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侦探-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渊捋着胡须,摇头轻笑:“李大人,你还是太年轻啊!这奏折岂是你说奏就能奏的,各州道的奏折都要经过刺史府的审查,经刺史府盖章同意之后,方能被送进京师,你若是想弹劾刘大人,只怕这奏折根本就没有机会离开刺史府啊。”
李沧海闻言,眉头皱了起来,他沉思了片刻,忽然盯着赵渊,道:“赵大人,你身为刺史府判司,为何要对我说这些?”
赵渊微微一笑,深深的道:“因为你是个好官。”顿了顿后,他叹了口气道:“不管你信与不信,本官对刘大人所作所为,早已心怀不满。奈何,本官不能僭越职权,惟有听命行事。对于黄河决堤之事,本官深表遗憾,好在有李大人妙计相助,这才没有让洪水肆虐正阳。”
说到这里,赵渊突然对着李沧海深深的行了一礼。
“赵大人,你这是何故?”李沧海有些诧异。
赵渊认真的道:“此番多亏了李大人,才堵住决口,你不仅救了正阳县,还救了本官性命,这个礼,李大人应当受得。”
李沧海思绪转动,很快明白了赵渊话中之意。
的确,倘若黄河决口没有堵住,导致正阳城成为泽国,朝廷必会严查此事。
刘通只要将所有的罪责轻轻往他身上一推,给他安个玩忽职守之名,他这个黑锅可就背定了。
说李沧海是他的救命恩人,倒也不为过。
“赵大人言重了,下官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之事罢了。”
从话语间不难看出,赵渊虽在刘通手下为官,但与刘通的关系似乎并不好,否则刘通断不会如此算计于他。
赵渊抬头看着李沧海,忍不住叹道:“早就听闻,正阳县令不仅断案如神,而且爱民如子。之前,我还一直不相信,现在我是彻底拜服了。”
两人很快熟络了起来,言语之间也不再似之前那般针锋相对。
“李大人,我有一事不明,你是如何想到,以船为根基,往船中填充泥土,堵住决口的?”赵渊忍不住问道。
他初次来到这里,看到堵住决口的大船以及船体上凝固的泥土,眼中震惊之色,难以名状。
以往修筑堤坝的方法,都是用石头堆积起来,再用泥浆填充,这样修筑的堤坝,被河水拍打后,很容易出现松动。
而李沧海所用的方法,却可以将几艘大船凝结成一个整体,使得河水如何拍打,也难以撼动。
最让赵渊感到新奇的,是凝固后的填充物,这里面不过是一些泥土,碎石以及石灰,凝固过后,竟可以变得比石头还要坚硬。
“那不过是我着急堵住决口,胡乱想出来的方法,没想到阴差阳错的竟然真的堵住了决口。”李沧海话语之中带着一丝侥幸的道。
当时事出紧急,容不得他去想其他办法,也只能拼一下,没想到还真的让他找到了凝固的配方。
不过,他心知肚明,这种简单的凝土,并非真的坚固。
毕竟,船体中的支撑架都是竹子和木材,谁也不知道能撑多久。
“大人,这决口处还需要好生加固才行。”李沧海将心中担忧说出之后,对着赵渊拱手说道。
赵渊大手一挥,捋着胡须道:“放心,本官以命人对黄河堤岸进行全线加固,绝对不让此等天灾再次发生。”
“天灾么?”李沧海眯起了眼睛。
“李大人,你们来到这里可有何事?”赵渊问道。
李沧海这才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
他扫了眼正在沿着堤坝加固的百姓,沉吟道:“赵大人,你们在加固堤坝时,可有发现异常之处?”
“异常之处?”赵渊眉头皱了起来,他捋了下胡须,有些不解。
李沧海想了想,换了个说法道:“堤坝决口处,有没有人为破坏过的痕迹?”
“人为破坏过的痕迹?这个倒没有发现,不过我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依我对堤坝的勘察,这堤坝修筑的极其坚固,不应该如此轻易的就被冲垮才是。”赵渊回想着自己勘察的结果,很是疑惑地说道。
李沧海沉思了下,随即跳上竹筏。
常风几人紧随其后也跳了上去,然后撑起竹筏往决堤处飘去。
很快,竹筏来到了决堤处。
决堤处的洪水已经退去不少,还不到膝盖的高度。
李沧海率先跳了下去,然后在水中开始寻找了起来。
“大人,您这是找什么呢?”常风有些好奇的问道。
李沧海没有说话,而是弯着身子,在水里仔细的寻找个不停。
常风和左弘济面面相觑,他们也跟着跳了下去,低头找了起来,可两人又不知道找些什么,就在水里不断乱摸,反倒给两人捉到了几条肥硕的黄河鲤鱼。
李沧海仔细的看着水里的石头,这些石头都是原本决口处的石头,被洪水冲的到处都是。
一个时辰之后,李沧海突然找到了一块人头大小的石头。
这石头成不规则的半椭圆状,横切面上有一道浅浅的灰迹。
李沧海长长的吐了口气,心道,果然如他所猜测那般。
这石头上的浅痕,实则就是火药爆炸时,火药粉燃烧的痕迹。
“常风,黄河决堤之时,是何情况?”李沧海转身对在水里摸鱼的常风问道。
常风忙直起腰,他擦了下额头,想了想道:“小的询问过当地百姓,他们说,当时只听到一声巨响,没过多久,堤坝就被冲垮了。百姓们都说,这是上天降临的天灾,那一声巨响,是老天爷在发怒。”
李沧海眼睛微眯,深沉的道:“什么狗屁天灾,这是人祸!”
