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忱知道,到了宋朝,渭河几乎无法在通航了。所以宋朝不得不把国都放在漕运方便的开封。宋太祖想要迁都长安,都无法成行。
为了囤积粮草,有轨马车从潼关铺到了宝。鸡,这样从江南经漕运而来的粮草,便可以直接运送到前方,这一带的百姓,不分昼夜都可以看到轳轳得马车,鱼贯而去。
除此之外,李忱还派人整顿了漕运,派出监察御史裴休,去整顿漕运。成果斐然,原本从江南运输到京师的粮食,仅仅有四十万石。并不是江南只能送这么多粮食过来,或者说运力有问题。
而是途中损耗很大,运输途中,那边奸猾官吏,总是可以找出种种理由,爆出严重得损耗。这种情况,虽然成立了转运司,负责转运天下输送至京师的粮食或是物资,但是这种情况并没什么改善。
于是李忱派出了裴休,让他兼任了转运司司长,负责处理这件事情。上任后,他整顿吏治,颁布了漕运十法,当年输送至京师得漕运量立刻增加了一半。剧他估计,可以增长至一百万石,这已经是一个很惊人的成就了。
李忱满意之余,也有不太满意的地方。他满意裴休的成果,既然他到了东南,便任命他去处理茶农的事情,只要他处理得好,就等着调回京师当宰相。
不过,当宰相也未必是人家得最爱。他自幼学佛,长年茹素。说不定佛法才是他的最爱。
扯远了,李德裕提出得方法不错,既不会打乱计划,也不至于让那些诚心来投的地方心寒。不过,接手那边还有很多问题,他开始跟群臣讨论。
因为当初双方,为了表示诚意,在商定得边界上,空出了一块无人地带,如
今既然要收复那几个关隘及城市,那么那些荒地是不是该利用起来。
‘直接任民屯垦,五年不收租税好了。’,白敏中建议道,这大概是最简单的方式了吧,让附近百姓去屯垦,五年不收租。
‘派人屯田吧。’,李德裕说道,‘命厢军去屯田,令厢军修路至当地,然后就在当地屯田。’
厢军?!对阿,当初不就是为了垦荒这目的,建立这只厢军吗。修路是顺带得,现在派他们去刚刚好。不…等等…
想到厢军,李忱又想到了一些事情,‘户部成立一个移民相关的部门吧。’,李忱这样吩咐,崔元式凌乱了,是要成立一个新的司吗?他绝对是大唐有史以来,最忙,最倒楣的户部尚书。虽然权利大增,但是面对一个经常妙想天开得皇帝,真的很累。
‘圣人,是要成立一个移民司吗?’,崔元式凌乱,在座几个宰相也是傻了,成立一个司?就为了这几州边界得荒地,成立一个司?不说是说不能这样做,只是说,有必要吗?
‘也不是司,先派遣一个使职吧。短期来说,是为了处理几州荒地屯田的事宜。不过,长期肯定要成立一个司的。’,李忱解释道,‘厢军成立得目的,就是为了安置灾民。灾民不安置好,酿成叛乱得结果,谁都不想看到。’
‘现在刚好有现成的土地,可以安置他们。那未来呢?’,李忱目光环视几个宰相,‘这大唐百姓,只会越来越多。总有天灾发生,一直容纳这些灾民,朝廷光养他们就够了。’
‘总要为那些百姓寻找一条出路,这种事情谁能作?除了朝廷还有谁。未来总要有个部门,负责处理这些事情。’
‘移民司,姑且这么叫吧,未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我大唐拓展疆土,边疆需要移民,找移民司。如果没有拓土,移民司也要寻找大唐境内,那些地方可供开发。’
垦荒?有这必要吗?通常就是发布一个垦荒令,让百姓自行垦荒,更何况,大唐还有屯田司,让屯田司去办就好了。见这些宰相没有领悟,李忱说了一番话,说出了他的目的。
在此之前,他都没和人说过。只是存在他心里。这番话,说得几个宰相听得直点头,太有道理了,多少土地,最初都是蛮荒一片,若是有计划得开发这些土地,安置灾民,简直是一举数得的事情。这是大唐长治久安得万年之计。
看他们好像听懂得样子,李忱心里笑了笑,移民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这些宰相只看到,开拓好荒地,把厢军安置了。李忱甚至可以想像到,其中更复杂的事情。
一个新的移民点的开拓,绝不会这么简单。大唐国内还好,未来要是开发了东南亚,甚至是美洲,这其中牵涉到的事情,就更复杂了。移民司?恐怕未来要成立移民部了。
话说到这里,今天的讨论就结束了。朝廷下敕,命令几个节度使,就近去接管几个邻近地区。同时开始遴选接管得官吏,这点很重要,李忱可不想因为所托非人,结果好好一桩美事,变成丧事。
因为派遣来的官吏,横征暴敛,结果逼反当地居民,最后还要派兵镇压,要是真变成这样,李忱真的不介意,让吏部从上到下,换各彻底。
就这样,发布敕令得同时一个小小的新单位,移民司,成立了,隶属于户部,人员和编制暂时未定,目前只有一个移民使,会负责新接收关隘一带,荒地垦荒,及安排移民之事。
除了李忱之外,谁也没有料想到,目前就是几个翰林院得新进学士,无头苍蝇一样的忙来忙去得新部门,对大唐有多重要。
第四百四十五章
‘这移民对大唐来说,非常重要。不是任由百姓垦荒就好了,百姓能垦?19??地方,范围也不大,真正要屯垦,还是要靠朝廷的力量。甚至靠地方官府也不够,很多地方,地处蛮荒,遍布蛮夷,加上我大唐百姓于此地水土不服,无大变故,要靠百姓自行垦荒,难上加难。’
‘我大唐,眼下看似无此需求,可是,长久以往呢?天长日久,百姓繁衍,人会越来越多,假如这可耕地增加,比不上人口增长,会如何?’
