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第27章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27章

小说: 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如是也没有因为祖母不在身边而有丝毫的拘束感,见眼前这位突然出现的老头朝自己身边的皇帝陛下行礼,倒也陡然生出一副自豪感。

    要知道,在她的家乡,这种大老爷就跟菩萨一样,谁见了他们懂得磕头,可如今自己却不用给他磕头,还跟着陛下一起受了他们的礼。

    朱由校和孙承宗们自然不知道柳如是的小心思,两人既然君臣又是师生,按道理,他孙承宗见朱由校擅自出宫,应当予以规劝,但自从眼前这位陛下铁血镇压东林党无数官员后,他虽是帝师也不敢忤逆了皇帝的尊严,反而只有请罪的份。
………………………………

第四十一章 秦晋百姓若反,则孙承宗必死

    因为知晓历史上的孙承宗是自杀殉国的结局,朱由校也就没有把他同其他东林党官员一样缉拿进大牢。

    但为了彰显自己的帝王威严,还是将他软禁在家中,暂停一切职务。

    因此,孙承宗的家门前到现在也还站着两排东厂番子,等朱由校来到他家门前时,就恰巧看见这一幕,便笑问道:“孙先生,锁在深院里的感觉不好受吧。”

    “还好,王公公亲自给罪臣了派好几条看门狗,至少无性命之忧。”

    目睹无数朝中同僚好友被害,孙承宗自然不敢对朱由校有半点怨言,但却不妨碍他对朱由校的打手王承恩进行明嘲暗讽。

    朱由校倒也乐得见这两人斗嘴,要是内臣与外臣相契合对他这个独裁帝王而言反而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自己的祖父万历皇帝之所以对张居正的报复那么重,何尝没有张居正和冯保联合压制了他皇权的因素。

    “那你得感谢感谢他”,朱由校也不由得插科打诨了一句,见这孙承宗堂堂大学士,官居一品,但宅邸却不过是一小小的二进院子,院子天井旁的花园地都被开辟成了菜地,还养了鸡鸭,走进屋内一看,也就一老妇在里面织布,心里倒也对孙承宗多了几分好感。

    那老妇见朱由校等人进来,便忙要起身行礼。

    朱由校忙制止了她的大礼,问孙承宗:“这位是?”

    “贱内何氏”,孙承宗说回了一句,朱由校忙道:“原来是师母”,便也欠了欠身,张嫣也跟着上来行礼,吩咐随身侍女去将礼物拿来。

    一时进了孙承宗的书房,朱由校才摆出帝王的架子来,一口吹着热茶,冷声问道:”孙承宗,你可知罪?“

    “罪臣知罪,害陛下陷于危境,罪当万死!”孙承宗忙起身朝朱由校作揖,并将一直摆放在大桌上的乌纱帽端到了朱由校面前。

    “戴上吧,朕不是暴君,不到万不得已,朕是不会将自己的老师治死罪的”。

    朱由校说着就亲自起身,将孙承宗手里的乌纱帽接过来戴在了孙承宗的头上,见他满鬓尽染白霜,便叹道:

    “先生老啦,一时不察,被下面的人蛊惑也是情有可原,这中枢内阁,你是不能再待了,如今秦晋陇三地旱情颇重,当地官员数次来报,潼关之内都满是流民,再加上边镇文臣武将克扣军饷甚为严重,致使发生无数士兵哗变;

    所以,朕想让先生您挂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衔,总制三边军粮与响银,一是赈济灾民,收拢流民,二是安抚士兵,惩治不法官吏;以先生之威望定能替朕安抚三地,使朕无后顾之忧,三地军民无衣食指愁,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从内阁大学士降调为三边总制,孙承宗心里倒也没什么不满,他也宁愿统兵一方,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因而,还没等朱由校继续劝,他就直接躬身道:“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由校忙握起他的手:“如此甚好,如今朝廷最大之隐患莫过于这三地军民之安稳,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就全靠先生您了,先生去后不必手软,上至巡抚,下至兵卒百姓,若有通敌卖给,违法乱纪,皆可先斩后奏,另外先生也不必怕花钱,该赈济的就全力赈济,该修缮的就花钱去修,还有,先生应当特别注意李自成、张献忠二人,还有李过、刘敏宗等,若能安抚尽量安抚,若不能可直接除掉,到时候朕会派东厂的人协助您。”

    李自成?张献忠?