第一百八十五章秦朝石碑
“人祸?”包括赵渊在内的几人,同时愣住了。“大人,您说这话是何意?”
“这一切都是有人故意为之。”李沧海顿了顿,说道:“你还记得断指说过的话么?伤疤让他买了一些火药,而那些火药就是被用在了这里。”
“大人,您是说,这堤坝并非是被洪水冲垮,而是有人蓄意破坏?”常风瞬间明白了过来,他吃惊地叫道。
这个消息对众人来说,简直不亚于被晴天霹雳击中,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这黄河决堤其实是被人为破坏。
“你们看这块石头,如果我没猜错,这上面的痕迹应该就是火药燃烧过后所留下的痕迹。当时的巨响,实则就是火药爆炸的声音。”李沧海指着石头上的浅痕说道。
几人目瞪口呆的互相看了几下,赵渊摸着鼻子,有些难以置信的道:“李大人,你说的这些,可有证据表明?”
“那我就将所有的事情,重新梳理一遍。王不全的管家收买了伤疤,让伤疤前来破坏堤坝。伤疤担心自己的行动被人知晓,便让断指去买炸药,一切准备完毕之后,伤疤独自前来将堤坝炸毁。而此时,正值黄河上游河水暴涨,于是被炸的松动的堤坝,根本无法承受河水猛烈的冲击,这才导致洪水泛滥。”李沧海用简单的语言,将整件事组合了起来,对着几人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几人面面相觑。
“岂有此理,竟敢炸毁堤坝,引发洪水,简直罪无可恕!炸毁堤坝之人,现在何处?”赵渊听明白之后,顿时怒不可遏。
“赵大人息怒,指使者与炸堤坝者都已经死了。”李沧海双手抱在胸前,边回想之前经历的一切,边说道。
赵渊顿时愣住了,他愕然地道:“这是怎么回事?”
常风忙将事情经过对他说了一遍,听完之后,赵渊脸上既是惊奇,又是愤怒,还有一些疑惑,表情很是精彩。
“李大人,你说那管家是这幕后主使,可他的目的何在?”赵渊很是疑惑。
李沧海揉了揉眉心,叹道:“这也是我正在调查的事情,倘若我所猜不错,此事和石碑,应该都是阴谋。”
赵渊诧异地回头看向龙王庙,黄河龙王庙出现血石碑之事,已经传遍了整个洛阳城,他没有赶来之际,就已经有所耳闻。
如今,这石碑依旧矗立在龙王庙前,李沧海说黄河决堤之事与石碑有关,这让他不仅有些好奇。
“大人,那石碑上写着黄河决堤的具体时间,难道早在秦朝时期,就有人算到伤疤会在那一天前来炸毁堤坝不成?”常风同样不解,他挠着头问道。
李沧海淡然笑道:“千年前的人,又怎会知晓千年后的事情。其实,我们都被石碑给骗了。”
“被石碑给骗了?”常风更加疑惑起来。
“左弘济,你家中字画古玩甚多,想必对古物也有所了解吧?依你之见,那石碑如何?”李沧海没有回答常风,而是向左弘济问道。
左弘济边回想着石碑,边说道:“从材质上来看,石碑的确是件古物,碑上篆刻的字体也确实是秦朝流传的小篆,草民以为这石碑乃是真品。”
李沧海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道:“你只说对了一半。我之所以说被石碑给骗了,是因为这石碑的确是古物,但上面篆刻的字却不见得。”
众人愕然,他们愣愣地看着李沧海。
“小篆这种字体自秦朝流传下来,并非无人通晓。我们之所以会认为,石碑是秦朝之物,是因为石碑古迹斑驳,上面还刻着秦朝时期所流行的小篆,所以才会这样认为。只要读过书的人,见到这石碑,都会在潜意识里做出这样的判断。这是一种很高明的障眼法,往往会让人忽略最明显的线索。”李沧海声音之中充满了称赞。
仅用一块石碑,就险些掩盖住了所有的真相,倘若不是李沧海比别人多了一个心眼,查到了黄河决堤的真相,恐怕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石碑的真相。
“大人的意思是说,有人在古碑上刻字,让我们误以为这是千年前留下的预言。而其实,所谓的预言,不过是刻字之人布下的局。因为炸毁黄河堤坝的时间,掌握在刻字之人手里,所以,石碑上的时间和黄河决堤时间才会如此吻合。”左弘济恍然大悟的沉吟道。
李沧海赞许的对他点了点头,左弘济不愧是名商人,心思转动之间,就已经猜出他的意思。
“这么说来,刻字之人很有可能就是管家了?他让人炸毁堤坝,又杀人灭口,他做了这么多纠结目的何在啊?”常风越发的糊涂了起来。
“管家是不是刻字之人,目前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