一些主要地段,战斗的惨烈程度甚至超过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时期的要塞攻防战。
面对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的顽强攻势,保加利亚军队被迫后撤。这时,罗马尼亚人趁火打劫——因未参加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他们没能从奥斯曼帝国那里掠取领土,便以民族聚居为借口向保加利亚索要多布罗加,遭到保加利亚的拒绝。趁保加利亚军队被牵制于马其顿前线,罗马尼亚对保加利亚宣战,在未遇抵抗的情况下深入其境,腹背受敌的保加利亚军队军心大乱。紧接着,奥斯曼帝国也撕毁伦敦和约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此时恩维尔已担任奥斯曼陆军大臣兼总参谋长,并被授予帕夏(将军)军衔。在德军将领冯…桑德斯的帮助下,恩维尔率军夺回故都亚德里亚堡,因而在国内赢得了民族英雄的声誉。
在军队已全面溃败的情况下,保加利亚宣告投降,与巴尔干诸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根据合约条款,保加利亚不仅失去了在上一场战争中收回的大部分领土,而且丧失了多布罗加南部;同期签署的君士坦丁堡和约又迫使保加利亚将埃迪尔内归还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