‘大业五年,有户九百万户,有人四千六百万有零。天宝十四年有多少?九百万户,五千三百万人。甚至,已故的杜相认为,彼时我大唐,应该有户一千四百万,七千五百到八千万人间。’
‘甚至,往远得说,汉灵帝光和七年估计有户一千一百万,有口五千五百万。多少几个朝代皆是如此,盛极而衰。这代表了什么,代表人口就是乱子。固然人口等同于国力强盛,可是这么多人,天底下却没这么多地,没饭吃,只能如何?’
‘天宝年间,渔阳颦动,内忧外患,我大唐险些亡国。彼时因动乱,人口损失极大,如今过去多久了?再来一次,我大唐国祚恐怕便尽于此。’
一番话,让几个宰相悚然而惊,李忱这话,发人深省,振聋发嚕В谴永疵幌牍夥矫娴奈侍猓芟胨担煜绿轿奘戮秃茫毂δ昙洌舴前猜簧秸饴页荚糇樱鹆瞬怀贾模筇凭质撇换崛绱嗣永谩?墒撬氲剑龌荚缫崖裣拢皇俏奕瞬炀酢�
‘这天下,本无路,人走多就是路。天下也没有什么田土可以不经开拓,变成沃土。如今淮扬之地,鱼米之乡,但是几百年前,还不是蛮荒一片。当年若是东汉朝廷,能意识到这些地方土地之肥沃,大量移民,说不定也不会酿成黄巾之乱。’
移民很重要,尤其对中国人来说,李忱语重心长得说出了一番话,希望宰相能够理解,如今看来,他们懂了。
‘成立厢军,不仅为了施工,更重要得是,容纳更多民众,以严格得法令管理,有计划得迁徙百姓。当年汉武帝,徙民实边,沿途倒毙多少百姓?多少百姓不愿意离乡背井。可是就是被挟裹着上路,最后惨死于半途。’
‘既然要迁徙,就要趁早计划,让百姓逐渐适应当地气候,还要注意疫病,注意到了地方,百姓是否能很快安定下来。这些都要计划,如果届时急就章,只会重蹈前人覆辙。’
几个宰相听得频频点头,最后,还是决定先成立一个司,先调几个翰林学士来填充一下,把几州得新垦地处理好,日后再看看情况。
‘我等告退。’,事情谈完了,几个宰相起身,准备回去,李德裕踉跄了一下,李忱反应快,伸手扶了他一把。
‘臣失礼了。’,李德裕稳住身体,叉手道,‘李相,你可要多保重身体。’,李忱皱眉,李德裕年纪也不小了,人身七十古来稀,如今他也63了,说难听点,说不定哪天就称不住了,‘我记得吩咐奉御,定期探视几位宰相,他们有去吗?’
‘有的,圣人,臣只是这几日偶感风寒,过些时候就好了。’,李忱皱眉得目送李德裕离去,心里叹了口气,希望真的没事吧。
大中三年二月,吐蕃秦州、原州、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守将,以其国内战乱不已,叩塞请降。
经过几天讨论,朝廷下敕,命太仆卿陆耽为宣慰使,诏泾原、灵武、凤翔、邠宁、振武几地节度使,皆出兵应接。
民间,对这次三州七关来降一事,还挺有热情得。无他,大唐之前实在被吐蕃欺负得太惨了。现在听说收复了这几州,很多人都有一种吐了一口怨气的感觉。
你吐蕃再横,也没熬过大唐,如今日薄西山了吧,连当初占领得那些土地,守将都要归附大唐了。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叫好。
民间能有这样得关注度,还多亏了报纸,两家新成立得报纸,把这个热度吵了起来。
新成立得长安日报,就是之前为了科举改格,新成立得两家报纸之一,上面一面倒得批评,说接收了这几个降州,人口和税收没增加多少,反而使大唐失去了宝贵得声誉,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该接受,应该把那些降人归还吐蕃,像是当年维州一般。
然后同样新成立得万年日报,则是历数当年吐蕃如何逼凌大唐,认为这些都是大唐原有土地,收回有什么错。两报吵个没完。
他们吵个没完,各加报纸得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