    孙承宗自然不知道这两人将会对明王朝的江山安稳造成巨大的破坏,见朱由校专门提及这几人,心中自然是感到惊讶,但他也没多问。

    在朱由校眼里,孙承宗在明末诸名臣中花钱算是一流的,他一手创建的关宁铁骑到现在都还每年吞噬着国库七。八百万两,其次造工程二流,一道关锦防线倒也起了不少抵御鞑子的作用,而所谓的军事战略就只能算是三流了,步步为营,处处修炮台城堡,的确能蚕食后金,但孙承宗却完全忽略了大明的财政,只怕后金还没蚕食掉,大明朝就被他给拖垮掉。

    所以朱由校是不会让孙承宗督师蓟辽的,即便自己现在通过抄没东林党和晋商得了不少钱,但也禁不起他花。

    但赈济秦晋陇三地百姓的事就不一样了,赈灾从来就不是一件能省钱的事,而且必须的花钱,只要能让老百姓不造反,对于大明王朝而言,即便是花掉国库一半都没问题。

    如今让孙承宗这个善于花钱的去负责赈灾与军饷拖欠事宜,无疑是最合适的,更何况这孙承宗还是清官。

    次日一早,朱由校就指示内阁司礼监明文下旨,任孙承宗为三边总制,挂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衔,赐尚方宝剑,同时,朱由校大方的拨给了他三百万两白银和十万石粮草。

    为了不让崇祯二年的农民起义发生,朱由校不得不给足钱粮。

    他甚至直接在圣旨里严令孙承宗,若如五年之内,秦晋之地有百姓反,则他孙承宗必为首犯,直接处斩!

    这样一来,孙承宗自然是有了不小的压力,一拿到圣旨就立即出京奔赴潼关,同时他还将户部和工部历年关于秦晋三地户籍黄册和田地鱼鳞册都要了去,仔仔细细的研究对策。

    虽然,孙承宗这一次出京不是汉之卫青霍去病领兵出征那么气壮山河,但在朱由校眼里,他却承载了大明未来十七年的成与败。

    东林党已经完全覆灭,八大晋商也已全部铲除,如今秦晋两地的流民也派了人去安抚,也就辽东的后金还存在威胁。

    满清鞑子从崇祯三年开始的数度扣关劫掠,给大明王朝造成的创伤绝对不小于李自成和张献忠,自己的弟弟朱由检虽然急功近利了些,但若是在即将剿灭流寇之际没有满清横插一脚的话,未必不能让大明再坚挺几年。

    历史的结局就是由这样无数个偶然的因素组合而成,朱由校的蝴蝶效应让无数个偶然因素发生了改变,或许历史会是另一番结局。

    但是更好,还是更糟糕,帝国的掌舵者朱由校也不知道。

    站在朱红色宫墙下的他也只能抬头问苍天。
………………………………

第四十二章 工部

    眼下即将是新年佳节,从腊月以来,朱由校就没再上早朝。

    群臣也识趣的没有一个人埋怨朱由校荒诞朝政,更何况,覆灭东林党一案受波及最大的就是御史言官。

    因而,大明天启七年的最后一个月,是出奇的安静。

    百姓们自然是忙碌着过年,欢欢喜喜。

    住着偌大紫禁城的皇室反倒依旧跟寻常一样,由于一直是在用内帑贴补国库,内务府的采办是一减再减。

    刚刚来到大明朝的朱由校也没有庆贺新年的兴奋。

    也就只有皇后张嫣命人置了几件新衣服给柳如是和她的祖母,还有客氏和其他随身服侍的内侍宫娥。

    不过,让朱由校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皇后倒也是心灵手巧,带着柳如是剪出了无数的窗花纸,贴在朱红色轩窗上,倒也平添了几分年味。

    最后,连着朱由校也被张嫣请来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了朱门上。

    好在,朱由校练过毛笔字,来到大明朝后也是笔耕不掇,写黑了好几缸水,因而写的对联倒也能见人。

    更何况,自己现在还是皇帝,写的字也算是御笔了,数百年后,当人们来到这紫禁城乾清宫时,看他们还说不说自己这个木匠皇帝是一个草包。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工部左侍郎兼掌翰林院事徐光启因朱由校前些日子提及要驾临工部一事而被朱由校一大早的喊进了宫。

    这一来他就看见了这副对联,不由得沉吟起来,暗自叹服此对联主人抱负胸襟,但一看下面落款是朱由校,整个人就跟被电击了一般杵在原地。

    “你就是徐侍郎吧,陛下让你进去。”

    柳如是自进宫后就成了朱由校身边的贴身小侍女,非是朱由校要用童工,而是柳如是的确要比原来随侍在乾清宫的小黄门聪慧得多,反应也敏捷,朱由校需要什么,还没等朱由校提,她就送了来。

    昨夜与皇后大战三百回合的朱由校不得不一大早就起来处理积压的政务,等到柳如是领着徐光启进来时,他就将一沓图纸和绘图仪器给了柳如是:“拿好。”

    “陛下这是?”徐光启看见这些玩意儿有些好奇地问了一句。

    柳如是没待朱由校回答,就先扬了扬手里提着的地球仪道:“这是陛下的圆规与游标卡尺。“

    “走吧”,朱由校淡淡一笑,暗想这柳如是跟着自己不过几日,倒也知道了不少,便干脆带着她和自己一起去工部。

    作为六部之一的工部相对而言,权重排在六部之尾,但也缺它不可。

    现今的工部尚书是保皇党元老霍维华,但朱由校没有让他呆在京里,而是让他当钦差去大明各处巡视各处水利与交通,修缮各处年久失修的工程,确保即便是在小冰川气候严重影响下,大明的粮食总产量不会减少,至少不能减得太快。

    除此之外,朱由校还让他去各处推广番薯与土豆的种植,至于如何种植,朱由校自然已经告诉给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